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金·菲尼克斯憑藉《小丑》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他的表演有哪些地方觸動了你?

史努此


小丑在現在人的眼中代表著帶給別人快樂的人。代表著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然而,小丑由來到現在也經歷了很多的故事,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環境、造就不一樣的人。而電影《小丑》給我們演繹了男主亞瑟從一個小丑,慢慢的到了小丑代表性的人物。經歷過才能真正體會到底是什麼樣的?

都說出生無法決定,亞瑟也是一樣。可是我們比他幸運很多,因為他的母親為了自己的自私,為了有一個受虐的對象。亞瑟就是這樣被他的媽媽收養的,就因為他媽媽的虐待,亞瑟就留下了一生都不可逃脫的笑病,也就留下了給周圍身邊人嘲笑、歧視的理由,從童年開始就沒有享受過周圍人正常的眼神和關愛,埋下了壓抑的種子,之後慢慢演變了他的抑鬱。

水非一日就能穿石,亞瑟走到最後黑暗的道路,離不開母親的自私、離不開周圍人的不正常對待的眼光,世界原本可以很美好,給孩子留下一個美好的童年,想著未來的美好生活去努力,去體驗生活的未知。

亞瑟其實也是有理想,有偶像,有追求。在自己有疾病的狀態下,忍受著人們的異樣看待,和生活在底層的各種窘迫。這一切的一切,都沒有阻止他去看脫口秀表演,一直想著自己也可以像自己的偶像那樣,站在舞臺上表演自己的脫口秀,帶給人們歡笑。是的,最後他站在舞臺上了,完成了表演。

在有很高期望的時候,偶像卻拿自己做了笑料,信仰也在此刻就崩塌了,一下子就崩潰了,不知道這麼多年來是為了什麼?本來偶像的公眾人物,應該帶給人們正向的東西,卻站在底層人們的肩上更加變本加厲的嘲笑這些人,在很多底層人們心中埋下了太多的不滿,都是對那個年代的社會的不滿,現在也是一樣,作為公眾形象的人物,還有領導者要起正向的作用。當然,人還是要有自己的信仰,丟了,不知道方向在哪,就會很可怕。

為什麼大人的過錯,讓孩子還默默承受著一切。儘管韋恩和他媽媽沒有添堵關係,但是作為有一定社會地位的韋恩,也不應用同樣鄙視的去對待亞瑟,讓他的心有對社會大環境失望了點。你的的角色有多高,你的影響力就有多大。

即使亞瑟最後殺人了,可是他的起初還是善良的,他看到了女孩被欺負,也其實同樣是自己的映射,底層的人受欺負了,要去幫忙,亞瑟動手了。他也嚇著了,但是這已經成為事實,他心中沉積了太久太多的對各種的不滿,湧上心頭,終於找到了發洩的突破口,心中的大石頭落下。

只要群體中有第一個乾站出來的人,之後就會慢慢的多起來,小丑也就成為了一種普遍的精神符號。發起了不滿、宣洩的各種爭鬥。代表了一個不被重視的底層人群,長時間的被欺侮和壓榨,當那個不滿點達到了,就爆發了一場戰爭。社會需要和平、需要公平,需要仁愛。有愛才有大家。更要關注心理,要去傾訴內心的想法,要去學會傾聽內心。由愛出發,去體驗生活百態


兔斯基菠蘿


實至名歸!我要向全世界安利這部電影!!我被弗萊克徹底俘虜了!我的年度觀影最佳!沒有之一!

華金·菲尼克斯在裡面的表演非常絕,將一個傳統反派,精神世界被不斷毀壞蹂躪破碎崩塌重建的過程詮釋的淋漓盡致,這就是一場他個人的華麗演技秀,是演技超越劇本的成功。

小丑最初也是想做一個給所有人帶來歡笑的諧星。

後來,是這個世界太糟糕了。

菲尼克斯就是小丑,不會有別人了。





犬小八


華金當初在接受這個角色時,猶豫了很久,最近他在接受Total Film雜誌的採訪時透露了一些細節。

華金承認,正是在那個關鍵的時刻,他花了比他預期中更長的時間來做出這個決定。

“我用了一段時間才做出決定。”華金說。“但是現在,當我回去看那時的自己,我不明白我為什麼會有那麼多顧慮。”

小丑是華金接受的第一個漫畫角色,不過在幾年前,華金差點搶了卷福的飯碗,演了奇異博士,但在商談的最後階段放棄了合約。

華金還透露他也差點放棄了小丑,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恐懼。

“有很多恐懼,其中一種讓你無法邁出一大步,還有就是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的那種無力感。”

有幾件事情加劇了華金的恐懼,但他專門提到了一件與小丑這個角色有關的事情。

“我認為在電影中,經常會有角色脫離現實的現象,這就會讓觀眾感覺他們離角色很遠。”

“但是在這部電影中,這個角色,他對觀眾來說忽近忽遠,有時候他就是我們身邊的人,讓你會覺得他跟你有聯繫,但有時候又會被他排斥。”

“我喜歡挑戰自己,去探索一個這樣的角色。但是這樣的角色在電影中很少見,尤其是超級英雄電影中,所以我當時猶豫了很久,甚至是懷疑自己能不能勝任。”

顯然,華金是小丑的忠實粉絲,而正是這種對細節的探究幫他克服了恐懼,接受了這個角色,而且華金也沒有讓觀眾們失望。


小高帶你吃瓜


對於《小丑》這部電影有很多地方能夠觸動到我,下面總結了這些觀點來展現有哪些表演觸動到我。

影片開始於亞瑟懷揣著單口喜劇人的豐滿夢想,但現實卻是亞瑟在簡陋的集體扮演小丑的化妝間,準備街頭賣藝賺取微薄的收入。

廣播中放著民風淳樸的哥譚市,正處在混亂的邊緣,人們無心工作。

在化妝間的每一個人,都是小丑,把自己的悲傷掩蓋在白色粉末小丑妝背後。

相比於其他人,亞瑟此時面容更為憔悴,他用手強行扯開自己的嘴巴,猙獰的讓自己強行歡笑,此時亞瑟一滴眼淚交織著眼妝流了下來。

在街頭,亞瑟扮演著小丑,為一個快倒閉的琴行拉生意,結果卻被一群未成年的小混混戲弄毆打。

亞瑟有病,他正在接受著心理諮詢治療,還吃著7種混合藥劑,來穩定著自己的情緒。

甚至他還得了一種不自覺的顛笑症,隨時隨地就能放聲大笑,在公車上,亞瑟逗笑一個小孩,卻被小孩母親排擠,結果顛笑症發作,即使小孩母親通過小卡片知道亞瑟病情,卻依然像看到怪胎一樣避之不及。

