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至中年,怎樣買保險才能夠“老有所養”?

吳少洪


首先社保肯定是要有的啦。 然後商業保險方面,看自己身體情況和經濟情況,如果身體沒毛病,那麼保障類的像重疾、醫療險都可以配上,解決看病問題,然後再配年金險做養老金。 如果身體毛病多多,那沒辦法了,只能根據實際的體況看能買哪些險種。 可回覆幫你分析。


精算保Ken


這個問題更想說人到中年,生活應如何規劃。先盤點下自己有什麼、缺什麼、不能失去什麼、想得到什麼,搞清楚這幾個問題,是談“老有所養”的基礎。


我的想要

對於國家來說,老齡化已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無論是否願意,老齡化都已經成為從上到下各個主體做決策時要考量的重要因素。截至2017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億人,佔總人口17.3%,2017年新增老年人口首次超過1000萬人。中國老齡化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趨勢。預計到2050年前後,我國老年人口數將達到峰值4.87億,佔總人口的34.9%。這意味著30年後,每3個人中就有1個老年人。約佔屆時亞洲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二。


2017年2月28日國務院發佈並實施《“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國發〔2017〕13號)提出,到2020年,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更加健全。

第二節 “十三五”時期的形勢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也是我國老齡事業改革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的重要戰略窗口期。
嚴峻形勢。預計到2020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增加到2.55億人左右,佔總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高齡老年人將增加到2900萬人左右,獨居和空巢老年人將增加到1.18億人左右,老年撫養比將提高到28%左右;用於老年人的社會保障支出將持續增長;農村實際居住人口老齡化程度可能進一步加深。


第三節 發展目標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更加健全。養老服務供給能力大幅提高、質量明顯改善、結構更加合理,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服務更加方便可及,政府運營的養老床位數佔當地養老床位總數的比例不超過50%,護理型床位佔當地養老床位總數的比例不低於30%,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到70%。

人到中年的您,什麼樣的家庭結構?

自己的居住條件如何?

自己的健康狀況如何?

打算過什麼樣的老年生活?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服務,機構養老、醫養結合養老?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即使相同的條件想法也各有千秋,想明白您自己的“想要”是核心。


比如,我有朋友很明確就是要去頂級的養老社區,已經出手簽署了保障入駐協議;也有朋友很確認就是居家養老,實在動不了了去全護養老院,不給子女添麻煩;也有朋友和閨蜜眾籌購置了養老宜居地的房子,約好老來彼此陪伴、照顧……


我的資本

您當下擁有什麼?哪些是鎖定為養老專屬的?

有什麼金融資產、實物資產,是專門為您養老所用?

金融資產:1. 是否參加職工社保,未來擁有領取養老金的資格;2. 公司是否有企業年金/職業年金;3. 自己或家人過往是否幫您規劃過養老金融產品?

實物資產:1. 房子,最常見的養老本錢,貸款情況、歸屬情況、未來變現能力預估、未來現金流轉化能力; 2. 其他您擁有的,專屬於養老的資產,管理難易程度如何,市場前景如何,保本能力如何,變現能力如何。


我的養老金缺口

【想要】-【已擁有養老專享項】= 當前養老金缺口

每個人生活的環境不同,品質不同,希望的養老金差異非常大,有2000元就夠的,也有2萬元還覺得不夠用的,找到您的預期就好。

此處以當下養老生活常見需求為標準示意,如下:

未來社評工資增幅、物價增幅,每個人的預期也有差異,通常3-5%,如果想計算,可以私信諮詢“養老金缺口計算器”。


我如何準備自己的養老金

無論說不說,大家一定會比較各種金融工具,大體分類如下:


保險可以用於規劃長期資產,養老金是對抗長壽風險的最佳工具,通常分為儲蓄期、領取期,【儲蓄期】就是存錢的時候,通常是躉/一次交清、年交,基本原則:交費期+年齡。儲蓄期越長,資金池增值的空間越大,可以累積的可用本金越多。

