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愛的模樣,普陀這家人的兩封“情書”,寫滿滬漢兩地的相思……

今天是情人節,也是我兒子6歲的生日,這是他出生以來第一次過生日時我不在他身邊,唯願他健康成長,長成一個善良的人。

馮琪此刻,在武漢第三醫院光谷院區,許下了對“小情人”的生日祝福。下一刻,她即將穿上防護服,開始新一輪的確診病人護理工作。

逆行而上,有超乎想象的難關,更有體貼配合的病人

1月28日,普陀區人民醫院外科重症監護室的主管護師馮琪,作為第二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出征武漢。“小年夜,我接到了我們護理部主任的通知,啥也沒多想,我說報名去吧。”誠如馮琪20餘年在重症監護室的“衝鋒陷陣”一樣,這一次,她又逆行而上衝向了前線。“每一次,出現危重病人時,不管白天黑夜,總能看到她衝在最前面的身影,當我們護理人員緊缺排不過來班時,她也總是主動加班加點。”馮琪的同事告訴記者。

“來到武漢,我才真的體會到這裡的疫情,不是通過新聞報道里的數字,也不是通過電視鏡頭裡的空城照片,而是真實存在我身邊,偌大的城市,每天上下班的路上,空無一人,病人的數量也隨著疫情的爆發不斷增多……坦白說,現實的困難的確超出了我來之前的想象和預期。”

馮琪告訴記者:

这是爱的模样,普陀这家人的两封“情书”,写满沪汉两地的相思……

但是倒也不害怕,只是看到這些武漢本地的護士看見我們時浸潤的眼眶,閃爍著希望的目光,我覺得此行無上的光榮,再難我們也要並肩作戰。

这是爱的模样,普陀这家人的两封“情书”,写满沪汉两地的相思……
这是爱的模样,普陀这家人的两封“情书”,写满沪汉两地的相思……

圖左:馮琪

馮琪在武漢第三醫院光谷院區主要負責確診病人的護理,身為責任護士的她,每天直接和病人打交道最為密切頻繁。

“病人的情緒是我們最為需要幫助調節的,普通病房的病人在生活自理上很多都不成問題,不會像重症的那麼嚴重身上插著機器和管子,除去常規的護理,我也會常常和他們聊聊天,談談自己的家人,幫助他們排解一些負面的情緒。”

比起直面超乎想象的難關,馮琪更感念難關之下,體貼配合的病人。“我們這裡有不少病人很開朗體貼,讓我很感動,總是想著能不麻煩我們的就自己來做,常掛嘴邊的,也總是‘謝謝了’‘麻煩了’。”

孩子天真無邪的笑容,是我們拼命守護的值得

馮琪說自己是個嚴厲的媽媽,對孩子的要求比較多。“我會要求他在規定的時間內寫好多少字,算完多少題,對一個6歲的孩子而言,我離開家的這段時間,也許他反而內心有點小開心,因為可以喘口氣啦。”馮琪笑道,“在他的小小世界裡,只知道媽媽去工作了,並不瞭解疫情的嚴峻,每每看到照片裡、視頻裡兒子天真無邪的笑容,就是我的動力,為了我們的下一代可以在健康中成長,該我們的擔當,絕不退縮。

这是爱的模样,普陀这家人的两封“情书”,写满沪汉两地的相思……

圖:馮琪一家

这是爱的模样,普陀这家人的两封“情书”,写满沪汉两地的相思……这是爱的模样,普陀这家人的两封“情书”,写满沪汉两地的相思……

今天是情人節,馮琪寫下了給兒子的生日祝福:

“在你來到這個世界之前,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我和全天下的媽媽一樣,只有一個願望,希望你能健康,等你來到這個世界之後,媽媽開始變得貪心了,我開始希望你聰明,要求你學習好、體育好、寫字好……經過這次疫情,媽媽覺得,不忘初心最重要,只希望你可以健康成長,善良正直。”

这是爱的模样,普陀这家人的两封“情书”,写满沪汉两地的相思……

孩子天真無邪的笑容,是無數個“馮琪”,正在拼命守護的未來。

馮琪的丈夫也在今天,悄悄寫下了給妻子的情書:

“琪琪:見信好,好想你。第一次你離家這麼久,今天是我們兒子的生日了,不知不覺兒子也6歲了,今年就要上小學了,能夠平安幸福的生活著都是你的功勞,我回想結婚這幾年其實我不算是個稱職的丈夫和父親,還好有你,家裡家外的忙碌,你說你要去支援武漢,雖然我很擔心你的安全,但我支持你的選擇,家裡一切都好,你放心,你在武漢一定要注意自身的防護,平安回家,我和兒子等你凱旋。”

愛有千萬種模樣,

非常時期,

平凡人的愛有了跨越山海,

超越生死的力量!

願你我堅信愛的勇氣,

堅信春暖花開的日子即將來臨!

記者:丁婉星

上海無新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

2月13日確診病例涉及區域和場所情況

上海市第一支社會醫療救援隊今天從普陀出征

加快兌付政策性扶持資金實施細則發佈

加強企業復工復產服務保障實施細則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