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誰是交通大學的衣鉢傳承者?為什麼?

飛翔的尼德蘭


我國本來並沒有“上海交通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的說法,只有交通大學。

一、起源

交通大學起源於1896年創辦的南洋公學與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這兩脈即為國立交通大學的最早源頭。1921年改名交通大學,地址就在上海徐家彙。交通大學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建校最早的高等學府之一。

二、西遷和分家

1956年,我國要重新進行高校的佈局調整,因為當時全國188所高校有58%在沿海地區,高等工業學校有62%在沿海地區,尤其集中在北京和上海。

在這種背景下,國家決定將交通大學遷至西安。由“大上海”遷至“大西北”,遭到了一些師生的牴觸。使得一開始的全遷方案沒能如期實施,最後學校主體的師資和設備遷到了西安,在上海餘下兩個學院。在現在的西安交通大學裡,專門有一個“交通大學西遷歷史館”,詳細記錄了這段歷史。

而留在上海的部分,最終也沒有按原計劃陸續搬至西安。在1959年國家正式批文,兩個學校分別獨立成為上海交通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自此,同門同宗的一個學校分成了兩個兄弟高校。

三、兩所高校實力的變遷

1、從交通大學西遷一直到上世紀90年代,西安交通大學都要遠遠高於上海交通大學。

有上表就可以看出,當年西安交通大學在理工科院校裡面僅僅位於清華大學之下,在全國排名第二。上海交通大學僅列第八位。

2、但是進入本世紀後,上海交通大學突飛猛進,遠遠超過了西安交通大學,成為人們心目當中最強高校之一。這與上海和西安的地理位置有極大的關係。

3、從1959年兩校正式分離到2019年,60年過去了,兩校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和變化。上海交通大學先後合併上海農學院和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尤其是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的併入,使得上海交通大學的實力上升30%。西安交通大學先後合併陝西財經大學,西安醫科大學,實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目前,兩校都是我國985高校,世界一流建設高校之一,C9聯盟成員。不過現在兩個高校的名次正好顛倒,上海交通大學名列前四,而西安交通大學可能要退到十位左右了。

四、衣缽傳承和交大精神

兩所高校到底誰是交通大學的衣缽傳承者呢?從當年西遷來看,西安交通大學繼承了原交通大學的大部分家底,上海交通大學留在了原來的老宅。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兩所高校都繼承原交通大學的精神,攜手並進,共同發展。天地交而萬物通,上下交而志氣同!


師者馥仁心


天地交而萬物通,上下交而志氣同!

交通大學前身是1896年創建於上海的南洋公學,1921年改稱交通大學,校址就在今天上海的徐家彙。1955年,國務院決定把上海交通大學遷往西安。這是當時國家重要的教育佈局:每一個地區至少都有一個知名的工科為主的大學,一個文理為主的綜合性大學。

從大上海搬到大西北,很多人自然不願意,據說周總理為此親自出面做一些老教授的工作,西安還專門興建了興慶公園。

1956年交通大學開始正式搬遷。但是因為種種歷史原因,搬遷非常不順利,遭到一些老教授的反對,沒有完全完成搬遷工作。上海那裡就留個‘尾巴’叫‘交大留守處’。後來留在上海的師生和上海造船學院,南洋工學院合併,作為交通大學上海部,而主體則成為交通大學西安部。

1959年,國務院批覆二校區獨立建校。西安部分定名為西安交通大學。上海部分則定名為上海交通大學。

現在無論上海交大還是西安交大,學校大門上都只有“交通大學”四個字,而沒有“上海”與“西安”的字樣。同時,兩校的校徽幾乎相同。兩所高校的圖書館都叫錢學森圖書館。那麼這兩所學校到底誰是交通大學的衣缽傳承者呢?現在是上海交通大學更被大家認可,原因有下面幾點。

第一,教授的數量

老交大的當時教授在100名以上,副教授在300名以上,去西安交大的教授只有23人,副教授只有10人,大部分教授都留在了上海,去西交的只有很少一部分。如果以高水平教授、副教授的數量來判斷,顯然上海交大是正宗的。

第二,交大老校園

老交大的校址就在上海的徐家彙。徐家彙老校園是老交大的象徵,是老交大校友的寄思所在。老交大校友可能從來都沒去過西安交大,不會認為西安交大是自己的母校。

2001年12月16日,上海交通大學隆重舉行慶祝人民科學家錢學森90壽辰座談會。座談會上首先宣讀了錢學森先生12月11日自己生日時寫給母校全體師生的寄語:“希望上海交通大學全體師生要繼承和發揚母校優良傳統,熱愛祖國、崇尚科學、追求真理、報效人民,在二十一世紀,努力把上海交通大學建成世界一流大學。”同時,他還向母校贈送了自己親筆簽名的《錢學森手稿》一書。可見錢學森先生認為上海交大才是自己的母校,是最正宗的。

