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週歲半的小男孩,一週每天是怎麼安排呢?我家寶寶每天看電視,煩惱啊?

除了產品還有車


我家女兒現在兩歲兩個月,先說一下我們一天是怎麼度過的吧。

一般早上八點左右起床,穿衣服洗漱,如果我起得早煮了早餐就在家吃,不然就出去吃早餐。接下來是去逛超市買一天要吃的用的東西,不需要去超市就直接在小區裡玩耍。小區下面有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球啊,爬滑滑梯,玩樹葉沙子什麼的,反正保證一個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遇到陰雨天氣,就去地下停車場,或者去鄰居小朋友家玩玩具。


十一點左右回家,我準備煮飯,告訴她自己玩一會兒或者幫媽媽一起煮飯,她隨意選擇。一般她會拿著玩偶娃娃或者廚房玩具等自說自話扮演過家家遊戲。然後就是吃午飯,睡覺時間了。

下午睡醒一般是兩三點鐘,要麼在家陪她玩過家家遊戲,要麼玩積木,要麼直接去小區裡面玩。到四點半去幼兒園接姐姐,再在幼兒園玩一下滑梯什麼的回家。

有時我做晚飯,她和姐姐一起玩,有時要我陪著她們一起玩就等爸爸回來煮晚飯。晚飯過後七點半左右再到樓下有人跳廣場舞的地方,小孩子在那裡跑來跑去,或者騎扭扭車滑板車,或者玩球。晚上九點前回家洗漱,上床講繪本故事睡覺。

有時我需要做家務,或者覺得累不想出去,就會在家裡讓她玩一會兒點讀筆,玩過家家遊戲或者玩積木。有時白天也給她讀繪本,客廳,臥室飄窗,床頭櫃上放滿了各種有趣的繪本,兩個女兒看到了就會讓我讀。


偶爾自己懶,想看手機或者看書休息時,就提議她看會兒電視。一般就是在 小豬佩奇,汪汪隊立大功和超級飛俠裡面選一個看。這些動畫片孩子看了可以增加詞彙量,增長見聞和愉悅放鬆心情,兩歲半的孩子每次限制在半小時內是沒有問題的。

總之,我覺得兩三歲是孩子忙碌的探索學習時期,只要家長不要太多限制,他們總能找到很多事情可以做。

孩子的日常安排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根據大人和孩子的需求合理安排。有幾個原則可以參考,

1.保證孩子的戶外活動時間,每天至少一小時。

2.限制孩子的看電視時間,每天最好不要超過兩小時,每次最好不要超過半小時。

3.尊重孩子的自主性,在安全範圍內鼓勵孩子嘗試探索,比如在家裡爬高上低,我女兒很喜歡爬沙發,爬椅子,有時摔倒了爬起來繼續。翻箱倒櫃也是他們這個年齡比較愛做的事情,問這是什麼那是什麼。

4.帶孩子多去體驗,接觸新事物,增強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5.跟孩子多交流,多傾聽他們。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孩子最好的學習是通過與大人一起互動,溝通。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看法,大傢什麼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我是福袋,一位二胎全職媽媽和正面管教講師,感謝您為我點贊並關注我!


福袋媽媽正面育兒


我們家小朋友也是兩歲半,日常安排如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首先我們家娃的日常安排分為工作日(週一至週五)和雙休日兩個部分。

