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薪階層如何理財?

肥貓的幸福生活


工薪階層大部分確實都是精打細算的在攢錢,工資收入是大部分人的收入來源。理財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善於運用會對我們的生活品質帶來很大的提高,但資產配置絕非照本宣科,千篇一律的。

不同的家庭,決定了不一樣的資產配置,也決定了個人和家庭的風險承受能力。作為專業理財顧問,要明確的告知,理財的資金來源一定要是家庭必需開支和備用金以外的閒散資金;也就是家庭理財一定要考慮家庭保障,兒女成長基金,以及強制儲蓄規劃和投資理財。

從題主的問題可瞭解到,對高風險理財產品沒有興趣或是家庭風險能力偏低,想通過尋找安全低風險的理財產品實現投資升值。家庭保障和兒女成長基金,是家庭必需開支,強制儲蓄是為了應對突發事件,也就是備用金;作為工薪階層去除掉上述資金,每月可用於理財的資金大概會在1000-3000元左右(普通工薪層)。

理財傾向於安全低風險的可將理財的資金分為幾份進行打理,80%購買貨幣基金或債券,年化收益可以做到2個點以上,20%可嘗試定投股票指數基金或是分批購買高股息率的股票,如銀行股,國有五大行的股息率都超過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通過二八法則將風險將低,同時獲得相對較高的收益。

標準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將資產分為四部分來規劃,分別為要花的錢,保命的錢,保本升值的錢,和生錢的錢。具體的比例當然不是約定俗成的,應根據個人和家庭情況進行相應的資產配置。


宏看財經


對於理財,工薪階層應該學會理性投資,畢竟錢都不是大風颳來的。保守點的是把錢放在銀行裡吃利息,一年下來也沒有多少錢,但是安全。

現在人們的思路開闊了,有買基金的,有買分紅保險的,這些都是比較好的理財方式。可是要想有較高的收益,我覺的應當把資金分為三部分:40%存入銀行,30%購買基金,30%可以買入股票。

2020年股市行情應該是牛市起點,買股票選業績好的優質股票,兩三年必有豐厚回報!這是我的觀點,僅供參考希望對大家有點幫肋,謝謝!




至達交易


可以選擇購買基金、或短期債卷

第一點:首先你得留夠生活備用資金。

第二點:理財方面,當然是越早越好。

下來我們來談一下,工薪階層如何理財。

1、比如你每個月工資收入5000左右,而且整年下來很穩定,那你可以根據你每個月消費,然後看你一個月下來可以剩餘多少金額,最後在來採取應該拿出多少來理財,這一點得提前搞清楚。

2、比如你每個月消費2000塊錢,那麼你可以用2500來理財,留500備用。每個月這樣堅持不懈,時間一久,你就會有很大的收穫。因為堅持就是最好的答案。

3、理財產品,是個多元化投資,無論是風險、還是收益,他們都是成正比的。所以這個你也得提前搞清楚。

4、我個人建議,以每月2500的理財,你可以分開投資三個領域基金,每月定投:科技1000、醫療600、穩健型900,這樣省事,也不廢時間,但收益低。或者用我的方式不定投,還是這樣買入,但廢時間,每天14:50分要看你的基金漲幅情況,當你遇到大跌2.5以上時,在補倉進去同樣的金額,切記一定要在大跌2.5以上在補倉,平時的小跌不要管。這樣也相當省事一些,比之前那個賺的多一點。還有就是買基金,儘量買規模在5-50億元的、還有就是買老基金,有些年代的,儘量買2017年以前的,不要買新出的基金,最後還有一點,在購買之前,應該先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多看、多分析,然後參考買入。

以上是我個人看法,因為我也在玩基金,希望我的意見,能夠幫助到您,祝君好運[微笑][微笑]





堅持就是最好的答案


給你說點實際的

支付寶買基金,可以定投,比如每週投資500,

你就買前20名的,跟著大機構走不會吃虧



信用卡達人小強


本人工薪階層一枚,談理財有點臉紅,因為俗話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所以一直沒有正兒八經理過財,導致卡里存款不多。但想想這次疫情,如沒有積蓄,家庭抗風險能力還是小的。所以僅拋個人粗淺觀點如下:

第一,多掙少花。有錢才是王道,有錢才能理財,否則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儘可能多掙,無論是銷售貨物還是提供服務,提高業務水平,才可能擴大交易,才能多掙。少花即開源節流,不要亂消費,個人要有個人計劃,家庭要有家庭方案。而且應該是按月、季、年計劃,更好。

