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是怎麼看待愛情的

情人節,眾所周知,其實真名叫“聖瓦倫丁節”(St. Valentine's Day),原來是為了紀念基督教聖徒瓦倫丁的。這位生活於公元3世紀的羅馬男人在不同版本的敘事中因見證美好的愛情而殉道,他的名字也永遠與愛情相連。


基督教是怎麼看待愛情的


這個故事似乎告訴我們,現代意義上的愛情觀其實與基督教聯繫密切。《聖經》中有很多篇章用直白的文字描寫熾熱的愛情,以至今人讀來可能覺得它不是神聖的宗教典籍,而是瑪麗蘇級的純愛小說。


“我是沙崙的玫瑰花,是谷中的百合花。”(《雅歌》2:1)


“我的佳偶,你全然美麗,毫無瑕疵!”(《雅歌》4:7)


“我妹子,我新婦,你的愛情何其美!你的愛情比酒更美,你膏油的香氣勝過一切香品。我新婦,你的嘴唇滴蜜,好像蜂房滴蜜;你的舌下有蜜有奶。你衣服的香氣如黎巴嫩的香氣。”(《雅歌》4:10-11)


“他的兩手好像金管,鑲嵌水蒼玉。他的身體如同雕刻的象牙,周圍鑲嵌藍寶石。 他的腿好像白玉石柱,安在精金座上。他的形狀如黎巴嫩,且佳美如香柏樹。” (《雅歌》5:14-15)


這些語句穿越千年不改其意,歷代的人們讀到這些都會怦然心動。因為它們直擊人類最純然的情感。當然,從神學上來說,“我與良人的愛情”是人與上帝關係的隱喻,愛情是理解與上帝關係的一把鑰匙。


通過閱讀,我們發現,猶太—基督教傳統中的上帝是生動的,溫暖的,他不是高高在上,刻板死寂的神祇,而是可以感觸和共情的。他在很多方面體現出某種“人性”,你會發現他有喜、怒、哀、樂。


但是,他又與“太有”人性的希臘眾神不同,他不濫情,他不下作,他不會化身一隻天鵝、公牛、金雨或其他什麼東西去勾引少女,他也不會深陷狗血的三角戀,並且因之草菅人命,當然,他也不會有男朋友。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聖經》中上帝的感情,那應該就是“純愛”,純到不容邪念,愛到世界盡頭。


如果細細品讀,你會發現這其中有一些東西,在人間愛情生髮的季節裡,其實很有用。


首先,愛是一種對應關係,兩情相悅才叫愛,一頭熱只是付出。


這一點尤讓人感到深刻。《聖經》中上帝希望的關係是相互的,神愛世人(《約翰福音》3:16)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人也要“盡心、盡興、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馬可福音》12:30)。愛不是單相思,愛是相互之間的傳感與表達。


“良人屬我,我也屬他。”(《雅歌》2:16)


愛是有對流的,是相互歸屬的。單方面的付出的確很高尚,但這並不能叫愛。只能稱之為“好人”。


其次,愛是一種閉合關係,博愛不是愛。


《出埃及記》第34章有一個著名的表述,上帝稱自己是“忌邪的上帝”(jealous God),jealous 直白來說是什麼意思呢?是“嫉妒的”、“吃醋的”。這句話前面還有一句,“不可敬拜別神”,也就是說,你不能去愛別的神,你只能愛我。我是你唯一可以愛的,除我以外,不能有別的。你如果愛別的,我就和你急!


這裡,我們可以看得出,上帝眼中的愛是閉合的關係,容不得第三方介入,而且這是被極其強調的,它是“摩西十誡”第一條。


基督教是怎麼看待愛情的

摩西十誡


這對於我們思考愛情也是有幫助的,愛情不是開放關係,開放的那不叫愛情,叫濫情。你可以引經據典地說,法國人把這叫“博愛”,或稱其為“後現代生活方式”。


但拂開浮世的淺薄後,我們發現,在任何時代,同時交往五個女朋友,並對每個說“我愛你”的人,與愛永遠無關,他的本體永遠只是渣男。


最後,愛是一種發展的關係,需要努力奮鬥乃至犧牲。


讀《聖經》你會發現,上帝愛人類,但人類總是背叛上帝,“頑梗”、“悖逆”、“不順服”,習慣性“出軌”。在這個意義上講,上帝很長時間是“單相思”。對此,他極為不滿意,然而,他用盡各種辦法讓人類能夠愛他,更愛他,從西奈曠野的“雲柱和火柱”,到“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上帝一直沒有放棄努力。


在《新約》敘事中,上帝為人類而死。即使之前人們唾罵他,凌辱他,用酷刑折磨他,但他依然選擇原諒,包容,為他們犧牲,不為別的,只為他們能夠認識他,能夠愛他。


這種精神令人動容,而這種動容源自人類本性中既有的愛的實底。它告訴我們,如果可能,就要去追求,去努力。如果遇到困難,就要想辦法克服,不能輕言放棄。因為如果選擇去愛,那就是選擇兼程的風雨,選擇未知的崎嶇。愛真的需要勇氣,一切不容易。“恆久忍耐”,“永不止息”。


飛過人間的無常,懂得愛才是寶藏。因為只有愛,才能賦予人生以意義,讓我們懂得,在風雨中,在困厄裡,我們是人類,不是草木,不是犬彘,人有靈魂,我們懂善惡。我們能夠感知美好,我們為了追求美好可以不懈努力。


畢竟,人間還有愛情。


基督教是怎麼看待愛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