工作日,我和娃她媽媽上班,由奶奶照看。

8:30-9:30 起床、洗漱、穿衣。這個過程據說有點累,小朋友會賴床,會不肯穿衣種種。

9:30-10:00 吃早飯。固定會吃一個蒸雞蛋、DHA、D3,然後再吃點粥或者麵包之類的。

10:00-10:40 自己在家玩她的滑滑梯、鞦韆,或者就畫畫之類的。奶奶這個時候會去做點家務。



10:40-11:30 下樓去小區裡玩,這個時候一般同齡的小孩都在。奶奶們都會給他們帶點零食出門一起分享。

11:30-13:00 吃午飯。我們家吃飯的時間會比較長(這是個問題)。

13:00-14:00 在家各種玩玩具,比如積木、繪本。或者就是搗鼓家裡的魚缸、多肉。

14:00-15:00 吃水果。奶奶每天都會給她準備水果。

15:00-17:00 睡覺。這個時間不是特別固定。有的時候會睡到18:00。

17:00-19:00 吃晚飯,陪爸爸媽媽吃晚飯。

19:00-20:00 和爸爸玩遊戲。踢球,要爸爸給她講繪本,或者積木。反正家裡的玩具玩個遍。

20:00-20:30 重點來啦!!!一邊看電視一邊喝奶。

20:30-21:00 洗澡。

21:00-22:00 講繪本,玩遊戲,穿睡袋。

22:00-8:30 睡覺。

雙休日,主要由爸爸媽媽帶,一般會選擇週六出去玩,週日在家。出去玩的話主要選擇親子餐廳、遊樂場、公園、動物園、博物館這些。

根據我的經驗:一是不要強迫孩子完全不看電視,越制止越想看,只要制定好規則就行。二是要讓孩子有豐富的娛樂節目,有的玩就不會想著電視了。三是父母以身作則,少看電視。


多啦壹夢的口袋


我在孩子2週歲半的時候是全職在家帶他的,很多朋友都羨慕我陪孩子玩得特別好,分享一下我每天是怎麼安排的:

早上:教會生活技能

我家孩子一般是7點半到8點之間起床,起床後我會教他穿衣服、穿褲子。吃早餐的過程,我會放一些輕音樂,讓他邊吃邊聽。每天固定這樣做,他很快就學會了穿衣,吃完早餐後還會自己收拾餐桌。

上午:大運動、走進大自然

大概9點左右,我就會帶他去小區的公園遛彎,鍛鍊他的大運動。比如,爬欄杆、玩滑梯,有時候還會帶上平衡車,讓他鍛鍊平衡和速度。

大概運動到10點半左右,我會帶他休息一會,然後去公園裡面的樹林裡走走,去認知樹葉的顏色、形狀、或者陪他在公園的湖邊待一會,餵魚發呆。

中午:午睡、音樂

大運動後回家做飯,我會讓他看一個小時的電視,也順便讓他休息一會。中飯後,就帶他午睡,午睡的時候聽聽音樂,更容易入睡。

下午:做手工

大概下午三點,他就會起床。這時,我會帶他做手工,比如剪紙、玩拼圖、玩顏料、玩蒙氏教具等,都是圍繞手工活動來玩,這樣能鍛鍊他的手指精細動作發育。

晚上:親子游戲、親子閱讀

晚上他爸爸下班回來後,我們就全家要一起做做親子游戲,親子閱讀什麼的。

這就是我一天的安排。沒什麼很特別的,但都是很用心地陪伴。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我是寶藏媽媽,陪你分享我的育兒寶藏,做有溫度的育兒說,喜歡請點贊點關注哦~


寶藏媽媽


我家的也是兩歲半,女孩,不看電視。我們的一天是這麼安排的。

一、上午

早上6:00孩子先睡醒,叫我起床。孩子或者是自己做沙發上安安靜靜地看書,或者是和爸爸一起玩,我做飯。


吃完早飯,她爸爸上班走了,我一邊收拾廚房和餐桌的殘局,一邊和孩子聊天;拖地、收拾房間時,要是孩子願意自己玩,我就不打擾她;要是她一直跟著我,我就一邊幹活,一遍陪她聊天。

然後是洗衣服,我會搬一個小凳子,給孩子坐,她的內衣自己洗,其它人的我洗;我一邊洗衣服,一邊指導孩子洗衣服,一般能同時洗好。晾衣服,也是一邊自己晾一邊指導孩子。現在,我家孩子幹起活兒來像模像樣,遠超爸爸和哥哥了。


