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有虞氏的棄子到一代聖君,帝舜是如何實現的逆襲

說起有虞氏,人們不免會想到中國華夏族的“黃金家族”——軒轅黃帝一脈,自軒轅黃帝后,這個家族中誕生了帝堯、帝舜、帝禹,還誕生了有可能比他們更早的帝嚳、顓頊,而後來的周朝祖先後稷、商朝祖先高、夏朝祖先啟都是誕生於這個家族,可見,在上古時期的歷史中,古王族血統是佔據著絕對的統治地位的。

而我們今天要講的“有虞氏”就是軒轅黃帝后代分支之一,在這一分支中誕生了上古聖君“帝舜”,這在司馬遷的《史記》中記載的很明確。

虞舜者,名曰重華。重華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橋牛,橋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窮蟬,窮蟬父曰顓頊,顓頊父曰昌意。

昌意是黃帝和嫘祖的次子,沒有繼承黃帝的帝位,但他的兒子顓頊卻是五帝之一,被稱為“高陽氏”,顓頊之後,帝位由黃帝長子後代帝嚳繼承,被稱為“高辛氏”。帝嚳之後,帝位分別由兩個兒子“摯”和“帝堯”取得,而有虞氏自窮蟬之後,便逐漸衰微,直到有虞氏誕生了一位“帝舜”,部落才變的再次強盛起來。

從有虞氏的棄子到一代聖君,帝舜是如何實現的逆襲

有虞氏部落所在地

堅韌不拔、孝悌守德的帝舜

帝舜雖然是“根正苗紅”的黃金家族後裔,但從窮蟬後,有虞氏便日漸衰微,甚至在太史公的筆下,將其寫成了“庶民”,在瞽叟當部落首領的時候,有虞氏是更加的落魄,以至於“接班人”帝舜還要經常親自耕作,無怪乎太史公會稱其為“庶民”。

部落情況不好也就算了,如果能得到父愛,帝舜一樣會很幸福。然而隨著母親握登的去世,帝舜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瞽叟又娶了一位妻子,還為他生下一個兒子“象”,一個女兒“敤首”,根據記載,帝舜的妹妹“敤首”是一個很公正有才氣的女子,她不僅經常為帝舜通風報信,自己更是喜歡繪畫,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最早繪畫者,說是中國畫家的“祖師”一點也不為過。

然而,帝舜的繼母及其兒子卻是經常在瞽叟的面前詆譭舜,瞽叟在後妻與幼子的蠱惑下,逐漸改變了對帝舜的看法,甚至三人聯合起來經常謀害帝舜,這在《史記》中有詳細記載。

瞽叟愛後妻子,常欲殺舜,舜避逃;及有小過,則受罪。舜事父及後母與弟,日以篤謹,匪有解。

對於家人的迫害,帝舜的處理方法是充滿智慧的:打我時,忍受!害我時,找不到我!有事時,我會出現。

從有虞氏的棄子到一代聖君,帝舜是如何實現的逆襲

帝舜以德報怨

就這樣,帝舜每次都能逢凶化吉,及時避險,但是對父親家人的態度還是一如既往的恭順,帝舜這樣做,是給人留下一種全新的做人規範,即做人以孝為本。對於此太史公有高度評價:“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帝舜在有虞氏部落經常受到迫害要外出躲避陷害,那麼他在外面又是怎麼生活的呢?《史記》同樣記載了他在外面的事蹟。

舜耕歷山,漁雷澤,陶河濱,作什器於壽丘,就時於負夏。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之人皆讓居;陶河濱,河濱之人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就是說他在避難之時,也沒有忘記學習新知識,掌握了農耕、打漁、製陶等新技能,由於自己的技術先進,又因為他的孝悌賢德名聲越來越大,所以很多人願意跟著他一起生活,有他的地方很容易把人聚集起來,一年可以成村莊,兩年可以成為集鎮,三年可以發展一個有規模飛城市了。

這從側面看來,帝舜在此時已經有了一定人脈,拋開有虞氏外逐漸成為一個新的勢力。


孝悌賢名天下傳,四嶽推薦接班人

險惡的家庭環境,造就了帝舜非凡的聖人品質,“以德報怨”、“以孝報怨”成為其優秀品質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隨著當時部落聯盟首領帝堯的逐漸衰老,選擇繼承人問題被提上日程,有人建議帝堯傳位於自己的嫡子丹朱,而帝堯卻認為不合適,“授丹朱,則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因而讓大臣們推薦民間有聲望的賢良之人。當時最得寵的大臣四嶽向帝堯推薦了帝舜,理由很簡單,在《史記》中只有短短几個字。

盲者子,父頑,母囂,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

以孝見大,生活在這樣的家庭,而帝舜可以用孝道維繫著家庭的和睦興旺,這樣的人治理部落足矣!帝堯對於繼承人的問題也很是看重,他並沒有輕易的放權給帝舜,而是對其進行了考察。

