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次A股牛市的爆发都有哪些特征?

爱啃面包的大叔


在大家的记忆中,历史上A股牛市印象最为深刻的有这么三波行情:1999年5·19行情、2005年6月开始的股改对价行情,还有就是2014年下半年开始的杠杆牛行情。而目前股市涨幅已近30%,属于技术性反弹行情,尽管很多股民对后市持乐观看法,但是我们对此波逼空式行情的未来并不看好。

先来说说历次A股牛市在爆发之前究竟有哪些特征呢?第一,估值要足够的低,甚至是被市场所低估了,遍地是黄金可以捡。指数的点位也要接近于历史上最低位置,因为机会是跌出来的,风险是涨出来的。我实在想象不出,本轮的2440点的反弹向上还会有多大的涨幅空间,但如果股指跌至1500点以下,那新一轮牛市的上涨空间就打开了。

第二,货币政策要宽松。光有价值被低估,股指跌出上涨空间也不行,还要外部的资金面要放松。可能有人会问,那本轮大反弹行情,为啥不能称之为大牛市呢?因为,大牛市股指要向上有几倍的空间,如果一上来就搞逼空式上涨,大家都知道的牛市就不是牛市了。更何况,逼空式上涨拉动起来的反弹行情,会快速耗尽上涨动能,对于未来行情进一步拓展很不利。

第三,实体经济一定要向好。可能有人会说,很多次股市上涨都不是“股经背离”?但是我们认为,在经济刚刚开始下行,货币政策趋于宽松时,大量资金无处去,会导致股市强劲反弹。但是这样的股市上涨最多也仅是反弹。因为在没有经济面支撑,没有上市公司业绩增长,A股涨得越凶猛,就会跌得越惨烈。货币宽松只能暂时的使“股经背离”,却不能一直将这种情况保持下去,没多久股市的报复性下跌又将开始。

第四,但凡大牛市之前,股市肯定要跌得够惨,各种利空消息满天飞,就连股评也从多头转为空头,或者不再发表意见。每一次下跌都意味着创下历史新低,每一次反弹过后,新一轮下跌又要开始。所以,熊市的底部时间比较漫长,否则机构投资者无法吸纳到足够廉价筹码,自然就没有发动超级大牛市的基础。所以,综合来看,A股市场向来是牛短熊长。

那么,我们在牛熊转换过程能否看各种技术指标来提前获知行情呢?我们认为技术指数是可以造假的。如果投资者反着看可能效果更好。也就是说,当熊市底部,股市所有的技术指标都空头排列,而且任何的技术性底部都被跌穿,市场前景一片黯淡,那你可以认为这是否极泰来。而如果在牛市的顶部,股市连破历史高点,而且技术指标都呈现多头排列,前景一片大好,那你可以认为牛市快走完了。

历次牛市的爆发,都离不开资金层面、砸出熊底、实体经济转暖、政策支持等因素支持,但是都会经历“行情在绝望中产生,在犹豫中前行,在疯狂中结束”这个牛市爆发过程。而投资者往往也喜欢把肉割在熊市的底部,清仓清在牛市行情的犹豫上涨过程中,满仓恰好又会在股市最疯狂时刻,人们更是看好股市之际。

`


不执著财经


牛市来临之前,总是有一些特殊事情发生,让人期待。

俗话说,机会都是跌出来的。牛市爆发前夕,必然有一轮暴跌过程。这个一轮暴跌,可能是持续多年、连续几次下跌造成的,期间也有反弹,但总的趋势是向下、向下。前期跌幅够大,这是牛市爆发的一个重要特征特征。看看国内股市几次大牛市,或者其中的小牛市爆发时候,是不是都是跌无可跌了,然后向上冲刺。

牛市还是改革带来的。众所周知,国内股市就是一个政策是。在投资者对股市大失所望,用脚投票的时候,经过一段时间酝酿,监管机构必然会出台相关政策,提振股市。不然股市就死水一潭,没办法融资,大家都没得玩。早期有这么几个牛市,第一个牛市顶点是1993年2月的1559点,第二个是2001年6月的2245点,第三个是2007年10月的6124点,第四个是2015年6月的5178点。

