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為什麼不殺死慈禧?

但願人長久164529555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有必要說一下光緒和慈禧的關係。

慈禧是咸豐的妃子,他們兩個人生的兒子,就是同治皇帝。但是,同治活著的時候,因為不得志,染上了天花,只有十九歲就去世了。

要知道咸豐帝就這一個兒子呀,同治去世,就說明咸豐絕後了。

俗話說的好,國不可一日無君。這時候慈禧就該選擇新的皇帝了,所以,這個時候光緒就被選了上來。

不過話又說回來,光緒何德何能,他為何能被慈禧看中呢?

1、光緒是咸豐的弟弟奕譞的兒子,他身上流淌的是皇家的血液。

2、光緒還是慈禧的妹妹的兒子,也就是說慈禧的妹妹,嫁給了咸豐的弟弟奕譞,他們兩個人生的兒子就是光緒。

正是因為光緒有這樣的身份,所以,他才被慈禧選擇為接班人的。

當然了慈禧選擇他,主要是讓他當傀儡,畢竟光緒進宮的時候,只有四歲,還是一個不懂事的娃娃。

光緒進了宮之後,就把慈禧認作了媽。

所以,光緒和慈禧是媽和兒子之間的關係。

你說,光緒在怎麼痛恨慈禧,他能對慈禧這個做媽的下手嗎?

再說了光緒即使想殺慈禧,他也辦不到呀。

因為慈禧是個政治老手,所有的臣子都是聽她的話的。光緒在大臣眼裡看來,就是一個傀儡,他說的話是不算數的。

那麼光緒就真的沒有想殺慈禧,然後選擇親政嗎?

說實話光緒當然是想殺了慈禧的,他也刺殺過慈禧,但是沒有成功。當然了光緒想要殺慈禧,也僅僅是假借別人的手,他是不能直接對慈禧下手的。

那麼光緒是藉著誰的手刺殺慈禧的呢?

就是中國歷史上的維新派,戊戌六君子。戊戌六君子中以康有為,梁啟超和譚嗣同為代表的變法派。

他們謀劃著想借著袁世凱的軍隊,在頤和園對慈禧下手。

但是,最終袁世凱出賣了他們,慈禧知道了這件事,所以,刺殺失敗。康有為和梁啟超逃到了日本。

戊戌六君子被送上了斷頭臺。

譚嗣同本來是可以逃掉的,但是,他放棄了。

因為他說了一句很有名的話,無論那個國家變法,都是要經過流血事件的,中國的變法的流血事件,就從他譚嗣同開始吧。

所以,他就英勇就義了。

大家都知道維新派背後的支持者,正是光緒帝,所以,光緒帝才是想要殺慈禧的幕後主持。

但是,當時的他顯然是對抗不過慈禧的。

因為他根本就沒有權利,調動不了士兵,所以刺殺失敗了。

那麼,慈禧有沒有想過廢掉光緒呢?

慈禧還是有想過廢掉光緒的,就在戊戌變法失敗後,光緒被囚禁到了中南海。這時候慈禧就考慮新的接班人,廢掉光緒了。

但是,慈禧的這個計劃終究沒有實現了。

因為這時候西方列強開始插手了,光緒是唯一一個希望變法的人,變法也是西方列強最迫切想做的事。

西方列強怕慈禧廢了光緒之後,中國的變法就會停止了。

所以,他們對慈禧施加壓力,若是慈禧執意要廢掉光緒,他們就會用武力干涉清朝的內政。儘管慈禧對列強幹預清朝內政的事很不滿,但是,他也沒有辦法。

因為他明白,西方列強船艦利炮,和他們對抗是沒有好果子吃的。

所以,這就是光緒殺不了慈禧,慈禧廢了光緒的具體原因。


漢史趣聞


我們先來確認一下這兩個歷史人物的親疏關係。光緒從小是被慈禧養大的,表面是養母關係,實際上他們是有親屬關係的。光緒的父親其實是咸豐的弟弟,光緒的母親是慈禧的妹妹,而慈禧又是咸豐的妃子,按照血緣關係來說,慈禧是即使光緒的伯母,又是光緒的姨媽。當初同治病逝的時候,咸豐這一脈已經沒有繼承人了,按照大清法律,只能從兄弟或是兄弟的後代選舉皇帝。慈禧為了自己能夠繼續執掌大清最高權利,選擇了年僅幾歲的光緒出任大清皇帝,而沒有選擇年富力強,聲望很高的恭親王做皇帝。

