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大發布疫情防控研究:復工率六成相對綜合收益最明顯

深圳大學日前發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時空分析研究報告》,依據大數據對深圳市復工與錯峰管控進行疫情傳播狀況的模擬。研究結果顯示,疫情結束前的人群流動量全面恢復可能導致疫情繼續爆發,因此考慮部分有序復工同時,控制有限人群流動量可能是比較合理的措施。而當復工率控制在60%左右,相對綜合收益最明顯。

深大发布疫情防控研究:复工率六成相对综合收益最明显

同時,錯峰上班能有效降低病毒風險指標,錯峰人群提前上班(8點)比推後上班(10點)效果更好。

該報告由深圳大學校長李清泉領銜,深圳大學城市空間信息工程系與深圳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於近日聯合完成。研究的初衷是為深圳防疫第二階段工作做參考,主要聚焦減少人群流動量對深圳市新冠肺炎發病風險的影響、不同復工比例對疫情傳播的影響兩大方面。

研究基於深圳公交系統出行數據、手機數據,考慮深圳市人口密度、人群流動、新冠情況等本市參數,以SEIR/SIR傳染病模型為基礎,模擬新冠在人口移動中傳播的物理過程中的四類群體:

S群體:可被感染人群(如尚未感染人群),E群體:暴露群體(即已感染未發病確診人群,有報道潛伏期也有傳染性),I 群體:已感染人群(確診病例),R群體:從I群體撤離的人群(如已發病隔離,已治癒帶有抗體或已死亡)。

其中的模型參數新冠傳染能力(R0值),仍是全球性難題,該報告採用香港大學計算的R0值,新冠潛伏期保守採用14天,佩戴口罩比例設為97%。

深大发布疫情防控研究:复工率六成相对综合收益最明显

模擬顯示,當人流量受到控制到原來的80%時,疫情峰值會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當人流量降至50%情況下,深圳市的疫情高峰會顯著減弱更多,同時高峰到來的時間會發生延遲。而不同時間恢復正常人群流動量,對深圳市新冠肺炎發病風險的影響不大。假設人流嚴格管控狀態下第7天、第14天、第30天恢復到正常人群流動量,雖然會影響高峰到來的時間,但高峰值幾乎不變。因此,考慮部分有序復工,同時控制有限人群流動量可能是比較合理的措施。

深大发布疫情防控研究:复工率六成相对综合收益最明显

模擬還顯示,未來30天,當全市復工人群比例為20%時,新冠傳播風險最小;80%時,新冠傳播結果與基本認知相符,即復工人群居住相對聚集的街道、商務區集中的街道,以及具有大型交通樞紐的街道疫情傳播風險較高;其中部分街道還存在模擬病毒流行週期較長的問題。而當復工比例為40%時,風險係數的確相比減少50%以上;但是復工比例為60%時,疫情傳播風險率相對較低,與80%復工率相比,風險係數峰值減少46%,均值減少36%,是個相對較優的平衡點。

深大发布疫情防控研究:复工率六成相对综合收益最明显

研究認為,錯峰上班能有效降低病毒風險指標,峰值降低21%以上。錯峰人群提前上班(8點)比推後上班(10點)效果更好。隨錯峰批次增加,風險指標降低;其中雙批錯峰相對收益增加最明顯。

上述研究團隊表示,因時間緊迫及數據限制,該報告中的結果以模擬為主,僅供初步參考。研究團隊已著手準備進行更精確區域疫情傳播風險指數的分析,以及復工後公共交通的優化調度模擬。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入,人與人的交互,公共交通服務對疾病傳播的影響都將得到更精準的分析和優化,為防疫工作提供更具針對性與可行性的參考。

【記者】孫穎

【通訊員】李世卓

【作者】 孫穎

【來源】 深圳大課堂南方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