在家中,亞瑟還有一個精神狀態同樣病態的母親潘妮要照顧。

這就是亞瑟所處的現狀,讓我們回到影片一開始的疑問,亞瑟在梳妝檯為何哭泣,為何看起來心力憔悴,或許在影片開始之前,亞瑟遭遇了類似小混混的毆打遭遇嗎,可能這些遭遇對於亞瑟來說,已經都是家常便飯了。

又或許,亞瑟正在遭受著精神的折磨,但影片並沒有明確告訴我們,電影開始之前,亞瑟怎麼了。

咱們先說結論好了,《小丑》的解讀空間和角度有很多也很廣,影片充斥著幻覺和現實,過去現在未來時間交錯,這些就像電影開始亞瑟的眼淚一樣,我們找不到答案,或許根本就沒有答案。

所以在這裡,我選擇相信影片所比喻的,是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小丑,這個小丑代表著壓抑,無序,暴力,傲慢,混亂,癲狂,仇恨等等所有人性的負面和惡。

而亞瑟的精神狀況和周遭的經歷,正在讓亞瑟心中的小丑慢慢甦醒。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小丑》最早的第一支根本不算預告的先行片段嗎,只有短短几十秒,亞瑟站在黑暗中,期間一層層光影飄過,光影中是小丑的投影,最後亞瑟變成了小丑。

這似乎也在暗示著亞瑟是一位人格分裂的精神病患者,而分裂出來的,正是小丑,當然,這裡探討的人格分裂是隱形的,就像娜塔莉波特曼《黑天鵝》中的角色,白天鵝與黑天鵝互相糾纏和成就。

在《小丑》中,亞瑟和內心的小丑也有著對抗,共生,分裂的關係。

影片開始的亞瑟,還算正常,他極力想爭取社會的認同,想製造歡樂去換取別人的微笑。這時候的亞瑟一直相信母親潘妮的一句話:“要始終擺出一張笑臉,你有一個使命,讓世界充滿歡笑。”

而亞瑟心中漸漸被喚醒的小丑,卻每天都在試著爭奪亞瑟的精神控制權,這讓亞瑟倍感煎熬。

影片一開始亞瑟的那滴淚,就是亞瑟強壓心中小丑所流下的痛苦之淚,所以當亞瑟把雙手放進嘴巴,扯出誇張猙獰的笑臉,也是亞瑟在和內心小丑互相拉扯的外露表現。

我們也能看到,亞瑟不僅精神受到折磨,他身體也在受著小丑的摧殘,亞瑟瘦成殭屍一般的身體,在平時走路時,都像吃力的揹著一個人,而揹著那個假想的人,正是小丑。

但讓亞瑟精神舒緩和輕鬆的,就是當亞瑟看莫瑞的喜劇脫口秀時。

甚至亞瑟還幻想他和莫瑞有著親密的互動和交流,影片也正是這樣呈現的,在亞瑟看著莫瑞的節目時,亞瑟陷入了幻想,亞瑟幻想自己去做了莫瑞節目的嘉賓並被翻牌,莫瑞邀請他上舞臺,並鼓勵和支持亞瑟,兩人擁抱,形同父子。

之所以說這是亞瑟的幻想,是後來亞瑟和莫瑞真正見面時,莫瑞表現出並沒有見過亞瑟,而且亞瑟幻想被莫瑞點名時,亞瑟提起和自己母親住在一起,結果莫瑞說他曾經也和母親住一起,有過一段艱難日子。

兩人如此相似的經歷聯結,都印證了這些只是亞瑟對莫瑞美好形象的塑造。從小缺少父愛的亞瑟,也同時把莫瑞當成自己的父親一般,亞瑟幻想著莫瑞從精神和行動上,都在支持和鼓勵著自己成為喜劇人的夢想。

但這種幻想並沒能成為亞瑟走向光明人生的燈塔,在現實中亞瑟因為琴行的廣告牌被雜碎,而被老闆不近人情扣了工資。

之後亞瑟為了發洩,在街角的垃圾堆一頓狂踢,可能他踢的是垃圾,也可能踢的是一隻野貓或老鼠,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知道這是亞瑟第一次展現了暴力,亞瑟心中的小丑逐漸被喚醒了。

就如亞瑟在被老闆數落時,亞瑟露出令人發寒的詭異笑容,這個笑容或許就是亞瑟心中的小丑所表現出來的。

而此時一直和亞瑟稱兄道弟的藍道,給了一把槍亞瑟來護身。

晚上在家時,亞瑟就把玩起了槍,不小心還走火打穿了牆壁。

值得注意的是,亞瑟此時開槍用的手,是左手,而亞瑟抽菸化妝寫字,用的都是右手,一個右撇子用左手開槍,顯然是不正常的,這也象徵著左手代表了小丑,右手代表了亞瑟。

之後影片只要亞瑟用到槍時,用的都是左手,當然你可以理解為亞瑟兩手共用,但真的是這樣嗎。

影片中有一段是亞瑟在寫著日記,這一段的影射非常明顯了,代表亞瑟的右手,寫了一段話:“患上精神疾病最糟糕的是...”

這時亞瑟突然換成了代表小丑的左手,歪歪扭扭寫下:“人們莫過於想讓你表現得像個正常人。”

而且在英文字母O上,還有一個小丑的笑臉符號,暗示人格分裂小丑在找存在感。

那麼這句話的含義是什麼,意思是如果不幸患上精神疾病,那不是最痛苦的,最痛苦的是要表現得像正常人,而不能完全釋放自己精神疾病的自由。

亞瑟用代表小丑的左手寫下:“人們莫過於想讓你表現得像個正常人”。正是小丑甦醒和掙扎的信號,因為小丑不需要表現得像個正常人,要不然他怎麼會叫小丑呢。

讓我們再深入一點,影片開始亞瑟和心理諮詢師聊的時候,心理諮詢師看到亞瑟的日記中,有重複印記粗體寫到:“我的死能讓我的人生更有價值”。

從字體來看,是亞瑟用右手寫的,這是亞瑟一種悲觀的宿命論,寫給自己,也是寫給心中的小丑。

這句話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亞瑟可以通過死來解脫,解脫對於亞瑟來說就是有價值的。