等家裡收拾好,就帶還行出去溜達,太熱了就去超市。

二、下午

中午如果要做飯,就搬一把椅子放在櫥櫃前,讓孩子看著我做飯。吃完飯是親子閱讀時間,讀書的過程中,孩子睡著了是最好的情況,如果孩子一直不睡,我會把自己哄睡著。孩子高興的時候就自己看書,不高興了就把我叫醒繼續讀書給她聽,一下午基本上都在床上度過了。

孩子睡醒後,想看書了就繼續親子閱讀,不想讀書了就讓我畫畫,或者一起玩玩具。

三、晚上

晚上和爸爸、哥哥一起玩,有時候是出去玩,有時是在家裡玩,也就是聊聊天,說說笑笑的。八點多開始洗漱,然後繼續親子閱讀。

偶爾會看電視,但是機會很少。沒有特別是事情發生時,我不會允許孩子看電視,她哭鬧我也不會同意。

把大量時間花在親子閱讀上,導致的直接後果是孩子愛上了閱讀,雖然只有兩歲多,已經會大段大段地背誦故事,也已經認識了十幾個漢字。


小寧大遠養成記


最近真的有非常多的寶媽私底下也會問我這個問題,我覺得我的經驗或許可以幫助到你。

先說說我家小孩最近的一些“成果” 目前19個月,24小時老母親一個人一手帶到現在。

1 讀繪本

繪本是每天必須要讀的,早晚各兩本,午睡前也要讀一次,其他時間看小朋友的情況。在堅持了590多天以後,我發現,現在小朋友會自己找書看了,甭管他是否能看懂,但我們測試過,他拿到書以後可以自己翻差不多10分鐘左右。

2.早教

17個月開始,報了外交親子班,週一到週六早上9-11點,但我們選擇工作日去兩次,週六爸爸陪著去一次。(平時爸爸要上班,不能陪同,只有媽媽)

3個月大開始,報了親子游泳(不是戴脖圈那種),家長陪同孩子下水,沒有任何游泳圈之類的道具。每週一次,17個月開始每週兩次,早上9點開始,40分鐘。游完以後在游泳中心玩,玩到中午爸爸下班一起吃飯,然後回家午睡。

3.在家安排

早上起床,和我一起去超市買菜,順便學習各種名詞認知,天氣好就在外頭溜達一圈,大概在10點左右到家,隨後我健身,有氧運動或瑜伽,小朋友在這個時候可以稍微看一會兒動畫片。家裡買了投影儀,不想讓他看屏幕。

等我鍛鍊完以後,會做飯,小朋友在家裡走來走去自己玩,動畫片持續放著,但這個時候小朋友已經對動畫片沒有太大興趣,反而喜歡呆在大人身邊。

吃完就午睡,午睡前讀繪本。午睡通常為2個半小時至3個小時,起床後會帶她出去溜達一圈,玩一下公園裡的滑滑梯等,或者在家裡陪她一起玩,看書,不會打開電視。等到吃完晚飯爸爸回來後,會帶下樓去,看天氣情況。

除非大人有事,不然不會打開動畫片。家裡有小推車,玩具,也有滑滑梯,我打掃衛生比如擦地等做事時,孩子會在一旁模仿幫忙,他會認為和大人呆在一起做這些事更有趣,有趣度大過於動畫片。

所以大人每天做什麼事很重要,大人在心煩孩子每天要看電視的同時,需要反思自己是否不願意花時間真正高效的陪伴孩子?放下手機,放下電視,你在做什麼,孩子就會做什麼。


花醬的成長日記


我是一位全職媽媽,孩子的每個階段我都陪伴在身邊,兩歲半左右的時候孩子已經有了系統的作息安排

上午

7:30起床,之後吃完早飯我收拾家務,孩子自己玩一會兒玩具

9:30開始吃上午的加餐,一般是水果或者乾果。

10:00帶孩子出門開始戶外活動一個小時,一般就是跑跑跳跳,會帶著球在小區裡玩一會,有的時候會騎平衡車,有的時候是滑板車,總之要有足夠的運動量。

11:40午飯

12:30-1:00開始午覺

2:30起床(要叫醒)

