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好與孩子溝通的關係?

洋漂亮


教育孩子是一門很深很細緻的學問,教育孩子彰顯父母的智慧。

很多父母在看到孩子淘氣時或者犯錯時,都會大呼小叫、狂吼不停,認為只有呵斥、“棍棒”才能讓孩子聽話,卻不知道這種方式已經過時,而且加重了孩子的逆反心理,給孩子的心靈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成功的父母並不是天天用嚴厲的語言來批評孩子,而是在適當的時候給予鼓勵和誇讚。

孩子大了,都會有自己的想法,父母的觀點再好,也不要去控制孩子的思想。孩子都有自己想要走的路,必須要親歷體驗中成長。父母只能去幫助孩子少走彎路,而不是讓孩子走自己安排的路,培養獨立精神比學習成績更有價值。

家庭是孩子成長中可靠的基石,父母就是孩子世界啟蒙的嚮導,和諧的家庭氣氛更有助建立孩子正面積極、有尊嚴自信的健康品格、生活習慣和正確的三觀。父母要根據孩子不同的成長階段,定位自己不同的溝通角色,從幼兒時的“監護者”、少年時的“督導者”、到成年時的“建議者”,悉心與孩子溝通,教會孩子做好當下的日常,多角度塑造孩子的各種能力,將來他們才能更好的學習生活。

放下手機,放下家長嚴厲的面孔,多陪孩子聊聊天,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多去感受孩子的情感,此時你會發現孩子的思想在慢慢地成熟。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慢慢地你就會發現孩子已經變得懂事了,讓孩子在平靜的氛圍中,理解父母,明白更多事理。

沒有不優秀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再爭再吵,最後都要回到心平氣和的溝通!若父母能在年幼時培養良好的溝通習慣、保持親密的關係,並配合適當的管教方法,當子女遇到困惑時,便會較願意與父母傾訴,因此父母能更早更好的作適切的引導。不少中外研究報告指出,親子間良好的互動和溝通,均有助子女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批判思考和自制力,從而抗衡朋輩壓力,預防青少年跌入成長中的陷阱,讓我們的孩子少走彎路。

“人活在溝通”!希望以上感悟能幫助你意識到與孩子溝通的重要性,讓我們一起交流學習,大家都少走彎路!


新資優教育CEO吳新


15歲的孩子,已經處於青春期,正常都會比較逆反。

15歲孩子的母親,通常上有小、下有老,生活工作辛勞。

雖然兩人生活在同一個家裡,但是親子關係差,往往是因為兩個人的世界不一樣,甚至完全相反。家長的世界要有又快又好的結果,孩子的世界只有慢慢成長的過程。
我兒子小時候說話總是口齒不清、斷斷續續、無法聽懂他要表達什麼。
一聽到他說話的腔調,我就很抓狂:別家孩子口齒伶俐,我兒子卻一句話分成5段,還說不清楚。
於是一聽到他說話,我就忍不住著急打斷,批評、埋怨、教方法......
他話說一半被我打斷,感覺很憋屈,於是生氣、痛苦。如此往復,他的表達能力更無法進步了。
後來,我學習調整自己心態:孩子的進步是要一步步來。
我選擇先聽他把話斷斷續續地說完,多給他機會表達,讓他感受到我的支持。在一次次斷斷續續的說話過程中,他說話能力終於提高了。

因此,要改善親子關係,家長應該帶頭改變自己,不能一上來就要結果。

給孩子機會表達自己的不完美,給孩子時間成長。
相信孩子可以變得更好,最終一定會建立好的親子關係。
每個家庭,都有不讓父母省心的娃。也許,每個孩子心中還有一對不讓自己輕鬆的爸媽。

我也有個兒子,作為家長,每天我的心情都會有變化,唯一不變的就是焦慮。

同事笑我:你不是不焦慮的嘛?
我回答:我也焦慮啊,只是,很多家長一焦慮就給孩子報培訓班,而我相信,要與孩子一起學習成長。
我的焦慮點從語數外成績,到運動能力,再到人際關係。孩子問題不斷,我都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我認為,孩子是我的複製品,他碰到的問題,我身上多多少少都有。於是,我不斷學習。