第二層意思是小丑可以通過死,來獲得重生,從而實現小丑自己的價值。

這句話可以說貫穿整部電影,到最後亞瑟和小丑之間,通過這句話做出,了了結,彆著急,後面會繼續聊到這句話更深的含義。

亞瑟有了槍後,結果在一次去做兒童醫院小丑表演時,不小心把槍露出,一直和亞瑟稱兄道弟的藍道,在關鍵時刻擺了亞瑟一刀,藍道向老闆告密,亞瑟被炒了魷魚。

這個舉動又把亞瑟往小丑的深淵往前推了一大步。

而正式讓亞瑟內心的小丑初次登場的,則是亞瑟在地鐵上,遇到了三個金融爛人,此時亞瑟的顛笑病再次不合時宜的發作,三個金融男唱著格萊尼斯.瓊斯的《小丑入場》send in the clowns,緩緩靠近亞瑟。

《小丑入場》這首歌的選用,也明顯暗示了亞瑟內心小丑的初次登場。

於是,亞瑟終於拔槍,快速幹掉了這三個人,此時亞瑟開槍的是代表小丑的左手,這也暗示了此時開槍的人,是亞瑟心中的小丑。

當亞瑟跑到廁所時,跳起了一段極為藝術的舞蹈,在舞蹈的過程中,亞瑟極為鎮定和從容,或者說,此時廁所的亞瑟,是內心的小丑,小丑在完成一個殺人後的儀式。最後亞瑟(小丑)對著鏡子,展開雙手,完成了小丑的初次登場儀式。

這時影片鏡頭巧妙對著鏡子中的亞瑟,暗示著小丑雖然初次登場,但還只是鏡子裡的小丑,還沒有完成對現實亞瑟的全面吞噬。

小丑的吞噬

亞瑟的第一次殺人,讓亞瑟更有自信,從而讓亞瑟有勇氣跑去親吻暗戀已久的同樓道鄰居蘇菲。

是的,亞瑟和蘇菲的相識到相戀,同樣也是亞瑟徹頭徹尾意淫出來的謊言與幻想。

如果說亞瑟對莫瑞的幻想是對理想和父愛的渴望,那麼亞瑟對蘇菲的幻想,則是亞瑟渴望被正常人認可的需求。

蘇菲作為正常人,在銀行上班,有著年幼的女兒,但在母女倆的生活中,都缺少一位叫丈夫和父親的角色,此時暗戀蘇菲已久的亞瑟,正好用他自己的幻想,填補了蘇菲母女倆丈夫和父親的缺席,而自己也從中得到了極大的認可滿足感。

影片第一次呈現亞瑟和蘇菲在電梯見面,亞瑟看到蘇菲帶著女兒進電梯,電梯途中中斷,這正是亞瑟對蘇菲產生幻覺的開始。

蘇菲因為電梯中斷而抱怨,然後和亞瑟互動,蘇菲用手比作槍自殺,其實這一切根本沒有發生,這些都是亞瑟自己幻想出來的。

因為後來亞瑟進入蘇菲家中時,亞瑟做了同樣用槍自殺的手勢,蘇菲驚恐萬分,這說明這個動作根本不是亞瑟從蘇菲身上學來的。

再者,不要忘了亞瑟日記本的那句座右銘:“我的死能讓我的人生更有價值”,這句話的本身,就有自殺的意味。

之後亞瑟還幻想了蘇菲去俱樂部支持他的脫口秀,蘇菲陪他逛街,兩人在甜甜圈歡快聊天,蘇菲在醫院陪伴亞瑟中風的母親等等。

這些都暗示了亞瑟在陪伴和感情上,想要被正常人認可的極度渴望。

在蘇菲幻想謊言的包裹下,亞瑟短暫的出現了對生活充滿希望時刻,影片中有一段是亞瑟約會回來後,和母親在客廳飄飄舞蹈,電視中莫瑞節目放著片尾曲,是弗蘭克.西納特拉的《這就是人生》(that's life)。

這首歌的旋律和歌詞,都表達著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其中歌詞有一段大概翻譯是:“五月份被擊落,但我知道我會改變這種音調,當我回到最頂端時,那會是六月。”

這首歌要表達的是困難只是暫時的,人生就是會起起伏伏跌跌撞撞,這就是人生。

但反過來,亞瑟多次對蘇菲的幻想,也是精神分裂嚴重化的表現,這也預示了小丑正在慢慢吞噬著亞瑟,因為當蘇菲幻想謊言被捅破時,對亞瑟的打擊是巨大的。

而且,亞瑟不光對蘇菲產生了幻想,在俱樂部的脫口秀表演中,亞瑟一上臺顛笑症就發作,顯然這是已經失敗的表演,卻隨著一首背景音樂《Smile》(微笑)響起,亞瑟的表演起死回生,引得觀眾陣陣歡笑。

當《smile》歌聲響起時,也正是亞瑟的幻覺啟動了,按照現實情況,亞瑟上臺顛笑症發作,再加上他本身並不好笑的段子,必定這場表演是以失敗收場,而亞瑟這時則選擇了自我矇蔽,幻想除了蘇菲的到場支持外,還幻想了自己演出的成功。

《Smile》這首歌,出自卓別林《摩登時代》,歌詞的第一句是:“當你的心在疼,但還是要微笑”。

可以看出,這首歌非常應景此時亞瑟在俱樂部的成功演出,只是一場自我安慰的假象。

關於亞瑟想象出來的幻覺,我一度懷疑亞瑟的心理諮詢師,也是亞瑟的假想對象。

首先我們來看心理諮詢師這個職業,是代表著積極和正面的心態,是亞瑟內心渴望傾訴的出口,這樣的出口在什麼時候被關閉了?

是在小丑初次登場,也就是亞瑟殺了三個金融男後。

亞瑟第二次去找心理諮詢師,結果心理諮詢師告知亞瑟,由於預算削減,心理諮詢會被中斷。

而亞瑟也第一次和心理諮詢師攤牌,說他現在腦子裡全是負面情緒,這也比喻了小丑正不斷吞噬亞瑟僅存的正面積極心態。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次亞瑟諮詢時,辦公室掛在牆上的鐘,顯示的時間是11點10分。

