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有沒有人看過電影《寄生蟲》?對其內容有什麼感想?

大白楠楠生活小常識


父親為什麼殺社長,原因是失望,本來懷著感恩的心,自己一家靠社長有了工作。可卻被社長對人的不尊重,高人一等的內心,老是說有味道,其實是看不起窮人。還有他沒想到社長竟然還讓夫人穿別人的內褲還給夫人買過毒品讓她吃。最後不在乎別人的生死,只顧自己兒子,在最後撿車鑰匙還在乎味道,在乎自己的感官。太讓他失望了,社長不是一個好人。


做自己zm


寄生,就是放棄選擇

奉俊昊、樸贊鬱、宋康昊三個人,是韓國電影中我最喜歡的,作品中的暴力、陰鬱、情色甚至科幻都不是刻意而為,是因人性與現實的表達而存在。早幾年象牙塔中陽光燦爛的時候,我幾部幾部地找他們的作品來看,慨嘆那些我不可想象的人性悲哀,現在反而看一部需要緩許久不敢輕易再碰。

網上關於《寄生蟲》的分析評價已經很多了,火力主要集中在階級鴻溝上,但我更同意水木丁的觀點:「好的文藝作品不是為了階級鬥爭而生的,也許裡面有階級鬥爭,但淪為階級鬥爭工具的文藝作品,絕不是好作品。而文學藝術的本質,是看得到一個一個的個體的人,這是人類需要它的原因,也是它的神性所在。」

所以,這部作品不是那種試圖以現實為基礎擴充而成的故事,不然,結尾那處關於兇案的新聞報道放在最開頭才是適合的,讓觀眾去注意一切是如何發生的。也因為這是一部藝術作品,討論情節細節的現實性也沒有必要,導演其實一直在告訴我們,這是一個被誇張的故事,所以一切不可理喻都那麼順理成章,主角騙子一家的成功來得那麼黑色幽默,連配樂都是歡快的。

觀眾常常在評價電影作品的時候忘記,電影就像是魔術,清楚地告訴你是假的,如果非要討論真實與否,那是紀錄片的範疇。這個「假」的故事,像是一個容器,把所有現實中有的,平時幾乎無法見到的人和事組合到一起,看看會有怎樣的化學反應。也像是《盜夢空間》裡的夢境,無法記起自己為何身處此處,我們也沒辦法去推斷片中人物如何到了那種境地,我們只需要跟著把夢做完。《寄生蟲》就是放了三組現實中我們無法想象到的家庭,用學長拜託學弟替他給富家女孩補課這個契機,把三家人的命運揉在一起。

這是一個關於富人與窮人的故事,但是重點卻不在於「富」與「窮」。不同的物質水平,不過是放大了人性格中的不同側面。一個有意思的細節是,富人樸社長在保姆被辭後抱怨老婆做飯難吃。對於這個男尊女卑的國家和家庭而言,一個家庭主婦是否擅長家務,其實是至關重要的,但是對於樸社長來說,花錢請一個保姆就解決了,妻子可以不用「必須」精通廚藝。除了大男子主義的樸社長享受被人依附的感覺,也不得不承認,富有給了他們更多選擇。所以,窮人家的媽媽忠淑在醉酒時說:「不是有錢卻很善良,是有錢所以善良,如果我有這些錢的話,我也可以很善良。」這就是他們的邏輯:錢是因,選擇是果。全片只有一處出現了他們對「為何窮」的反思:窮人兒子拿著假的大學證書說,他會把它變成真的,此時他已經考了四次大學失敗。他們認為,只有一舉扭轉命運的選擇才值得嘗試。所以,不需要問他們為什麼不去好好找份工作改善生活,為什麼不在全家成功進入樸社長家工作後好好攢錢換住處,為什麼要在樸社長全家露營時鳩佔鵲巢。看似是一場荒誕鬧劇,卻有著自洽的內在邏輯,這就是藝術的魅力。

有選擇,就要承擔相應的結果,而這些結果我們未必都樂於接受。這是導演試圖告訴我們的,所以他讓金司機說了這樣一段話:「你知道什麼計劃絕不會失敗嗎?沒有計劃。…所以人不該有計劃,一開始沒有計劃的話發生什麼都無所謂,殺人也好,賣國也好,全tm的無所謂了,懂嗎?」命運就像是潘多拉魔盒,一旦打開,就沒辦法更改,我們沒辦法假設下一步「應該」發生什麼,更沒可能回過頭更改這個假設,所以,不存在「如果…就好了」。這很殘酷,也很真實。