第一个牛市是因为股市制度化得到认可,投资者看到了股市发财效应,造成的。第二个牛市,是国企改革、国企脱困带来的。第三次牛市,是股改行情带来的。第四个牛市,是杠杆炒股改革带来的,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杠杆牛”。

所以,政策是牛市爆发的最核心因素。只要有重大政策出台,都会带来一波很强的赚钱效应。但这个牛市持续时间,以及持续强度,取决于政策的有效性。

未来的牛市,目前已经开始了。因为经过20多年的发展,股市基础制度建设日趋完善,这一波牛市,是真正意义上的牛市,是在基础制度完善之后的牛市,而不是单一某一项政策推动之下造成的,应该说,是一次系统性的牛市。

目前股市还存在一些瑕疵,比如退市制度,比如大股东的监管制度等。但伴随时间发展,这些基础制度也必将日益完善,这样才能带来长久健康发展的A股。


波士财经


新年以来的走势是否定义为牛市还有待五月的观察。自15年5178下跌开始,到18年反弹高点3578,两点连线延长到今天在2860位置,这根线在3月1日首次突破最高走到3288,这次回落调整需要回踩3月1日突破的有效性,未来三周该线将以每天2个点的速度下移,三周后将到达2830位置。密切关注回踩该线前后五个交易日,可参考2.25~3.01五个交易日的突破走势。如果站不住下去了,那对不起,所谓的牛市,咱听听就好了;如果有效站稳且掉头向上,则按照3-5-8逐步加仓。




riku陆高


充沛的资金、政策的支持、政府的支持、低估值、经济基础

一、低估值

低估值是牛市的必要条件,有句话叫做横有多长竖就有多高,5倍的市盈率涨10倍也只有50倍的市盈率,30倍的市盈率涨1倍就60倍了,所以,低估值是牛市的必要条件之一,估值不够低,后面的资金就不敢冲。

二、政府的支持

一定要有高层的支持,认为股权市场是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没有这点认可,大资金不会进来,大资金不进来,普遍的资金就不会进来。

三、政策的支持

口号还需具体政策支持,具体政策出台,有利于资金进入,有利于各方参与者的入市和交易。

四、充沛的资金

充沛的资金是必须具备的条件,股市就是资金池,没有源源不断的的资金入市,是不可能涨起来的,股市越涨,股价越高,交投越活跃,需要的资金也是水涨船高,因此,需要有源源不断的充沛资金流入。


五、实体经济向好

实体经济持续向好,不一定是高峰,但是一定是过了经济低谷,持续往上走了,实体经济向好,企业的业绩改善,盈利能力增强,市盈率被业绩摊薄,同时经济向好,居民收入提升,荷包更鼓,有钱投资股市。

过往的两次牛市

过去15年A股经历了两次牛市:

第一次是2005年到2007年两年的时间,这一次是满足了以上5项条件的所有,因此造就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轮牛市,经济方面经过1998年之后的国退民进的改革,以及2001年加入WTO后的红利,经济持续向好,企业盈利能力很强;同时股市经历了4年的熊市,股价屡创新低,估值非常便宜;政策方面2005年实现了股权分置改革,可以说是有史以来股市最大的一次改革了;国家对股市寄予厚望;央行屡次降息降准,流动性充足,五项条件都具备了,所以催生了一波最大的牛市。

第二次是2014年到2015年,持续1年的时间,股市自2009年之后一路走低,熊市了5年时间,估值较低;改革牛的政策吹风;国家的支持股市为改革贡献新力量;央行降息降准,融资融券的开放,资金变得充沛,唯一缺的是第五项,这轮牛市时间持续特别短;

你们认为牛市还需具备哪些条件了,当下是否具备这些条件了?未来什么时间会具备这些条件了?欢迎留言讨论。

我专注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的股权设计和激励,业余爱好搏击

咨询请私信


壹号股权


三次牛市共同的特点有两点。一是长时间的下跌,这三次牛市发生之前A股都是出现了长时间大幅的下跌,下跌之后才开启了牛市行情。而是IPO暂停,这三次牛市发生之前IPO都出现了长达10几个月的空窗期。长时间的下跌降低了风险,长时间的暂停IPO为市场积累了足够的资金,所以才有了后来的牛市行情。

