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前十的名將有著哪些?

影視北閣


人類的歷史從某種角度講就是一部戰爭史,中華民族也不例外。在中國幾千年的悠久歷史上,出現了許多卓越的軍事將領,如果要把他們一一排名,實在難以進行,下文就僅選出我個人認為前十名將。以供參考。


孫武

春秋末期,齊國人,這個不必多說,當之無愧的“兵聖”,他所著《孫子兵法》為後世所推崇,開創了軍事戰術戰略上許多先進的思想,如:孫武在那個時期就提出了“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的思想,而空戰在近代才出現,由意大利人杜黑首次提出了“制空權”這一軍事理論。軍事上曾在吳楚大戰中以三萬之師,千里遠襲,深入大國,五戰五捷,直搗楚都,創造了中國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奇蹟,險些就滅了強大的楚國,為吳國立下了卓著戰功。


霍去病

西漢名將,一生四次領兵出擊匈奴,均大獲全勝而回,殲滅匈奴11萬多人,降服匈奴4萬餘眾,奪取河西走廊,消除了匈奴對漢王朝的威脅。留下了“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的名句。而且關鍵的是,他當時才20歲。霍去病堪稱軍事史上bug般的存在,在完成了這些壯舉後,他這個bug也被系統修復了,享年23歲。


白起

白起的名聲不太好,在長平之戰中坑殺趙軍40萬人,獲得了殺神的稱號,這對他的名聲確實有影響,但是要論真實功績,秦朝將領中很少能與白起相提並論,在伊闕之戰中大破魏韓聯軍;伐楚之戰中攻陷楚都郢城;長平之戰中重創趙國主力。為秦六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貢獻。


項羽

項羽雖在政治上一竅不通,但是這不能掩蓋他在軍事上的成就和才華,22歲就起兵反秦,27歲便成為分封18路諸侯的西楚霸王。 曾以3萬疲憊之師,千里奔襲半日破劉邦60萬之眾;在垓下之戰中以10萬兵力力敵韓信50萬,非戰之罪也。而他輸給劉邦很大程度上是在用人上,劉邦手下手下將才盡出,各擅所長,而項羽卻連一個范增都不能用,這是項羽失敗的地方。四面楚歌也沒有打倒這個鐵骨錚錚的漢子,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項羽時運用了帝王才用的“本紀”二字。


關羽

關羽的成就和名氣有被《三國演義》誇大的嫌疑,但不可否認關羽的實力還是很強的,且僅從關羽的知名度和他在後世人們心目中的地位而言,得提一下這位“武聖”。


姜子牙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武聖,《封神演義》是後世虛構的小說,不必多看,但歷史上姜子牙也是很強的。很多人都知道關羽是武聖,但並不知道關羽不是第一位武聖,關羽被朱元璋稱為武聖的。而在關羽之前,那一位武聖就是姜子牙。輔佐周武王,興周滅商,後又開創齊文化,再輔佐周公旦,建立成康之治。這些功績,秦某人認為不論哪一件都比關羽強。


岳飛

岳飛率領岳家軍直搗黃龍大破金軍,收復大片宋朝失土,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秦某人覺得不能完全以現代人的思維和角度去判定古人的事蹟,堅持從歷史事實出發,事實求是,在宋朝當時的狀況來看,岳飛對民族國家的貢獻可以稱得上英雄。金軍對岳飛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評價。《滿江紅》是他滿腔熱血的報國之志的最好體現。


徐達

徐達這個人可能大多數人只是聽說過他的名字,殊不知他對於中華民族的貢獻。一些人將蒙古帝國的歷史作為中華的歷史一部分,我並不認同,就像假設現在的蒙古國強大了吞併了中國,又吞併了日本韓國等國家,建立了一個帝國,你會把蒙古當成自己國家的一部分嗎,你會去歌頌蒙古的豐功偉績嗎?我是不會。而當年的情況也就是這樣,蒙古人統治著中華,而後來擊退蒙古,拯救了中華,拯救了漢人的是徐達。可以說徐達是恢復中華,恢復中國宗主國地位的英雄。元朝不等同於蒙古帝國,若講元朝為中華歷史的一部分,那是正確的。


秦瓊

秦瓊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協助李世民南征北戰建功立業。而這段正史記載足以言明秦瓊武藝之高:“叔寶每從太宗征伐,敵中有驍將銳卒,炫耀人馬,出入來去者,太宗頗怒之,輒命叔寶往取。叔寶應命,躍馬負槍而進,必刺之萬眾之中,人馬辟易。”


趙雲

我最喜歡的將領之一,安排。


秦觀歷史


中國5000年的悠久歷史,戰將如雲,歷朝歷代都有其代表的戰將,如果說要排出前10名來,那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統一的衡量標準,答案各不相同。僅從共和國首次授銜的`1000多名將帥中評選,都很難衡量。我簡要介紹一下十名將帥的功績。

△彭德懷,共和國元帥,曾任紅三軍團軍團長、八路軍副總指揮、西北野戰軍司令員、第一野戰軍司令員、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代表的戰役有:百團大戰,保衛延安、解放西北、抗美援朝。