帝堯對帝舜的考察方法頗為特殊,他將自己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同時嫁給帝舜,看他會不會管理家庭,並將自己的九個庶子派給帝舜讓其管理,看他會不會管理親族。

從有虞氏的棄子到一代聖君,帝舜是如何實現的逆襲

帝堯將娥皇女英嫁給帝舜

就這樣,在一場大型的政治聯姻之後,帝舜在涑水河下游的“媯汭”(現在的蒲州古城)一帶定居下來,這個事件在歷史上很出名,後世稱為“

舜居媯汭”。

舜居媯汭,內行彌謹。堯二女不敢以貴驕事舜親戚,甚有婦道。堯九男皆益篤。

帝堯十一個子女加入到帝舜的部落,瞬間壯大了舜的勢力,經過帝舜的的經營,他的部落勢力從涑水河中下游地區一路延伸到中條山一帶,帝堯對這個女婿的能力很滿意,但這並不代表帝堯完全承認帝舜,他接下來要繼續考察帝舜的能力。

堯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五典能從。乃遍入百官,百官時序。賓於四門,四門穆穆,諸侯遠方賓客皆敬。堯使舜舜入山林川澤,暴風雷雨,舜行不迷。堯以為聖,召舜曰:“女謀事至而言可績,三年矣。女登帝位。”舜讓於德不懌。正月上日,舜受終於文祖。文祖者,堯大祖也。

從《史記》這一段記載來看,帝堯對他的考驗從能力到勇氣再到運氣,可謂是困難重重,無論是讓他充當“五典”之職來看,還是將他放逐到山林川澤中來看,甚至帶著一絲惡意,這樣的考驗整整經歷了三年才結束,這讓人不得不懷疑帝堯的真正用心。

不過所幸還好,經過多渠道全方位的考察,帝堯認為帝舜是具有“天命”的“聖人”,可以放心的將帝位託付於他。於是不久之後在正月的上日,帝堯正式將部落聯盟首領之位禪讓給帝舜,命他“攝行天子之政”。

從有虞氏的棄子到一代聖君,帝舜是如何實現的逆襲

舜居媯汭

從一介貧民到一代聖君,帝舜的功績有哪些?

根據《史記》中的記載,帝舜二十歲以孝悌聞名天下,三十歲被四嶽推薦成為帝堯政治團隊成員,五十歲便代理部落聯盟首領,六十一歲正式登上王位,在位共三十九年,一百多歲才去世,他的一生對華夏族功績大如天。

  • 首先、帝舜在位期間,最大的功績便是啟用大禹平息水患。

在帝舜剛邁入政壇時,他就開始巡遊天下,瞭解民情。在巡視的過程中他發現整個部落聯盟所面臨的最大危機仍然是水患,而負責治理水患的鯀難辭其咎,應該受到處罰,於是他請示了帝堯之後,將鯀殺死於羽山。

於是任命鯀的兒子大禹為“司空”,帶領著少昊氏玄囂的後代伯益,與高辛氏帝嚳後代后稷,帶著百姓逢山開山,遇窪築堤,以疏通水道的方式將洪水引入大海,最終經過十三年的努力,數過家門而不入,治水成功,成為帝舜在位期間最大的政績。

  • 其次、任用賢能,開創盛世。

在帝舜主政的時期內,他不斷挖掘“黃金家族”中的優秀人才,之前提到過的大禹(帝禹)、伯益(皋陶之子,發明鑿井)、后稷(後代建立周朝)三人治理水患就不重點介紹了,接下來介紹幾個帝舜任期內的著名官員。

①契、又稱殷契,高辛氏帝嚳的後代,母親為簡娀,他在帝舜時期擔任“司徒”一職,負責教化百姓,官員升遷,他的後代建立了商朝。

②皋陶,他是黃帝之子少昊氏玄囂的後代,他擔任帝舜的“士師”,負責制定獎懲規則,他也是中華史上第一位“法官”,他的後代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大秦。

③垂,他的來歷無從得知,但他擔任著部落聯盟中頗為重要的“共工”之職,據傳說垂髮明瞭“規矩準繩”等度量標準,併發明瞭褥子,製作了弓箭等。

④伯夷,他是炎帝的後代,姜姓,其家族在帝顓頊時代便開始輔政,掌管禮儀,是“四嶽”之一。

⑤夔,是現有歷史記載中最早的音樂家,在帝舜時代負責製作樂舞,據傳說他會“擊石拊石”,又會訓化各種動物,讓動物來表演樂舞。

⑥龍,他擔任帝舜的“納言”,負責傳達政令,溝通信息,平息謠言等,外事接待也在其工作範圍之內。

以上六位加上大禹、伯益、后稷,再加上“四嶽”、“十二牧”等官員,一共二十二人,組成了帝舜時代強大的政治團隊,對此史書有極高的評價。

此二十二人鹹或厥功……各以其職來貢,不失厥宜。方五千裡,至於荒服。南撫交趾、北發,西戎、折枝、渠廋、氐、息慎、東長、鳥夷、四海之內鹹戴帝舜之功,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這些賢能各司其職,各盡其用,其中尤其以大禹治水功勞最大,自此,帝舜統治的華夏族達到一個全盛時期。