【領取期】約定的開始領取年齡,55歲/60歲/65歲等,有些保證領取20年,有些無保證年限。

養老年金正在使用的是「領取期」,考慮清楚您想領的,反推所需資金即可。

最好的養老金:與生命等長的,安全、穩定、可持續、可月月領取的現金流。

開始準備的年齡不同,所需費用成本差異很大,下圖選取某款經典養老金產品示意:

目標:60歲開始,每月領取不低於2500元的自籌退休金。

儲蓄:3年交清,下圖藍色柱子為每年應存保費;橙色為保證領取20年累積領取金額;紅色線為本金比。


以上,歡迎隨時切磋、交流。


L妍妍小姐姐


人到中年首先最基本的兩項保險就是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和社會基本醫療保險。有了上述兩項保險以後還需要商業保險進行補充(這個配置應該是根據自己的收入、負債、家庭生活費用、預算等等實際情況進行合理規劃):

首先應該配置底層風險防範方案:

1、意外險,這個險種保費便宜,保額高,大部分是一年期的消費型,也有長期儲蓄型的意外險,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配。

2、年齡如果沒有超過50歲,可以買重大疾病險,附加百萬醫療險和小病醫療險,重大疾病險如果一輩子平平安安無病無痛的話,年老是可以拿回這筆錢的(根據實際的經濟情況來配)。

3、定期壽險或者終身壽險,定期壽險是一種純粹的保障型保險,就是對人力資本的一種對沖,也是對死亡的對沖,保證在一定時期內不管被保險人在還是不在,家庭的負債、正常生活開支不受影響。

第二層配置就是中層風險配置了:

1:年金險:年金險和定期壽險的不同就是,年金險是對長壽的對沖,它可以實現小孩教育金補充、自己的養老金儲備或者是有需要在一個特定的時間點必須剛性兌付的資金的儲備。

2:終身壽險,終身壽險和定期壽險相比具有更強大的功能:儲蓄、增值、家庭和企業的資產隔離、一定程度上的避債避稅,還可以對接信託,實現被保險人生前對身後的資產安排。

以上就是普通家庭涉及到的大部分產品,如果有特殊要求,那就要根據題主的具體情況來說了。

希望能給到你幫助。


易樂保理財保險工作室


中年人,大概就是40多歲這個階段。如果從保險的角度分析“老有所養”,一帆覺得可以兩方面解讀。


一、是保障型保險

這個年齡,基本的社保醫保是必須堅持交的。另外,如果還沒有配置重疾險和醫療險,那麼要麼經濟條件所限,要麼是風險意識不太夠。因為這個年齡買保險會比較尷尬,1是可能身體上有點問題,比如血壓血脂類肝功能等、比如結石、失眠、耳鳴等等,都可能影響到健康險核保,可能導致拒保、除外或加費;2是免體檢額度比較低(特別45歲以後),保費很貴,即便能過保也可能你下不了手花錢。


但,千萬別忽略,在這個大病風險很大的年齡段,恰恰是下手買健康險(重疾險、醫療險)的最後機會,建議沒買的早點敲定,已經有的可以梳理下,是不是需要加保增配。我相信“病有所醫”是“老有所養”的重要組成,有病了得有錢治療,得有錢找人護理(兒孫忙工作有孝心不一定有時間)。


二、是養老金的準備

也可以從兩方面考慮。現在人雖基本都有社保養老金,但這點錢在退休後估計只能保證基本的溫飽,想生活的安逸,有錢治病還的有所準備。


養老條件好的,可以考慮配置固定收益型的年金保險,假如按45歲配置,65歲領取(一般可以設置55、60、65、70歲領取),領取前複利積累的時間還有20年,內部收益率還能達到3.5以上,還是有不錯的收益的,最主要是安全、穩定、可持續,到領取年齡後持續領取,直至生命盡頭,是作為社保的有力補充;


