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虞氏的弃子到一代圣君,帝舜是如何实现的逆袭

说起有虞氏,人们不免会想到中国华夏族的“黄金家族”——轩辕黄帝一脉,自轩辕黄帝后,这个家族中诞生了帝尧、帝舜、帝禹,还诞生了有可能比他们更早的帝喾、颛顼,而后来的周朝祖先后稷、商朝祖先高、夏朝祖先启都是诞生于这个家族,可见,在上古时期的历史中,古王族血统是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的。

而我们今天要讲的“有虞氏”就是轩辕黄帝后代分支之一,在这一分支中诞生了上古圣君“帝舜”,这在司马迁的《史记》中记载的很明确。

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颛顼,颛顼父曰昌意。

昌意是黄帝和嫘祖的次子,没有继承黄帝的帝位,但他的儿子颛顼却是五帝之一,被称为“高阳氏”,颛顼之后,帝位由黄帝长子后代帝喾继承,被称为“高辛氏”。帝喾之后,帝位分别由两个儿子“挚”和“帝尧”取得,而有虞氏自穷蝉之后,便逐渐衰微,直到有虞氏诞生了一位“帝舜”,部落才变的再次强盛起来。

从有虞氏的弃子到一代圣君,帝舜是如何实现的逆袭

有虞氏部落所在地

坚韧不拔、孝悌守德的帝舜

帝舜虽然是“根正苗红”的黄金家族后裔,但从穷蝉后,有虞氏便日渐衰微,甚至在太史公的笔下,将其写成了“庶民”,在瞽叟当部落首领的时候,有虞氏是更加的落魄,以至于“接班人”帝舜还要经常亲自耕作,无怪乎太史公会称其为“庶民”。

部落情况不好也就算了,如果能得到父爱,帝舜一样会很幸福。然而随着母亲握登的去世,帝舜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瞽叟又娶了一位妻子,还为他生下一个儿子“象”,一个女儿“敤首”,根据记载,帝舜的妹妹“敤首”是一个很公正有才气的女子,她不仅经常为帝舜通风报信,自己更是喜欢绘画,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最早绘画者,说是中国画家的“祖师”一点也不为过。

然而,帝舜的继母及其儿子却是经常在瞽叟的面前诋毁舜,瞽叟在后妻与幼子的蛊惑下,逐渐改变了对帝舜的看法,甚至三人联合起来经常谋害帝舜,这在《史记》中有详细记载。

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舜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

对于家人的迫害,帝舜的处理方法是充满智慧的:打我时,忍受!害我时,找不到我!有事时,我会出现。

从有虞氏的弃子到一代圣君,帝舜是如何实现的逆袭

帝舜以德报怨

就这样,帝舜每次都能逢凶化吉,及时避险,但是对父亲家人的态度还是一如既往的恭顺,帝舜这样做,是给人留下一种全新的做人规范,即做人以孝为本。对于此太史公有高度评价:“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帝舜在有虞氏部落经常受到迫害要外出躲避陷害,那么他在外面又是怎么生活的呢?《史记》同样记载了他在外面的事迹。

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之人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就是说他在避难之时,也没有忘记学习新知识,掌握了农耕、打渔、制陶等新技能,由于自己的技术先进,又因为他的孝悌贤德名声越来越大,所以很多人愿意跟着他一起生活,有他的地方很容易把人聚集起来,一年可以成村庄,两年可以成为集镇,三年可以发展一个有规模飞城市了。

这从侧面看来,帝舜在此时已经有了一定人脉,抛开有虞氏外逐渐成为一个新的势力。


孝悌贤名天下传,四岳推荐接班人

险恶的家庭环境,造就了帝舜非凡的圣人品质,“以德报怨”、“以孝报怨”成为其优秀品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当时部落联盟首领帝尧的逐渐衰老,选择继承人问题被提上日程,有人建议帝尧传位于自己的嫡子丹朱,而帝尧却认为不合适,“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因而让大臣们推荐民间有声望的贤良之人。当时最得宠的大臣四岳向帝尧推荐了帝舜,理由很简单,在《史记》中只有短短几个字。

盲者子,父顽,母嚣,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

以孝见大,生活在这样的家庭,而帝舜可以用孝道维系着家庭的和睦兴旺,这样的人治理部落足矣!帝尧对于继承人的问题也很是看重,他并没有轻易的放权给帝舜,而是对其进行了考察。