從有虞氏的棄子到一代聖君,帝舜是如何實現的逆襲

大禹治水

  • 再次、設立官制,功及後世。

在帝舜之前,部落聯盟在管理上是散亂的、粗放的、原始的,部落之間雖有聯繫,但經濟生產卻是各自為政,部落聯盟的工作效率低下。

帝舜接手統治者位置後,除了原來的“四嶽”、“十二牧”之類的原有官員,主要在中央設置了九個部門,種植業、畜牧業、製造業等生產部門各有負責人外,對於文教、司法、禮儀、樂舞、外事等工作都有專門管理人員,這些部門的設置,大大加快了部門間的配合,推動了生產力的解放。從更高層面來看,官員的設置培養了部落聯盟中“意識形態”的形成。

官制的設置使得中央集權開始形成,規章制度的制定讓法律開始在民眾生產生活中開始起作用,禮樂德教也在教化中開始系統性的起作用。這些對於夏商周三代甚至是秦朝,影響都是巨大的。

從有虞氏的棄子到一代聖君,帝舜是如何實現的逆襲

帝舜畫像

  • 最後、“垂裳而治”,禮樂傳世。

孔子在《論語》中曾讚美舜帝“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在《大戴禮記》中孔子又說:“昔者,舜左禹而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西漢劉向則在《新序》中總結道:“故王者勞於求人,佚於得賢。舜舉眾賢在位,垂衣裳,恭己無為而天下治”,這就是“垂裳而治”的由來。

簡而言之就是選擇優秀人才,把工作分配好,各司其職,君主便可以坐享其成,這樣的工作原理與現代的職業經理人制度何其相似啊!

再說禮樂,帝舜時代設立了專門的官職來專門管理樂舞,這個部門在夔的領導下,創建了一部歷史上相當出名的《

九招之樂》,後世將此樂稱為《簫韶》,據說這部樂舞記載了帝舜時期的盛德之況,演奏之時曾引得鳳凰來翔。這部樂舞在夏商周三代得到了傳承,更是成為周禮樂的制定標準。

根據《左傳》記載,魯襄公二十九年,季札欣賞完帝舜時期的樂舞《簫韶》後,感慨萬分。

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幬也,如地之無不載也!雖甚盛德,其蔑以加於此矣。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

這句古文後人總結成了四個字——歎為觀止!用來形容藝術作品的最高境界,可見,季札對其評價實在是高的很。

幾十年後,孔子周遊列國時在齊國欣賞到了陳國貴族演奏的《簫韶》,《論語》上記載了這件事。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孔子一向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是個地道的美食家,可見是相當喜歡吃肉的。然而在聽完《簫韶》之後,卻幾個月吃肉沒有滋味,顯然該樂器的魅力要遠勝美食。

從有虞氏的棄子到一代聖君,帝舜是如何實現的逆襲

孔子聽《簫韶》

《簫韶》如何動聽,如何演奏,我們已經不得而知,只留得《尚書》中幾段歌詞,讓我們相信曾經遠在帝舜時期便創造出動聽感人的音樂。

禮樂在帝舜時期不少見,除了《尚書》中記載的《簫韶》歌詞外,帝舜禪位給大禹時君臣們同唱的《卿雲歌》也是辭藻華美之極,另外後世帝王經常引用帝舜的《南風歌》來勸農。

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帝舜幾乎以一己之力,完成了對社會上層的改造,我們看似簡單的表象後面,體現的是一個超級政治家“大道至簡”的政治理念。


從有虞氏的棄子到一代聖君,帝舜是如何實現的逆襲

帝舜

結語

帝舜從一個有虞氏的棄子到華夏部族的帝王,其一生可謂是精彩絕倫,他雖然“垂裳而治”,但修律法、制禮儀、治水患、立官職等等一樣也沒落下,使得華夏民族由散亂部落逐漸凝聚為統一的華夏民族,其功不可沒,乃三皇五帝中最有政績之主。最後用帝舜禪位給大禹時優美的《卿雲歌》結束本文。

卿雲爛兮,糺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明明上天,爛然星陳。日月光華,弘於一人。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時從經,萬姓允誠。於予論樂,配天之靈。遷於聖賢,莫不鹹聽。豎乎鼓之,軒乎舞之。菁華已竭,褰裳去之。

參考資料:《史記》、《左傳》、《尚書》、《論語》、《大戴禮記》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