第二,小投資可以有,但不是炒股。如讓僅有的現金流投點基金、朝盈之類,可能一月下來,有幾元到幾百不等。舉例,我在某行有個朝盈,從春節前至今,開始投入10000元,因取用現在還有7000元,剛剛看,已盈利14元。才二十天,就小收穫了。

第三,大投資也可以,但並非只有買房。買房是把錢存成了實體,看似增值,你財富增加,但未變現,並非有財富。試問一下,你辛苦買的房子,為顯示你賺了,有幾人敢去賣了房擁有現金的。所以我感覺,大投資是看準行業,投資生意,投資建設,投資股權。不一定賺,但可試一試。



胡小匠


工薪階層必須要先建立理財意識,合理配置資產,使自己財產增加,成為富人。

1.對年輕人來說,樹立起理財意識是必須的而且是必要的。讀研或者初入職場的人資金不多,其次,因為年輕人閱歷比較淺。再者,因為年輕,發展的可能性無比寬廣,因此,這個階段,如果荒廢自己的學業或者主業而投入大量精力研究理財(股票等)顯然不明智。學習並且實踐理財只適用於花費不多的時間即可。多投資自己、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和素質才是最重要的!

2.股票和基金等都不能使你短時間迅速發財,不要相信報紙上、媒體上的什麼迅速致富的神話,那些神話也許存在,但具有偶然性和不可持續性。還是老老實實提升自己的水平邁向致富之路更靠譜。(注意:千萬不要參加什麼免費教你炒股的QQ群等,那些人百分百是騙子!)

3.炒股也好,買基金也罷,如果你的收益率能達到年化收益率15%就非常非常好。不要和別人攀比,要和物價上漲幅度比較。只要你的收益率能超過通貨膨脹率的上漲速度就很好了。人比人,氣死人的道理,你應該明白,沒有必要通過攀比給自己找不痛快。每個人都有嫉妒心,看到別人的成績或好運,特別是身邊的人,總會產生嫉妒的情緒。其實,嫉妒別人是一件很不划算的事情,等於把自己的快樂與否全押在了別人的身上。生活的累,一半源於生存,一半來自攀比。

作為普通投資者,要想達到自己理財的目的,重點在於把握資產配置。廣義上講,資產主要分為三大類:權益類資產,即以股票為典型代表的、投資收益主要由價格波動帶來的資產,包括以此為主要投資標的的各類理財產品(如股票基金等);固定收益類資產,包括各類債券、存款以及以此作為投資標的的理財產品(如債券基金、貨幣基金等);其他個人資產,包括個人擁有的其他不動產(房子)和動產。資產配置就是根據投資者本身對收益的要求、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以及市場形勢的分析和判斷進行有效的大類資產比例劃分。

投資需要時間和耐心投資是需要耐心和時間的。如果你想一夜暴富,你就會鋌而走險,那麼盈利的概率就會大大降低。相反如果能長期堅持,就算年回報率不高,最後也能取得非常可觀的收益。舉個例子:巴菲特40歲的時候有5000萬美元的資產,低於當時很多的同齡人,但是現在卻成為屈指可數的大富豪,原因是其能長期維持20%的複合增長率。再比如:伊麗莎白女皇給哥倫布環球探險的投資資本是30,000美元,若以年收益率4%複利至現在值2,000,000億美元,遠遠超過環球探險的收益。法國的法蘭西一世在1540年支付了4,000ecus(相當於20,000美元)購買了達芬奇的《蒙娜麗莎》,若以年收益率6%複利至現在將超過1,000,000億美元。1626年美國土著僅以24美元將曼哈頓賣給白人,但若將其以10%的年收益率複利至今,其價值將遠超目前紐約所有房地產總值。因此複利是非常厲害的。我們再來看複利的計算例子:1元的初始投資,按每年30%的回報率,經過40年,就有36,119元。如果是一萬元的初始投資,就有3.6億。因此,投資心態非常重要,不要期望一夜暴富,每年能穩定掙一點錢,不虧錢,將來就會有很好的收益。你們年輕人相比我們就很有優勢,年紀相差20歲,如果每年能保持5%的收益率,最後的收益會很可觀。所以,健康長壽和長期投資是財富積累的必要條件。

更多理財內容,求關注!!!


經典影視劇精彩


工薪階層理財,財導有以下建議:

1.541模式,每個月收入的50%用來變成能給你下金蛋的鵝,這部分的錢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動,比如,你每個月5000元,拿出來2500元買基金或銀行理財產品,另外2000元用於夢想基金,比如你的夢想是出國做交換生,你的夢想是買一臺蘋果電腦等等,你就那個月為實現夢想攢錢,另外500元用於開支,不過每個城市消費水準不一樣,視情況可酌情增加。

2.不要用信用卡和花唄,這些會透支你未來的收入,很不明智。

3.堅持記賬,每天花了哪些錢都要做記錄 每筆錢都要問自己這個錢有必要花嗎?沒必要的就不要花。

掙錢不易 每分錢攢下來才屬於自己的!