第三,國家的意見

1996年,江總書記在百年校慶時接見四所交大時的官方排序是: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北方交通大學。顯然國家認為上海交大更強一些。

第四,地理位置

上海是國際化大城市,是超一線城市,是魔都。硬件好,實習、工作、交流機會都很多。相比較而言,西安屬於西部,經濟發展較弱,是新一線城市,無法與上海相比。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是兩所並駕齊驅,實力相當的大學。但進入新世紀以後,上海交大憑藉所在城市上海的支持,發展突飛猛進,而位於內地西安的西安交通大學,則被“甩”在身後。現在提到交大,大家都會想到上海交大,而西安交大往往會被大家忽視。

第五,錄取分數

文史類:全國範圍內,上海交大的收分從2015年到2017年,平均排名全國大學的三至四名之間。西安交大排名在28名左右。

理工類,全國範圍內,上海交大的收分從2015年到2017年,平均排名全國大學的三至四名之間。西安交大排名在20名左右。

上海交大的學生均分至少比西安交大的學生均分普遍高30分左右。在錄取分方面,西安交大招生的分數線總會比上海交大要低一個檔次。全國很多地區的考生在分數夠的情況下,都會優先報考上海交大,甚至連陝西地區的一些考生,也更願意去上海交大。讓知名企業去這兩所學校挑選畢業生,估計選擇上海交大的用人單位會佔九成以上。另外,每年上海交大都有很多人出國讀研,其中不乏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之類的名校,遠多於西安交大

第六,雙一流評選

上海交大共有17個學科入選一流學科建設名單,而西安交大隻有8個學科入選一流學科建設名單。上海交大可以完勝西安交大。西安交大比上海交大遜色的不是一絲半點。

第七,學校排名

在校友會網2019中國大學排名中,上海交通大學排名第6位,是清北復交之一。西安交通大學排名第17位,是中堅九校之一,兩校明顯不是一個級別。

西安交通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是同根,同宗,同源的兩所大學,現在都是985工程大學,211工程大學,雙一流建設大學,這是老交大的成功,也是上海交大與西安交大的成功。希望這兩所高校今後能夠你追我趕,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





東門茶飲


“交通大學”與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的關係

頭條上經常有人提到“某某194X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以及“西安交大本質上是上海交大的分校”等等。

其實這些錯誤的說法不過是有一些人有意的誤導,再加上大部分與交通大學體系無關的網友不明白也不關心其中的差別所致。

事實是1959年之前,並無“西安交通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兩個學校,“交通大學”可以說是雙方的父親或者說是母親,所以說“某某194X年畢業於上海交大”,無異於說你是你父親的弟弟一樣荒謬。而有人提到的“西安交大是上海交大的分校”這種說法,也相當於講“你是你弟弟的兒子”一樣的不堪。

如同很多東西部院校之間的矛盾一樣,兩校的爭執與矛盾主要源於上世紀及本世紀的幾次大型人員流動,曾經西安交通大學在國內是僅次於清華的工科院校,而上海交通大學曾經在國家機構的排名中位列第29名。

而東西部之間的經濟差異以及大量優秀教師的流失,以及政策環境導致兩校之間的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這裡提到政策環境,是因為上海交通大學起飛過程中的某位領導恰恰是西安交通大學畢業,所以常常有人提到“意識水平”的差異可以說是不成立的,只不過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而已。

而之後在大合併浪潮中,上海交通大學合併了上二醫,帶來了將近1/3的各種排名增量,也成為目前上海交通大學強於西安交通大學的決定性因素。

常常有人口口聲聲說“你們應該多放點心思在學校發展上面,而非憤憤不平的吶喊這些”,“無論如何,上海交大從弱到強更值得你們學習”。但是強弱無礙於我們尊重歷史,是否在你們說了明顯錯誤的話之後,我們只能接受不能反駁?否則就是我們太計較太在意?

