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中,不少詩人“詩興大發”,這類詩對抗疫滅毒,有多大作用?

領袖詩人盧偉宗


無論詩句在此次疫情當中會起到什麼作用,我都希望它傳遞出的是正能量!是熱血情懷,帶來美好的希望!

至今為止,本次疫情是天災還是人禍,說不清也道不明,我們但且不管其發生的原因,也不討論會造成多大後果,只看全國甚至整個世界在面對本次疫情所給與武漢的幫助,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一時的感動,更可能會讓那些身染疫病的患者和心地善良的人銘記一生!詩句可能不會直接消滅病毒,但它可以激勵與之正面對抗的人的頑強勇氣,也能稱頌人們互助互愛的美德,讓人間大愛得以弘揚。

我們更不能忘記我們血濃於水的同胞,傾家蕩產式的募捐,跨越千里的馳援,踴躍的前往第一線,管他能不能歸還。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句話是那麼沉甸甸!

有人說大難就像濾網,慮過出真情,篩露出雜碎,讓人將世間冷暖一眼就看穿,確實如此,但此刻不理那些雜碎,也不在乎那些許的嚴寒,只需細細品味真情所帶來的溫暖,感恩,感動,長留心間。

災難總會過去,疫情雖然侵犯人們生命和健康,但我們在面對疫情所展現的團結,萬眾一心,那種捨生忘死共赴國難的家國情懷,配的上一切美麗的詩句,當的起所有衷心的讚歎。







元磊文傳


文為時而著,詩為事而作。身處肺炎中心的老夫豈能置身事外,掩耳盜鈴?或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拿筆作詩既是對病魔的撻伐也是增強世人的信心意志,作用麼堪稱軟實力吧!

現與王安石“泊船瓜洲”和:

七絕,感謝日本小姑娘!

有詩為證:

楚漢殺毒肺病間,

東瀛募捐富櫻山。

江川異域隔雲岸,

日月同心散霧還!

又,與王昌齡“出塞”詩和:

七絕,抗擊肺炎!

有詩為證:

疾發武漢政封關,

病染芸生命不還。

杏林回春德尚在,

長江困虎鎖閻山!

注:杏林古時指醫學。

又,與李白為楊貴妃作“清平調”詩和:

七絕,翁佳娜。

有詩為證:

美豔一身皓月容,

紅霞萬朵漫天濃。

捐資一萬川江見,

濟世千心楚漢逢!







老張335536


改自一近代詩

新冠不要緊,

只要行動真。

殺了狂病毒,

還有負重人[加油]

。。。。。

改自文天詳的『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春晚驚,新冠寥落四周起。

歸期待發風飄絮,茫然環顧雨打萍。

國家號令毅然起,零丁洋裡不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摘錄韓愈的『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

前面兩首是籍改編與條友們共勉,共同對抗疫情,共同信心,共同為負重逆行者鼓勁[加油][加油][加油]

最後一首摘錄是籍唐代詩人韓愈的『春雪』,給與所有人希望,春天來了,一切春暖花開,好事即將到來[給力][給力][給力][心][心][心][玫瑰][玫瑰][玫瑰][互粉][互粉][互粉][666][666][666][啤酒][啤酒][啤酒]


路過man


大家好,我是零點拾韻,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現在包括我在內的很多詩詞愛好者最多算是喜歡詩的人,離“詩人”的稱號相距甚遠,姑且稱為“詩人”。關於題主的問題,我從三個方面進行回答:

首先,抗疫與“詩興大發”沒有必然的因果聯繫。

作為詩詞愛好者,隨時可能詩興大大,與是否“抗疫”無關。詩,有感而發。或保家衛國,或兒女情長,或社會百態,或青山綠水。只要身有所感,隨時可以組織語言文字,賦詩一首。有些詩豪放雄壯,有些詩婉約含蓄,有些詩百讀不厭,有些詩略有瑕疵。這都無所謂,因為詩人已將靈魂賦予了詩句,詩興也得以宣洩,其他的順其自然。


第二、詩人敲鍵碼字,減少人員流動,利於疫情擴散

全國人民響應號召:居家隔離,減少聚集。有些人耐不住寂寞,無所事事,鬱悶至極,而詩人卻可以做到心靜自然涼。一則新聞,有些人一看而過,詩人卻有所思,有想悟,最後成了一首詩。或許這首詩很粗糙,但在思索、創作的過程中,起碼保持一顆平靜的心,不無聊,更不煩躁。或許,對詩人來說,寫詩是居家隔離的最好方式。


第三,積極向上的詩具有強大的正面宣傳作用。

詩,或多或少的文字組成,自然不是治病救人的靈丹妙藥。但是,詩詞作為高度凝鍊的一種文學體裁,它對疫情防控卻有強大的宣傳作用。古有岳飛“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的吶喊,近有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誓言,更有毛主席“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的鼓舞。詩詞作為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現在仍有很多的詩詞愛好者。一首高流量的好詩,可以讓人們認識無怨無悔的李文亮醫生,也可以讓人們瞭解美麗善良的白衣天使;可以讓人們看見鍾南山院士的淚痕,也可以讓我們數數李蘭娟阿姨的銀髮。


總之,詩或抒情,或言志,或歌頌,或鞭策。在抗疫過程中,詩人起碼沒給國家添麻煩。


零點拾韻


這個問題太有失偏頗,在武漢疫情還在蔓延,全國都在馳援武漢,特別是醫務工作者,逆行奮戰,捨生忘死,有的還為防疫戰鬥獻出了年輕的生命,真是可歌可泣。在這樣的大形勢下,全國人民眾志成城,萬眾一心,打著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詩人每天都要被感動著,不是"詩興大發",而是有親身的感受。

首先,是抒發了詩人的情感,為那些奮不顧身的勇士們鼓與呼,為那些已經是70幾歲了,80幾歲了的老院士又一次的衝鋒陷陣而吶喊助威,為九省通衢的英雄城市而感嘆,這些都是炎黃子孫的聲音,是為了給中國加油!武漢加油!