命運無常,在經歷了超出計劃的變故以後,每個人的領悟不同,對於以後人生的選擇也不同。金司機正如他自己所說一樣,徹底放棄了計劃和選擇,繼續當一個寄生蟲留在暗無天日的地下室。兒子依然堅信「如果…才能」的邏輯,荒唐地幻想著將來有一天自己買下那棟房子,光明正大地接父親出來,他也是一個寄生蟲,只不過他寄生在命運身上,期盼命運把它帶到他想去的地方。


普通日


人作為人,是一個群體還是一個人吃人的群體,貪婪與私慾下對人的改造。

貧富差距小的時候,社會不同階層是有機會共存互利的,大家都過得下去,只是賺多賺少的差別,此時仇富是不智的,因為上層如果賺得多,下層可以一起雨露均霑;但當差距越大,各階層的平衡越來越脆弱,下層到底會敬佩上層的本事、還是蔑視上層的特權?有時是隻是一念之差。當蔑視與憤怒的情緒太強的時候,階層的恐怖平衡就會裂解,高低階層彼此雖然需要對方,但不再有尊重、不再把對方當人看,只想強取豪奪以求生存,敵意越來越大,寄生蟲只能不斷啃噬到連宿主都活不下去,甚至是殘酷的肉搏戰。整個撕裂,露出無秩序的叢林法則。自古以來皂反的都是種地的,沒聽說過商人鬧翻了天。無產階級無所畏懼,有產階級退退縮縮。

如果要拍一部從蟑螂的視角出發的電影,大概會很像《寄生蟲》。當然,前提是每隻蟑螂有自己的螂生、個性、家庭,還有與彼此溝通的方式。片中某個角色匍匐爬行時的樣子,真的就如我遇過的蟑螂那樣,在我打開燈的那瞬間,爬行的它乍然而止,好像在等待我動靜,以便思考下一步策略,順便祈禱我沒發現它。

由韓國導演奉俊昊執導、今年獲得坎城金棕櫚大獎的《寄生蟲》,描述貧窮的金家四人住在破爛的半地下室屋子,環境雜亂、父母失業,與一雙兒女只能靠些零工維生。一天,兒子基佑的朋友要出國,將一位有錢的家教學生,轉給基佑指導,讓他獲得進入富有人家大門的機會,認識樸家有錢的一家四口……

《寄生蟲》有許多充滿黑色幽默的惡趣味,這貧窮的一家四口如蟑螂般頑強討生存,善於計劃與操弄,電影有一大部分由於金家人的計謀,搞得像《瞞天過海》系列那種劫盜片一樣,非常有趣。但後面的發展,實在是每一步都出乎意料之外,劇情越來越瘋狂也越來越緊張。更厲害的是,導演融合黑色幽默與絕望感,拍出一幕幕荒唐的情節,但這些離譜誇張的情況放在社會狀況的脈絡下看竟很貼近現實。在爆笑背後,頗令人傷感。

階級的符號、象徵與意味,在許多小地方不斷出現。連用個Wi-Fi都得像寄生蟲到處找宿主的金家,他們的窮兒女知道面對有錢僱主最好取英文名,明白在上流社會怎麼混比較顯得「高級」。有錢親戚去世留下裝飾用的石頭,對窮人根本沒屁用,最後石頭的「用途」是個殘酷對照,真正反映了「這(造景石頭)是什麼,能吃嗎?」一般的憤世。

窮男與富千金的家教關係,剛開始看起來像是男生利用優勢佔女生便宜,但看到後面會理解窮男終究是個寄生蟲,被富千金拿來滿足自己的想像。兩個人家窗戶看出去的景象大異其趣,窮人窗戶緊鄰大街,一片醜陋的灰,政府除蟲人員在街上噴藥,只要開著窗,藥就自然噴進家裡了,金家父親還說這樣可以免費除蟲,但真正要被除的蟲的根本是他與家人吶;有錢人家的窗外則是一片綠地,甚至基佑剛按完樸家門鈴,大門微微打開時,雖還看不到其他東西,卻已經見著幾叢綠意,生氣盎然。

樸家女主人第一次出現時,全身穿著優雅的白色衣著,那種白不是窮人穿得了的白,窮人的生活型態沒法讓那純潔的白色衣物維持超過一分鐘,總會弄髒些什麼。但更殘酷的階級代表物,是味道,這是窮人怎麼假裝怎麼遮掩都弄不掉的,而樸家人對窮人味過敏。

