碧桂園為什麼要做機器人?

kana11


我覺得現在這個時代,機器人正是最好的行業。

以近期疫情為例,基層工作中大量員工會因工作原因聚集,這會給疫情的傳播造成較好的媒介,如果是機器人參與基層工作,一方面可以更為高效迅速的服務於企業、社會,另一方面也會在某些特殊情況下能保證企業、社會的正常運行,不受客觀外界因素干擾。

另一方面說,在如今百花齊放的時代裡,各個傳統行業都已經發展到一定的程度,這個時候就是需要一些創新型的發展,我個人認為碧桂園做機器人就是一次不錯的嘗試。



夢想活著


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密度(臺/萬人)平均為80,其中韓國為728,日本為344,美國為342,而中國僅為72。在業內人士看來,國內市場需求牽引、產學研用結合、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實現機器人全產業鏈的整合,這才是中國機器人的未來出路。


2019年,碧桂園提出“為全世界創造美好生活產品的高科技綜合性企業”的新定位,強勢進軍智能製造領域,投入精兵強將,佈局機器人產業鏈。如今,圍繞持續做強的地產主業,博智林機器人、現代農業、碧優選以及機器人餐廳所組成碧桂園高科技產業版圖,初具雛形。


自2018年7月博智林機器人公司成立以來,一年半的時間裡,博智林機器人已遞交專利申請超過1500項,在研建築機器人項目59個,其中29款進入工地測試階段。根據規劃,未來博智林機器人將通過研發生產及合作共創的方式搭建核心技術、網絡平臺等業務體系,產品涉及建築、裝修、機器人餐廳、智慧家居、現代農業、醫療、智能製造、倉儲物流等應用領域,為全世界提供美好生活產品而不懈努力。


珠珠007


感覺碧桂園除了蓋房子之外,還在下一盤大棋。如今,博智林機器人、現代農業、碧優選以及機器人餐廳所組成的碧桂園高科技產業版圖,已經初具雛形。


從近期正當紅的千璽機器人餐飲的商業模式上看,未來通過數據化管理可做到1-2個工作人員管理一個區域的餐飲機器人,實現智能化管控,進一步降低用人成本。


機器人餐飲設備運營成熟之後,能夠自由放置於社區、學校、景區、寫字樓等公共區域,大大拓展用餐空間。標準化、精細化運營則提供全新用餐體驗。在標準化、規模化擴張、成本控制方面,都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同時,機器人設備輸出更是巨大的增長點,《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9》指出,2019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294.1億美元,其中烹飪等服務機器人的新興應用需求持續旺盛。艾媒諮詢的報告預計,到2020年中國服務機器人年銷售額預計將超過300億元。商業前景非常可觀。


正如,楊國強在2020年集團工作會議上說,科技的進步正不斷衝擊著各行各業,並給人類社會生活帶來深刻的變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卻也千難萬險。機器人事業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大家都在拼盡全力。”可以看出,楊國強對於發展機器人事業的巨大決心。機器人餐廳已成為全世界最先進最完整的智能系統之一,中國也一樣能做出世界級的創新產品。


琅琅木鐸之音


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啊。

碧桂園做機器人是爭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近些年的轉型風波也引起社會公論,經濟下行壓力大,產業升級迫在眉睫,高端製造業成為下一個風口,碧桂園在農業,科技,建築,酒店等多個行業都有業績,這些舉措也是順應時代經濟發展,大型企業存活的必經之路了。



Yogurt0220


諸多房企開始了產業多元化之路,在這大潮中數碧桂園的智能機器人產業最為矚目。智能產業已經是大勢所趨,汽車無人駕駛已經出現,多家車企開發技術成熟並已開始初級階段的投入使用。不出十年,各個領域的智能化產業日漸成熟,智能化的產品會取代人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尤其是勞動型密集行業,房地產建築工地。

碧桂園,作為一個高科技的企業,未來是科技創新引領行業的時代。截至目前該公司已遞交專利申請超過1200項,在研建築機器人項目57個,其中26款進入工地測試階段。聽業內人士講,廣東博智林機器人將在年內正式投入使用。

不光是地產領域,碧桂園服務正在打造社區服務機器人的“基因論。相比其它玩家,碧桂園服務深耕物業行業二十餘年,更懂物業領域,有一定的場景認知,比方說快速針對物業領域某個可改善的環節進行調研、反饋、決策到最終解決方案的提出,往往在時間和成本維度上就領先了其它玩家。後續圍繞實際場景需求和解決相關技術問題是打造一個機器人兩個必要考量。對於碧桂園服務來說,社區服務機器人不再單單是一個機器人,而是作為整個智慧物業的重要一環