二、養老條件不太好或者希望更好的養老條件的,可以加大配置,購買配套養老社區入住資格的年金險,一步到位解決退休生活資金以及護理的問題,通過入住養老社區綁定強大的醫療資源,這是更好的“病有所醫”“老有所養”。比如有名的招商仁和、泰康、恆大等等,都有非常強大的養老社區配套。


一帆保


我並不是一個專業的保險從業者,回答這個問題並不專業。下文僅僅從用戶的角度談談我自己的認識。

第一、意外型保險

我認為這個必須有的,如果意外身故的話賠付至少到500萬以上。因為人到中年,肩負著整個家庭的重擔,是家庭經濟來源的主力軍!萬一有什麼意外,整個家庭將有小康進入赤貧,家庭的希望也隨之破滅。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買個高額的意外險,是對家庭經濟穩定的一個重要保障!

第二、重病型保險

癌症等各種重大疾病越來越年輕化,一人生病全家貧困屢屢上演。為了不讓全家陷入貧困狀態,一款良好的重病型保險也是必備保險。

第三、理財型保險

我覺得這個就沒必要買了,這個只能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記得我很小的時候,大約是80年代初,蓋5間大瓦屋的新房也才萬元左右,我父親給我和妹妹每個人買了2000元保險,說是等我和妹妹都到60歲之後每個月可以領60元錢。那時候好像很多人的工資也還不到200元。現在我已人到中年,60元錢還能幹啥?


吳鉤隨筆


首先,中年人一般是指40-50歲以上的人群。這個年齡基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有的可能還在職場打工,有的可能自己用賺得錢在做生意在創業。總之這個年齡是社會的中流砥柱承上啟下的一個年齡。

其次,如果這個年紀還沒有配置保險,那真的是屬於完全保障裸奔狀態,需要儘早的進行保險配置,避免出現問題,導致整個家庭的崩塌。

之所以說以上兩點,主要是因為配置保險需要的兩個必備要素非常重要。第一,那就是你身體得健康,很多朋友年輕的時候身體很好,但是不會重視配置保險的價值,等到人到中年,經歷了十幾年的折騰,為了養家餬口,導致一身病,這個時候在去購買保險,多數可能都會被拒保。並且保險也屬於金融三駕馬車之一,在自己年輕健康的時候需要為以後來配置。第二,就是經濟。不同經濟配置的險種保額也是不一樣。配置保險其實主要就幾塊,意外、醫療、重疾、養老、教育、投資。這是一個倒三角圖,所以在選擇配置保險的時候這幾塊是必須要的,現在大部分重疾險都有一些為了人老而配置的產品,譬如老年護理金。還有就是經濟實力好的,那就購買高淨值產品來配置退休後的醫療和養老。大部分分紅型的年金險都滿足。

最後還是要說,保險配置越早越好,意外醫療重疾這個是基礎配置,在有錢的人得個癌症估計都會讓自己的經濟瞬間倒退,但是用小錢加大槓桿兒獲得十幾倍的保額,對自己和家庭都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工凡家


中年人,也就是40歲-55歲這個年齡段。在這個階段,我們有了足夠的社會閱歷,收入也達到的人生的高峰。一般這個時候還有一定的家庭責任,比如子女可能還在讀書,老人也更需要照顧。


而這時我們的身體條件已經大不如前,長期的工作壓力與不良生活習慣,加上環境、飲食的影響,我們的身體正在逐漸暴露出不少問題。


這個時候,選擇保險的範圍就會有很大的限制了。

知守君建議,這個階段按照如下的優先級來配置保險:


<strong>

社保->意外險->重疾險->醫療險->定期壽險>養老年金險<strong>

<strong>

下面我來說說這樣推薦的理由:<strong>

1、社保:

知守君一貫的觀點:社保是國家給每個人的福利!建議所有人都要投保。


<strong>

2、意外險:

意外險一定要買,保額建議100萬起。之前有過產品推薦,如果需要更高的保額,還可以在不同公司同時購買,便宜又簡單。

3、重疾險:

