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催生的“失業浪潮”,再不改變,“這類人”或飯碗不保?

通過這次疫情,不少人開始審視自己目前正在從事的工作。因為疫情的影響,不少人待業在家中,這讓他們失去了經濟來源,這個月也只能拿著保底薪資過活兒。

不過,雖說疫情來的兇猛,但是依舊有很多行業並沒有受到疫情的影響,員工在家也可以順利的辦公,比如從事互聯網工作的職員們。

疫情催生的“失業浪潮”,再不改變,“這類人”或飯碗不保?

目前的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在接到各省市的“一級警報”之後,許多公司以及工廠也不得不公佈了“延遲復工”的消息。在隨著復工的時間一拖再拖後,不少企業已經倒在了“延遲政策”的腳下。

2月6日前後,IT機構“兄弟連教育”以及北京著名夜店“北京K歌之王”這兩家企業公佈了破產倒閉的消息,瞬間,將近千人在2020年的春節之後失去了工作。

雖然不能將公司倒閉的“罪責”全部追究在疫情身上,但是疫情導致的“延遲復工”還是給這些原本就運營困難的公司帶去了壓力,無疑是“雪上加霜”。

現在,對很多規模較小以及勞動密集型的企業來說,如果再不復工,單單是人工成本可能就會壓垮公司。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多數實體工廠正在不斷轉型,用機器代替人工的原因之一。

這一次的疫情爆發,可能會讓更多國內企業意識到這一點。無論是對企業還是對個人來說,如果再不改變,可能未來的變革會讓其付出慘痛的代價。

疫情催生的“失業浪潮”,再不改變,“這類人”或飯碗不保?

“用機器人代替人工”的想法,其實在劉強東和郭臺銘的身上展現的淋漓盡致。我們知道,郭臺銘旗下有著富士康工廠,而富士康工廠是一家大型的代工企業,有著“全國代工之王”的稱號。而富士康又是一家典型的勞動密集型企業,擁有著上百萬的員工。

多年之前,未退休的郭臺銘就已經向外透露,將會用機器人取代人工勞動力,來提升富士康的生產效率。

前幾年,劉強東推出了全球首個無人貨倉,將近幾千平面的倉庫中幾乎空無一人。從入庫,存儲,包裝,分揀,整個流程幾乎沒有人工,全部由機器完成。大部分的流水線工人的工作效率都是較低的,所以機器代替人工不僅能保障質量,更能提高效率。

所以說,目前國內的大多數企業都在嘗試用機器生產。就連曹德旺的福耀玻璃廠,也早就已經引進機器。除了流水線工人在社會上的地位岌岌可危之外,據相關數據可知,最近2年的時間內,因為機器人下崗的工人失業率,可達到9.4%。

疫情催生的“失業浪潮”,再不改變,“這類人”或飯碗不保?

2019年,辦理ETC的行動浩浩蕩蕩,導致了不少原本在高速公路上收費的人紛紛失業;近幾年中,去銀行辦理業務的時候,更多的都是個人在智能設備上完成辦卡,取錢,銷卡等操作;碧桂園的楊國強對自己的“建築機器人”信心滿滿,並且投入了大量資金和人才研究建築機器人的研發生產......

所以說,目前受到疫情的影響,不少企業也會思考,智能工廠說不定會越來越大眾化。

如果你還在從事著簡單的體力勞動或者是毫無技術的工作,那麼你必須要謹慎起來了。這場疫情可能並不會導致你的失業,但是絕對會加快企業改革的進程。在機器人代替人工的浪潮中,誰也不知道哪一天就會成為“淘汰者”。對此,你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