當心理諮詢師問亞瑟待在哪比較好時,亞瑟說在精神醫院比較好,這時畫面轉到精神病院,出現了亞瑟撞擊病房的門,此時病房牆上也掛著一個鐘,時間也是11點10分。

而亞瑟的穿著,正好和結尾亞瑟在醫院時是一致的。這樣時間的巧合,暗示著心理諮詢師的場景是假的。

更重要的是,亞瑟第一次和心理諮詢師會面時,亞瑟顛笑症發作狂笑,心理諮詢師雖然面露難色,但可以看出她清楚亞瑟的病情。

但在結尾亞瑟和心理諮詢師見面時,亞瑟由於顛笑症發作狂笑,心理諮詢師居然問,有什麼事情那麼好笑,似乎心理諮詢師和亞瑟,是第一次見面。

所以很多疑點都能感覺到,心理諮詢師是亞瑟幻想積極面的鏡子,但當亞瑟內心小丑不斷壯大時,這面鏡子就破碎了,於是就成了影片中呈現的,亞瑟被中斷了諮詢輔導和停藥。

以上說的這些,是亞瑟內心的小丑對亞瑟的內部精神進行吞噬,而現實部分的衝擊,則從外部把亞瑟壓垮。

亞瑟母親潘妮年輕時,是托馬斯韋恩的傭人,如今母子倆落魄,潘妮想通過寫信來獲得托馬斯韋恩的救助。

而其中的一封,被亞瑟拆開偷看,亞瑟得知一個驚天秘密,蝙蝠俠的父親,哥譚市最富有,最有權力的男人托馬斯韋恩,居然是亞瑟的父親,亞瑟居然是托馬斯韋恩的私生子,一開始亞瑟對此事信以為真。

這個秘密對於亞瑟來說是複雜的,一方面亞瑟興奮終於知道了親生父親,另一方面他又對托馬斯韋恩並沒有好感。

光是托馬斯韋恩對他們母子的求助不聞不問,就讓亞瑟不爽,再加上之前亞瑟地鐵槍殺的三個金融男,全民把小丑當成英雄,市民仇富心態高漲,導致哥譚市陷落。

而此時正在競選市長的托馬斯韋恩,發表小丑是懦夫和混亂的禍端言論,這些都讓亞瑟對托馬斯韋恩的無知和傲慢嗤之以鼻,同時亞瑟也有諸多疑問需要和韋恩對峙。

於是亞瑟去到韋恩豪宅,亞瑟也終於和布魯斯進行了第一次親密接觸,我們可以看到,亞瑟見到布魯斯後,給布魯斯變魔術,表現都還算正常,但之後亞瑟把可愛的布魯斯扯出一張笑臉。

因為此時亞瑟已經假定自己是韋恩家族成員,他對生活和未來又似乎燃起了些許希望,當亞瑟看到自己“同父異母”的布魯斯時,自然用變魔術扮小丑表達了善意,就像在公車上,亞瑟給前排小孩扮鬼臉一樣。

而亞瑟把布魯斯嘴巴扯成笑臉,是因為他認為有著同樣血親的弟弟布魯斯,應該要了解自己的遭遇,亞瑟他自己就是經常扯出笑臉的痛苦人,所以他覺得布魯斯應該要感受到哥哥的痛苦。

此時阿福管家前來阻止亞瑟,而且阿福居然知道潘妮這個人,但阿福告訴亞瑟他母親患有精神妄想症,托馬斯韋恩和潘妮並沒有熱戀,也並沒生下亞瑟,這些都是潘妮自己幻想出來的,在亞瑟小時候,潘妮還被送往過阿卡姆精神療養院。

這一打擊對原本找到火種的亞瑟,再次被無情的現實重重反撲。

而此時亞瑟的母親因中風住院,在醫院裡的電視中,莫瑞節目還拿此前亞瑟在俱樂部出糗的脫口秀嘲諷,亞瑟內心的莫瑞父親形象,也就此坍塌。

值得一提的是在醫院時,有兩位警探調查到了亞瑟,最後警探質疑亞瑟的顛笑症,是真的還是裝的,亞瑟回答,你覺得呢。

亞瑟的回答看起來不耐煩,但其實很意味深長和有解讀空間,前面我們說了亞瑟內心一直有小丑,而且在不斷試著吞噬和控制亞瑟。

我們都知道DC小丑的標誌性特徵,除了嘴上的笑臉,還有就是小丑那令人毛骨悚然的笑聲,而亞瑟的顛笑症,同樣聽了讓人十分不安。

來讓我們覆盤一下亞瑟出現顛笑症的時刻,都正好是在亞瑟想要得到社會和人們認可的時候。

比如在公車上,亞瑟給小孩扮鬼臉,當亞瑟正試著和小孩母親解釋時,顛笑症發作,這可以理解為亞瑟內心的小丑,想讓公車所有人都反感亞瑟。

比如在心理諮詢的時候,亞瑟顛笑症發作,彷彿內心的小丑在阻止亞瑟治療。

比如在地鐵裡,亞瑟突然顛笑症發作,招惹了三個金融男,這也可以理解為小丑在試著挑事,從而突破亞瑟的忍耐,激發亞瑟的憤怒,從而槍殺了三個金融男。

再比如後來亞瑟和托馬斯韋恩見面,正當亞瑟試著把自己內心的感受告訴托馬斯的時候,顛笑症發作了,亞瑟內心的小丑想要阻止亞瑟和托馬斯兩人的交流。

亞瑟這些種種的顛笑症表現,都一一對應了是亞瑟內心小丑所為,所以,亞瑟是裝的嗎?或許不是。但顛笑症是一種單純物理性疾病嗎,或許也不是。

所以我們可以理解為,亞瑟的這個顛笑症的寓意,正是亞瑟內心小丑發出的笑聲。

潘妮的中風,讓亞瑟再次試著找到托馬斯韋恩,而正好托馬斯在自家的韋恩大廈,舉行了一次慈善晚宴,裡面都是權貴和上流人士。

諷刺的是,晚宴的外場,是一群帶著小丑面具的市民,在抗爭著富人對哥譚市的不作為,對貧窮和疾苦的無視。

亞瑟穿過其中的人群,也跟著揮舞自己的雙手,但我們能看到,亞瑟對這些充滿濃厚政治的活動,根本提不起興趣,只是覺得好玩和有趣,畢竟這整件事情是由他而起。(亞瑟和小丑信徒之間的關係,後面會詳聊)

