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拿原創標到獲青雲獎,我只用了不到一個月

關注 ,做勇敢的自己!


01 進入頭條之初

我於2019年4月份開始學習寫作。對於寫作變現,當時只有微信公眾號上稿拿稿費這一個概念。

後來聽說還可以在今日頭條拿青雲獎,雖然不知道具體規則,但是,秉著多一條路多一點收入的想法,在8月份二次元貓小姐招募頭條寫手時,我抱著試試的心態報了名。

幸運的是,我提交的文章通過了頭條的審核,允許進入頭條學習群學習。

按照頭條的要求完成作業後,頭條先給我開通了打賞功能,我當時特別高興。

雖然知道不會有人打賞,但是,我明白,這條路就像升級打怪一樣,我相信,只要我好好寫,後期,頭條會為我開放一個又一個功能。

果然,8月底我拿到原創標,有了自薦青雲的機會。

從拿原創標到獲青雲獎,我只用了不到一個月

說不興奮那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在頭條學習群裡看見很多寫手說過自己的經歷,在沒有機構的扶持下,必須寫滿10篇文章才能申請原創標,而且,還不一定能通過。

雖說有了原創標就能將原創文章申請青雲計劃,但當時的我對青雲計劃真沒有覬覦之心,因為我知道,飯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寫作之路漫長而孤寂,我還需要好好修煉。

不過,當時頭條有個活動,培訓期間完成十篇文章,就可以進入優質作者群。因為時間緊迫,9月底我就將自己被公眾號編輯以調性不符的幾篇稿子修改之後,發到了頭條號上。

有句話說得好,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原本只是為了進入優質作者群的,不想,我提交的兩篇文章在同一天獲得了青雲計劃獎勵。

也就是說:從拿到原創標到第一次獲得青雲計劃獎勵,前後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第一篇1000元,第二篇因為是同一天獲獎,沒有300元獎金。

畢竟,我原以為這兩篇稿子只能靜靜地躺在我電腦的某一個角落的,翻不起任何浪花的!

從拿原創標到獲青雲獎,我只用了不到一個月

我接觸的公眾號基本上都是以觀點文為主,文章已經形成了一種套路:立一個觀點,在這個觀點上分立幾個小觀點,每個小觀點用素材給予說明,最後道理加雞湯。

可是,每天幾百幾千個公眾號都需要這樣的觀點文,而生活中,又有多少觀點可寫呢?保不齊就和別人的觀點重複了,如果素材用的一樣,還有洗稿和抄襲的嫌疑。

如果要寫得出彩,那就需要標新立異,素材也要新鮮。

而像我這樣半新不舊的寫手,沒有過人天賦、無法參透寫作玄機,想要創新,真的比較難。

有時候想到一個選題,為了找幾個不落俗套的素材也是絞盡腦汁、抓耳撓腮。

可是,通過我獲得青雲計劃的幾篇文章來看,頭條號的兼容性要強很多,文體也並非單一。

我分析了一下自己獲得青雲獎勵的幾篇文章:

新聞紀實加道理分析型:比如我寫的《說話不負責任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和《保姆虐童:拿什麼保護你,我的孩子》,就用了幾個新聞,然後分析事件的發生原因。

只寫情懷:比如《三段故事,告訴你誰是最可愛的人》,用了三個典型的重大事故,抒發我對人民解放軍子弟兵的敬佩之情和自己的愛國之心;

純故事:比如《教師被學生家長威脅,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通篇沒有用到任何素材,就寫了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情,甚至連道理都沒有講什麼;

事件分析:比如《金庸之《連城訣》,於正之《宮鎖連城》,相同的套路,不同的結局》,當時頭條有個青雲選手洗稿幾十篇論文得青雲,聯想到比較有名的抄襲事件,分析了當事人的不同結果,也沒有素材和道理;

也有新媒體文:《《冷暴力》揭示婚姻毀滅過程:冷暴力三階段,你在哪一層》,這一篇倒是比較像新媒體文的格式,素材加道理加雞湯。

通過分析,我的第一個感覺就是:我內心深處最想表達又能表達清楚的,獲得青雲計劃的機會就越大。

我想,這跟我的寫作狀態有關。因為真正想寫,所以能寫出真情實意,也就能夠打動人,也因此能夠獲得青雲。

從拿原創標到獲青雲獎,我只用了不到一個月

03 你的才華,頭條懂得

頭條的創作變現途徑有多種:青雲計劃、優質問答收益、專欄、微頭條廣告收入及閱讀收入等等。

  • 我看到有個教師寫自己當班主任的心得體驗等,因為內容做得好,專欄剛開始半年時間就賣出了4萬多;
  • 還有個網友在頭條開通了教網友寫毛筆字的專欄,才幾個月就做到了月入一萬多;
  • 更別提那些專欄做得大、做得好的。

另外,如果一個月獲得青雲次數夠多,粉絲量也達標,還可以獲得月度優質青雲賬號,當月額外獎勵5000元

凡此種種,都讓人感覺頭條號就是一個寶藏,等著我們慢慢去挖掘。

在此,附上我獲得青雲獎的一些文章,供大家參考:

從拿原創標到獲青雲獎,我只用了不到一個月


從拿原創標到獲青雲獎,我只用了不到一個月


從拿原創標到獲青雲獎,我只用了不到一個月


從拿原創標到獲青雲獎,我只用了不到一個月


從拿原創標到獲青雲獎,我只用了不到一個月


從拿原創標到獲青雲獎,我只用了不到一個月

當然,還是那句話,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寫作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住氣,還要堅持不懈地努力。

與大家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