下面我們再來認識一下光緒皇帝,他幾歲就當上了大清的皇帝,自然不能主持朝綱,這就理所應當的繼續由慈禧來垂簾聽政。這期間一晃十幾年,等到光緒二十左右歲的時候,慈禧也是逐漸放權給光緒皇帝的。可惜的是光緒在這十年的親政中,大清並沒有強盛起來。在光緒這十年的親政期間,也逐漸對慈禧產生了不滿。以光緒為代表的維新派始終和以慈禧為代表的保守派互相鬥爭著,不過慈禧背後都是榮祿,李鴻章等實力派人物,而光緒皇帝背後只是珍妃,康有為,梁啟超這些沒有實權的維新黨。

就權利來說,光緒皇帝沒有實力也沒有能力去誅殺慈禧,慈禧自從咸豐後期就以逐漸掌握大清政權,想當初大名鼎鼎的顧命八大臣都被慈禧扳倒,可想而知沒有實權的光緒皇帝能在慈禧面前過上幾招兒。





折返888


光緒為何不殺了慈禧親政原因有二:一是清廷的權利握在慈禧太后之手,清光緒帝沒有能力殺慈禧;二是清光緒帝是慈禧太后立得,慈禧太后是光緒帝姨媽。慈禧與光緒帝有擁立之恩和母子之情。封建社會講究孝道,無孝何以治國?

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1871--1908),清朝第11位皇帝,年號光緒,在位34年。父親醇親王奕譞,生母葉赫那拉·婉貞。

清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01),慈安、慈禧兩宮太后立光緒為帝並垂簾聽政。清光緒七年(1881)慈安太后崩逝,由慈禧太后1人垂簾。清光緒十五年(1889),光緒帝名義上親政,但實際大權仍握在慈禧太后之手。

中日甲午戰爭戰敗後,光緒帝於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實行"戊戌變法"。但被袁世凱出賣,從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臺,清廷大權再次落入慈禧太后之手。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十一月十四日,光緒帝病死,終年38歲。


