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能少不僅是口號——交大一附院定下鐵律保障醫務人員零感染

2020年春節前夕,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一時間,武漢告急,湖北告急。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與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這支英雄輩出的隊伍,因為疫情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在國家遭受重大磨難之時,一附院人從未缺席,無論是抗擊非典,還是在汶川地震、玉樹地震的救援“戰場”,都留下了一附院人不朽的功勳。

醫務人員零感染,這是醫院定下的鐵律,既是為了衝鋒在一線職工,也是避免醫患交叉感染。保護自己,就是保護人民,更是保護戰勝疫情的力量!


院長帶隊,精銳出征

危難關頭,交大一附院人全院5000餘名職工紛紛請戰,“我要去前線!”成了全院職工共同的心聲。經過遴選,153名勇士分四批出徵武漢。危急時刻,為國分憂、敢於擔當、甘於奉獻,這是一附院人的高尚情懷和精神底色。

“觀古今,凡主帥出征都意義非凡,是家國情懷,是危難時刻的赤血忠膽,這次院長領命遠征,獨扛千鈞重擔,隊員們壯志凌雲,我們為英雄喝彩,為最美的逆行助援。”這是2月4日,院長施秉銀率隊馳援武漢前的送別儀式上,醫院黨委書記馬辛格慷慨激昂的送行語。施秉銀既是全國內分泌領域內的權威學術大家,又是衛生健康戰線上的一名資深管理專家,雖已年過六旬,卻依然衝鋒在前,率隊第一時間奔赴前線。

針對新冠肺炎的疾病特徵和武漢當地醫院的實際需求,醫院集結了三支精銳部隊,包括重症醫學科、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兩個學科的中堅力量,又涵蓋了心血管、神經、肝膽、感染等相關學科的精兵強將。三支醫療隊中,高級職稱以上人員達到25人。重症醫學科主任石秦東、副主任劉昱,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石志紅、朱柏紛紛帶頭領命抗疫。

醫療隊專門配備了精神衛生心理科的專家,其中包括陝西省第二批援武漢醫療隊隊長、交大一附院副院長馬現倉。醫療隊絕大多數隊員都是80後,甚至不乏95後的年輕護士,他們的職業生涯中沒有經歷過這樣嚴峻的考驗。但是沒有人有絲毫退縮,到達武漢後,全員一刻未停歇地投入了戰鬥。在接管病區後,一些隊員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緊張、焦慮、恐懼、失眠、抑鬱等心理問題,心理醫生的作用在此時便凸顯出來,經過及時有效的心理疏導,隊員們重新樹立信心、調整狀態,繼續與疫情抗爭。


沒有硝煙,亦是戰爭

控制感染是傳染病救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每支醫療隊都配備了控感專業的專家組織研究控感方案,制定流程,確保醫護人員的自身安全。

“朱柏,保護好自己,就是保護武漢人民。你作為隊長,帶領11名同志上前線,保護好同志,就是保護好11個家庭。”1月31日,在與醫院第一批援武漢醫療隊隊長朱柏視頻連線時,她的丈夫郭朝錦反覆叮囑妻子。

醫務人員零感染,這是醫院定下的鐵律。三支醫療隊出征前,醫院發佈了兩條“軍令”,一是培訓不合格不能上崗,二是防護物資不到位不能上崗。所有隊員必須牢記,互相監督、共同落實。

醫療隊是一個團隊,一個人出了問題,一個團隊的戰鬥力都會受到影響。沒有硝煙,亦是戰爭;帶軍打仗,紀律先行。三支援武漢醫療隊無一例外把嚴明的紀律擺在了首位,制定了八大鐵律,要求隊員戴口罩、勤洗手;嚴禁在醫院多停留、不能在醫院和酒店大廳吃飯,吃飯只能在自己房間的清潔區內;每個人房間內進行相對汙染區、緩衝區和清潔區的劃分,同時對上班途中、返回酒店、返回房間、注意安全和其他事項均有明確的指示,要求每一位隊員都按照制度執行、按照流程實施。根據每支醫療隊實際情況,制定了《集中生活駐地衛生防護安全管理辦法》,要求隊員嚴格遵照執行。

醫療隊實行三級聯動模式,嚴格按照半軍事化要求進行管理,設置了醫療組、護理控感組、綜合協調組、新聞宣傳組,通過隊管組、組管人,加強上下聯動,打造下級服從上級、少數服從多數的紀律,堅持相互協作顧全大局的精神。


最強大腦,最大希望

抵達武漢第一天,院長施秉銀就在戰前誓師會議上要求醫療隊在漢期間要擰成一股繩,建立重病例討論機制,集合多學科力量,盡最大努力提升重症患者治癒率。“有必要時打破隊伍之間的界限,通過遠程會診同在院其他學科的專家進行討論,把挽救每一名患者的生命當做頭等大事。”

醫療隊建立了碰頭會機制,每天由各組負責人彙報本日工作,提出存在問題,商討解決方案,確保以最快速度理順流程,全力投入到病人救治工作中。施秉銀多次深入臨床一線指導救治工作,並親自參與到每一位重症患者的診療中,實時與前方醫生聯繫,通過微信傳輸病人檢查資料,實時查閱患者的各項檢查,給與專業的指導意見,必要時組織多學科專家會診,讓每一位患者都得到醫院頂端專家團隊的合力救治。