當然這些說法也有一定的可取之處,但是如同股市一樣,請不要把市場的普遍增長導致你個人財富的增長當成是自己的水平,形成自己很強大很優秀的錯覺。

如西安交大、蘭州大學、哈工大這些院校,長期植根於國家老少邊窮地區,培養的畢業生也大部分回到了中西部等經濟不發達地區,現在你們比出國率、比創業校友個數、比培養的政治家個數,這本來就是一種失去了正常價值觀的表現。

或許現在社會大勢如此,那些曾經奉獻過的學校、單位,那些從繁華地區投身於國家建設,下一代又繼續奉獻的人們,你們可以不理解,但請尊重。尊重歷史、尊重別人的付出,也是尊重你自己。


飛翔的尼德蘭


在國內教育領域中,誰是交通大學的衣缽傳承者,一直都是爭論比較大的,尤其是上海交通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之間的爭論,他們都認為自己才是交通大學真正的衣缽傳承者,也可以說這兩所大學都覺得自己的實力是國內“交通大學”中實力最強的。那麼,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到底誰才是交通大學的衣缽傳承者呢?我們來談談這段歷史。

說到交通大學,大家都知道交通大學的實力非常雄厚,創建於1896年,命名為國立交通大學,是當時國內實力最強的工科大學,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建校最早的高等學府之一。在當年的高校發展中,我們注意到國立交通大學並非只有一個小區,分為五個校區,分別為滬校(今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唐校(今西南交通大學)、京校(今北京交通大學)、新竹交通大學,統稱“中國交大五校”。

其實,現在上海交通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之間正宗衣缽傳承者的爭論,主要爭論的是二者到底誰才是交通大學滬校的衣缽傳承者,並非真正意義上的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是同屬於交通大學滬校區的,可以說這兩所大學如今稱霸國內交通大學群體,是目前實力最強的交通大學,在各類排名中,上交大基本都能排在全國前十,在綜合排名中甚至居於全國前五名,西安交大的排名也是非常不錯,綜合排名也能穩居全國前十五名。

對於上海交通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之間的衣缽傳承者之爭,還要追溯到上世紀的院系調整,這兩所大學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院系調整中,交通大學滬校被遷往西安,後來根據學校內部和滬陝兩地的實際需要,決定將交通大學滬校分設為西安、上海兩部分,從此就形成了上海交通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

在當年的院系調整中,從實際情況來看,顯然交通大學滬校的主要力量都遷往了西安,可以說西安交通大學繼承了交通大學滬校的主要優勢,在1957年之後,交通大學滬校的大部分系、專業和師生陸續遷至西安,並由此誕生了交通大學西遷精神。可以說,西安交通大學才是真正的繼承者。

雖然西安交通大學繼承的師資、院系等比較多,但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由於兩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差異,上海交通大學已經實現了對西安交通大學的完美超越。以如今兩所高校的實力來看,雖然西安交通大學的實力不容小覷,但是與上海交通大學相比,二者之間存在的差異實在太大,在國內985高校圈內,二者已然不能稱之為同等水平的高校。

其實,我們現在糾結這兩所高校誰才是交通大學的衣缽傳承者,已然沒有什麼太多的現實意義,畢竟早已經是過往的歷史,我們應該立足現在,以現在與未來的角度來評價這兩所高校,真正能從這兩所高校的現實發展中,體會出誰才是如今的王者,誰才是實力更強的高校。


東愛雨小公


一個指標,研究生的成果。我們國家很多大學收了很多研究生,可成果寥寥。比如北大清華,是把全國的“學霸”收了,但這些靠刷題弄出來的學霸,給北大清華帶來的是什麼?照理說應該在全國的各行各業是中堅力量,遠淂不說,僅國防科工領域又有多少是北大清華出來的“高材生”。據我不完全瞭解,上海交大出的是“人精”,西安交大出的是“人材”。


-豫A-


先說答案吧,西安交大是正宗衣缽傳人。1896年,國家興建了南洋公學,後更名為交通大學。寓意為天地交而萬物通,實際是表達科技興國,所以交通大學是傳統工科院校。上世紀中葉,受國家號召西遷,交大主體(包括絕大部份的教師,圖書文獻,試驗設備儀器,相關資料等)西遷至西安。國家成立了交通大學西安部分和上海部分。因為兩地間隔太遠,不方便管理,所以分別更名為西安交大和上海交大。2000年合併前,西安交大一直排名靠前,就是因為有交大的實力。2000年後,上海交大因為合併了上二醫等實力院校,加上上海財政的大力支持,開始實力強於西安交大。而西安交大在2000年合併潮中,因為沒有合併到優質院校,加上陝西財政緊缺,高校教育資金不足,所以整體實力下降了。所以,西安交大是交通大學的正宗衣缽傳人,但現在的整體實力確實不如上海交大。