△林彪,共和國元帥,紅一軍團軍團長、八路軍115師師長、第四野戰軍司令員。代表戰役有:平型關大捷、遼瀋戰役、平津戰役。

△劉伯承,共和國元帥,參與領導南昌起義,紅軍參謀長、八路軍129師師長、第二野戰軍司令員,代表戰役有:夜襲陽明堡機場、千里躍進大別山、上黨戰役、淮海戰役、渡江作戰。

△徐向前,共和國元帥,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八路軍129師副師長、華北軍區副司令員兼第一兵團(後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八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解放軍總參謀長。代表戰役有:臨汾戰役、太原戰役。

△聶榮臻,共和國元帥,參與領導了南昌起義、廣州起義,紅一軍團政委、八路軍115師副師長、華北軍區司令員、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代表的戰役有:平型關大捷、平津戰役。

△粟裕,共和國大將。任新四軍第二支隊副司令員、新四軍第一師師長、第六師師長、華中野戰軍司令、華東野戰軍副司令、代司令員兼代政委等職,主要指揮高郵戰役、隴海線徐(州)海(州)段戰役、蘇中戰役、孟良崮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等。

△陳賡,共和國大將,紅一軍團第一師師長、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六旅旅長、太嶽軍區太嶽縱隊司令員、解放軍第四兵團司令員兼政委、西南軍區副司令員兼雲南軍區司令員、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三兵團司令員兼政委,中國人民志願軍副司令員。代表戰役:神頭嶺戰役、上黨戰役、淮海戰役。

△肖勁光,共和國大將,歷任特區軍委參謀長、軍區參謀長、軍參謀長、軍團政委、軍區司令員、 軍團參謀長、兵團司令員、副總司令兼參謀長、軍區司令員等職。代表戰役有:漳州、水口、樂安宜黃、建黎泰等戰役、四保臨江作戰、衡寶戰役等。

△羅瑞卿,共和國大將,歷任支隊黨代表、師政治委員、軍政治委員、軍團政治保衛局局長、華北軍區政治部主任兼第2兵團第一政治委員等職,代表戰役有:清風店戰役、石家莊戰役、平津戰役、太原戰役等。

△許光達,共和國大將,歷任軍參謀長、師政委、師長、八路軍第120師獨立第2旅旅長兼晉綏軍區2軍分區司令、晉綏軍區第3縱隊司令、西北野戰軍軍長、第2兵團司令員等職,參加了南征作戰、馬良坪戰鬥、綏遠戰役、高家堡戰役、榆林戰役、沙家店戰役、延清戰役、宜川戰役、澄郃戰役、荔北戰役、扶郿戰役、蘭州戰役等。

只是介紹,不算排名,

不喜勿噴。


zj史海拾貝


中國古代有放進武廟供奉的,裡面全是歷朝歷代的名將。前十真不好列,星火辰這裡一個朝代列一到兩人吧,算是拋磚引玉。

一、先秦

1、孫武:僅憑一本孫子兵法,孫武已經足以留名千古了,何況傳說他有輔助吳王稱霸的功勞。

2、白起:要論真實戰績,恐怕先秦很難有人和白起相比,但白起確實殺人太多了,人屠進入前十有點太貶低孫武了。

因此,先秦選孫武。

二、秦朝

王翦:幾乎沒有爭議,六國裡大部分國家都是王翦和他兒子王賁給滅的。

三、兩漢

西漢,衛青和霍去病:大將軍和驃騎將軍是匈奴人的噩夢。

比較起來,選霍去病,因為他不但用兵比衛青更敢冒險、取得戰績更大,關鍵是對奠定中華的疆域有決定性作用。

東漢,班超:以一人之力平定西域。

兩漢還是選霍去病吧。

四、三國

三國雖然出名,號稱將星如雲,那是演義的功勞。

但是關老爺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大,不得不選。

五、兩晉、南北朝

這個真太難選了,人物太多,而且難以見到決定性的人物,勉強列列吧。

1、謝玄:淝水大戰的勝利,完全改變了中國歷史。

2、劉裕:南朝的開創者,少有的南打北還總勝利的人。

3、拓跋燾:統一了中國北方。

4、陳慶之:一個個軍事奇蹟的創造者。

很難選,留給朋友們自己判斷吧。

六、隋朝

自然是韋孝寬,韋孝寬曾經在玉璧大敗高歡,又為隋文帝建隋立下大功。賀若弼等人平陳之功以及難度,實際上比不上他。

七、唐朝及五代十國

1、李靖:滅了好幾個國家,特別是滅了東突厥。

2、郭子儀:自古武將裡功高蓋主而能保全的典範。

僅僅論戰場上的影響力,應該選李靖。

八、兩宋

嶽王爺,這點沒啥可說的,論打仗沒得說,影響力更沒得說。

九、元朝

自然不能把成吉思汗列進來了,那除了忽必烈,就是伯顏了。

名將選伯顏吧。

十、明清

明朝一定選是徐達沒錯,清朝選誰呢,想不出來。


星火辰


這個問題太有爭議性了,別說列舉前十名將,就算定了前十名將,讓他們之間排個序都夠嗆。以下僅從對歷代王朝貢獻列舉十人,近現代不排,身兼將相者不排,帝王不排,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春秋 孫武,孫子兵法流傳千古,無愧兵聖。

