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的燴羊肉不錯,為什麼在鄭州流行不起來,而新密美食在鄭州卻大行其道?

存在而沒有人


首先你問這個問題就說明你不是一個美食老餮,登封燴羊肉你還想讓怎麼流行?回李家的燴羊肉,雖然加以改進,但靠燴羊肉已經形成連鎖。還有好多燴麵店也順帶做燴羊肉,可以說市場佔比應該比新密蝦尾還要高,新密蝦尾也是近些年才流行起來的,按食客忠誠度來講遠沒有燴羊肉高。所以下次再問類似問題,先調查好再講,否則容易鬧笑話。


馬先生81500283


我去過新密,也去過登封。

相對於新密的每家大小飯店,老闆們都會想盡辦法去迎合顧客口味,比如重慶麻辣小面到了這裡改成了本地面條,顧客吃的熱火朝天。重慶來的朋友一臉懵逼,卻也願意嘗試,吃得滿面紅光。

登封也吃過幾次,由於是旅遊城市,相對於價格和服務不如新密,少林景區附近尤甚。


龍一少01


經常到盧店吃燴羊肉,前年盧店有家店在鄭州西郊開分店,堅持了一年多關門大吉。

十多年前跟車送貨走107經過許昌丈地,那有幾家燴羊肉店,也吃過多次,後來修了京港澳高速,就去的少了。

登封盧店和丈地的羊肉做法不一樣,口味各有特點,都可以說是地方名吃,可到了鄭州就開不起來。鄭州市區跑過去吃一次成本不低。


行於心


燴羊肉是登封的傳統小吃

到登封一定要嚐嚐這裡的燴羊肉,二兩羊肉加上蔥、粉條、木耳等進行熗鍋,口感非常鮮美。登封位於鄭州西南方向,地形較為封閉,長期以來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飲食文化,眾所周時,養羊的地方一般山地居多,而鄭州主城區也沒有山地。燴羊肉在登封很常見,但在鄭州主城區眾多的小吃中,也就顯得不常見了。

新密的牛肉遠近聞名

新密的牛肉堪稱一絕,大隗牛肉、大隗虎家牛肉都是當地的名吃,我在鄭州這幾年吃過牛肉也吃過羊肉,沒怎麼注意新密的美食在鄭州大行其道,不過胡辣湯店還是很多的,還有開封灌湯包和博愛丸子湯很常見。

在豫西地區,尤其是洛陽、三門峽等地吃羊肉是普遍的現象,洛陽也被稱為“湯城”,豫西地區山地眾多,自古以來就是吃羊肉。去年在焦作修武吃的牛肉片味道也是非常棒的。

我是河南這些事兒,持續更新更多河南本地問答,歡迎關注、點贊、評論、轉發,謝謝!


河南這些事兒


能在新密開下去飯店的都不簡單,新密人嘴刁,飯菜口味真的不錯!不過登封燴羊肉的卻也好吃,還有芝麻蓋火燒!


心似蓮花開48792206


因為鄭州有很多人不喜歡吃羊肉,受不了羊肉的味道。所以每個地方的特色小吃,都有自己的地域習慣。


木屋阿木古郎950


鄭州好多都是豫東,豫南的移民,不是太喜歡吃羊肉!登封燴羊肉加焦蓋燒餅是一絕!


用戶87165926452


鄭州發展太晚,比開封有點差,從古到今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用戶13623802867


不中吃


ABC慢慢


其實,這種帶有地域問題的問題一哥真不願意回答,不是幫了這個,就是黑了那個,好在這個問題是美食,憑各人之舌尖品味,也好在較之新密、登封,一哥都是外人,登封的羊肉、芝麻蓋、小倉娃也好的很,今天不作比校,但聽一哥說說“新密美食印象”之——

新密美食的“經”