帝尧对帝舜的考察方法颇为特殊,他将自己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同时嫁给帝舜,看他会不会管理家庭,并将自己的九个庶子派给帝舜让其管理,看他会不会管理亲族。

从有虞氏的弃子到一代圣君,帝舜是如何实现的逆袭

帝尧将娥皇女英嫁给帝舜

就这样,在一场大型的政治联姻之后,帝舜在涑水河下游的“妫汭”(现在的蒲州古城)一带定居下来,这个事件在历史上很出名,后世称为“

舜居妫汭”。

舜居妫汭,内行弥谨。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尧九男皆益笃。

帝尧十一个子女加入到帝舜的部落,瞬间壮大了舜的势力,经过帝舜的的经营,他的部落势力从涑水河中下游地区一路延伸到中条山一带,帝尧对这个女婿的能力很满意,但这并不代表帝尧完全承认帝舜,他接下来要继续考察帝舜的能力。

尧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五典能从。乃遍入百官,百官时序。宾于四门,四门穆穆,诸侯远方宾客皆敬。尧使舜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尧以为圣,召舜曰:“女谋事至而言可绩,三年矣。女登帝位。”舜让于德不怿。正月上日,舜受终于文祖。文祖者,尧大祖也。

从《史记》这一段记载来看,帝尧对他的考验从能力到勇气再到运气,可谓是困难重重,无论是让他充当“五典”之职来看,还是将他放逐到山林川泽中来看,甚至带着一丝恶意,这样的考验整整经历了三年才结束,这让人不得不怀疑帝尧的真正用心。

不过所幸还好,经过多渠道全方位的考察,帝尧认为帝舜是具有“天命”的“圣人”,可以放心的将帝位托付于他。于是不久之后在正月的上日,帝尧正式将部落联盟首领之位禅让给帝舜,命他“摄行天子之政”。

从有虞氏的弃子到一代圣君,帝舜是如何实现的逆袭

舜居妫汭

从一介贫民到一代圣君,帝舜的功绩有哪些?

根据《史记》中的记载,帝舜二十岁以孝悌闻名天下,三十岁被四岳推荐成为帝尧政治团队成员,五十岁便代理部落联盟首领,六十一岁正式登上王位,在位共三十九年,一百多岁才去世,他的一生对华夏族功绩大如天。

  • 首先、帝舜在位期间,最大的功绩便是启用大禹平息水患。

在帝舜刚迈入政坛时,他就开始巡游天下,了解民情。在巡视的过程中他发现整个部落联盟所面临的最大危机仍然是水患,而负责治理水患的鲧难辞其咎,应该受到处罚,于是他请示了帝尧之后,将鲧杀死于羽山。

于是任命鯀的儿子大禹为“司空”,带领着少昊氏玄嚣的后代伯益,与高辛氏帝喾后代后稷,带着百姓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的方式将洪水引入大海,最终经过十三年的努力,数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成功,成为帝舜在位期间最大的政绩。

  • 其次、任用贤能,开创盛世。

在帝舜主政的时期内,他不断挖掘“黄金家族”中的优秀人才,之前提到过的大禹(帝禹)、伯益(皋陶之子,发明凿井)、后稷(后代建立周朝)三人治理水患就不重点介绍了,接下来介绍几个帝舜任期内的著名官员。

①契、又称殷契,高辛氏帝喾的后代,母亲为简娀,他在帝舜时期担任“司徒”一职,负责教化百姓,官员升迁,他的后代建立了商朝。

②皋陶,他是黄帝之子少昊氏玄嚣的后代,他担任帝舜的“士师”,负责制定奖惩规则,他也是中华史上第一位“法官”,他的后代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大秦。

③垂,他的来历无从得知,但他担任着部落联盟中颇为重要的“共工”之职,据传说垂发明了“规矩准绳”等度量标准,并发明了褥子,制作了弓箭等。

④伯夷,他是炎帝的后代,姜姓,其家族在帝颛顼时代便开始辅政,掌管礼仪,是“四岳”之一。

⑤夔,是现有历史记载中最早的音乐家,在帝舜时代负责制作乐舞,据传说他会“击石拊石”,又会训化各种动物,让动物来表演乐舞。

⑥龙,他担任帝舜的“纳言”,负责传达政令,沟通信息,平息谣言等,外事接待也在其工作范围之内。

以上六位加上大禹、伯益、后稷,再加上“四岳”、“十二牧”等官员,一共二十二人,组成了帝舜时代强大的政治团队,对此史书有极高的评价。

此二十二人咸或厥功……各以其职来贡,不失厥宜。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南抚交趾、北发,西戎、折枝、渠廋、氐、息慎、东长、鸟夷、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这些贤能各司其职,各尽其用,其中尤其以大禹治水功劳最大,自此,帝舜统治的华夏族达到一个全盛时期。