戰國 吳起,與孫子並稱,不是浪得虛名。

秦朝 王翦,對建立大一統帝國有大功,以戰止戰。

西漢 韓信,背水一戰,十面埋伏,多多益善……基本無敗績

東漢 耿弇,東漢開國第一武臣,百戰百勝,武勳不在韓信之下

南北朝 韋孝寬,南北朝帥才如雲,猛將如雨,只有韋孝寬笑到了最後

唐朝 李靖,助唐一統,擊破突厥吐谷渾,著有李衛公兵法

南宋 岳飛,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壯哉嶽王!

明朝 徐達,北伐驅逐蒙元,恢復中華第一功。

第十位……真的很糾結,想想還是留給關羽,關王爺戰績一般,但名氣最大!就為關公忠義千秋,招財……那個進寶=w=

關公圖鎮樓~


每日一段歷史


在中國歷史上,各朝各代都有很多非常優秀的將士,在筆者看來,這些將士不管是什麼官職,他們都為當時的朝代作出了或大或小的貢獻,或許有的人被記錄下來,千古流傳,也有很多人,自此便消失在這個世界上。在筆者看來,這些將士,都在自己熟知的領域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但是如果非要對這些將士進行一次排名,我相信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不同的答案,本文所講的這些將士只是筆者心中的排名,僅供參考。

第十位,衛青。首次出征便奇襲龍城,揭開漢匈戰爭漢朝反敗為勝的序幕,曾七戰七勝,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于,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

第九位,霍去病。霍去病十七歲初次征戰即率領800驍騎深入敵境數百里,把匈奴兵殺得四散逃竄。在兩次河西之戰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獲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在漠北之戰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歸。可惜英年早逝,年僅23歲。

第八位,李晟。以神策先鋒都知兵馬使討伐反叛的河朔三鎮。涇原兵變後,李晟前往奉天勤王,加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京畿、渭北、鄜坊、商華兵馬副元帥。 在興元元年(784年),李晟收復長安,平定朱泚之亂,兼任鳳翔、隴右、涇原三鎮節度使、行營副元帥,改封西平郡王。

第七位,李靖。原為隋將,後效力李唐,為唐王朝的建立發展立下赫赫戰功,南平蕭銑、輔公祏,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李靖的治軍、作戰經驗進一步豐富了中國的軍事思想和理論。著有《李靖六軍鏡》等多部兵書,今多已失傳。

第六位,白起。戰國時期傑出的軍事家、“兵家”代表人物。楚平王之孫白公勝後代。 擔任秦軍主將30多年,攻城70餘座,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受封為武安君。武廟十哲之一。

第五位,韓信。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兵家四聖之一,漢初三傑之一,中國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神帥”。劉邦彭城兵敗後,韓信破楚軍於京、索間,先後平定魏,代,趙,燕四國,東擊齊,南滅楚於垓下,名聞海內,威震天下,被封為楚王。

第四位,岳飛。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書法家、抗金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代表詞作《滿江紅·怒髮衝冠》。 岳飛從二十歲起,曾先後四次從軍,參與指揮大小戰鬥數百次,未曾一敗。紹興十年(1140年),揮師北伐,大敗金軍,忠義無雙。

第三位,項羽。軍事家,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 的代表人物。於鉅鹿之戰擊破章邯、王離領導的秦軍主力。秦亡後稱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實行分封制,封滅秦功臣及六國貴族為王。

第二位,吳起。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 吳起一生歷仕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

第一位,孫武。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聖或孫子(孫武子),又稱“兵家至聖”,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 他曾率領吳國軍隊大敗楚國軍隊,佔領楚國都城郢城,幾近覆亡楚國。他撰著的《孫子兵法》在中國乃至世界軍事史、軍事學術史和哲學思想史上都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兵學典範之一。


風雨潤桃李


孫子,白起,吳起,王翦,韓信,衛青,霍去病,劉秀,馬援,周瑜,李世民,李靖,郭子儀,狄青,岳飛,成吉思😓,朱元璋,徐達,戚繼光,鄭成功,努爾哈赤,左宗堂,傅作義,十大元帥,粟裕


草上飛8473570


孫武、吳起、王翦、白起、韓信、項羽、霍去病、李靖、岳飛、戚繼光


幼安2017


皇帝或類似於皇帝的不算:孫武,白起,韓信,衛青,霍去病,李靖,岳飛,徐達,常遇春。


一生回首雙峰山


大中華五千年,戰將數不勝數,時代不同,背景各異,兵器日新月異,怎能客觀準確地排出一二三來?一個朝代的猛將排名還大有爭議,何況跨越幾千年,難道真要喚醒關公與秦瓊一戰才能分個排名不是。

這個提問真的不靠譜!


王者歸來


不分先後

岳飛

白起

李牧

李靖

孫武

郭子儀

孫臏

成吉思汗

韓信

衛青

這些是我認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