在一本《心智力》的書中我看到:

我們同時生活在“三層世界”裡,即物質世界、心理世界、系統世界。
物質世界,即人的意識、理性所反映的世界,包括自然界與人類社會。在這一層看待事物時,我們往往講道理、談對錯。
心理世界,即人的潛意識、心理活動。在這一層看待問題時,我們會關注到人的情緒與感受。
系統世界,即人所在的系統,以及系統所賦予人的身份和角色。
我們同時活在三層世界,因此需要培養用三層世界看待問題的心智模式,單看任何一層都不全面,都有欠缺。

應用到親子家庭中,

家長首先是給孩子物質上的保障,傳達社會規則規範孩子行為。
其次是心理上關愛孩子,給予抱持的環境,關注孩子的情緒,引導孩子學會表達感受。
三是構建和諧親子關係,過多的說教會讓孩子離我們越來越遠。陪伴、討論、以身作則,一起找成就感。
最終孩子信任家長,家長相信孩子,大家心連心,建設美好家庭。

三層世界構建親子關係是一個慢過程,但生活慢一點更安全。

生活中我們不是要快速改變孩子,而是給孩子輕鬆的環境,幫助他讓他自己改變;我們不是要省心省力,而是從孩子的問題出發,洞察到自己的修行方向。
成長一定不輕鬆,養娃一定很費心,但好結果帶來的快樂其實很短暫,每天進步帶來的幸福才更長久啊!
來吧,一起大聲說:我在成長,我很開心,我在成長,我很開心。
加油。

魚秧


對於處理親子關係,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但是既然成為了父母,就應該去學習處理親子關係。1.要走進孩子的內心,換位思考。2.要和他成為朋友。3.愛不要溺愛。有適度。等等。這個親子關係就得自己去磨合,當你很生氣玩玩具的時候,能的滿屋子亂七八糟,按正常的出牌,上去一頓罵或者打。我本人脾氣就是不好的那種。但是你一定要冷靜,學會控制自己。壓低聲音。溫和一點說寶貝,我們可以一起幫你的玩具找到自己的家嗎?他們想回家找媽媽了。我兒子一般就會說好的媽媽,自己親自和孩子一起收拾玩具的同時你的火氣就是自然而然的下來了。過後自己想想跟孩子生氣真沒必要。主要還是親生的。實在氣就想想上輩欠他的,來討債的。[大笑]說一千道一萬。就是自己去享受孩子陪自己的時光,大愛一點。你會覺得生活很美好!這就是我的理解希望對你有幫助。


A未來富二代他媽


前幾天4週歲的大寶和我吵架 在我眼裡他還沒滿五週歲 還是一個孩子 但他卻和我吵架 我總結了下 在和孩子溝通時不能用大人的語氣和他講話 有些事情不能替他們決定 要徵求他們的意見 在他們情緒激動時 我們大人千萬別有情緒 一定要擺正好情緒心態和他們溝通 如果和他們急 對他們打罵 孩子反而離我們越來越遠 對孩子一定要耐心。



譽娜


看那個階段的,我大的初中那麼一般多聽他們講,在給介意,我有時候看到孩子做事也是煩惱,但想想就算了。我小的在小學,他不聽話,我一般都沉默,這樣他就想知道我為什麼會生氣,我們在溝通,不知道你們怎麼和孩子相處的。


用戶勿念


對於如何處理好與孩子溝通的問題

首先,是孩子目前多大年齡?針對不同年齡段不同發展時期的孩子需要有相應不同的說話溝通方式。(需要家長看一些孩子發現階段類書籍)

其次,你要對自己的孩子性格有個大致的瞭解,這裡需要用到一定的心理學知識,可以學習看點心裡方面的書籍。根據和平型(代表沙和尚) 力量型(代表孫悟空) 完美型(代表唐生) 活潑型(代表豬八戒) 判斷一下孩子是屬於那種類型的。做孩子最容易接受的溝通方式。如果會九型人格更好,可以看看孩子屬於幾號人,根據孩子的主性格來溝通,這樣對你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更有幫助,你們溝通起來也會更順暢。

再一點,要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的力量,如果父母不行可以引導身邊的親人朋友為典型,這樣可以讓這個榜樣的力量來幫助你們更好的溝通。

我是明心姐姐 喜歡可以點贊評論 需要具體性格心裡幫助也可以留言


明心姐姐


如何處理與孩子的溝通問題?