傳統英式「樓上、樓下」(upstairs downstairs)的階級分野,在這變成地上、地下。能在見得到陽光的地面上生活,是一種特權,樸家女主人也提到她好多年都沒搭過地鐵了。地球上的人口(或宜居土地稀有度)越來越發展成窮人得住地下室、搭地鐵、在蟑螂最多的地方生活,把上面的空間留給富人。

不過,樸家人雖有點勢利眼,但他們並不殘酷壞心,只是因生活舒適,讓他們軟化到有些傻氣天真、講出白目的話也不自知;而金家雖可憐,但有時候也做得太過分。總之整部片裡沒人有資格站在道德制高點,導演讓觀眾的同情心吊在鋼索上,增加道德問題的複雜度,以及凸顯真正的問題是體制,是系統,不是個人。每個個人只是根據自己所在的位置,儘量求生罷了。

貧富差距小的時候,社會不同階層是有機會共存互利的,大家都過得下去,只是賺多賺少的差別,此時仇富是不智的,因為上層如果賺得多,下層可以一起雨露均霑;但當差距越大,各階層的平衡越來越脆弱,下層到底會敬佩上層的本事、還是蔑視上層的特權?有時是隻是一念之差。當蔑視與憤怒的情緒太強的時候,階層的恐怖平衡就會裂解,高低階層彼此雖然需要對方,但不再有尊重、不再把對方當人看,只想強取豪奪以求生存,敵意越來越大,寄生蟲只能不斷啃噬到連宿主都活不下去,而寄生蟲之間更是要弱弱相殘。

人太苦的時候實在難有人性,在做垂死掙扎時,只有動物本能是真的,任何所謂人性與惻隱之心都是奢侈、甚至會害自己失去生存機會。看看電影,想想現實,會發現這種寄生蟲的比喻,與我們的現實差距並沒有想像中大,至少,就算現實世界的窮人還沒到「寄生」的地步,但處境已經與蟑螂距離不大了。

導演高明之處,在於他並非大張旗鼓地把議題塞進你腦袋裡,也不像《我是布萊克》那樣不斷以各種生活慘況激發觀眾的同情心,奉俊昊用一個有趣的故事吸引你走進去,讓你好奇、讓你渴望,等你深陷其中,你已經進入漩渦裡面、邊哭邊笑邊不自覺地去思考它隱含的意味與思考。這點其實有些類似導演喬丹·皮爾今年新作品《我們》,但《我們》的隱喻紛雜,背後邏輯也有多處說不通,相較之下《寄生蟲》的各式比喻是更細膩而高明的。

《寄生蟲》的場景設計很用心,大部分故事發生在樸家大宅,是個極簡風格宅邸,非常開闊,卻又有很多角落可以藏秘密;一場暴雨讓金家人衝回家的路上,則帶著觀眾看見所謂「半地下室」住宅所在的社區,是如何讓人的生存成為如蟑螂一般的型態。劇情設計埋著許多伏筆,閃爍的燈、臺式古早味蛋糕店、富有人家兒子的心理狀況,都成為前後呼應的線索。有些畫面在獨具慧眼的荒謬組合之中透出特別的心境,例如一幕滂沱大雨水管破裂馬桶噴屎,卻有個角色坐在馬桶蓋上壓著一堆屎尿水一邊冷靜抽菸,那種認命荒謬好笑又讓人難過,因為該角的淡定讓觀眾明白,這肯定不是他人生面臨過最屎尿橫流、最狼狽的處境。

《寄生蟲》很接近我心目中的完美電影——我指的是,它在技術、劇本與演出方面都有相當高的藝術水準,但也絕對能讓大多數主流觀眾喜歡,就算是個平日工作與家庭都忙碌、只想輕鬆看電影享受娛樂的人,我都能放心推薦。其實,介紹各式電影這麼多年,深感推薦某些佳片很不容易,因為我也曾經沒日沒夜加班過、也全職照顧過兩個年紀差不到一歲半的娃娃,我瞭解不是所有觀眾都有餘裕,能在難得的休息時間欣賞題材較為嚴肅、沉悶、痛苦的片。我站在推薦電影的角度,常為許多好片扼腕,但也能站在觀眾的角度理解,有時真的只想放鬆一下、不想被悶到,而《寄生蟲》讓我完全不需要有掙扎,可以非常放心地叫大家都去看吧,真的精彩!