漢水白石言


曾經年少無知的時候也在想這個問題,光緒是皇帝為什麼不直接殺了慈禧太后,自己親政不就完了嗎?那樣“朕的大清就不會亡了”。但等到了現在才明白“皇帝並不是至高無上”,至高無上的是權力,這就像東漢末年大家都聽曹操的,而對於漢獻帝這個皇帝視為“傀儡”。光緒之於慈禧就好比於漢獻帝之於曹操,傀儡而已!如果有什麼不同,大概就是光緒和慈禧還有點血緣關係。。 清朝末年,慈禧是掌握清廷最高權力的人,在她的身邊聚集了李鴻章,榮祿,剛毅等一系列實權大臣,只要稍微有些權力的人基本上都是慈禧提拔上去的,這些人自然把慈禧當做他們的“老佛爺”,光緒死了沒關係,慈禧一定不能有事,可以說慈禧在清廷政壇地位的穩固是無法想象的。 而我們反觀光緒皇帝,他的身邊是一些什麼人呢?有理想,有抱負,有才學,但缺少了權力。朝廷三品以上的大臣沒有一個站在光緒這邊,外邊的九大總督更是沒有一個為光緒辦事。在他身邊沒有出謀劃策的“孔明”,有的只有科舉不中的康有為。 此外殺慈禧還得有人“操刀”吧,光緒不可能自己親自動手吧,但當時紫禁城,頤和園的侍衛都是慈禧的手下,都是慈禧正藍旗的人,光緒身邊的兩個太監總管都是慈禧太后一手提拔上去的。宮外的兵權,對於光緒來說就是“可望不可即”的“白月光”了,當時榮祿節制北洋各部,奉命拱衛京城,雖然榮祿的幾萬人馬打不過八國聯軍,但保證慈禧的安全還是可以做到的。 如果光緒冒冒失失的殺了慈禧,他必將難逃一死!關鍵是光緒殺得了慈禧麼,有那個實權嗎?皇帝有實權才是九五之尊,至高無上,皇帝要是沒了權力就是普普通通的一個人,大家尊崇的是權力而不是個人。慈禧就是一太后,但她牢牢的掌控著權力她就是九五之尊,接受世人的膜拜。 慈禧不是那麼好殺的,她親政47年,培養了一批忠於自己的政治勢力,像榮祿、李鴻章、袁世凱、張之洞等晚清忠臣,這些人都只聽命於慈禧,不會被光緒所左右。 慈禧待光緒也算可以,光緒四歲進宮,慈禧對他關愛有加,教他識字背書,又請翁同龢做老師,光緒滿十歲時,讓他跟在自己身邊學習處理政務,有時還讓他代為批閱奏摺,光緒對慈禧也是敬畏有加。 慈禧還是放權給光緒的,1889年光緒18歲時親政,但他的執政能力太差了,甲午戰爭和戊戌變法都是光緒作主發動的,說明光緒還是有實權的,但其結果卻出乎意料,都是慈禧給擦的屁股。 光緒任用的都是康有為、梁啟超等機會主義者,這些人只會空談誤國,只會媚日,只會變著法子出賣西藏、新疆領土,幸虧慈禧及早剷除了這些亂臣賊子,否則他們成了氣候不知還要做多少傷天害理的事。 光緒從小到大都在深宮裡與外界隔絕既無交際能力有沒有什麼人脈關係,更沒有過硬的團隊人馬,兵權就更不用說了;光緒唯一勝過慈禧的就是自己年輕,年輕就是本錢,拉攏一些朝中重臣,熬死慈禧一切都是自己的,但沒想到慈禧如此的長壽,自己如此的短命,天意如此。至於是不是被慈禧害死的就不得而知了。 光緒打一開始就註定是傀儡,時間長了也就慢慢的習慣了,沒有慈禧的支持光緒也做不了皇帝,但是隻要有慈禧在,光緒就無權無勢形同傀儡,就要活在慈禧的陰影裡,有名而無實,反正任何事情都不用光緒操心,時間長了就變成廢物一個了,沒有主見,優柔寡斷,終究成不了大器。


幸福有你獨家贊助520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回答,就是九個字,不能殺,殺不了,不想殺。

首先是不能殺,光緒不是皇子繼承大統,是藩王之子被慈禧選擇入承的大統,他皇位的合法性來源於慈禧對他的選擇,簡單點說,慈禧也可以選擇別人當皇帝,慈禧是光緒能當皇帝的“後臺”。殺了他,光緒的皇位也坐不穩。光緒不可能殺慈禧,最多軟禁。

其次是殺不了,這點大多數人很容易理解。皇帝殺人總不至於自己拿把刀去殺吧,宮女太監,滿洲親貴,漢族強臣誰會聽光緒的去殺慈禧,開玩笑一樣,別說殺,軟禁也做不到啊。

最後,不想殺,光緒畢竟是慈禧養大的,感情是有的。其實這裡面有個人壞的很,就是“攪屎棍”康有為,教科書上把慈禧,光緒臉譜化了,慈禧代表守舊勢力,光緒代表革命進步勢力,其實這是完全錯的,慈禧也是改革派,你看看歷史書上,沒有慈禧的支持,洋務運動能搞得起來麼。針對改革慈禧光緒雖然有不同意見,但並不是水火不容,有很大的迴旋餘地,而且具有人考證光緒並沒有單獨召見過康有為,更沒把他當做心腹,而康有為,上竄下跳,妄圖參與國政 ,當一代帝師,失敗後,居然假傳聖旨,私下去見袁世凱,要袁世凱囚禁慈禧,反而給了袁世凱表衷心的機會。慈禧一怒之下,囚禁了光緒,斷送了光緒的前程。光緒真沒想過要害慈禧,雖然年輕,自己有幾斤幾兩還是有數的。


醉美木瀆


這個問題問得挺逗的,因為請問光緒怎麼殺慈禧呢?他又有什麼必要殺慈禧呢?

