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次A股牛市的爆發都有哪些特徵?

愛啃麵包的大叔


在大家的記憶中,歷史上A股牛市印象最為深刻的有這麼三波行情:1999年5·19行情、2005年6月開始的股改對價行情,還有就是2014年下半年開始的槓桿牛行情。而目前股市漲幅已近30%,屬於技術性反彈行情,儘管很多股民對後市持樂觀看法,但是我們對此波逼空式行情的未來並不看好。

先來說說歷次A股牛市在爆發之前究竟有哪些特徵呢?第一,估值要足夠的低,甚至是被市場所低估了,遍地是黃金可以撿。指數的點位也要接近於歷史上最低位置,因為機會是跌出來的,風險是漲出來的。我實在想象不出,本輪的2440點的反彈向上還會有多大的漲幅空間,但如果股指跌至1500點以下,那新一輪牛市的上漲空間就打開了。

第二,貨幣政策要寬鬆。光有價值被低估,股指跌出上漲空間也不行,還要外部的資金面要放鬆。可能有人會問,那本輪大反彈行情,為啥不能稱之為大牛市呢?因為,大牛市股指要向上有幾倍的空間,如果一上來就搞逼空式上漲,大家都知道的牛市就不是牛市了。更何況,逼空式上漲拉動起來的反彈行情,會快速耗盡上漲動能,對於未來行情進一步拓展很不利。

第三,實體經濟一定要向好。可能有人會說,很多次股市上漲都不是“股經背離”?但是我們認為,在經濟剛剛開始下行,貨幣政策趨於寬鬆時,大量資金無處去,會導致股市強勁反彈。但是這樣的股市上漲最多也僅是反彈。因為在沒有經濟面支撐,沒有上市公司業績增長,A股漲得越兇猛,就會跌得越慘烈。貨幣寬鬆只能暫時的使“股經背離”,卻不能一直將這種情況保持下去,沒多久股市的報復性下跌又將開始。

第四,但凡大牛市之前,股市肯定要跌得夠慘,各種利空消息滿天飛,就連股評也從多頭轉為空頭,或者不再發表意見。每一次下跌都意味著創下歷史新低,每一次反彈過後,新一輪下跌又要開始。所以,熊市的底部時間比較漫長,否則機構投資者無法吸納到足夠廉價籌碼,自然就沒有發動超級大牛市的基礎。所以,綜合來看,A股市場向來是牛短熊長。

那麼,我們在牛熊轉換過程能否看各種技術指標來提前獲知行情呢?我們認為技術指數是可以造假的。如果投資者反著看可能效果更好。也就是說,當熊市底部,股市所有的技術指標都空頭排列,而且任何的技術性底部都被跌穿,市場前景一片黯淡,那你可以認為這是否極泰來。而如果在牛市的頂部,股市連破歷史高點,而且技術指標都呈現多頭排列,前景一片大好,那你可以認為牛市快走完了。

歷次牛市的爆發,都離不開資金層面、砸出熊底、實體經濟轉暖、政策支持等因素支持,但是都會經歷“行情在絕望中產生,在猶豫中前行,在瘋狂中結束”這個牛市爆發過程。而投資者往往也喜歡把肉割在熊市的底部,清倉清在牛市行情的猶豫上漲過程中,滿倉恰好又會在股市最瘋狂時刻,人們更是看好股市之際。

`


不執著財經


牛市來臨之前,總是有一些特殊事情發生,讓人期待。

俗話說,機會都是跌出來的。牛市爆發前夕,必然有一輪暴跌過程。這個一輪暴跌,可能是持續多年、連續幾次下跌造成的,期間也有反彈,但總的趨勢是向下、向下。前期跌幅夠大,這是牛市爆發的一個重要特徵特徵。看看國內股市幾次大牛市,或者其中的小牛市爆發時候,是不是都是跌無可跌了,然後向上衝刺。

牛市還是改革帶來的。眾所周知,國內股市就是一個政策是。在投資者對股市大失所望,用腳投票的時候,經過一段時間醞釀,監管機構必然會出臺相關政策,提振股市。不然股市就死水一潭,沒辦法融資,大家都沒得玩。早期有這麼幾個牛市,第一個牛市頂點是1993年2月的1559點,第二個是2001年6月的2245點,第三個是2007年10月的6124點,第四個是2015年6月的5178點。

第一個牛市是因為股市制度化得到認可,投資者看到了股市發財效應,造成的。第二個牛市,是國企改革、國企脫困帶來的。第三次牛市,是股改行情帶來的。第四個牛市,是槓桿炒股改革帶來的,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槓桿牛”。