張斌1


韓國導演奉俊昊憑《寄生蟲》一片

成功包攬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國際影片,

該影片由宋康昊、李善均、趙茹珍、崔宇植、樸素丹等主演的劇情片。

於2019年5月21日在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首映,2019年5月30日在韓國上映。

這些年《小偷家族》《我不是藥神》《天才槍手》等,

反映貧富分化,階級差距的電影比比皆是。

為什麼《寄生蟲》可以突破牢籠,一舉得冠。

目前這部電影的口碑褒貶不一。

很多看完影片後,說三觀不正。

既然能獨攬金獎。

無疑例外《寄生蟲》是一部優秀的現實主義的影片。

它不單單反映貧窮,更反映因為窮而帶來的思想,行為上的改變。

世界上只有一種病就是貧窮。貧窮使人喪失羞恥感。



但這部電影的昇華點,並不至與此。

通過樸先生映射富人的對貧窮的鄙夷。

由此來反映社會自始至終無法解決的階級問題。

就像影片臺詞裡樸先生說的,司機身上的氣味那是搭地鐵才會聞到的一種味道。



住在地下室的基宇一家四口,原本全都是無業遊民。

在基宇隱瞞真實學歷,去一戶住著豪宅的富有家庭擔任家教後,

把一家人全部推舉到樸先生家時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寄生蟲三個字形如基宇一家未免過於苛刻,

基宇能夠在多惠媽媽聽課的情況下取得信任,

成為英語家教,可見基宇的能力不錯,

包括基婷能夠兩個小時。

能讓多惠弟弟一個淘氣的孩子安靜下來而信任她。

爸爸面試樸先生司機轉彎時沒有讓咖啡晃動,

都不是沒有能力。

他們只是缺少給一份工作的機會。

影片中爸爸說500個大學畢業生應徵的時代,

大學生當司機早已經稀疏平常。

富人們人根本不需要沒見識,生活在臭水溝裡面的人。


影片有意思的地方基宇一家使用手段,

巧妙的擠掉原有司機,幫傭的情況下。

卻意外發現,原來的保姆和丈夫也寄生在樸先生家裡。



影片中利用了多處對比反轉鏡頭,

就像你在床上看到燈光,床下一片黑暗。


總體來說這部影片打破傳統影片直敘暗喻的故事形態,

透過人物皮囊直視可恥的人心。

每一個目光,小動作。都無處可逃。


cc96年處女座,愛吃愛玩愛電影

歡迎一起交流👏


cc電影君


《寄生蟲》的故事是簡單而又複雜的,它表面上是講述掙扎於社會底層的基澤一家,用盡騙術,瞞天過海將全家四 人包裝成課外教師,心理治療師,司機,傭人,各司其職的成功寄生在了富人家庭。基澤一家四口因此成為了電影 中最先被觀眾認同的“寄生蟲”,但這其實只是電影的冰山一角,奉俊昊透過身份懸殊兩個家庭關係的建立,並不是為了單向去展現一場窮人依賴富人生存的寄生關係。

電影中的樸社長一家是立於上流社會的家庭,表面上看他們是被寄生的對象,但他們其實也是寄生蟲,財富給他們帶來的不只是體面高雅的生活,也是生活和認知能力的退化。他們需要寄生在司機,傭人,家庭老師這些人身上,吸取他們的養分,他們同時又寄生在上流社會的意識形態中,家教要名牌大學生,司機要服務過其他富豪的司機,傭人也要最專業的會所定製,一切必須要符合上流社會家庭的體面。基澤一家的騙局並不縝密,一個電話就可以戳破一切,但他們卻最懂有錢人不較真,要體面這一死穴。

這部電影一個頗為高明的點在於奉俊昊並沒有把樸社長家塑造成一群為富不仁的反派,相反電影開始便透過基宇朋友的言談將樸社長妻子設定為了“單純”的存在,而基澤一家在與樸社長夫妻的接觸中,作為富人階級的他們也帶上了偽善的面具,但這幅面具下電影把“氣味”作為了一個貫穿始終的重要節點,樸社長夫妻對“窮味”漫不經心處展現的生理性厭惡,即體現了階級差距即便在現代社會同樣無孔不入,也釀成了電影最終的悲劇。

樸社長家的舊傭人是電影走向悲劇的導火索,如果沒有她為了躲藏於豪宅地下室裡老公的再次出現,樸社長家與基澤家微妙的雙重寄生關係並不會在如此短的時間裡被打破,因為他們已然都各取所需的獲得了一種暫時性的穩定共生,基澤家寄生於樸社長家供給的財富下,樸社長家則寄生於基澤家提供的服務和虛名中,但也正是舊傭人這一角色帶來的轉折賦予了電影以更深層次的社會寓言。