從家族血統的角度來說,光緒都不應該殺慈禧。首先,光緒是咸豐的侄子,卻又是慈禧的親外甥,慈禧是他的四大媽兼大姨,這樣的關係,難道能下得去手?你自己想想,如果你要動你大姨的手,你親媽是不是都得給你一大耳刮子:混賬東西,活膩歪了?

而且,光緒的帝位,也是慈禧給他的。同治死掉以後,本來當時都以為會是其他宗室子弟來繼承大統,至少不會是光緒這麼一個才三四歲的醇王世子。但是情況就是這麼發生了,慈禧在同治的遺體前宣佈他載湉是大清新一任皇帝。可以說,沒有慈禧,光緒的帝位都不知道有沒有。既然如此,他又為什麼殺慈禧呢?

再者說,光緒和慈禧不僅有姨母和外甥的血親,四歲便抱養宮中的他更是由慈禧一手帶大,說是親媽也不算特別過分。這樣的一種關係,且不說多麼感念慈禧的養育之情,長期在慈禧的嚴母壓制之下,光緒怎麼會有心思殺慈禧(別說戊戌變法,那是康有為自己歪歪出來要“救駕殺後”的)。

最後一點,儘管是九五之尊,皇帝也不是隨便殺的了人的,尤其是皇太后。不管是不是自己的親媽,只要她是太后,那就是自己的嫡母,必須得稱一聲“母后/皇額娘”的。敢動自己母親的手,這樣的皇帝在“孝”字大過天的古代政治裡面,都不用慈禧動手,一堆大臣都能用唾沫淹死他。事實就是,在康有為以光緒的名義要刺殺慈禧的時候,慈禧就拿這個大做文章,併成了她差一點廢掉光緒的重要理由。



青言論史


這問題簡直讓人哭笑不得。

唐太宗厲害吧!江山一大半都是他打下來的,那天策府中,猛將如雲,謀士如雨。只是殺了兩個兄弟和十個侄子,讓父親做了太上皇,他做了皇帝后,開了皇帝篡改史書的先河,遮遮掩掩,至今還被人指指點點。

成祖朱棣厲害吧,以藩王造反成功的唯一一人,作為朱元璋的第四子,逼死了侄子建文帝,當了皇帝那連生母都不敢認,確認馬皇后當生母,還搞什麼萬國來朝,天降祥瑞,來證明他統治的合法性。後來在南京也呆得戰戰兢兢,不得不跑北京老窩裡去。

再說這光緒,本是藩王之子,慈禧妹妹的孩子,過繼給慈禧當兒子才當上的皇帝。法理上來說,慈禧是他媽!封建社會,兒子殺媽,這還了得。別說當皇帝了,這會被千刀萬剮!

再說光緒,從小被慈禧帶大,其實跟慈禧太后感情很深,就算刀遞到他手上,他也絲毫不敢,連想都不敢想。

康有為跳樑小醜,為了自己的私心,想做帝師,可惜屁本事沒有,空有理想,毫無政治能力,估計戲園子逛多少了,想了一出什麼“圍園殺後”,假傳聖旨要袁世凱殺慈禧。袁世凱什麼人,當世人傑,豈會被這麼低劣的假消息騙過,轉身就報告了慈禧,這可是害苦了光緒還有那些維新派。從此光緒被軟禁瀛臺。維新志士被大肆逮捕殺害。改革的希望完全破滅。康有為從此開始了海外招搖撞騙的日子。

康有為這老騙子,耽誤中國十幾年,還在教科書上作為一個正面人物出現,我呸!