斯科爾斯


未來碧桂園機器人公司涵蓋核心技術、網絡平臺、合作共創三大業務體系,產品涉及建築、裝修、農業、醫療、智能製造、倉儲物流、智慧家居、看護等幾乎全應用領域。

19年6月1日,碧桂園深圳機器人產業園正式開放,這既是碧桂園在深圳落地的首個產融項目,也是碧桂園首個機器人產業園。

碧桂園還計劃開1000家機器人餐廳,在餐廳真正實現機器人下單、炒菜、端菜上桌的整個過程,且該項目將獲得資金、資源、技術全方位支持。

我認為智能化是以後發展的必然趨勢,碧桂園進軍機器人領域戰略目的明確,一是提升標準化運營效率;二是為業主提供更好的品質服務,社區服務機器人直接對應已經進駐社區和業主的需求;三是在地產相關領域,如物業、酒店、安防方面,機器人產業均有著豐富的應用場景和現實需求,從而更好的服務地產業務。


小小白2840


房企多元化是老生常談的話題,做的好能帶來新的業績增長點,緩解公司現金流壓力,但盲目的多元化只會讓企業在當前融資環境下雪上加霜。而碧桂園是如何發展這個高科技的呢。

首先,外部因素,在房地產業的黃金時代,房企財富快速積累,市場佔有度持續提升,造就了一批處於市場擴張前沿的典型房企。但白銀時代的到來,住宅成交量降速,單純依靠蓋房子就能賺錢的康莊大道不復存在,其次內部因素保持危機感,尋找新的業績增長極。機器人作為輔助性產品,合作的領域較廣,其中汽車行業是工業機器人的第一下游,市場佔比超過50%,但在2019年汽車行業的不景氣導致工業機器人銷量下滑,而這也間接意味著機器人服務在其他行業的利用空間更大。



Helloyyyxt


碧桂園和清華大學、一批職業院校攜手搭建的“智能建造產教融合聯盟”,主要是以智能建造、機器人等相關企業、高水平大學和中高職院校為主體,與聯盟內的企業、學校一起,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和高端技能人才,為國家的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助力,是一個很強強聯合的模式的。

碧桂園從港股上市到問鼎全國僅僅用了10年的時間,按一般邏輯,應該繼續沿著“拿地、建樓、回款”的成熟模式繼續走下去,但目前已落子中國內地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共1235個縣鎮的2000多個項目,每年建造幾十萬套房子,對砌磚機器人、鋪地磚機器人、外觀質量檢查機器人等建築機器人有著巨大的潛在需求。佈局智能製造,顯得更為務實和富有情懷,這或許是碧桂園機器人戰略的最佳詮釋。

它通過人才引進、打造機器人產業園、與高校合作開發核心技術等一系列動作,引起了行業的注意。楊國強曾經問:“碧桂園有沒有可能成為世界最強的機器人公司?”現在他開始尋找這個答案。正因為如此,相較於業內其他房企進軍航空航天、量子科技等高科技領域的顛覆性,碧桂園跨界機器人、智能製造顯得更為務實穩健。


沒名字的主人公


碧桂園計劃斥資800億元建設博智林機器人谷,引進1萬名全球頂級機器人專家及研究人員,打造全產業鏈高地。

1月12日,碧桂園集團旗下的千璽機器人餐飲集團對外宣佈,Foodom機器人中餐廳旗艦店在廣州正式開業。“上崗”的46項機器人設備不僅有迎賓機器人,還有煎炸機器人、甜品機器人、漢堡機器人、調酒機器人、煲仔飯機器人、炒鍋機器人已在等待指令,雲軌系統以及地面送餐機器人穿梭往來。

2020武漢新冠肺炎,碧桂園除了捐款採購急需醫療物資、關懷抗疫一線人群、為重點疫區提供各類防護物資外,還向武漢疫區方艙醫院捐贈自主研發生產的煲仔飯機器人,為相關人員提供飲食保障,24小時不間斷供應。

地產人都知道,楊老闆一直都有個機器人夢,在如今少數出席的場次中更是三句不離機器人。也就是說,作為碧桂園三駕馬車之一的機器人業務尚未在地產界大顯身手,卻將在這次疫情中發揮大作用!

不僅能減少人員的接觸,還能高效解決飲食問題。只能說:你大碧還是你大碧。




lavenir111


為了好好蓋房子。為此他們還研發了多款對應不同工種的機器人,比如地磚鋪貼、做砂漿粘合劑的鋪貼、砌磚、取磚抹灰、砌牆、拖運建築材料等等。因為人工智能和建築機器人的深度融合,將大大提高建築領域的勞動生產率,節約大量成本,繁重、重複、危險性較高的勞動將由機器人來完成,這將很大程度上改善建築環境中的工人安全狀況。

除此之外,碧桂園還想研發炒菜機器人,打造智能的機器人餐廳,據說還要開五個品類的餐廳,包含火鍋、煲仔飯、快餐、粉面店和中餐。

既然說到火鍋,那就不能不提海底撈了。海底撈花了1.3億元在北京打造了一家智慧餐廳。等位可以玩遊戲,後廚有機器人配菜,調料都可以根據自己喜好自動調配,出菜還有機器人自動送到桌子前,完全實現了無人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