在今天相信很多人提及奴隸這個詞,都會認為他是封建社會最為不該存在的弊病,但其實在古代有不少人願意將自己賣身給達官貴人為奴,甚至在近現代的清朝只有皇帝親近的滿臣才能自稱奴才,這在於當人成為奴喪失人格的時候,同時也獲得了某種庇佑,這何嘗又不是一種寄生。《寄生蟲》裡的基澤家寄生在樸社長家後也是如此,他們的生活乍看確實得到了飛躍,暗暗自喜,但同時他們卻忽視了自己的命運也被綁在了樸社長家身上,而舊傭人發現他們的秘密不僅加速了這段必將走向破滅關係的進程,甘願在舊傭人面前下跪舉手示弱的基澤家也將寄生後命運被他人掌握的窘境展現的淋漓盡致。

電影藉此也帶出了最為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幕,制服了舊傭人的基澤一家人,發現本該外出野營的樸社長家因為大雨突然返程,為了不被發現他們如寄生蟲般四處躲藏,最終冒著大雨狼狽的逃離樸社長家後,發現地下室的家被大雨淹沒,一家人頓時成了受災的難民。位於高處的樸社長家不但安然無恙,第二天還打算為孩子舉辦生日派對,樸社長的妻子還感謝這場雨帶來了難得的好天氣,兩家鮮明的對比成為了貧富階級最為鮮明的比照。

看過《寄生蟲》不知為什麼會止不住地流淚。為誰難過嗎?不是。有那麼強烈的代入感嗎?也差點意思。

那是為什麼呢?可能,深深的感覺到難以停止的不得不的努力換回的也不過是一個在世間掙扎的機會罷了。這樣的現實不會改變,但卻是我能所進的最大努力。這種拼盡全力換來的無力,最讓人無奈。

影片塑造的兩個貧富差距極大的對立面,本身並沒有任何強烈的矛盾衝突。作為兩個階級的代表,相互之間個體與個體之間並沒有直接的深惡痛絕的恨。甚至可以說,金大叔一家還很感激樸代表,也認為樸夫人是單純善良的。而富人階層的夫妻倆,也沒有特別的針對另一階層的人有任何故意的刁難和鄙夷。但兩個階級,或者說兩家人之間的嫌隙還是產生了。

影片用“氣味”代表著不可調和的差距,這不是洗澡、換浴液、洗滌劑甚至香水能解決的問題,這種氣味代表著不可逾越和不能打破的“界”。而正是這種在不知不覺中的差異化對待,這種在日常的細微中流露出的真實反應,是壓倒金司機理智的最後一根稻草,他不堪重負的神經徹底爆發。

貧窮和富有,到底是不是命中註定的呢?通過打拼到底有沒有可能改變命運?金大叔一家人真的是因為運氣不好才沒辦法擺脫貧窮的身份嗎?其實,這一家人除了因為出身底層因為貧窮而沾染了很多小市民的意識之外,在我看來“業務能力”都是可圈可點的。甚至我都有點佩服他們的能力和水平了。


星妹說影視


《寄生蟲》圍繞兩個階層:窮人和富人,來自貧窮家庭的基宇通過擔任家教老師成功接觸富人生活圈,窮人四口像黑夜中行走的蟑螂,寄生在富人家,最奇妙的是富人家的地下室還藏著傭人的丈夫。

貧富差距、社會階級決定了不同的思想意識,因為貧窮所以為了生活可以不擇手段,因為富有因而善良且高人一等,一切都理所當然且合情合理。連身上的氣味、所吃的食物、甚至是愛好都是階級的象徵。

故事的最後,父親被困在了更深層的地下,用摩斯密碼寫給兒子的信中編織出一個美好的“計劃”,只要躋身上層階級便可實現。不得不問,兒子真的能打破階級固化,躋身上層社會嗎?

司機為什麼殺掉富人男主人?