冉閔天王


懦弱的皇帝怎麼做得出弒殺自己養母的事情?從小就活在慈禧陰影下的光緒帝,和慈禧的關係就像老鼠和貓一樣,維新變法期間都不敢動手,西逃的路上就更不敢動手了。

沒有一支完全屬於自己的政治勢力,要想實現政變,就像是白日做夢。

維新變法失敗後,年輕的光緒帝看到了自己和慈禧之間的差距,大清朝不在乎你屁股下的位置,在乎的是你到底是誰,到底能做什麼。

身為大清國的皇帝,天底下最尊貴的人,還不是在別人的一聲令下被關在了瀛臺,失去了自由不說,還受盡皇家家奴的欺凌;即使上朝,也只是一個傳聲筒,任務就是在聖旨上蓋下章而已。

何況,光緒是真的怕了,因為他從慈禧收回他親政的權力後,清醒地看到了慈禧對國家、對朝政恐怖的控制能力。而且在“己亥易儲”的鬧劇中,也讓他第一次真正看到了自己的危機。

原來屁股下的皇帝寶座從來就不安穩,是可以隨時就被替換的。

不做呂武之事的慈禧,卻比呂武還要強勢。深受中國傳統教育的光緒帝,自然知道歷史上那些被廢除皇位的帝王的結局,也知道武則天登基前死了幾個兒子。所以他不敢保證自己要是真的激怒了自己的養母,等待他的也許比唐高宗的幾個兒子還要慘。

所以,維新變法失敗後的光緒帝,徹底膽寒了。在那些朝廷官員,包括皇室貴族的眼裡,他載湉真的只是一個傀儡。

既然是傀儡,就要有傀儡的覺悟,想在西逃的路上幹掉慈禧,恐怕死的是他自己。何況,自珍妃被慈禧沉井的那一刻,光緒的心就已經死了,強國富民的雄心被慈禧一巴掌打得粉碎不說,最後連自己最心愛的女人也保護不了,這帝位坐著還有什麼意思?這皇帝當得確實很窩囊。

心灰意冷才是光緒在西逃路上最真實感受,沒有了生存的動力,也沒有任何的勢力,還談什麼政變,能活著就不錯了。

退一萬步說,即使殺了慈禧,“孝道”這一關他就無法向天下人交代。身為國君,做出這種忤逆之事,是要被人吐口水淹死的。

懦弱的光緒皇帝,根本就不知道,唯有心狠才能坐穩江山。仁慈,那是在你掌握絕對權力之後的事,否則,帝王的字典裡永遠沒有仁慈兩個字。

【我是江東汪郎,帶給你不一樣的歷史視覺!堅持原創,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


江東汪郎



小時候看電視,見珍妃被投井,光緒被囚。也是怒罵袁世凱國賊,又哀光緒帝太過仁慈,為何不以皇尊先下手為強殺掉慈禧?現在回顧,頓覺當年太過幼稚,皇權政爭,豈是小兒過家家?圖一時意氣?


姑且不說光緒帝下不下的了手,關鍵是慈禧掌權十多年,人事、軍權、國政一手抓,雖然還了政,沒個十年八年的人事變換,跟沒有還政沒區別。要知道,雄才大略如漢武帝劉徹,當年竇太后不過一瞎老太,他也不得不委屈求全,不敢稍加拂逆,何況稚嫩、柔弱如光緒?而且慈禧的實力也不是竇太后比的了的。

其二,就是天天給光緒出謀劃策的那幫子酸秀才,雖然個個都懂法術勢、帝王術,但畢竟沒有政治經驗,而且任事激進,缺乏宏大格局,其政治綱領根本得不到朝廷重臣的認可和支持,妄想靠著幾個學究、一點名義上的皇權就翻天覆地,實在可以算是笑談。



其三,袁世凱如果不搞復辟,在近代史上也還是有一席之地的,說實話,這個人還是老成謀國的。當時情景,一是幾乎毫無勝算,二是照康有為他們那幫人的搞法,於國無益,即便革新派贏得勝利,也不過是換了幾個陰謀家掌權而已。而且由於政治分歧過大,必然大起干戈,動搖國本。於國於民,百害而無一利。諸君看看康有為後來的軼事,可知其人品,如此小人當國,那才是中華的不幸。