三次牛市也有各自的特色。前两次的牛市改革牛,一次是交易制度改革一次是股权分置改革,改革导致了两次牛市的出现。14~15年的牛市是创业板的牛市,10年创业板上市经过两年的下跌后从12年开始上涨到15年结束,创业板涨了700%。所以14~15年的牛市是创业板的牛市,A股的牛市也是创业板带动的,也有人说是杠杆牛,因为14~15年大批的入市资金都是配资进场的。

马上A股又要进行注册制改革,科创板也很快就要登录上交所了,这次历史会不会重演我们拭目以待吧!我是投资观,看完关注点赞股票大涨不断,个股分析私信探讨。


投资观


股市的本质就是钱!用中国的哲学去炒中国股市才是王道,物极必反,大道至简!尽量简单点,只要钱到位牛市自然会来的。目前大家都在拿之前的数据做分析,其实我觉得这些只能做参考,如果非要生搬硬套就有点不理智了!每次牛熊市都有一个最主要的特点“不敢相信”,有谁能信指数会跌破1000点,有谁信6000点跌到1664点呢?随后又从3478点5年时间跌破2000点到达1800多点!这些有谁能提前预知呢?

目前各大股评开始造势2019年大牛市,都说目前2450点到2600点非常低了。这种不负责的言论真的可气又可笑。

每次大底时都是大家不抱任何希望,更不去幻想什么牛市,甚至大家都没有知觉了!可现在作为市场主体的投资人都有点激动,有点亢奋。这种状态又怎么可能是底部呢?如果底部这么容易被猜到,岂不我们都是股神了?

如果你的资金量与心态还可以目前选择一些优质的超跌股进行布局,只要有耐心不惧恐惧,不怕时间长完全可以坐等牛市到来。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资金比例影响投资者心态的问题!只要大家处理好这个问题现在完全可以布局,根本不用担心何时到底何时牛市了。

就目前来说一切市场反应没有明确说明底部确立,目前没有一次像样的反弹,只有重复几次反弹再创新低,把多头全部打死才是底部。

底部到了就是牛市,牛市必须注水放钱才可以,国家先给一副主药(降息,放开杠杆,四万亿救市),再加一个药引子(一带一路,股改)牛市立马启动,至于这个药引子就看国家给什么话题了,药引子会贯穿整牛市,所有与之相关的股票会从头涨到尾,一旦牛市市场有所降温药引子立马成为急先锋再活跃市场。目前来看这两样都不具备。

奉劝大家2019年先把钱存好,不管来不来牛市,千万别牛市来了你没钱了。

总结:底部特征=无知觉!








空仓观景


2018年12月10日【342期】

一、【大盘节奏】 一句话概括目前大盘:短线指数窄幅振荡,整体处于箱体整理中,市场进退表现得比较纠结反复,短期仍存在回补下方缺口的可能,再蓄势挑战2690点和上冲2820预期;中期维持中级上涨行情。