學海V無涯


從名義和形式上看,西安交通大學是衣缽傳承者,交通大學除船舶專業以外的基本全部遷到西安,交通大學所有歷史資料全部在西安交大檔案中保存,交大報國的西遷精神還得到盛讚;從目前影響力看,上海交大更靠前些……


笑對滄桑vigorli


風雨兩甲子,絃歌三世紀。

這是2016年慶祝交大成立120週年,暨交大西遷60週年活動的主題詞,是交大歷史上一次重要的活動,舉辦的也相當隆重,作為更加積極的一方,上交也出盡了風頭。


面對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誰是交大衣缽傳承的的誘惑,我們會怎麼看呢?

第一、交通大學的繼承人不僅是上交和西交,還有另外三家:西南交大、北京交大、新竹交大

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是C9成員,也是我們所眾知的交通大學的傳人。其實,如果說要從1896年盛宣懷成立的南洋公學堂,和王文韶成立的山海關鐵路學堂算起的話,那麼交通大學在歷經百年風雨之後,在當今中國,有五個分校,有五個傳承。他們是上海交大、西安交、西南交大和北京交大,以及臺灣新竹交大。

第二、歷史的脈絡,交通大學起源於洋務運動和甲午慘敗。

以前在學中國近現代史的時候,看到一個歷史性的總結,說是甲午戰爭海戰的失敗,標誌著洋務運動的失敗。當時不覺得有什麼,可是後來隨著歷史知識的增加,發現洋務運動不能說是徹底的失敗。其實它就是中國近代化的過程。如果放在今天的說法,洋務運動就相當於清王朝時期中國的改革開放。交通大學的幾個源頭學堂,就是當時國情下的產物。



第三、誰是真正交大的繼承人?西交就像遠走他鄉的兄長,上交就像是留守兒童

1952年院系大調整之後,曾有人總結,復旦大學是最大受益者,交通大學是最大受害者。在1956年為了響應號召,上海交通大學大部分遷去了西安大學。由於師生反對和上海本地政府的挽留,中央教育部經過協調,在1959年成立交大兩個分校。

西安交大帶走了大部分師資和設備,上交留守的兩個學院與中國船舶製造學院和南洋工學院,合併成立新的上海交通大學。

第四、資歷有大小,強弱無定數。

幾年前過世的一位上海女作家程乃珊,曾經說過自己對於上海的印象。她說上海是海派的,是調成的色拉,而不是搗漿糊。從氣質上來說,上海交大和上海這座因為十里洋場起家的城市,息息相關。這也是當年上海人不願意上交大遷走的原因之一。

在經歷了相當長時間的沒落之後,上海交大藉著改革的春風,抓住時代的機遇,尤其是在近20年,開始突飛猛進,合併了第二醫科大學又,涉及了金融領域,成立上交高金學院。藉著天時、地利與上海人的心氣,超越了西安交大,現在已經與復旦並稱。


結束語:上海的交大和西安的交大的關係,更像是生物學上的種內競爭,此消彼長,不亦樂乎,無論是專業排位,還是對老交大名號的繼承。在1956年遷校的那批師生,最年輕的,現在已經80歲了。西交和上交,其實是有著共同淵源的獨立大學。彼此雖然是一個母親,但是走的卻是不同的路程。至於衣缽傳承,從事實上來說,西交更符合歷史的真相;從文化和傳承來說,上交無疑更加神似。


教育練真堂


從政策上來講,西安交大是正宗傳承者,也就是說,50年代,國家從整體佈局和當時的國際局勢上做出決策,交大整體搬遷到西安,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沒有搬淨,形成兩地辦學的局面,再後來由於一人登天,同時也有地域原因,上海交大崛起。


閒情逸趣讀書


※高校專業那些事※為您分析,分享,解惑

兩個交通大學又開始爭奪正宗傳人的衣缽了,這個故事咱可以講一講。



先說結論:兩個高校都是交通大學的衣缽傳承者,另外其他幾個交通大學也是老交通大學的衣缽傳承者,共同繼承了交通大學的遺產,包括文化遺產,精神遺產。

交通大學傳人不單單是上海交通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也包括北京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新竹交通大學。

交通大學簡要歷史

1895年,著名的洋務官員盛宣懷,在李鴻章的支持下努力學習洋務,師夷長技以制夷,1896年在上海創辦了南洋公學。當時南洋公學可是大名鼎鼎,是一所官方舉辦,但是主要資金來自民間(招商局,電報局)的公立學校,學校設立中小學,師範大學,每年從師範和中學畢業生中選拔優秀畢業生到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留學。