之後亞瑟換上侍從的衣服混進內場,外場有諷刺,內場的諷刺更深,一群上流人士不顧外場的市民的呼聲,在內場看起了卓別林的《摩登時代》。

《摩登時代》是1936年喜劇大師卓別林主演的一部默片電影,也是卓別林的代表作之一。

影片講述了美國20世紀30年代經濟蕭條時期,卓別林飾演的工人查理不停歇的幹活,最後做到發瘋進了精神病院,在這過程中,又陰差陽錯成了好多社會大事件的主角。

當年影片上映後頗受爭議,其實一直到今天,《摩登時代》依然有很高的前瞻性,大家在現今也依然對《摩登時代》裡的諷刺和寓意眾說風雲。

在《小丑》裡不光配樂用了《摩登時代》的smile,在慈善晚宴這場戲更是選用這部電影。

《摩登時代》其中最顯而易見的,就是對底層工人的同情,還有對資本所有者形象的醜化,而這部默片此時正在被哥譚市一群資本家觀看著,笑著。

這樣荒誕和諷刺的場面,傳遞了《摩登時代》和《小丑》兩者想要共同探討的議題,那就是救助者(富人)對求助者(底層人)的要求,採取了直接的無視和冷漠。

這些上流之人,無視著外場底層人們的痛苦,而且還冷漠看著同樣是有著底層人悲劇的《摩登時代》,甚至這群上流之人,似乎真的把《摩登時代》當成一部純喜劇在看。

亞瑟在電影中有句臺詞是:“我原本以為我的人生是一出悲劇,但其實它是一出喜劇”。這句話無形中對應了《摩登時代》故事核心是一出悲劇,卻被這群上流之人看成了喜劇。

這些外部環境的影響,也從中影響著亞瑟對於內心小丑的投靠,因為從人設來說,失敗者亞瑟一無是處,而小丑則萬人膜拜,如果是你,你會選擇哪個人設呢。

亞瑟之後在廁所找到了托馬斯韋恩,托馬斯說要簽名可以就直說我可以給。呵呵,我相信只有自大自負自戀的人才能說出這句話吧。

從這句話我們也能感受到,影片一改之前漫畫和影視作品中托馬斯正直善良人設,加入了更多陰暗和更多想象的空間。

而最後亞瑟非但沒有證實托馬斯是他父親,反而從托馬斯口中得知亞瑟居然是被潘妮領養的。

這一晴天霹靂的消息讓亞瑟內心的小丑近乎完全籠罩了亞瑟,亞瑟回到家後,有一個奇怪的舉動,就是把冰箱所有東西搬出來,自己躲進了冰箱。

這個行為藝術我理解為是亞瑟要把自己冰封起來,又或者,是亞瑟內心的小丑正在結繭孵化,等待蛻變的寓意,那個白色冰冷的冰箱,正是小丑結的繭。

亞瑟為了找到真相,他去到阿卡姆精神療養院,查詢當年母親潘妮的精神病歷史,經過一番搶奪,亞瑟終於看到了當年的病例。

原來潘妮確實患有妄想症,還有虐待傾向,並且是看著自己的男友虐待小時候的亞瑟,而資料也顯示,亞瑟確實是領養的。

當然基於影片解讀的多角度,這份資料的真實程度我們先放一邊,就當這是真實的亞瑟被領養的證據。

這證據直接讓亞瑟對人生僅存的一點點星火,都灰飛煙滅了,此時的亞瑟顛笑症再次發作,但這次亞瑟卻在醫院樓梯口放聲大笑,沒有制止自己。

就像我前面分析的,顛笑症是小丑出現的象徵,這次小丑的再次顯現,代表著小丑完全吞噬掉了亞瑟的精神。

小丑誕生

自從亞瑟從阿卡姆得知自己真正身世之後,亞瑟的心智和行為,也正式以小丑人格為主導,也正因為如此,亞瑟的言行舉止更為誇張,說話方式更加自信和怪異。

而相比較於亞瑟一開始如同行屍走肉的移動身體,此時亞瑟的行動變得更為輕盈,尤其是亞瑟化完小丑妝,在每天行走的城市樓梯狂舞那段,感覺亞瑟(小丑)就是天生的舞蹈家。

不過雖然瘋癲小丑的人格取得了亞瑟身體的控制權,但小丑的誕生,還需要完成最後幾件事情,才能真正毀掉亞瑟。


為此亞瑟(小丑)有幾場戲很能夠突出華金·菲尼克斯的演技。

第一:亞瑟殺了自己的母親潘妮。

很多人都驚訝於亞瑟的舉動,但是如果大家一路按著我對亞瑟精神問題的分析,就會知道此時的亞瑟,已經不是原來為母親處處著想的亞瑟了,更不是潘妮口中的那個happy。

如果說亞瑟可以承受世間所有對他的冷漠和不公,對他的謊言和排斥,那麼壓死亞瑟最後一根稻草的,則是亞瑟母親潘妮的謊言,原來亞瑟一生都活在潘妮編織的謊言中,亞瑟的童年並不快樂還受盡虐待,而托馬斯韋恩,也根本不是自己的父親。

著名的心理學家和個體心理學派創始人——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在他的研究個體心理創傷中指出:“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亞瑟的不幸童年,他同樣試著用一生去治癒,但亞瑟最後選擇的治癒,是徹底瘋癲和復仇。

亞瑟在弒母前說道:“我原本以為我的人生是一出悲劇,但其實它是一出喜劇”。

這句話除了前面說的那個含義,更重要的另一層含義,就是在解釋亞瑟最後選擇的治癒童年的方式,就是用絕望永不原諒的方式,結束掉母親的生命,從而讓自己的悲劇人生,變成一出小丑式的荒誕喜劇。

著名德國心理學家伯特.海靈格也提到過一個論點:“你和你母親的關係,決定你和世界的關係”。

這句話怎麼理解,潘妮的一生一直包裹在自己編織的美好幻象中,潘妮幻想著托馬斯韋恩和她愛的死去活來,還生下亞瑟。

而一直包裹在身世謊言下的亞瑟,也幻想著冷漠的哥譚市和某些人,對他報以好感,比如鄰居蘇菲,藍道,莫瑞等等。

但其實母子兩人都是現實生活中被踐踏得體無完膚的失敗者。

所以當亞瑟結束掉潘妮的生命時,他也不需要對世界報以任何的幻想和希望,亞瑟內心的小丑需要斷掉和母親的關係(弒母),才能更完全的釋放小丑本身。

第二:亞瑟殺了蘇菲

這裡在影片中沒有明說,但當亞瑟去到蘇菲家中時,顯然蘇菲被嚇得不輕。

而亞瑟回到家中時,外面明顯有救護車的聲音,而且救護車的急救燈還照進了亞瑟的家,這些暗示都在表明,亞瑟從蘇菲家中出來時,蘇菲凶多吉少。

因為在正常情況下,如果亞瑟離開蘇菲家,受驚的蘇菲八成會選擇報警,而警察也會因為私闖民宅的罪名逮捕亞瑟,而這些都沒有發生,原因就是有可能亞瑟殺了蘇菲。

第三:亞瑟殺了藍道

這是亞瑟暴力的宣洩,對背叛的處決,這也是全片我覺得最血腥的一幕。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亞瑟為何放走侏儒蓋瑞的原因,因為在哥譚弱肉強食的社會,蓋瑞因為身體缺陷(侏儒),天生就是社會的失敗者。