所以,政策是牛市爆發的最核心因素。只要有重大政策出臺,都會帶來一波很強的賺錢效應。但這個牛市持續時間,以及持續強度,取決於政策的有效性。

未來的牛市,目前已經開始了。因為經過20多年的發展,股市基礎制度建設日趨完善,這一波牛市,是真正意義上的牛市,是在基礎制度完善之後的牛市,而不是單一某一項政策推動之下造成的,應該說,是一次系統性的牛市。

目前股市還存在一些瑕疵,比如退市制度,比如大股東的監管制度等。但伴隨時間發展,這些基礎制度也必將日益完善,這樣才能帶來長久健康發展的A股。


波士財經


新年以來的走勢是否定義為牛市還有待五月的觀察。自15年5178下跌開始,到18年反彈高點3578,兩點連線延長到今天在2860位置,這根線在3月1日首次突破最高走到3288,這次回落調整需要回踩3月1日突破的有效性,未來三週該線將以每天2個點的速度下移,三週後將到達2830位置。密切關注回踩該線前後五個交易日,可參考2.25~3.01五個交易日的突破走勢。如果站不住下去了,那對不起,所謂的牛市,咱聽聽就好了;如果有效站穩且掉頭向上,則按照3-5-8逐步加倉。




riku陸高


充沛的資金、政策的支持、政府的支持、低估值、經濟基礎

一、低估值

低估值是牛市的必要條件,有句話叫做橫有多長豎就有多高,5倍的市盈率漲10倍也只有50倍的市盈率,30倍的市盈率漲1倍就60倍了,所以,低估值是牛市的必要條件之一,估值不夠低,後面的資金就不敢衝。

二、政府的支持

一定要有高層的支持,認為股權市場是有利於實體經濟發展的,沒有這點認可,大資金不會進來,大資金不進來,普遍的資金就不會進來。

三、政策的支持

口號還需具體政策支持,具體政策出臺,有利於資金進入,有利於各方參與者的入市和交易。

四、充沛的資金

充沛的資金是必須具備的條件,股市就是資金池,沒有源源不斷的的資金入市,是不可能漲起來的,股市越漲,股價越高,交投越活躍,需要的資金也是水漲船高,因此,需要有源源不斷的充沛資金流入。


五、實體經濟向好

實體經濟持續向好,不一定是高峰,但是一定是過了經濟低谷,持續往上走了,實體經濟向好,企業的業績改善,盈利能力增強,市盈率被業績攤薄,同時經濟向好,居民收入提升,荷包更鼓,有錢投資股市。

過往的兩次牛市

過去15年A股經歷了兩次牛市:

第一次是2005年到2007年兩年的時間,這一次是滿足了以上5項條件的所有,因此造就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輪牛市,經濟方面經過1998年之後的國退民進的改革,以及2001年加入WTO後的紅利,經濟持續向好,企業盈利能力很強;同時股市經歷了4年的熊市,股價屢創新低,估值非常便宜;政策方面2005年實現了股權分置改革,可以說是有史以來股市最大的一次改革了;國家對股市寄予厚望;央行屢次降息降準,流動性充足,五項條件都具備了,所以催生了一波最大的牛市。

第二次是2014年到2015年,持續1年的時間,股市自2009年之後一路走低,熊市了5年時間,估值較低;改革牛的政策吹風;國家的支持股市為改革貢獻新力量;央行降息降準,融資融券的開放,資金變得充沛,唯一缺的是第五項,這輪牛市時間持續特別短;

你們認為牛市還需具備哪些條件了,當下是否具備這些條件了?未來什麼時間會具備這些條件了?歡迎留言討論。

我專注小微企業和創業團隊的股權設計和激勵,業餘愛好搏擊

諮詢請私信


壹號股權


三次牛市共同的特點有兩點。一是長時間的下跌,這三次牛市發生之前A股都是出現了長時間大幅的下跌,下跌之後才開啟了牛市行情。而是IPO暫停,這三次牛市發生之前IPO都出現了長達10幾個月的空窗期。長時間的下跌降低了風險,長時間的暫停IPO為市場積累了足夠的資金,所以才有了後來的牛市行情。