男主人一直在說司機身上有難聞的氣味,這個氣味在這裡是雙重語境,一是確確實實的髒味,二是指司機的窮人氣味,一種階級歧視,影片中的氣味意義還是比較偏向於第二種,男主人本質上充斥著富人階級的高傲。 說著不是試乘測試,但手上卻一直持著半滿的咖啡杯,觀察水波平不平穩,典型的精緻利己主義,表面上很好說話,但一觸及到底線,就會開始強烈反擊。


笑笑優


在微博上剛好刷到了《寄生蟲》的資源,就看了兩遍,第一遍沒有想明白總是覺得很奇怪但是說不出來哪裡奇怪,看了第二遍突然想明白了。也明白了在國內為什麼沒能過審。

首先劇本毫無疑問是沒有問題的,導演在把控調度講好整個故事還是非常不錯的。鏡頭語言,舞美,演員(在最後刺死樸社長的微妙的表情變化堪稱靈魂表演)細節把握上都能達到8.5以上的水準。其中還包含了一些政治隱喻在此就不多說了。

衡量一個好電影在於能否完整的講好一個故事和能否站在客觀公正不帶任何有色眼鏡的呈現給觀眾留給人更多的遐想空間,正如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可能我不是處身韓國, 對於這種符號戲劇化的處理和影片中主角的獨白真的讓我的價值觀收到了衝擊。影片開頭的石頭意味著向上攀爬,中間浮在水面時象徵了主人公的微妙的心理變化(對於跨越階級的破滅,友誼的虛假等)最後放回了水中,回到了自己原來的位置則表示認清了現實。一開始不明白為何最後父親會殺死樸社長,真的只是因為氣味的原因可能會讓很多人覺得矯情,其實是在這種慌亂的狀態下(妻子兒子女兒都不知是生是死)而身體還要服從社長階級的命令。在看到了氣味的動作後的一種茫亂的無意識行為。

影片多次提到了越線一詞,其實是象徵著在高階級的富人社會里它們可以隨時掌握著這條線一旦關上那就是對窮人的滅頂之災,最後的獨白對於我的價值觀實在無法理解,樸社長的死和兒子口中要和父親相聚不值一提。(父親是殺死社長的兇手)結局所渲染的主觀情緒太重,嚴重影響了整部電影的質量,堪稱敗筆。整體來說還是一部不錯的商業藝術結合的很好的電影,達不到九分是正常的。

想到了荀子的“人之初,性本惡”,看完無比的認同這句話,人本性是貪婪自私的惡的,只是在社會制度的條條框框秩序下和後天的教化才認同了這種階級的社會制度。無絕對的好與壞,聽說韓國要為導演的名字命名街道,感嘆一句,果然是娛樂至上,政壇黑暗,外貌協會,財閥壟斷的韓國啊,一個所謂外國人定義的標準的榮譽。電影只是一種藝術手段,它不能改變什麼影響什麼,作為電影文化的傳播者畢竟是有限的,去發展經濟實力,科學技術改善階級差異的矛盾才是崛起的硬道理。







單角貔貅


社會上尤其是管理層,大部分崗位是不需要太多的專業技術就能上任的(國內尤其明顯,不是該專業出身卻當一把手)。大部分人都是社會的寄生者罷了。只是有的人靠關係爬的更高而已。專業知識在社會上是最沒用的能力,我覺得這是這部電影最深刻的啟示。


隨風侃球


題外話:

上個月的一天晚上十一點看完了《寄生蟲》,兩個多小時的時長,看完已經凌晨一點多。之所以能記得這麼清楚,是因為那天晚上窗外正好下起了雨,屋內因為長期潮溼爬出了幾隻蟑螂,而《寄生蟲》中大轉折的那段情節恰好也是在雨夜,所以帶給我的震撼更加劇烈。

其實在早幾個月前就有了《寄生蟲》的雲資源,並得知《寄生蟲》拿下了金棕櫚大獎,是韓國影史首次獲得的金棕櫚獎。但我還是沒提起多大興趣,原因很簡單,不怕你們取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一直以為《寄生蟲》是日本動漫《寄生獸》的再次改編版,因為我之前已經看過了日本導演山崎貴翻拍的電影《寄生獸》,還原度相當不錯,所以自認為韓國這次即使再次翻拍《寄生獸》也好看不到哪去。

直到......我知道了這部電影的導演是奉俊昊!主演是宋康昊!才知道自己錯過了一部寶貝。啊~

劇情簡介:

現在,忽略我的無知,讓我們先看看《寄生蟲》究竟講了些什麼。

住在半地下室,吃飯時看到的風景是酒鬼撒尿,街道噴殺蟲劑時會打開窗讓嗆鼻得殺蟲劑灌滿整個房間,整個家裡只有蹲在馬桶上手機才能收到信號,這是窮人一家的物質情況。

但和全世界絕大多數底層人民一樣,這家窮人雖然物質貧瘠,可一家四口每天過得還算幸福。每天在一桌吃飯的畫面可以參照韓劇《請回答1988》成德善一家坐在一起吃飯的樣子,並且窮人的家庭中姐妹兩個,貌似還是龍鳳胎,母親雖然每天都看起來罵罵咧咧對生活不滿的樣子,但父親總能溫柔耐心地哄好母親,總之,這一家人除了窮點,但團結友愛,且這樣的家庭在生活中也並不罕見。