最後,就人情論,光緒也確實不能有此念頭,畢竟本是慈禧親侄子,四歲開始蒙慈禧視如己出般養育教化,十八歲親政,慈禧也沒有事事幹預,實在是康有為一黨越搞越過份,讓滿朝重臣不服,眼看大局要亂,慈禧才開始作重大調整的,而且斯時尚未考慮囚禁光緒,只是調整方向,但光緒聽信康有為之言,要先拿慈禧,身為長輩,豈能不心寒?

此文,不是要為慈禧正名,中國近代百年血淚史,自乾隆晚年便種下了苦果,其餘幾乎就拜慈禧老妖婆所賜。但就這個問題就事論事,光緒帝原本也是無能之輩,若真是雄主,自會不動聲色,親自掌舵,調整人事,收拾人心,待水到渠成,殺不殺慈禧又有何區別?



謝金澎


我是七哥

我發表下個人觀點,可能這次討論會引起許多爭論。

光緒殺不了慈禧,大致有三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慈禧的政治能力強於光緒帝。這一條,是光緒帝殺不了慈禧的關鍵因素。

光緒帝應該是清朝皇帝中,思想最為開放的皇帝,但他的政治才幹卻是有所欠缺的。

(慈禧劇照)

維新變法開始運作,改革方案逐漸觸及到慈禧這些人的利益時,本來就處在政治下風的光緒,選擇了一種最直接暴力的方式,直接與慈禧對著幹,最後徹底激惱了慈禧一派的人。

慈禧先是任命自己的親信榮祿,擔任直隸總督,控制京師一帶兵權;光緒心知肚明,隨後將聽命於慈禧的6名禮部尚書一律革職,然後大加關照慈禧討厭的王照,同時,繼續任命大批維新人士。如此火拼,讓慈禧產生了想要奪取光緒帝位的想法,就此,光緒帝位開始不保。

第二個原因,頑固派勢力強大。這是光緒難以施展拳腳的根本原因。

晚清四大名臣中,尚在人世的兩位李鴻章、張之洞,在朝野職權、威望都很高,可是都不站在光緒這邊;此外,滿族的大部分貴族,如奕匡、榮祿等,都一邊倒向慈禧。

在戊戌變法中,這些守舊勢力,都聚集在慈禧身邊,對維新派和光緒帝發佈的政令,視若罔聞,甚至都不把光緒帝放在眼裡,只聽從慈禧的懿旨,不聽皇帝的聖旨。

第三個原因,光緒帝個性還是太過軟弱,沒有力抗到底的決心。

光緒親政之後,面對慈禧太后的控制,心有不滿,但卻依然循規蹈矩地走了下去,沒有太多反抗。

為了方便自己訓政,控制朝局,慈禧要求光緒每天必須到頤和園請安,然後講述朝事,如有重要決策,必須先告知慈禧,才能再做決議。

這種擺明了干政的行為,作為勇敢剛強的帝王,必然義憤填膺,堅決抵制,然後以後宮不得干政的理由,號召群臣堅決抵制,積極拉攏自己的人馬,慈禧必然沒了氣候;

又或者,光緒可以向自己的祖先康熙學習一下,也來一出智擒鰲拜,除掉了慈禧,即使保守派再如何猖狂,也不會有人敢造反,動搖光緒地位的。

可惜,光緒都沒有,這是他軟弱性格、缺乏才幹的一種表現。

我再三考慮之後,一直認為,只要光緒積極發揮自己作為帝王的身份,振臂一呼,積極拉攏自己的山頭,作為後宮干政的慈禧,遲早倒臺。

可光緒一直沒有發揮自己帝王身份的價值啊,而這其中,又有多少慈禧預謀多年的陰謀了(以後有機會再講)。

——我是七哥,歡迎大家多多點贊,評論,轉發!關注我,每天帶你看看大千世界,升級認知![鼓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