而侏儒用自己矮小身體特徵來演小丑,製造一些喜劇效果,其實內核依然是悲劇的。

對應我這句話的,是影片中蓋瑞在逃離亞瑟家時,結果逃到門口卻被比自己身高更高的門連鎖阻擋了,這一幕我所看的影院很多觀眾都笑了,包括我,因為這場戲確實這有一種讓人唏噓的喜劇效果。

這一段戲同樣也表達了亞瑟說的:“我原本以為我的人生是一出悲劇,但其實它是一出喜劇”。

所以在亞瑟眼裡,蓋瑞和亞瑟都是社會終究被淘汰的人,蓋瑞是天生失敗者,而亞瑟則是天然的失敗者,天生和天然,此時就像一對難兄難弟,亞瑟自然就會放蓋瑞一條生路。

第四:亞瑟自殺

亞瑟在被邀請莫瑞節目前,在家中反覆練習登場,亞瑟想要在節目上以自殺來結束自己生命,表面上是吸引眼球,實則是想要自己的生命價值最大化。

很多人會質疑,亞瑟自殺,那麼內心的邪惡小丑不也不復存在了麼。

在這大家首先要確立一個大前提,我前面一直強調亞瑟日記中寫的:“我的死比我的人生更有價值”

這句話,是亞瑟和小丑兩個模糊的人格定義出來的人生目標。

所以亞瑟想用自殺去獲得生命的釋放,而小丑則想用自殺來獲得絕對的自由。

不管是亞瑟和小丑,兩人對於死亡的理解都是瘋癲和崇拜的,所以亞瑟(小丑)想要在莫瑞節目中自殺的念頭,也是符合小丑誕生的條件的。

只不過在最後,亞瑟(小丑)在節目上改變了主意,把目光轉移到了莫瑞身上。

第五:亞瑟殺了莫瑞

所以,亞瑟在上莫瑞的節目時,對著直播的攝像機,控訴了這個無情無法救藥的哥譚市,控訴著在場的每一個冷漠排斥他的人,控訴莫瑞邀請他上節目,只是為了再次嘲諷他。

最後,亞瑟把他心中的理想的豐碑莫瑞給槍殺了,如果亞瑟一直把莫瑞當成是父親一樣的角色,那麼此次亞瑟就是弒父。

弒母和弒父亞瑟(小丑)都做了,那亞瑟還有什麼不敢做的呢,此時的亞瑟還能有什麼世間的道德規則秩序感呢。

這就像亞瑟在莫瑞的節目中說的,大概意思是,笑話的定義都是由你們這群人來定義,什麼好笑什麼不好笑,今天就要我來做主,我才是喜劇。

這句話就在表明亞瑟(小丑)已經無視文明世界的運轉規則,同時也在破壞或推翻這種規則和秩序,亞瑟要建立一個新的秩序,那就是沒有秩序,混亂不堪。

所以亞瑟(小丑)把眾人都認同的喜劇之王莫瑞殺掉,他用這種方式來向眾人強行證明,自己才是喜劇之王。

亞瑟徹底瘋了,瘋成了無惡不作的小丑。

亞瑟之後被警方押送,在途中遭遇了車禍,受傷嚴重昏迷的亞瑟,被兩位小丑信徒抬出,這個場景和畫面如夢如幻,亞瑟在小丑信徒的歡呼聲中,漸漸醒來,亞瑟站到車頂上,手舞足蹈,並用自己嘴上的血跡,在臉上畫出一張笑臉,這也意味著小丑正式登場了。

亞瑟(小丑)在車頂上跳的舞,和之前殺了三個金融男後,亞瑟逃到廁所跳的舞風格很相似,甚至可以說就是同一支舞蹈體系裡的,所以這也可以理解為,當時在廁所初次登場的小丑(亞瑟),是在預演和排練著正式登場的舞蹈。

當時亞瑟(小丑)殺金融男後還無人歡呼,而如今亞瑟(小丑)幹掉莫瑞,則演變成全哥譚在燃燒,萬人膜拜。

在這場車禍中,以前那位懦弱,有著童年悲慘遭遇,揹負著人生悲劇的亞瑟,已經在車禍中死了,此時站在車頂的亞瑟,重生成了完全癲狂殘忍混亂的小丑。

更意味深長的是,幾乎與此同時,布魯斯韋恩一家從戲院逃出來,布魯斯的父母在陰暗的小巷被扮演成小丑的無名人士殺害,一位悲情超級英雄正在小丑的對岸冉冉升起。

小丑真相

不管是漫畫還是影視作品,包括如今探討的這部《小丑》,都指出小丑是混亂的根源,或者說小丑就是混亂本身。

但事實真的如表面我們所看到的那樣嗎。

影片最後亞瑟殺了莫瑞被警方帶走後,哥譚市陷入混亂,亞瑟(小丑)在警車放聲大笑,此時的亞瑟或許顛笑症發作,或許是發自內心的顛笑,但到底是哪一種已經不重要了,因為此時亞瑟就是小丑,小丑就是亞瑟。

當時警察有憤怒回應亞瑟的顛笑,警察說整座城市的混亂,都是因為亞瑟你引起的。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亞瑟(小丑)是混亂的禍根,可真相併非如此,影片一開始描繪哥譚市的背景,是垃圾工人不工作,整座城市就連富人區都是垃圾臭氣沖天,鼠患嚴重,底層的民眾更是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而影片鏡頭下的哥譚市,不管是在街道上,還是在地鐵,沒有看到哥譚市的一絲乾淨,到處都是塗鴉和蕭條,人們過度自我保護漸漸變成互相冷漠,過度冷漠形成互相排斥,排斥的極端則是無止境的暴力和混亂。

我前面研究亞瑟的人格心理的劇情分析,一直沒怎麼提到亞瑟和哥譚市之間的關係。

其實在哥譚市這樣的環境下看來,亞瑟是真的混亂根源嗎,亞瑟其實也只是一個受害者而已。

  1. 如果當初亞瑟扮小丑沒有被搶廣告牌,就算被搶了廣告牌後也有路人相助。
  2. 如果公車上小孩媽媽對亞瑟能友好些。
  3. 如果心理諮詢師再能和亞瑟交流再深入些,次數再多一些。
  4. 如果鄰居蘇菲真的能和亞瑟做朋友。
  5. 如果藍道不出賣亞瑟。
  6. 如果莫瑞不去嘲諷亞瑟。