而富人的情況也和我們想象中的差不多,住在安靜祥和,陽光明媚、面積廣大的大房子裡,從不用為物質擔憂,每天思考的就是怎麼讓自己獲得更多的快感,待人的方式有自己特有的看似親和卻高不可攀的言行語氣,與窮人家的物質情況相比,富人家簡直像是天堂。

而一次偶然的機會,窮人家的兒子去了富人家當家教,又經過一番機智的挑撥離間把富人家原有的司機和保姆擠兌離職,窮人一家四口全部通過偽裝身份進入了富人家工作。

這就是電影所敘述的事,其實看到這兒時挺乏味的,因為片名《寄生蟲》與前半段看不出有什麼深刻地聯繫,如果不是後半段的反轉,我甚至會認為這是一部講窮人如何通過努力發家致富的勵志電影。

電影一小時開始終於進入正題,在富人家出門遊玩的那個雨夜,被窮人一家擠兌走的原保姆面目猙獰的出現在了富人家庭的攝像頭畫面中。那種感覺就好像正在看《喜洋洋與灰太狼》,突然換成了《午夜兇鈴》貞子從電視中爬出來那種感覺,但同時也帶著強烈的好奇感,好奇劇情會怎麼發展。

果然,後面的劇情沒讓我失望,原保姆的再次出現引出了一個新的家庭,比窮人的家庭還要困難許多的一個家庭。原保姆的丈夫原來一直生活在富人家的地下室,比窮人家的地下室還要更低一層。

窮人家的地下室至少可以看到陽光,在馬桶上就能收到信號,但保姆丈夫所住的地下室沒有陽光,沒有信號,除了活著,更像一隻“人形蟑螂”。

而“窮”與”更窮“的矛盾也就來了,因為雙方的真實身份富人家庭都不知情,所以為了爭奪留在富人家的”寄生權“,兩隻”蟑螂“展開了新的一輪爭鬥。

窮人家因為人多勢眾暫時佔領了上風,將保姆和他的丈夫繼續困在了富人家的地下室裡,但最後的結局卻更令人難以想象。

最後宋康昊戴著富人要求他戴的那頂帽子的面部特寫,讓我又想起了《殺人回憶》最後他的驚豔一幕,不同的是在《寄生蟲》中宋康昊的這個表情是表現他對富人起了殺心,而《殺人回憶》中最後的注視,是對那個連環殺人案兇手的誅心審判。

結局在窮人家兒子對未來的一段想象旁白中結束,而我看完《寄生蟲》的時間在凌晨一點多,說不出的滋味,感覺想說的有很多,但又覺得沒有意義全部刪去。

內容感悟:

莫名想起當初在看常書欣老師《餘罪》書中的一句話:”財富堆積起來的地方,給予普通人的,只能是一種壓迫性的感覺,不論你做什麼,都有一種深深地無力感。”

是這樣的。看完《寄生蟲》後雖有千言萬語,但都歸為了無力感一個念頭。富人與窮人的階級對抗永遠不會消失,物競天擇,這是這個世界的法則,但你可以選擇強大。

就像《寄生蟲》中的窮人,雖然物質貧瘠,但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成功寄生到了富人家庭裡,很多豆瓣網友對這段情節都表示質疑,說窮人如果真這麼聰明,那也不至於窮了,這段情節也被評價為《寄生蟲》最狗血的片段。

但我認為,這點並不狗血,正是因為貧窮,所以窮人一家已經忘記利用自己的智慧,或者說根本不知道原來自己的這些技能可以獲得財富甚至改變階級。

就像“貧賤夫妻百事哀”這句話一樣。

窮人因為窮,所以不斷爭吵,只顧眼前的小利益,更別提什麼長期的人生規劃和對子女的良好教育,以至於我們在《寄生蟲》中可以看到,窮人家的兒子和女兒,小小年紀就染上了各種不良嗜好。女兒直接脫內褲來栽贓富人家的前司機,還泡網吧抽菸,兒子利用偽造來的身份,與富人家的女兒在房中接吻戀愛,但完全不懂愛情的責任,反而當成一種炫耀的資本。