新密美食的成就絕非偶然,到底得益於何種理念,唸了什麼“經”,是值得深思一番的。

其一,自然。新密地處中原,嵩山綿延已漸失雄奇之勢,丘陵起伏也少有水潤之色,河流蜿蜒更無了清幽之態,農耕勞作早缺了詩畫之境,然而密人的美食傳奇真的就起於這並不奇特的自然。嵩山餘脈尖山五指嶺是新密境內的至高點,紅石林立、雜木茂密,山野人家散養的土雞與這裡的人們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吃的是林下青草飛蟲,喝的是露水山泉,主人家一把玉米顆當屬不錯的賞賜,養至肥美,自是農家不二的美食,清燉的漂浮著薄薄一層香濃的油花,熬炒的麻辣鮮香,大盤柴雞也與眾不同,如今沿著上山路分散佈局的農家院做法大致一樣,當然地道的還是山野人家的灶臺。至於密南春晚,豔陽漸熾,青翠欲滴的九里山的槐花開了,滿坡潔白,串串簇簇,清香十里,蝶舞蜂逐,引來蒙童老嫗,趨之若鶩,架梯爬樹,鐮刀飛舞,或擼或摘,或割或折,笑聲裡已是收穫滿滿,炊煙中早有清香淡淡。在密人眼中,槐花味甘,菜路極廣,尤以苞蕾為最。生食佐以白糖甜味似蜜,蘸食海鮮汁有南北混搭之感,也可紅椒清油做一回川人,粉蒸是家常做法,多以新蒜汁沾食,抱蛋濃香爽口,餃子包子餡料葷素搭配皆可,或有以皮凍拌餡的,類如開封小籠包,流油的汁水更是讓人口舌唏噓。煎餅薄餅全憑一雙巧手,蝦仁槐花滑鍋清淡可口,花肉槐花爆炒滿嘴流油,槐花蒸鱸魚可謂仙味。如今密人推出槐花美食宴席,菜品極度豐盛,令人痴醉。美食不二的法則是取於自然,密人堅守著。

其二、堅守。又至新密老城,法海寺門前的老頭面招牌依舊,報上一碗肉絲麵,師傅把肉絲、麵條上稱,滋滋啦啦一片響,熱油肉絲,嘩嘩噝噝,蔥薑蒜爆鍋,底菜下鍋翻炒,高湯熱熗,麵條下鍋,青菜豆芽提味,明油提鮮,一碗出鍋,滿屋鮮香,芫荽、香醋隨意,一口下去,痛快淋漓。說是店家的堅守,更有顧客坐在這裡品味的那懷舊的味道了。超化的涼粉子承父業,不變的是做法,老城的丸子也有了新面孔,因循的是不變,白石坡的燴麵停了又起,味道如一,美食的堅守中是一顆懷舊的心,也更有面對改良的無奈。

其三、改良。“許昌燜子、封丘卷煎”是中原叫得響的美食,燜子起初的做法就是蒸芡糊,回族美食把牛羊肉餡拌入,著實增色不少,已成一方美食。傳入封丘、永城等地,美食者又以蛋皮裹蒸,長條細圓、顏色亮黃,以改其烏黑扁平之外形,悅目增色。新密卷煎是後起之秀,用料大致相同、工藝亦差別不大,密人喜接納、知包容、善改進,於餡料中加入焯熟的粉條段、抓碎的老豆腐,煮熟的肉粒肉塊,間或紅辣椒絲增色,以改純芡之生硬,食之筋中帶酥、軟中帶勁,熱乎吃出霸氣、涼拌吃出酥爽、熱炒吃出綿軟。其實各地美食舶來品不少,隨心意而改進自是一番創新。

其四,創新。新密美食的創新鉅作不得不說炒蝦尾,蝦尾這個東西原先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後來看外地人來的多了,也就去品嚐了一回,味道不錯,其實很多本地人和我的感覺一樣,好象是外來人把我們拉進了吃蝦尾的行列,後來也到江浙一帶吃過類似的東西,感覺沒有新密的有味,大火大油大料,迅猛之中生成的味道,麻辣鮮香勾人食慾,雖說已不是自身的鮮腥之香,一口新密人自身的濃烈還是很享受的。如今這小東西一下子佔領了客人的舌尖,從五星級大酒店到路邊排檔,都已是菜譜中的重頭戲了。把江南人津津樂道的清蒸、清煮賦予川菜的麻辣和中原人的任性醇厚率真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正如如今這互聯網的時代,地域、時空的概念沒有了隔離,舌尖上的融合早已司空見慣了,不過,能碰撞出可愛的火花也不能不說新密人是有想法的。

其五、引領。把美食打造成一張亮麗的名片,當然不能忘掉了政府的功勞,從“遊玩在登封、吃喝在新密”調侃式的引導,到魯班張在大都市的入駐,從網紅了的喜旺小紅,到五星級承譽德開起了親民夜市,從總體格局的規劃引導,到食安新密的打造,舌尖上的新密不僅僅是美食的天堂,更是安全衛生科學膳食的家宴,歸家的感覺是新密美食最終的追求。

美食之“經”於密人多有密不外傳的,做為美食“屌絲”,品味的是美食,也在品著美食之後的故事與道理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