第二,這些聲音對抗疫是起不了什麼作用,也不能夠殺死病毒。但是這場阻擊戰,總體戰,是一場人民戰爭,國難當頭,要團結起來,共克時艱。作為國人,不能衝鋒陷陣,不能夠像醫務工作者那樣的直接參加戰鬥,只能用手中的筆去讚美那些英雄,去歌頌那些感人的事蹟,去悼念那些失去了生命的亡靈,不是也在為這場戰鬥搖旗吶喊,為中華助威!為武漢助威!也是盡了一份微薄之力。

第三,詩人的情感聲音也是對前線的那些將士們的一種支持,不是在孤軍作戰,全國人民與你們都肩並肩,心連著心,打贏戰鬥就在眼前。





封護勝463


送瘟神

綠水青山倍增多,

華夏何懼冠狀魔。

千村隔離人防護,

萬戶不復鬼唱歌。

坐地日觀山河黯,

巡天夜看月宮濁。

嫦娥目睹人間事,

欲穿白衣下凡搏。

東風盪滌烏雲消,

一鏡藍天架虹橋。

鳥語花香溪水笑,

人歡馬叫彩旗飄。

天連五洲銀波起,

地通一路智謀高。

且問瘟疫何處去?

雷火山上就地燒。


高老莊203


湖北武漢一家四口全感染肺炎,從27樓撒下幾萬人民幣,這是多麼心碎的舉動,多麼心灰意冷,對人間的嘲諷…。珍惜生命,珍惜健康 因為他們覺得錢已經不重要了[擦汗][擦汗]。一位被關在家裡15天的武漢作家寫道:

這段時間,在外地的朋友,經常發信息說:“我們一樣,也困在家裡啊。”可是,我真的想告訴你們:你們的困,和我們的困,不一樣;你們的封,和我們也不一樣。

我們每個小區,甚至每個樓棟,都有確診的患者。沒有人知道,下一個是誰。你們困在家裡,可以打牌可以輕鬆地看電視;而我們每個困在家裡的武漢人,在不停地擔心和害怕,不停地刷新聞,希望岀現一點好轉,希望疫情早一點拐頭。

我和好朋友,打了個比喻,有一籠雞,餐館的老闆每天都要抓2只出去殺,剩下的那些雞是什麼心情,我們武漢人就是什麼心情!

致不在重疫區的人們:不要嫌關在家裡的日子不好過,也不要抱怨沒工作的日子沒收入,不要抱怨店門關閉要虧本!

想想那些武漢感染病毒的人,如果可以換一下,他們寧願到外地關14個月也不願意被感染!

所以我們要珍惜,要知足!


A知足常樂865


去年夏天,武漢市文化和旅遊局向社會徵稿一一"請你為武漢寫詩"。到了時下,不需要徵稿,更沒有動員,全國各地為武漢寫詩的人不計其數。

好的詩歌應該是戰鬥的檄文、進軍的號角。既要振奮人心、鼓舞士氣,又要反映現實、反思災難。

在抗疫前期出現了一些廣受詬病的詩作。如缺少最起碼人文關懷的《仰望天空》,賣弄詩歌技巧的拍馬之作《感謝冠狀君》,甚至,某大佬級人物也早早的摻和進來,諂媚味十足。《光明時評》毫不留情地把他們歸類為“另一種病毒",可見,這類詩作於抗疫而言有害無益。

還是湖北省作協主席李修文說的好,“至於寫作,那是以後的事,而且我認為災難文學的唯一倫理,就是反思災難。


秋水長天H


詩人現在寫的一切東西都不如不寫,現在最需要的是科普,讓更多的人瞭解新冠肺炎的防治知識和技術,消解公眾的恐懼和焦慮情緒。至於前線,最需要的醫療人員和醫療物資,醫生忙的沒明沒夜,還穿的尿不溼,詩在這裡有什麼用?5萬多確診患者中,醫護人員就被感染了1千多人,有6人不幸犧牲。現在需要更多的支援!寫詩的人是最閒的人,百無一用是詩人,還不如冒著危險登三輪給疫區送菜的農民。

當疫情平息時,詩人你在去謳歌吧!


古槐長青


【瘟役】

實時數據看更新,

疫情豁散國盡侵,

未知易染無形怕,

隔隱斷源拒訪賓;

崗微力薄多庶民,

靜市空街避虐瘟,

可敬醫者爭相赴,

舍家步險逆行人;

勢疾面廣先維穩,

分阻聯動眾一心,

殆臨聚力戰何懼,

傳史立傳須記今。

青鵬.2020.春初年節

【注】農曆庚子鼠年新春,疫情肆虐,舉國迎戰新冠狀病毒,實時關注時事動態,形勢嚴峻,然中華民族總能在危急時刻團結一心,力御外敵。面對未知且無形危險的敵人,目前防、治並行刻不容緩,看到醫護人員、專家、部隊戰士撇家舍業勇涉險地,奮戰一線。我們應各司本職,自顧小家,弘善正風,堅定信心,保障社會安定。目前做好自身防護,隔絕傳播渠道就是對這次戰役最大的支持參與。相信眾心竭力,必當力挽狂瀾,而這場浩劫自會傳記史冊,也會銘記今天每位國人的不懈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