當時南洋公學和清華學校,河南歐美流行預備學校被稱為國內三大留學預備學校,曾經比肩清華,血統高貴。

1921年,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南洋公學,主要發展為交通大學)、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後來主要發展為西南交通大學)、北京郵電學校和北京鐵路管理學校(後來主要發展為北京交通大學)合併改組為交通大學,總辦事處設在北京。

後來交通大學又發展為國立交通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發展為西南交通大學,國立交通大學交通管理學院發展為北京交通大學,交通大學主體一部分去了臺灣,而主體留在上海徐家彙區(今上海交通大學老校區)。

後來國家安排交通大學西遷,交通大學全部遷往西安,經歷了一定的挫折,部分師生返回了上海,最終國家決定,交通大學在西安,和上海兩地分別建校。

當時西安交通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的差別

如果你認真觀察西安交通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的校門,你會發現,他們正門上都是四個字“交通大學”並沒有西安、上海字眼,他們都認為自己是正宗交通大學,所以這兩個兄弟就開始了長達幾十年的撕B大戰。


不過國家對兩個交通大學還是很不錯的,在1959年制定的16所全國重點大學中,西交大和上海交通大學都同時進入全國重點大學名錄。

當時16所基本都是北京和上海的高校,這兩個地方外的高校只有哈工大和西交大。

當時c9院校中的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可是沒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

六七十年代,上海交通大學被劃為國/防院校,先後歸屬國/防科工委、六機械工業部領導(船舶工業部),而西安交通大學劃歸教育部管理。

在1978年全國重點大學目錄中,西安交通大學是地方和教育部雙重管理,教育部為主,而上海交通大學是6機部和地方雙重管理,6機部為主,和哈工程是一個系統的。

上海交通大學因為長期隸屬於六機部,造成上海交通大學學科不能夠好好全面發展,船舶工業部不允許不支持上海交通大學發展和船舶無關的學科,因此前幾十年時候,上海交通大學實力一直比較弱小,和西安交通大學相比,差距比較大。

在1981年首批博士點,兩校首批博士點情況:

西安交大(13個):固體力學 機械製造 液壓傳動及氣動 金屬材料及熱處理 工程熱物理   熱能工程 流體機械及流體動力工程 電器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電工絕緣技術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自動控制 系統工程上海交大(12個):船舶設計製造 船舶結構力學 船舶流體力學 熱力葉輪機械  內燃機 振動、衝擊、噪聲 自動控制理論及應用 通信與電子系統 機械製造  機械學 固體物理 固體力學

可以看得出來,上海交通大學的博士點幾乎全是和船舶相關,包括船舶結構力學、船舶流體力學、船舶製造等,這和長期隸屬於船舶部門關係很大,這也是上海交通大學發展滯後的最重要原因,這也是西交天天罵上交船院的原因,以前的確是個船院。


新時代

國家一直待西交上交不薄,西郊和上交都是國家七五,八五重點建設大學,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985首批重點建設大學,世界一流建設大學A類。


上海交通大學合併了隸屬於上海市的全國重點大學-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上海農學院。在1985年就開始建設閔行校區,近5000畝的校園不但解決了老師的住房問題,也一舉奠定了交大後來騰飛的基礎,1987年,交通大學校友(時任上海市長江市長)親自參加開學典禮

成功了拓展了金融行業,舉辦的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成為業內翹楚,交大醫學院現在已經是國內頂級醫學院,成為國內真正的綜合性大學。

所以上海交通大學的騰飛,不但和地理位置有關,更是管理,眼光的不同


西交合並了陝西財經大學、西安醫科大學,財經,醫科發展後不進反而退步。西交醫科是完全和上級無法相比。

咱那麼多數據都不用看,就看一個辦學經費就一目瞭然了,辦學經費就是所有排行榜中最真實,也是直接影響所有排行榜的東西。

上海交通大學一年預算156億,而西安交通大學一年預算88億,同樣是一奶同胞,貧富竟然如此懸殊。

目前上海交通大學實力已經遠超了西安交通大學。在各類榜單上,兩校都差距比較大。

不過不論兄弟是窮是富,都是交通大學的衣缽傳承者,都是交通大學的子孫。只是上海交通大學繼承了祖宅子,西安交通大學繼承了所有官方文牒。

窮人身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發展差了,老爹都不認,努力吧,西交。

老鐵們,你們怎麼看呢,點個關注,點個讚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