三次牛市也有各自的特色。前兩次的牛市改革牛,一次是交易制度改革一次是股權分置改革,改革導致了兩次牛市的出現。14~15年的牛市是創業板的牛市,10年創業板上市經過兩年的下跌後從12年開始上漲到15年結束,創業板漲了700%。所以14~15年的牛市是創業板的牛市,A股的牛市也是創業板帶動的,也有人說是槓桿牛,因為14~15年大批的入市資金都是配資進場的。

馬上A股又要進行註冊制改革,科創板也很快就要登錄上交所了,這次歷史會不會重演我們拭目以待吧!我是投資觀,看完關注點贊股票大漲不斷,個股分析私信探討。


投資觀


股市的本質就是錢!用中國的哲學去炒中國股市才是王道,物極必反,大道至簡!儘量簡單點,只要錢到位牛市自然會來的。目前大家都在拿之前的數據做分析,其實我覺得這些只能做參考,如果非要生搬硬套就有點不理智了!每次牛熊市都有一個最主要的特點“不敢相信”,有誰能信指數會跌破1000點,有誰信6000點跌到1664點呢?隨後又從3478點5年時間跌破2000點到達1800多點!這些有誰能提前預知呢?

目前各大股評開始造勢2019年大牛市,都說目前2450點到2600點非常低了。這種不負責的言論真的可氣又可笑。

每次大底時都是大家不抱任何希望,更不去幻想什麼牛市,甚至大家都沒有知覺了!可現在作為市場主體的投資人都有點激動,有點亢奮。這種狀態又怎麼可能是底部呢?如果底部這麼容易被猜到,豈不我們都是股神了?

如果你的資金量與心態還可以目前選擇一些優質的超跌股進行佈局,只要有耐心不懼恐懼,不怕時間長完全可以坐等牛市到來。

其中最為重要的是:資金比例影響投資者心態的問題!只要大家處理好這個問題現在完全可以佈局,根本不用擔心何時到底何時牛市了。

就目前來說一切市場反應沒有明確說明底部確立,目前沒有一次像樣的反彈,只有重複幾次反彈再創新低,把多頭全部打死才是底部。

底部到了就是牛市,牛市必須注水放錢才可以,國家先給一副主藥(降息,放開槓杆,四萬億救市),再加一個藥引子(一帶一路,股改)牛市立馬啟動,至於這個藥引子就看國家給什麼話題了,藥引子會貫穿整牛市,所有與之相關的股票會從頭漲到尾,一旦牛市市場有所降溫藥引子立馬成為急先鋒再活躍市場。目前來看這兩樣都不具備。

奉勸大家2019年先把錢存好,不管來不來牛市,千萬別牛市來了你沒錢了。

總結:底部特徵=無知覺!








空倉觀景


2018年12月10日【342期】

一、【大盤節奏】 一句話概括目前大盤:短線指數窄幅振盪,整體處於箱體整理中,市場進退表現得比較糾結反覆,短期仍存在回補下方缺口的可能,再蓄勢挑戰2690點和上衝2820預期;中期維持中級上漲行情。

二、【風口排序】 1、底部碎陽溫和放量蓄勢品種 2、科創類(創投獨角獸影子股) 3、中小創成長品種 4、科技板塊(自主可控) 5、錯殺的優質醫藥標的

三、【操作策略】 1、上週走勢基本是一個衝高然後逐步消化的過程,做多動能不足和新的板塊熱點不明顯,在下方缺口牽引下指數還會反覆,本週2580-2600區域仍視為短線低吸點,隨後振盪上揚,預計週一仍會有下探動作,關注力度作好買入準備。 2、指數利用回踩進一步化解上方壓力釋放利空風險,構建堅實的底部基礎,成交量萎縮到千億以下,做空動能嚴重不足,整體籌碼已經有效穩固,外圍市場的影響力不斷削弱,而且A股每次歷史大底,往往都會有相當長時間持續反覆振盪的過程,因此中期維持明確看好的觀點不變,短線關注底部形態較好相對抗跌的熱點板塊進行低吸高拋,中期繼續看好科創類,調整充分的細分行業龍頭的小白馬和中小成長股,底部趨勢蓄勢個股持股待漲。 3、中國移動召開了“5G創新合作峰會”,詳細闡述了“智慧5G”、“先機5G”及“絢彩5G”三大項目及行動計劃,宣佈在17個城市全面啟動面向商用的5G測試,將於2018年底推出首批5G終端芯片,2019年一季度推出首批5G終端;將通過首期100億元總計300億元的5G聯合創新產業基金,對5G創新應用進行戰略扶持。繼續看好5G相關標的。 4、聯採辦負責人就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試點答記者問稱,此次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擬中選藥品價格平均降幅達到52%,展示了聯盟採購、帶量採購的力量。對於藥品生產企業來說,當期非利空、長期是利好。帶量採購大大降低了藥品進入醫院的成本,此外聯盟採購顯著降低了其市場推廣成本,通過規模效應降低了藥品的單位生產成本。這些因素可以對沖藥品降價的影響,給中選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關注相關中選藥企的低吸機會。 5、政治牛大趨勢維持原有觀點不變:未來上證指數重返2820點,完成大底構築,創業板後期站穩1420點則同樣可以宣告大底構築完成,階段性休整之後準備迎接二浪上升行情,目前仍處於築底階段。 6、截止目前,依據中國證監會網站數據,年內104家IPO過會,250家失敗(192家撤材料、58家否決)。如此算來,今年IPO實際成功率只有29.38%。確實不到30%! 股贏家格雷厄姆說,這裡的教訓似乎是,股市上的任何賺錢方法,只要它容易理解並且被許多人採納,那麼,這種方法本身就會因太簡單、太容易而無法持久。斯賓諾莎得出的結論既適合於哲學,也適合於華爾街:”所有美好的東西,都是既罕見又複雜的。”