3:00加餐,水果,酸奶

3:30開始閱讀,讀繪本有的時候會一直讀到晚飯時間,有的時候只讀半個小時,看孩子當天的興趣。

4:30戶外活動,一個小時,這個戶外活動主要是和小朋友一起玩,鍛鍊社交。

6:00晚飯

晚間

晚上爸爸下班之後幫我分擔一些家務,因為孩子面臨上幼兒園,我會做一些如廁,和穿衣服等有關自理能力的訓練。

睡覺前,我們家有個特殊的活動,基本上每天都進行,就是聊天,鼓勵孩子表達,參與。

週末一把會安排公園或者商場的樂園,圖書館,書店。


一久夏


我家老二現在2週四個月,因為是我自己帶倆孩子,所以基本上每天的生活都非常的有規律的。早上倆孩子基本上7點左右睡醒,醒來後會給他們拿些玩具玩,早飯之後會帶倆寶下樓溜一個小時,順便買菜然後回家,會給倆寶讀繪本或者親子游戲(百度搜或是圖書館借書,裡面能找到很多親子游戲)。中午做飯時一般是給寶寶看四十分鐘動畫片,但是都是電視,我家禁止玩手機的,當然在孩子面前我也是不玩手機的。午飯後會帶他倆在家捉迷藏半小時順便消消食,後面就是午睡了,基本上午睡都是兩個小時以上,醒來後差不多4點左右下樓遛彎,帶上小車子玩具基本上都是六點回家,然後吃晚飯,飯後爸爸會陪他們玩會在洗澡,8點半左右上床讀繪本故事,九點十分到九點半左右睡著。

其實兩歲半的孩子眼睛還正在發育期,這個時候每天看電視的時間必須控制一小時以內,每天多帶孩子戶外活動,對眼睛,身心健康是都有好處的,還能開闊孩子視野。

如果孩子電視癮很大不願出門,可以偷偷的拔掉網線,告知孩子電視壞了,帶他出去玩或是在家做遊戲讀繪本都可以,在遊戲中和孩子定規則,讓他在遊戲中瞭解規則,同時會很願意去接受,那麼接下來你要引導孩子開始制定家庭規則,每天電視什麼時候看,看多久,今天遵守明天繼續有電視看,不遵守就沒有的看,當然孩子會哭鬧等情緒,所以家長要安慰的同時必須原則不變。很多時候問題不是孩子的問題,很多時候是家長的問題,當家長堅持了規則,孩子當然也會跟著規則來。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糖豆媽咪0601


我家孫女剛20個月,因武漢疫情到奶奶家來有一個多月了。寶寶通常8.30起床,穿衣服刷牙後吃早餐後就9.45或10點了。這時奶奶陪寶寶玩玩具一個小時以上。到11點20左右奶奶要做午餐,這時會讓寶寶看會電視。12點寶寶會和爺爺奶奶吃點點飯。一點左右配方奶180喝完午睡,4.20左右睡醒後吃輔食,奶奶陪寶寶一直玩到6點,爺爺奶奶吃晚餐時,寶寶就在家裡跑來跑去。奶奶吃過飯又陪寶寶玩到9點(8點左右水果零食),泡澡喝奶210寶寶自己在小床上玩累了自己睡。寶寶在奶奶家和爺爺奶奶生活了一個半月,生活很有規律,電視每天看一個小時,其他時間就是自己玩,或爺爺奶奶陪著玩。



6永生花6


我是一個全職媽媽,現在孩子已經上幼兒園了,在家全職帶孩子三年來。雖然失去了一些東西,但是得到的更多,陪伴孩子成長,給孩子養成一個好的習慣,對於她將來成長非常重要。