捕財社


工薪階層這個群體數量在我國現階段排在第二位,我們把這個龐大的群體劃分成三部份:高級中產、中低收入中產和普通工薪階層。建議結合自身實際進行理財:

一、高級中產大部份收入高且相對穩定並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技能等優勢。這部份人房貸、車貸已還完,職工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五險一金已連續繳交多年較穩定,並有了一定的資產積累,現金較充足。建議這部份人注重投資自己專業知識技能和孩子的教育為主,選擇保值、低風險為主高風險為輔的理財投資。

1、給家庭全體成員及家庭財產買商業保險。如商業養老險、人身重疾保險、孩子教育保險、銀行卡存款、房、車等各種財產保險。

2,保證六個月至八個月的淨收入作為家庭緊急備用金,分別存入國有銀行兩到三家之中,保證在何時何地均可領取現金以備急用;

3、把每月的家庭餘額(即每月家庭總收入減去生活等費用支出)分成幾部份:10%存銀行保值積累作為家庭其它用;30%買孩子教育險、國家債券保值作為孩子教育資金專用;20%買黃金以及保值低風險基金;20%用於高風險高收入,如創業、入股積累資金;5%提高自己(夫妻)知識技能;5%家庭身體健康、養生、鍛鍊;5%旅遊;5%社交。

二、中低收入中產這部份人有專業知識和技能,收入較高,雖然亨受企業交納的職工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五險一金保障,但每月還房貸、車貸等壓力依然不小,且有適量資產積累,現金略有剩餘。建議這部份人注重提高自己專業知識和技能,兼顧孩子教育,選擇保值、低風險為主高風險為輔的理財投資。

1、同上面“高級中產一的1”。

2、同上面“高級中產一的2”。

3、把每月的家庭餘額分成幾部份:在上面“高級中產一的3項”作以下變動,孩子教育20%,提高自己專業知識和技能10%,社交10%,其它不變。

三、普通工薪階層專業知識和技能相對較低,每月房貸壓力大(有的還沒有買房,租房住),資產少,現金略有餘甚至吃緊。建議注重提高專業知識和技能,適時小本創業。

1、選擇性購買商業保險。可以購買人身重疾險、人身意外險。

2、同上面“高級中產一的2項”。

3、把每月的家庭淨收入分成幾部份:在上面“高級中產一的3項”略有改變。孩子教育10%,提高自己專業知識和技能20%,社交10%,買黃金保值風險小的基金10%,高風險高回報率創業等原始資金積累30%。其它不變。


龍之鳳教育


其實大部分人都是工薪階層,以我自己舉例吧。

首先,會留出3個月左右的工資用放到餘額寶裡面作為機動資金。這部分的錢不圖啥收益,就是為了靈活,以備不是之需。

其次,充分利用手機銀行和股票交易APP。上面都可以提供基金、固定收益理財服務。因為我自己炒股,所以我會選擇用股票交易APP來做理財。

股票屬於高風險投資,所以我會嚴格控制倉量。剩下的錢我放到固定收益類理財項目裡,我一般會買3個月活6個月的。

最後,考慮到長期養老問題,我購買了年金保險。

自從有了一點積蓄之後我就開始考慮養老問題了。我個人是覺得養老單純靠養老金在未來根本不夠用。雖說可以一點一點攢錢啥的給自己攢下養老本錢,但是還是存在不確定性。所以想來想去,覺得還是保險相對來說更合適一點。

圖的是一個長期穩健性,要說收益的話,年金保險肯定不如一些理財產品收益率有競爭性,但是從長期考慮的話。其實還是不錯的。

這是我的一些做法和感受,希望對你有幫助


莫吝金錢


假設你家月收入10000吧。我說的是實用的方法

1.一般來說一部分資金,大約4萬零錢放到餘額寶,可以和愛人一人一部分。既可以理財也可以隨時家用。

2.其餘的如果可以零存整取去銀行,然後積累到20或者30萬,可以銀行存大額存單,利益比較高。

3.可以買一套主城區,或者省會的房子,房子當前的升值還是最好保障的。這樣每月還了貸款,也不用理財了,餘額寶留著用即可。房子可以出租,租金彌補部分貸款。

4.最好不要買股票,那個需要花時間,也需要交學費的。

5.如果資金充裕了,可以考慮多買一套學區房,孩子用得上,轉手升值也方便,出租也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