如果托馬斯韋恩能對亞瑟再耐心一些,甚至還能資助亞瑟,甚至托馬斯代表的城市管理者,對哥譚市的管理承擔更多的責任,而不是選擇無視和無知。

如果亞瑟母親潘妮能早些和亞瑟坦誠他的身世。

太多如果了,這又讓我再次想起那句話,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或許哥譚市的貧富差距,民眾的仇富心態,富人階級的歧視和剝削,管理者的視而不見和冷漠,才是混亂真正的根源。

亞瑟一開始是混亂的受害者,後來變成了混亂的幫兇,再到最後亞瑟成為製造混亂的元兇,但至始至終,亞瑟都沒有也不會是混亂的根源。

亞瑟在最後精神病院裡,年老的心理諮詢師再次出現,從最後亞瑟從病房出來時的血腳印看出,心理諮詢師估計也被亞瑟殺害了。

這時候亞瑟成了混亂的化身,撒旦的象徵,可能這個時候,亞瑟對於哥譚市的未來,才是混亂的根源。

此外,影片還要一個真相值得我們討論,那就是亞瑟的母親潘妮,她的精神幻想症是真的嗎,托馬斯韋恩真的沒有碰過潘妮嗎?亞瑟真的不是潘妮和托馬斯的親生兒子嗎?

在影片中有一段是亞瑟在化小丑妝準備去莫瑞節目,他拿起潘妮年輕時一張照片,照片後面寫著托馬斯韋恩署名的情話。

這真的是托馬斯寫的嗎?還是潘妮自己意淫寫在上去的?影片對此沒有過多解釋,而是給了一個極為開放的結局。

如果這句情話真的是托馬斯所為,那整部電影的方向將會更加暗黑。

因為那就證明了潘妮當初沒有說謊,托馬斯和潘妮確實有一腿,而亞瑟可能真的就是他們的兒子,托馬斯為了保持自己的名聲,把潘妮逼成了精神病,也就是說,亞瑟從精神病院看到的資料證據,都是托馬斯隻手遮天偽造的。

當然,影片只是提供了一個方向讓大家去猜想,並不是真的真相,其實《小丑》很多場景,我們有時候不知道誰說的是真的,也並不十分明確什麼場景是在幻覺中,什麼場景是真實發生過的。

或許,這一切,都是小丑在精神病院幻想出來的。

這就像影片中的很多角色,充滿了虛偽和謊言,而最後亞瑟,則變成了影片所有消極和負面的產物。

小丑警示

最後我們再探討電影之外的話題,《小丑》這部電影是真的負面到極致的電影嗎,影片真的像很多人說的那樣,非常具有煽動性嗎。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沒,我解析到現在,我才第一次提到“煽動性”三個字。

我覺得影片並沒有帶給社會煽動性,因為真正的現實,會比《小丑》要複雜得多,真正的社會正面和負面的能量,都不是一部電影能承載和解釋的。

相反我覺得《小丑》的警示作用很強,影片甚至能看成是一個寓言性的實驗方向,讓人們去展開討論和研究,這也是《小丑》電影最有魅力的地方。

影片雖然有不少充滿極端暴力和血腥的畫面,但正如昆汀的暴力美學邏輯一樣,當我們直面暴力的時候,我們才能避免暴力,因為影片暴力的背後,是讓人們看到真正的殘忍和反感。

而且影片並沒有把社會描繪成萬惡的地獄,也沒有讓亞瑟和觀眾有共情或共鳴聯結,亞瑟雖然遭遇很慘,但他本身也瘋得讓人可恨。

亞瑟每次殺人時,他自己都是極度痛苦和扭曲的,這就讓觀眾更能感受到亞瑟的瘋癲無序狂妄,而不是亞瑟復仇的快感。

影片這樣的表現目的,就是讓觀眾清楚影片的價值目的態度:不是煽動,而是中立。

《小丑》一直都試著保持克制冷靜的價值態度,影片並沒有偏袒任何正面和負面,而是靜默觀望。

或許吧,這樣的沒有態度也是一種態度,但我解讀到更多的,是影片用壓抑負面的暴力情緒,去讓觀眾體會到現今文明社會的來之不易,絕對的自由就像影片中燃燒的哥譚市,這是非常可怕的,這是我們想要的嗎。

文明大廈有時候是很脆弱的,在文化沙漠中建起一座文明大廈可能需要幾百年上千年,但是想要毀滅它,可能只需要一瞬間。

我們每個人心中或許都住著一個小丑,這個小丑代表著暴力,無序,混亂,嫉妒,貪婪等等負面價值,但我們自己,同樣可以選擇去感化他,認可他,同情他,改變他。而不是像電影中被小丑控制了自己。

人性這個東西,就是人在神和魔鬼之間簽下的契約。這或許正是《小丑》對於我們的警示。


終於絮絮叨叨聊完了,如果能看到這裡的,那一定都是真愛,那也希望大家能真正的多多點贊轉發關注,你們的支持,是本尊最大的動力。


小易哥本尊


為了這個角色,他減重47斤,他扭曲的身體和突出的肋骨,全都是戲。劇中的小丑亞瑟·弗萊克是一個在吃7種不同藥物的精神病人。為此,華金學習了藥劑知識以及藥物的副作用。此外,他還參閱大量書籍和電影,體會小丑的犯罪心理。所以他付出的很多,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也實至名歸




泡麵剪輯


小丑就是這個社會製造出來的怪物,是每個人陰暗面的內心折射,每個人的生活毫無例外都是以悲劇收場,但是在其他人看來,每個人的生活卻都是一場俗不可耐的喜劇。我們都習慣於在自己的臉上帶著面具生活。

電影為了塑造一個這樣的悲劇人物,幾乎全方位的在小丑身上集中拼貼了各種社會症候——失業、缺愛、貧困、懦弱、病痛、笨拙、愚蠢、疲憊、無能……也許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吧,以前製造一個小丑的做法是把他推進毒料池,但是現在要製造一個小丑只需把他推進這個殘酷的社會,雖然他也曾經想戴上面具,為他人帶來歡笑,但如今他卸下了偽裝,只想活出自己的人生,於是他從人們眼中的失敗者搖身一變成了另外一群人心目中的英雄。

在塑造小丑這個人物的時候,展現手法跟其他超級英雄電影有很大區別,很多技法甚至都是純藝術電影才會用到的,這使得這部電影有種跟商業電影截然不同的氣質,例如整個哥譚市的全景俯拍顯得幽暗逼仄,暗示著小丑的處境,街上到處充斥著垃圾,代表著整個社會的運作機制已經失控,弱小的個體已經無法獨善其身。