二、【风口排序】 1、底部碎阳温和放量蓄势品种 2、科创类(创投独角兽影子股) 3、中小创成长品种 4、科技板块(自主可控) 5、错杀的优质医药标的

三、【操作策略】 1、上周走势基本是一个冲高然后逐步消化的过程,做多动能不足和新的板块热点不明显,在下方缺口牵引下指数还会反复,本周2580-2600区域仍视为短线低吸点,随后振荡上扬,预计周一仍会有下探动作,关注力度作好买入准备。 2、指数利用回踩进一步化解上方压力释放利空风险,构建坚实的底部基础,成交量萎缩到千亿以下,做空动能严重不足,整体筹码已经有效稳固,外围市场的影响力不断削弱,而且A股每次历史大底,往往都会有相当长时间持续反复振荡的过程,因此中期维持明确看好的观点不变,短线关注底部形态较好相对抗跌的热点板块进行低吸高抛,中期继续看好科创类,调整充分的细分行业龙头的小白马和中小成长股,底部趋势蓄势个股持股待涨。 3、中国移动召开了“5G创新合作峰会”,详细阐述了“智慧5G”、“先机5G”及“绚彩5G”三大项目及行动计划,宣布在17个城市全面启动面向商用的5G测试,将于2018年底推出首批5G终端芯片,2019年一季度推出首批5G终端;将通过首期100亿元总计300亿元的5G联合创新产业基金,对5G创新应用进行战略扶持。继续看好5G相关标的。 4、联采办负责人就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答记者问称,此次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拟中选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到52%,展示了联盟采购、带量采购的力量。对于药品生产企业来说,当期非利空、长期是利好。带量采购大大降低了药品进入医院的成本,此外联盟采购显著降低了其市场推广成本,通过规模效应降低了药品的单位生产成本。这些因素可以对冲药品降价的影响,给中选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关注相关中选药企的低吸机会。 5、政治牛大趋势维持原有观点不变:未来上证指数重返2820点,完成大底构筑,创业板后期站稳1420点则同样可以宣告大底构筑完成,阶段性休整之后准备迎接二浪上升行情,目前仍处于筑底阶段。 6、截止目前,依据中国证监会网站数据,年内104家IPO过会,250家失败(192家撤材料、58家否决)。如此算来,今年IPO实际成功率只有29.38%。确实不到30%! 股赢家格雷厄姆说,这里的教训似乎是,股市上的任何赚钱方法,只要它容易理解并且被许多人采纳,那么,这种方法本身就会因太简单、太容易而无法持久。斯宾诺莎得出的结论既适合于哲学,也适合于华尔街:”所有美好的东西,都是既罕见又复杂的。”


趋势金牛


实际上,回顾我国股票市场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出称得上牛市的应该只有07~08年和14~15年这两次行情。而有效拉升的行情可以看做7~8次。当然这里不该否认,我国资本市场的高波动性以及其带来的投机性。这都充分的说明了我国股市的投资者结构存在很大问题,我们不做赘述。

通常我们会听到一个有趣的言论,便是经济的十年周期性,无论是回顾其他国家经济危机的根本起源还是我国经济周期的走向脉络,目前都是符合这一规律的。然而,我本人对其是并不赞同。首先我并不否认经济本身有周期性的存在。但研究表明,经济危机的爆发更多的来自于事件的叠加和推演,而非时间。其次我们可以看到,这周期性中所谓的十年,实际上很贴合各国银行,货币亦或是金融周期的。这些行业本身的周期性来自于事件推演,也便叠加了经济的周期属性。比如,日本的金融海啸,香港的经济危机,美国次贷危机等等。看似是十年一次,然而究其背后原因,都不难看出资本炒作带来的风险释放。

我们知道,影响股市的因素有很多。货币,国有经济基本面,贸易,地缘政治,投资者情绪等等。事实上,这些因素除经济基本面这一决定性因素以外,每一种都不构成长期影响。当然,我国资本市场则更加容易受到这些因素影响,这里也不能不排除我国股市对于政策的解读更加的过度。然而单纯的政策引导恐怕也很难长期影响股市。所以我们看到过去的两次所谓的牛市都是以一地鸡毛为代价而草草结束的。而那7~8次的大行情也都是仅仅是因为事件的影响而带来的非理性拉升。这里我们无法否认我们的市场依旧不成熟,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市场管理者尚都处在一个成长的过程中。

那么不难看出无论是两次所谓的牛市还是那几次不太像样的拉升大行情,或多或少都和某些特定事件相关联,而唯独真正的缺少了经济基本面的支撑。无论是07年的股市改革带来的牛市,还是14年资金杠杆的准入,都来自于长期熊市带来的股市融资作用的丧失之后,政策决策带来的资金流动性的有效放大,股市长期下跌后带来的充分投资价值因素叠加之后所引发的全民连锁反应。

实际上,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一点,无论政策导向如何,无论流动性如何充分,市场如何具备投资价值。如果没有有效的经济基本面支撑,投资者结构没有一个合理的构成,那么我们的投资环境依然面临着很严峻的挑战。那么无论行情如何美丽,投资都无从谈起。因为一个高波动性的股市,它本身是鼓励投机行为的。

我们看到,随着两会上管理者提出了慢牛以及经济转型的决策,我想未来我国一定会走出一次或者多次真正的牛市,它一定是建立在经济基本面支撑之上的,否则一切都只是昙花一现而已。