趨勢金牛


實際上,回顧我國股票市場的歷史,我們不難看出稱得上牛市的應該只有07~08年和14~15年這兩次行情。而有效拉昇的行情可以看做7~8次。當然這裡不該否認,我國資本市場的高波動性以及其帶來的投機性。這都充分的說明了我國股市的投資者結構存在很大問題,我們不做贅述。

通常我們會聽到一個有趣的言論,便是經濟的十年週期性,無論是回顧其他國家經濟危機的根本起源還是我國經濟週期的走向脈絡,目前都是符合這一規律的。然而,我本人對其是並不贊同。首先我並不否認經濟本身有周期性的存在。但研究表明,經濟危機的爆發更多的來自於事件的疊加和推演,而非時間。其次我們可以看到,這週期性中所謂的十年,實際上很貼合各國銀行,貨幣亦或是金融週期的。這些行業本身的週期性來自於事件推演,也便疊加了經濟的週期屬性。比如,日本的金融海嘯,香港的經濟危機,美國次貸危機等等。看似是十年一次,然而究其背後原因,都不難看出資本炒作帶來的風險釋放。

我們知道,影響股市的因素有很多。貨幣,國有經濟基本面,貿易,地緣政治,投資者情緒等等。事實上,這些因素除經濟基本面這一決定性因素以外,每一種都不構成長期影響。當然,我國資本市場則更加容易受到這些因素影響,這裡也不能不排除我國股市對於政策的解讀更加的過度。然而單純的政策引導恐怕也很難長期影響股市。所以我們看到過去的兩次所謂的牛市都是以一地雞毛為代價而草草結束的。而那7~8次的大行情也都是僅僅是因為事件的影響而帶來的非理性拉昇。這裡我們無法否認我們的市場依舊不成熟,無論是投資者還是市場管理者尚都處在一個成長的過程中。

那麼不難看出無論是兩次所謂的牛市還是那幾次不太像樣的拉昇大行情,或多或少都和某些特定事件相關聯,而唯獨真正的缺少了經濟基本面的支撐。無論是07年的股市改革帶來的牛市,還是14年資金槓桿的准入,都來自於長期熊市帶來的股市融資作用的喪失之後,政策決策帶來的資金流動性的有效放大,股市長期下跌後帶來的充分投資價值因素疊加之後所引發的全民連鎖反應。

實際上,我們應該清醒的認識到一點,無論政策導向如何,無論流動性如何充分,市場如何具備投資價值。如果沒有有效的經濟基本面支撐,投資者結構沒有一個合理的構成,那麼我們的投資環境依然面臨著很嚴峻的挑戰。那麼無論行情如何美麗,投資都無從談起。因為一個高波動性的股市,它本身是鼓勵投機行為的。

我們看到,隨著兩會上管理者提出了慢牛以及經濟轉型的決策,我想未來我國一定會走出一次或者多次真正的牛市,它一定是建立在經濟基本面支撐之上的,否則一切都只是曇花一現而已。


醜鑑人生by


最近看了各大券商對2019年股市行情的看法,基本分為兩派,分別是樂觀派和謹慎派,樂觀派表達了明年是“復興牛”的起點,謹慎派則認為震盪築底,走勢“一波三折”。即使是擁有牛逼研究團隊的券商機構,對未來行情的看法也存在著分歧,所以說,在預判行情這件事情上,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那麼,我們可不可以從歷史牛熊的週期裡面,窺探出些許思路來呢?接下來,我們來一起回顧,歷次牛市的催化劑,以及終結原因。