傑昆·菲尼克斯的表演賦予了小丑這個角色相當強烈的象徵意義,電影的前半部分,小丑佝僂著身體,艱難的在樓梯上想要向上行走,還不時的在臉上畫上小丑的油彩,而電影后半部分,開始他只是在衛生間一個人在鏡子前偶爾舒展一下身體,隨著他內心的瘋狂慢慢被釋放出來,他臉上的小丑油彩越來越模糊,最後在象徵墮落的樓梯上走下來的時候,佝僂的身體徹底舒展開,甚至跳起了如釋重負的舞蹈。有一些細節設定很有意思,小丑平時寫字慣用右手,但是當他開始用左手寫字的時候,字體是醜陋不堪的,象徵著他內心被釋放的邪惡,後來每次開槍,他都是用的左手。

電影的結尾,小丑在狹長的監獄走廊走向了瘋狂,但此時監獄走廊盡頭卻是一片詭異的光,小丑丟掉了面具,但他在哥譚市這個黑暗的城市打開了仇恨和罪惡的枷鎖,他利用民眾的集體無意識引發了一場全社會的暴動,他從來沒有一個角色因為邪惡而得到兩次奧斯卡獎,但在今年的奧斯卡頒獎禮上,這個角色會得到第二次獎賞!傑昆·菲尼克斯的表演值得一尊奧斯卡獎!!


今晚電影伴


《小丑》這部電影主要表達了一個普通社會底層青年逐漸異化,成為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小丑。電影中的幾句對白很觸動人心:

1、我曾經以為我的人生是一場悲劇,現在我才發現其實是一部喜劇(I used to think that my life was a tragedy,but now I realize,it’s a comedy.)

槍響之後,亞瑟躲進昏暗的公廁裡,對著鏡子凝思,然後起舞,像一場慎重的儀式q小丑的負面人格逐漸暴露出來。

2、有心理疾病最糟糕的是,所有人都期待你假裝自己沒病(The worst part of having a mental illness is people expect you to behave as if you don’t.)

亞瑟的心理疾病成為人們眼中的另類,為什麼有病就要說出來,為什麼要改變現在的生活。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逃避就好了,假裝沒有任何人受傷,心裡便過得去。

3、是我想太多,還是這世界越來越瘋狂?(Is it just me, or is it getting crazier out there?)

小丑瘋狂的變態,然而造成這一切的是這個瘋狂的世界。

4、我希望我的死亡,比我的人生更有價值。(I hope my death makes more cents than my life.)

亞瑟最初是想自殺的,上節目前的那一槍他已經排演多次,如果他的人生就是一場喜劇,那麼就該在節目中自殺,來成就所有人的願望,讓這世界發笑。但最終他摧毀了自己的信仰——莫瑞,完結自我,釋放小丑,終結你,新生我,讓小丑開啟了屬於自己的生存法則,打破社會秩序,推翻文明,迎接黑暗......




慕雨秋晨


首先要恭喜傑昆·菲尼克斯憑藉《小丑》獲得第92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在我心中是實至名歸,在電影《小丑》中,傑昆用他那精湛的演技為人們展現了一個內心複雜的小丑,他的表演為小丑賦予了更多的可能性。讓我們意識到小丑不僅僅是誇張的刻畫出的藝術效果,小丑也許就是我們身邊千千萬萬普通人裡最平常的那一個。影片打動我的太多太多了,傑昆的沒一幀的表揚都打動著我,要論最觸動心絃的是小丑槍殺脫口秀主持人後那一幕,本準備在節目中自殺的小丑被主持人多次嘲諷,最終將射入自己身體的子彈射向了主持人。那是他真真正正墮落的一幕,小丑得到完全的釋放!




苦瓜拌娛樂


我覺得《小丑》自從在威尼斯獲得金獅獎後,就不斷地被人討論.由傑昆·菲尼克斯主演的《小丑》這個角色。威尼斯影展首映過後獲得多數的正面評價,雖然小丑是取材自 DC 漫畫中的同名經典反派,早先也已經有不少演員詮釋過該角色,不過此片則是一部全新的原創起源故事,而傑昆·菲尼克斯也透露,他並沒有參考任何在他之前的人的表演方式。

當年為了演好“小丑”這一角色,希斯·萊傑也做了許多瘋狂的事,他曾經把自己鎖在汽車旅館裡43天。他不看電視也不用手機上網,目的是為了體驗被關在牢裡那一場戲時,角色真正的心境。除此之外,為了真正進入角色,希斯·萊傑還做了一本剪貼簿,裡面充滿恐怖的故事和令人不安的圖畫,而在影片拍攝結束前,要抽離角色迴歸本我時,他在最後一頁寫下:再見。

小丑第一次出現在DC漫畫是在1940年,蝙蝠俠反派小丑已經成為流行文化中最具標誌性的壞人之一。塞薩爾·羅梅羅是第一個在銀幕上扮演小丑的人,在上世紀60年代由亞當·韋斯特主演的《蝙蝠俠》電視劇中,他把小丑塑造成銀幕中,一個非常經典的反派人物。儘管人們仍然喜歡塞薩爾·羅梅羅的小丑形象,但這個角色最具代表性的銀幕版本,是最近才出現的。首先,傑克·尼克爾森在在蒂姆·伯頓 1989年的《蝙蝠俠》中,扮演了一個真人版的小丑,這個小丑當時受到了許多人的喜歡。

有很多原因可以解釋為什麼傑昆·菲尼克斯扮演的小丑,不同於以往DC的所有小丑,其中最有意思的是這個小丑有他獨特的肢體語言,或者更具體地說,是他跳舞的方式。顯然,傑昆·菲尼克斯並不是第一個在大銀幕上跳舞的小丑。《小丑》在電影中的舞蹈,是優雅和恐怖的完美結合,畢竟小丑是哥譚市的犯罪王子。導演託德·菲利普斯最近解釋了小丑的舞蹈,是如何成為這個角色的一部分的:“我和傑昆·菲尼克斯最早談到的一件事就是,亞瑟·弗萊克身上有音樂細胞。舞蹈和音樂就是流淌在他血液利的東西。我們身邊也會有這一的人物,我一直在想亞瑟最初是一種被困住的狀態,但他可以通過舞蹈,完全地釋放自己。”所以在電影節早期放映後,傑昆·菲尼克斯的表演已經獲得了好評,許多人都認為他的表演足以獲得今年的奧斯卡。





灰灰播放室


社會不平等每個人都是小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