丑鉴人生by


最近看了各大券商对2019年股市行情的看法,基本分为两派,分别是乐观派和谨慎派,乐观派表达了明年是“复兴牛”的起点,谨慎派则认为震荡筑底,走势“一波三折”。即使是拥有牛逼研究团队的券商机构,对未来行情的看法也存在着分歧,所以说,在预判行情这件事情上,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么,我们可不可以从历史牛熊的周期里面,窥探出些许思路来呢?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回顾,历次牛市的催化剂,以及终结原因。


1996年以来,A股有过五段牛市,分别是1996-1997年,1999-2001年,2005-2007年,2009年-2010年,2014-2015年。其中,1996-1997年、2005-2007年、2009年-2010年这三段牛市的共同点是,都由基本面来推动的,启动时估值低,企业盈利改善。而1999-2001年、2014-2015年这两段牛市则是由流动性、政策推动,实际上经济下行,企业经营糟糕。因此,“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这个说法是需要打个问号的。有时候股市跌久了,渴望牛市的资金,就会利用一切利好的因素,来发动一波行情,领导那方面也不希望股市跌跌不休,这会直接影响到实体经济,权衡利弊之后,就会有刺激股市的利好政策出台,又正好遇上饥渴的投资者,那就是一发不可收拾了,一窝蜂进去把股价推上来。

牛市的启动原因不尽相同,那么,终结原因是不是一样不相同呢?1996-1997年牛市,遇到了当年亚洲的金融危机,牛市行情结束。1999-2001年牛市,国有股减持政策出台,大扩容的担忧成为了牛转熊的罪魁祸首。2005-2007年牛市,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上证指数创下了到目前为止的最高点6124点之后,也难逃劫数,泡沫磨灭和金融危机共同作用,使得指数持续快速下跌。2009年-2010年牛市,“4万亿”大水漫溉刺激结束,金融危机应对措施退出,结束上涨。2014-2015年牛市,疯狂的杠杆放大了人性的贪婪,最终以监管查配资来结束这轮资金牛。


通过对过去五次牛市的复盘,1999年5月19日至6月30日期间,上证指数从1057点上涨至1756点,31个交易日内最高涨幅为66%;2007年7-10月,上证指数从2781点上涨至6124点,68个交易日内最高涨幅为62%;2015年4-6月,创业板指从2345点上涨至4037点,46个交易日最高涨幅为72%。恰巧的是,这三段短暂的疯狂行情,时间间隔都是八年,难道是“七年之痒”灵验了,又或者说人们对于投资里面激情和痛苦的记忆只有七年,七年之后就会遗忘,然后再迎接新的投资体验。当然,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不过,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7年是不是有新的一批韭菜已经成熟了呢!一轮牛市,让所有股民都赚得盆满钵盘,一轮熊市,轻者,将股民的盈利回吐,重者,让股民亏损累累。


2015年牛市见顶至今,三年多时间过去了,我们对股市的下跌仍然心有余悸,信心未建立之前,上涨仍然是困难重重,牛市短时间内难言到来。


小白读财经


上图是A股1999年至2018年的平均市盈率以及上证指数的走势图形。其中存在的特点就是,凡是市盈率处于平均市盈率低的阶段,那么未来会存在相对应的牛市行情,也就是股市处于低市盈率,或者是阶段市盈率低,是爆发牛市行情的特征之一。

还有其他特征吗?影响股市的因素有:国际形势、经济周期、宏观经济、货币政策、投资者情绪等,这些因素变化也是股市爆发牛市的特征表现。

一、经济周期作用下爆发牛市的特征。

股市具有“市场经济的晴雨表”之称,可提前反应市场3-6个月。既然股市反应的是市场经济形态,那么对于市场经济就能够反应。而市场经济是存在经济周期的。换而言之,经济周期中的上升阶段也就容易出现股市的上涨阶段,牛市。所以,在经济周期的作用下,股市牛市的特征还存在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之中。也就是衰退、萧条、复苏、繁荣四个阶段中的复苏、繁荣两个阶段中。

二、国际形势、宏观经济、货币政策向好的情况下,投资者情绪的助推。

股市牛市的出现其实是有背景的,什么背景?就是经济的向好,经济的向好代表着国际形势、宏观经济、货币政策的向好,只有这几个方面、大的环境向好才能够促使牛市的发生,因为上市公司在向好、积极的经济环境下才能够更好的稳定增长。再加上投资者情绪化的投资,也就能够助推牛市的产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