寒假前,一位家長專門來到學校,她無比氣憤的傾訴,在家裡我說什麼他都和我對著幹,指東他朝西,叫他打狗他攆雞,我真受夠這孩子了。

我想這個現象不是存在於個別的家庭而是一個很普遍的社會問題。

為什麼會出現這個現象?

  • 家裡孩子少,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姑姑姨姨小叔小舅沒有一個不寵的。
  • 父母為了生計平日裡較忙,疏忽了和孩子的溝通交流,發現問題再想說,不給說了。
  • 溝通交流的方式方法有問題,或過於強硬,或過於柔弱。
  • 多元化社會的思潮,信息化社會的發達讓孩子自主思維過於氾濫,不客氣的說,他們都不知道自己是誰了。

那如何處理與孩子的溝通交流問題?

  • 家長首先不能怕溝通,因為怕失敗,怕孩子反應過激,你要知道一點,你這次不溝通,下次溝通更難。
  • 家長和孩子溝通時候要事先做足功課,孩子存在的問題,溝通的方式方法,說話的口氣,以及孩子可能的反應都要有預案。
  • 溝通失敗了,不要氣餒,要繼續溝通,你要讓孩子知道,他不認識到父母和他溝通的問題,父母和他的溝通是不會停止的。
  • 溝通的時候要讓孩子有點怕氣,有的孩子在家裡就是小皇帝,那你就要做太上皇,你不在氣勢上壓到他,溝通就無從談起。
  • 家長要學點心裡學,你的孩子是什麼性格脾氣,要有針對性的說詞。
  • 家長對孩子到底是嚴好還是寬好,取決於你對孩子的判斷和對他的期望,嚴點總比寬點好,一個饅頭也要蒸熟了吃!

這是紅紅老師對於和孩子溝通和家長們談一點自己的心得體會,記住最好的溝通就是孩子能接受的溝通!


紅紅老師


分享幾則育兒感悟,希望對有需要的你有啟發。

最好的教育源自內心,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每時每刻。孩子的每一次激動、悲傷、憤怒或者害怕,你都要陪伴他們度過。為人父母其實就是要在孩子最需要你的時候以他最需要的方式去幫助他。

——約翰·戈特曼(John Gottman)

我時常告誡自己:每一次通過權力或者權威去強迫一個孩子做事,就剝奪了孩子學習自律、為自我負責的機會。

尊重孩子作為一個個體的權利,父母是孩子重要的人,但是不是孩子本身。

三歲的孩子,已經急於探索外面的世界了,也有了一定的協調能力,有時候還會當一個小大人了。

做父母的要喚起自己的童心,可以騰一點時間出來,專門作為親子時間,參與到孩子一些“幼稚”的行為中來。孩子會很開心的,甚至“教”你一起玩遊戲。另外,三歲的孩子因為有強烈的學習慾望,可以給小孩多講故事,可以給小孩買一些繪本,買一些發聲讀物,孩子會認識很多物品,每認識一個都會十分高興。