从有虞氏的弃子到一代圣君,帝舜是如何实现的逆袭

大禹治水

  • 再次、设立官制,功及后世。

在帝舜之前,部落联盟在管理上是散乱的、粗放的、原始的,部落之间虽有联系,但经济生产却是各自为政,部落联盟的工作效率低下。

帝舜接手统治者位置后,除了原来的“四岳”、“十二牧”之类的原有官员,主要在中央设置了九个部门,种植业、畜牧业、制造业等生产部门各有负责人外,对于文教、司法、礼仪、乐舞、外事等工作都有专门管理人员,这些部门的设置,大大加快了部门间的配合,推动了生产力的解放。从更高层面来看,官员的设置培养了部落联盟中“意识形态”的形成。

官制的设置使得中央集权开始形成,规章制度的制定让法律开始在民众生产生活中开始起作用,礼乐德教也在教化中开始系统性的起作用。这些对于夏商周三代甚至是秦朝,影响都是巨大的。

从有虞氏的弃子到一代圣君,帝舜是如何实现的逆袭

帝舜画像

  • 最后、“垂裳而治”,礼乐传世。

孔子在《论语》中曾赞美舜帝“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在《大戴礼记》中孔子又说:“昔者,舜左禹而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西汉刘向则在《新序》中总结道:“故王者劳于求人,佚于得贤。舜举众贤在位,垂衣裳,恭己无为而天下治”,这就是“垂裳而治”的由来。

简而言之就是选择优秀人才,把工作分配好,各司其职,君主便可以坐享其成,这样的工作原理与现代的职业经理人制度何其相似啊!

再说礼乐,帝舜时代设立了专门的官职来专门管理乐舞,这个部门在夔的领导下,创建了一部历史上相当出名的《

九招之乐》,后世将此乐称为《箫韶》,据说这部乐舞记载了帝舜时期的盛德之况,演奏之时曾引得凤凰来翔。这部乐舞在夏商周三代得到了传承,更是成为周礼乐的制定标准。

根据《左传》记载,鲁襄公二十九年,季札欣赏完帝舜时期的乐舞《箫韶》后,感慨万分。

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这句古文后人总结成了四个字——叹为观止!用来形容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可见,季札对其评价实在是高的很。

几十年后,孔子周游列国时在齐国欣赏到了陈国贵族演奏的《箫韶》,《论语》上记载了这件事。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孔子一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个地道的美食家,可见是相当喜欢吃肉的。然而在听完《箫韶》之后,却几个月吃肉没有滋味,显然该乐器的魅力要远胜美食。

从有虞氏的弃子到一代圣君,帝舜是如何实现的逆袭

孔子听《箫韶》

《箫韶》如何动听,如何演奏,我们已经不得而知,只留得《尚书》中几段歌词,让我们相信曾经远在帝舜时期便创造出动听感人的音乐。

礼乐在帝舜时期不少见,除了《尚书》中记载的《箫韶》歌词外,帝舜禅位给大禹时君臣们同唱的《卿云歌》也是辞藻华美之极,另外后世帝王经常引用帝舜的《南风歌》来劝农。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帝舜几乎以一己之力,完成了对社会上层的改造,我们看似简单的表象后面,体现的是一个超级政治家“大道至简”的政治理念。


从有虞氏的弃子到一代圣君,帝舜是如何实现的逆袭

帝舜

结语

帝舜从一个有虞氏的弃子到华夏部族的帝王,其一生可谓是精彩绝伦,他虽然“垂裳而治”,但修律法、制礼仪、治水患、立官职等等一样也没落下,使得华夏民族由散乱部落逐渐凝聚为统一的华夏民族,其功不可没,乃三皇五帝中最有政绩之主。最后用帝舜禅位给大禹时优美的《卿云歌》结束本文。

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明明上天,烂然星陈。日月光华,弘于一人。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时从经,万姓允诚。于予论乐,配天之灵。迁于圣贤,莫不咸听。豎乎鼓之,轩乎舞之。菁华已竭,褰裳去之。

参考资料:《史记》、《左传》、《尚书》、《论语》、《大戴礼记》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