較早進駐的第一批援武漢醫療隊重症組組長、副主任醫師劉昱在武漢市第九醫院開展了首例床旁重症患者超聲檢查、首例床旁CRRT,並親自為患者做喉鏡直視下插管有創機械通氣,因地制宜改造了呼吸機,取得了較好效果。目前,經第一批醫療隊救治,已有3名收治患者康復出院,其中,包含一名入院體溫高達42度的重症患者。第二、三批醫療隊進駐接管醫院病區後,醫療狀況也得到了極大改善,重症患者比例明顯降低。

“我們剛到的那幾天,病房的氣氛很沉重,雖然病房配有電視,可更多的患者還是呆坐在病床上,也不和我們溝通。” 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石志紅明顯感受到了病人的恐懼與壓力。“經過這幾天的治療,病人看到了戰勝病魔的希望,最重要的是讓他們重塑信心。”2月11日,一位年齡大的老奶奶對護士白潔說:“聽我女兒說,你們是西安最好的醫院,你們來了我就放心了。如果我能活下去,一定到西安看你們!”


最優護理,巾幗豪傑

三支醫療隊接管的武漢幾家醫院,幾乎都存在原有病房佈局、區域劃分、人、物流向設計不符合收治傳染患者要求的問題。在這種環境下,合理分區、控制感染的任務顯得尤為艱鉅,加之109人的護理團隊幾乎都是從各科室抽調的護士,有相當一部分護士並沒有接觸過傳染病護理,如何保障自身安全,謹防職業暴露是一大難題。護理團隊首先將護理人員按照高低年資,ICU專業與其他專業搭配的原則進行人員分組,每個責任組設置組長一名,並設置各病區感控護士。進入病區後,責任組護士立即奔赴一線照護患者,其餘人員在護士長及感控護士的帶領下將科室清潔區及汙染物的環境進行整理整頓,重新佈局,明確各類標識,使各區域最大化發揮功能。在原工作流程基礎上結合醫院日常工作習慣進行修改,以確保患者相關治療按時實施。

由於隔離病房沒有家屬照料,護士還要承擔生活護理的重任,特別是對一些病情較重不能自理的患者。為了儘可能地節省有限的隔離防護物資,護士們6個小時進行一次輪班,看似時間不長,但沒有穿過隔離衣的人很難體會到在隔離病房裡行動不便帶來的體力和精力的巨大消耗。防護服下的洗手衣,一個班下來幾乎完全溼透,身體浸泡在溼淋淋的洗手衣內如同身著鉛衣,很容易造成虛脫,護目鏡裡面凝結的霧氣極大地阻礙了視線,但也無法擦拭,面戴口罩長時間缺氧帶來了強烈的窒息感。“一下班走出病房,最想做的事就是趕快大口吸上幾口新鮮空氣。”“上班的時候精神緊繃,一心只顧患者,但一下班放鬆下來,那種疲憊感真是常人無法體會的。”

但在困難面前,沒有人退縮,疫情面前,看似柔弱的女子都化身為了女戰士。


最全保障,強大助力

來到武漢前,不少隊員擔心物資供應跟不上,但實則是多慮。醫院黨委書記馬辛格要求全員幹部職工必須優先保障前線同志的物資供應,“不能讓英雄既流血又流淚。”到達武漢後,醫療隊最大的感觸就是全國人民空前團結,為了抗擊疫情,大家都是一家人。受援醫院紛紛表示全力保證醫療隊的醫用防護物資需求。醫療隊入住的酒店和當地管委會為了做好醫療隊後勤保障工作,幾乎是全天24小時待命,餐廳為了保證下夜班人員的餐食供應,24小時提供餐食。當被問及是否擔心出門上班增加感染風險時,餐廳經理告訴筆者:“你們也是血肉之軀,也是為人父母和子女,你們都勇敢地來到武漢,大老遠跑來幫助我們,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做好服務呢?”車隊為了接送每名醫護人員準點上下班,避免增加等待時間,全天共設13個班次循環發車,同時備有機動車輛保障不時之需。武漢當地愛心人士為了醫療隊的物資需求也在積極奔走,初來乍到,擔心北方人不適應南方陰冷的天氣,主動聯繫了電暖氣和保暖衣物,為了保證醫療隊多樣化的餐飲需求,一大批蔬菜食材免費提供給駐地酒店。這些,都讓醫療隊感到了濃濃暖意。“我最大的願望就是通過我們的努力,給武漢這座城市帶來希望,給武漢人民帶來健康。”元宵節當天,醫療隊隊員梁晨度過了一個別樣的生日,也許下了特殊的生日願望。

“此次臨危受命,作為國家醫療隊出征,使命光榮,是每名隊員人生中寶貴的經歷,國家將重任交給我們,是黨和政府對我們的信任。現在考驗我們的時候到了,我們一定要以堅強的意志,科學的態度,高超的技藝,與武漢當地醫務工作者同舟共濟,團結一心,堅決完成國家賦予交大一附院的光榮使命,堅決把疫情擴散蔓延勢頭遏制住,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有了天時地利人和,施秉銀滿懷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