下面分享一下我們每天的活動軌跡

一,早上8點左右起床,起床後我去做飯,她自己去玩

,她比較喜歡玩兒積木,和各種小玩具玩兒角色扮演。等飯做好後開始吃飯,她有時候覺的飯不太順口就跑了,然後我回追著喂幾口,免得上午還沒到飯點就開始要零食了。


二,上午10點左右,大人小孩基本收拾完了,看天氣情況去公園或是到小區院子裡溜達溜達,讓她跑一跑,我娃特別愛玩兒老年人的那些健身器材。


三,上午12點左右,回家我做飯,她自己會看一會兒電視,一般有半小時就可以開飯了,吃完飯。我去收拾廚房,她自己會玩兒積木,角色扮演小遊戲。也會不時進廚房拉我去陪她玩,等我收拾好了,我就去陪她玩。


四,我娃在家的時候不午休,現在上了幼兒園才有午休習慣,中午飯後玩上一兩個小時,她就玩膩了,就開始吵著要出去,如果天氣好就去公園玩到5點左右。如果天氣不好就帶她去超市採購點蔬菜什麼的。


五,到五點半左右回來做晚飯,她自己玩。吃完飯在和媽媽玩到8點左右,開始洗漱,8點半上床,九點多睡著。我終於解放了,可以玩手機,順便做點兼職嘿嘿。


我個人覺得現在完全讓孩子離開電子設備是不可能的,但是一定要要控制時間。給她訂好規矩,電視看半小時我覺得還能接受。題主可以多帶他去參加戶外活動,這樣孩子活動豐富了,也就不一直要看電視了。

<strong>


寶媽寶爸有話要說啊


首先聲明,我也是個跌跌撞撞中摸索的二胎媽咪,全職,一兒一女,兩種不同性別的養育讓我依舊沒有太多可以借鑑的養育教育經驗,所以我的體會不算成功經驗哈,說出來分享一下,取精華去糟粕的工作各位自己看著來哈。

兒子今年四歲半,三歲半才上的幼兒園,所以之前的確也是發愁他的日常安排來著,家裡有老人和阿姨,奈何老人耐心有限而阿姨不善言辭,日常生活照顧呵護有加,教育和娛樂安排老母親自然要過問和操心起來。

首先,要尋覓一個小朋友經常出沒又比較安全的據點,固定的時間拿著各種玩具,比如滑板車、球、汽車以及毛絨玩具,以玩具為中心和旁邊的孩子展開交流,孩子們之間的互動、遊戲比大人的陪伴更有利於情商與智商提升,社交活動在兩歲開始變得重要,具備條件反射還可以帶一個便攜式音響,可以播放一些孩子們感興趣的歌曲,號召孩子們隨意歌舞或遊戲,以這樣的形式帶領孩子們進行群體活動。不要害怕衝突,孩子之間的衝突與調解,同樣是培養社交能力的好途徑,最好能鼓勵孩子自己解決。

其次、滑板車、扭扭車、排球、蹦跳運動在小朋友們的彼此鼓勵和比較下,大大提高孩子的大動作,強身健體又容易打發時間。

天氣變化了,周邊的植物、街景都會隨之變化,可以帶著孩子有意識觀察周圍的變化,找些樹葉、花果或者昆蟲研究一下,也是感知環境的好方式,同樣也可以豐富和小朋友交流的話題,讓小朋友有更多機會感知自然現象。

當然,極端天氣必須待在家裡的時候,也可以開發一些家裡的遊戲,可以領著孩子做一些手指操,跟著音樂一起律動身體,家長的參與會讓孩子覺得更加有趣味性。

講故事也是好的相處方式,講完故事記得一兩個故事相關的問題,讓孩子學會回顧也鼓勵孩子自己講述聽過很多遍的故事。

動畫片也是可以看的,控制時間即可,陪著看的時候也需要提煉內容,不能一味任其獨自觀影,另外,好的遊戲需要陪伴完成,如拼圖,搭積木,玩樂高之類的,搭好請孩子自己講述搭建的內容。

另外一個好幫手是報一些早教課,早教機構系統化的訓練和遞推式能力的提升值得學習和借鑑,切忌不可上完課就拋諸腦後,一定回家也跟著玩遊戲,能力提升不是一節課時間就可以辦到的。

囉囉嗦嗦說了這麼多,也不知道對您有沒有幫助,叨擾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