知守君要特別強調一下:這階段是購買重疾險的最後時間窗口,錯過後再買重疾險就非常不划算了,會出現總繳納保費比保額還高的倒掛現象。

建議購買終身性的多次賠付重疾險,如果真的預算有限,購買長期繳費的消費型重疾險,也是一種備選方案。


4、醫療險:

醫療保險也這個階段考慮的核心,優先級要放在壽險之前。

市場上的百萬醫療險,

建議每個人都投保一份,如果覺得保障不夠,有條件還可以購買一些高端醫療保險。

5、定期壽險:

仍然推薦購買定期壽險,如果以前購買過,這個時候可以再次追加保額,抵消掉通貨膨脹的影響。

6、養老年金險:

這個階段,養老年金險應該作為保險配置的重要選項之一。

因為,此時大部分人的經濟生命會逐漸步入晚年,財務風險的承受能力也越來越差,所以我們一定要開始做養老規劃了,主要目的是:


  • 能夠在退休之後,我們還能有一個長期、穩定的現金流,用來保障我們退休後長時間的生活、醫療開支以及較好的生活質量。

<strong>


而在所有的財務工具中,年金險是最能夠實現這一目標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除了年金險之外的其他財務工具,都無法避免風險的存在,比如:股票、基金、房產等等,都有可能會產生虧損。

<strong>


而養老這個需求,是容不下任何風險的。


雖然現在市面上年金險產品有很多,但是在知守君看來,年金險只有兩種:


  • 一種是可以真正延長我們經濟生命的產品,我們稱之為:真●年金險。<strong>

  • 另一種是披著年金險的外衣,其實質卻是一個長期儲蓄,我們稱之為:儲蓄型保險。<strong>


這兩種產品如何區分,可以參看《知道嗎?你可能買了一份假年金險!》。


建議大家一定要選擇這種真●年金險,這樣才能真正達到“養老保險”的目的。


關注微信公眾號“知守觀保”(ID:ZSGBGZ),獲取更多資訊!


知守觀保


一,首先盤點衡量自己的經濟能(收入與支出),量體裁衣。

二,再艱難,也要確保社保的正常繳納,無單位的,要確保按靈活就業方式正常繳納,要相信和依賴國家政府。

三,有經濟條件的,再補充一些商業性養老保險產品。增強年老以後的養老生活水平。

四,有經濟能力的,再補充購買一些保本返利的萬能險,意外險等等。 經濟能力欠佳的,也要購買一些不保本返利的重疾,意外保險產品。

這些產品雖然不能保本返利,但年度投入額度較小,以百為單位,多數老百姓都負擔得起。

五,平時積極鍛鍊身體,快樂心情,讓自己領取更長時間的各種養老福利。


中國古文化愛好者


中年以後需要面對的問題有兩個:健康和養老。

我們都知道隨著人的年紀越大,身體機能下降,免疫力減弱了不少,很容易有小病小痛,現在醫療技術也十分發達,那也意味著醫療費用隨之昂貴,我們需要提前準備好重疾和醫療保險,將風險轉移到保險公司,如果生病,能夠及時得到好的治療,不用擔心醫療費用。

人生的一大半時間都花在工作上,去積累財富,為的是什麼?不就是想在退休後能夠和自己的老伴享受無憂無慮的退休生活嗎?那麼就需要早日準備好部分養老金,利用時間去複利滾存更多的財富。

總結:自己永遠是自己的依靠,提前規劃才能百分百保證在晚年好好享福,不要一心想著依靠子女和政府。


香港保險小R


第一、保證生病少花錢或者不花錢,醫療險特別是百萬醫療保險是必須配置的

第二、保證賺錢的能力,也就是在不健康情況下還能繼續有收入。

壽險、意外險、重疾險是必要的配置。

總之,減少花錢的風險,保障賺錢的能力,老時候自然會有一筆不菲的積蓄,實現養老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