另外,這個時候是孩子記憶力高速發育的時期,教孩子背誦合適的古詩詞和兒歌都是不錯的選擇。

告訴大家一個小秘密,這個階段的孩子,可以講道理,溫和的口吻和孩子交流,有耐心地聽孩子把話說完都有助於親子溝通。

你願意和孩子一起探索孩子自然會把你當最親密的好朋友的,關係一定會很好的。




布魯森林的星辰


很幸運孩子學習挺不錯,誠實有責任感。總覺得她在學校有榮譽,有成就感,所以我的任務就是幫助她變得更優秀。她平時表現得好是正常現象,是應該的。一旦發現她某件事或者性格上有什麼問題,就指出來,幫助她。漸漸得才發現自己錯了!我以為很優秀的她,竟然說自己很自卑,原來,我給她的,總是讓她知道自己“不好”!我反思自己,改變了溝通方式,現在孩子自信開朗了很多。心得:一,人是需要肯定的,不管他是不是優秀。孩子只要某方面做得好或者比原來進步了,就要及時肯定,給他更大的信心。二,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人,不是老師,不要一副諄諄教導的姿態,多與孩子培養親情,多參與陪伴,注意自己的三觀和處事方法,以身作則,潛移默化中他就成長了。三,孩子是一個全面成長的人,他的愛好要支持,有愛好才更快樂,別總是學習學習學習,煩死他了,還能跟你好好溝通嗎!學習方面如果存在問題,別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忘了自己當年學生時的樣子了嗎?不譴責,找原因,看看是態度問題還是方法問題,商量今後需要改變的方面。不管哪方面,有一點進步,就要及時肯定。過去考了50分,這次考了60分,表揚!總結成功的經驗與存在的問題,爭取下次68。這種溝通不難吧?孩子會不會慢慢進步呢?


巾幗秋月


如何處理好與孩子溝通關係?

一個好的溝通關係,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父母有知有覺的在日常溝通中覺察。

市面上有許多溝通技巧,但肯定許多家長都存在著疑惑,學了用起來彆扭,或者直接用不起來。其實是父母們沒有做好內心的準備,在這裡我提三條建議,這三條建議均指向父母內在的功課,而不是針對孩子採取的措施。

懂得

溝通的開始,來自與懂得孩子。懂得孩子,不是一直拿著孩子的不足來吐槽,來批判,而是通過生活的點點滴滴總結出孩子的閃光點,看到他內在的優勢;即使是你認為的缺點,也需要多思考一步:這一點背後有什麼值得肯定的部分呢?

比如說,題主提出的一瓶水引發的矛盾,讓我腦補一下場景:媽媽給正在玩手機的孩子說:幫我那瓶水來,我做飯要用!孩子頭也不回的說:沒空,自己拿!一般父母很難接納這樣的場景,貪玩,不尊重父母,懶等等標籤全來了,隨後的指責批判必然上陣。但孩子擺你嗎?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一定陪你一起“興奮”起來。此時如果媽媽自我覺察孩子行為背後的優點,會給自己說:孩子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很專注。

或許有人會問,這是不是自欺欺人,給孩子找理由嗎?父母的權威何在?從孩子的表現,父母的所謂權威早就被自己pass掉了,並不是當下的事情。如果溝通已經被經驗截斷,不如從每個當下嘗試懂的孩子,重新建立溝通的鏈接。

接納

懂得了,是接納的開始。無條件接納,是育兒界最興的一種提法。但父母們犯愁了,無條件接納是不是沒有了界限?任何事情都接納嗎?不是的,真正的無條件接納的部分,是不當行為背後的情緒,觀點。著名的冰山理論,討論了行為下面的存在的真相。接納了這些真相,才是無條件接納的開端。孩子的內在,是父母的投射。說白了,對孩子們的不接納,其實是對自己的不接納。所以當和孩子在溝通不暢時,覺察一下內心是否存在自己不接納自己的部分,投射出了這份溝通障礙。

相信

最後一個建議,是相信,相信自己的孩子內在擁有足夠的智慧,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擁有愛的。這種相信,帶來的能量能夠化解溝通的障礙,當然也不是一蹴而就。父母在做好了前面懂得,接納兩個功課之後,選擇傻傻相信孩子,溝通之障才會慢慢化解。為什麼呢?孩子們杜絕與父母溝通,往往是因為他感覺父母根本不相信他們,他們說啥都是錯,做啥也是錯,慢慢就會關上了心門。所以,相信孩子是必須從內心真正的相信。

結語

其實孩子很期盼和父母溝通,只是從小沒有建立好的溝通橋樑,讓他們不知怎樣溝通,便用各種行為來引起父母的關注,錯認為這就是溝通。所以,父母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有知有覺的覺察以上三個部分:懂得,接納,相信,重新塑造溝通的橋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