1996年以來,A股有過五段牛市,分別是1996-1997年,1999-2001年,2005-2007年,2009年-2010年,2014-2015年。其中,1996-1997年、2005-2007年、2009年-2010年這三段牛市的共同點是,都由基本面來推動的,啟動時估值低,企業盈利改善。而1999-2001年、2014-2015年這兩段牛市則是由流動性、政策推動,實際上經濟下行,企業經營糟糕。因此,“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這個說法是需要打個問號的。有時候股市跌久了,渴望牛市的資金,就會利用一切利好的因素,來發動一波行情,領導那方面也不希望股市跌跌不休,這會直接影響到實體經濟,權衡利弊之後,就會有刺激股市的利好政策出臺,又正好遇上飢渴的投資者,那就是一發不可收拾了,一窩蜂進去把股價推上來。

牛市的啟動原因不盡相同,那麼,終結原因是不是一樣不相同呢?1996-1997年牛市,遇到了當年亞洲的金融危機,牛市行情結束。1999-2001年牛市,國有股減持政策出臺,大擴容的擔憂成為了牛轉熊的罪魁禍首。2005-2007年牛市,金融海嘯席捲全球,上證指數創下了到目前為止的最高點6124點之後,也難逃劫數,泡沫磨滅和金融危機共同作用,使得指數持續快速下跌。2009年-2010年牛市,“4萬億”大水漫溉刺激結束,金融危機應對措施退出,結束上漲。2014-2015年牛市,瘋狂的槓桿放大了人性的貪婪,最終以監管查配資來結束這輪資金牛。


通過對過去五次牛市的覆盤,1999年5月19日至6月30日期間,上證指數從1057點上漲至1756點,31個交易日內最高漲幅為66%;2007年7-10月,上證指數從2781點上漲至6124點,68個交易日內最高漲幅為62%;2015年4-6月,創業板指從2345點上漲至4037點,46個交易日最高漲幅為72%。恰巧的是,這三段短暫的瘋狂行情,時間間隔都是八年,難道是“七年之癢”靈驗了,又或者說人們對於投資裡面激情和痛苦的記憶只有七年,七年之後就會遺忘,然後再迎接新的投資體驗。當然,這種說法是沒有科學根據的,不過,也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思考,7年是不是有新的一批韭菜已經成熟了呢!一輪牛市,讓所有股民都賺得盆滿缽盤,一輪熊市,輕者,將股民的盈利回吐,重者,讓股民虧損累累。


2015年牛市見頂至今,三年多時間過去了,我們對股市的下跌仍然心有餘悸,信心未建立之前,上漲仍然是困難重重,牛市短時間內難言到來。


小白讀財經


上圖是A股1999年至2018年的平均市盈率以及上證指數的走勢圖形。其中存在的特點就是,凡是市盈率處於平均市盈率低的階段,那麼未來會存在相對應的牛市行情,也就是股市處於低市盈率,或者是階段市盈率低,是爆發牛市行情的特徵之一。

還有其他特徵嗎?影響股市的因素有:國際形勢、經濟週期、宏觀經濟、貨幣政策、投資者情緒等,這些因素變化也是股市爆發牛市的特徵表現。

一、經濟週期作用下爆發牛市的特徵。

股市具有“市場經濟的晴雨表”之稱,可提前反應市場3-6個月。既然股市反應的是市場經濟形態,那麼對於市場經濟就能夠反應。而市場經濟是存在經濟週期的。換而言之,經濟週期中的上升階段也就容易出現股市的上漲階段,牛市。所以,在經濟週期的作用下,股市牛市的特徵還存在經濟週期的上升階段之中。也就是衰退、蕭條、復甦、繁榮四個階段中的復甦、繁榮兩個階段中。

二、國際形勢、宏觀經濟、貨幣政策向好的情況下,投資者情緒的助推。

股市牛市的出現其實是有背景的,什麼背景?就是經濟的向好,經濟的向好代表著國際形勢、宏觀經濟、貨幣政策的向好,只有這幾個方面、大的環境向好才能夠促使牛市的發生,因為上市公司在向好、積極的經濟環境下才能夠更好的穩定增長。再加上投資者情緒化的投資,也就能夠助推牛市的產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