而富人家的教育方式就完全相反,女兒和兒子被保護地像象牙塔裡的公主,以至於女兒會輕易愛上一個不熟悉的男生,兒子會看到害怕的事物直接暈倒。

兩種極端地教育方式其實都不正確,但無論怎樣,富人家的兒女都會幸福的多。

另外,想談談《寄生蟲》的一些精彩鏡頭。

奉俊昊真的是太擅長用特寫來打動人心了。在《殺人回憶》結尾宋康昊的靈魂注視讓看過的人無論過了多久再想起來都不寒而慄,而《寄生蟲》中,除了我剛剛說過的在影片結尾宋康昊頭戴印第安土著帽的面部特寫外,還有飾演宋康昊兒子的崔宇植在電影結尾的一個面部特寫也堪稱“神來之筆”。

在結尾窮人將富人刺死,原保姆丈夫將窮人女兒和富人妻子刺死後,窮人兒子,也就是崔宇植在劇中所飾演的角色在和母親一起去祭拜死去的女兒時,窮人兒子臉上那股戲謔的笑和母親悲痛的表情產生了強烈的對比,兒子這一笑也是整部電影中最值得琢磨的一幕。

為什麼在自己姐姐死了、爸爸失蹤、母親正在悲劇欲絕之中發笑,我想這是在借戲謔的笑,來諷刺之前發生的所有事。我想,這也是奉俊昊拍《寄生蟲》所想要表達的除“窮富矛盾"之上的一種矛盾。

那就是不論富人還是窮人,其實都是普通人罷了,誰也別看不起誰,誰也別覺得誰傻,平時或許看起來富人壓制窮人,但當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時,窮人卻可以輕易得毀滅富人。

好了,就先講到這裡,感興趣的朋友記得去看哈。


哈欠娛樂


1 影片開畫街道噴灑殺蟲劑那段,宋康昊飾演的基澤不讓關窗戶,說正好免費給家裡除蟲。搞得家裡烏煙瘴氣,其實就暗喻了這一家四口本身就是“蟑螂”。但是其他人咳嗽,基澤卻很專注的做紙盒,說明基澤和其他“蟑螂”不一樣,鋪墊他以後可能成為故事拐點。開場的這一幕,可以說為整部影片定了一個基點。

2 影片中段,女傭首次進入地下室那段,通向地下細長陰暗的樓梯,彷彿就像蟑螂在牆縫裡穿梭,那段是我最喜歡的鏡頭,也是影片故事轉折最重要的節點。

3 男主一家最像蟑螂幾個隱喻。 主人外出了,他們才敢出來狂歡,主人一回家他們馬上藏起來。 藏在桌子底下,配合地上沒收拾乾淨的食物殘渣,像極了蟑螂。 在逃跑時,主人醒來,基澤突然嚇得不敢動了,然後主人又睡去,鏡頭排到基澤拖著雙腳向前爬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見過蟑螂,有時候開燈看到蟑螂,蟑螂真的是趴在那裡不動的。

4 男主家3人下雨天逃跑回自己家時,從出主人別墅的大門開始,路線是一直向下的,而且很遠。 暗喻貧富的階級地位。 其實影片開頭基宇首次去富人家任教時,表現了富人的房子是在山坡,對比男主一家的半地下室,也是對階層的一種暗喻。

5 關於基澤殺男主人,可能很多人覺得動機不充分。 但影片其實一直在鋪墊基澤的人物性格,從開始不敢制止在家門口小便的酒鬼,說明他很隱忍,但是越是忍耐爆發的時候越兇。 他和男主人車內的幾段對話,比如說自己像是載著一個孤獨的男人,也算某種陪伴。說明他內心渴望和僱主成為朋友,平等相處。 包括和女主人握手,女人卻問他洗手了嗎? 他眼神向上沒有表現怎麼回應。 這些都說明富人表面客套,內心其實看不起他的,直到後來男主人捏鼻子拿車鑰匙才徹底爆發。

6 奉俊昊特色長鏡頭,預告片也有那段,基宇首次出門應聘,鏡頭透過父親基澤,轉到基宇出門的背影,看似是兩個鏡頭,其實只是用牆做了遮擋,實際是一個長鏡頭。 還有四個人在沙發喝酒那段,很多也是一個鏡頭的橫搖完成的。 包括開頭收披薩盒的店員出現,四個人通過家裡走廊伸出頭同時進畫,奉俊昊這種有縱深感層次感的鏡頭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