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商品期貨漲跌互現 雙粕齊升菜粕主力領漲

因原料匱乏以及疫情影響開工延遲,目前油廠油菜籽壓榨量偏低。同時,隨著氣溫回升,水產養殖將陸續開工,主要用於水產飼料生產的菜粕需求會迅速增加。

國內商品期貨漲跌互現 雙粕齊升菜粕主力領漲

圖為2016—2020年兩廣和福建地區油廠菜粕庫存變動

  受恐慌情緒影響,節後首個交易日菜粕期貨大幅跳空低開,但疫情帶來的短期利多支持其大幅反彈,菜粕期貨迅速填補了跳空缺口。展望後市,短期內供應偏緊難以改變,菜粕期貨有望繼續偏強運行。

  短線利多因素顯現

  從需求端分析,由於疫情暴發,春節期間城鄉居民外出減少、聚會消失,春節後大中專院校開學、企業開工延遲,這導致肉、蛋等養殖產品消費大幅度萎縮,價格下跌,養殖戶壓欄增多。正常情況下,春節後生豬、肉雞等存欄量會階段性下降,蛋雞存欄量也會因節日期間淘汰雞出欄增多而減少,但今年因為消費減少,價格下跌,這些養殖產品存欄較常年增多。

  從供應端分析,春節假期一般在正月初七左右結束,油廠在春節後第二週按時開工壓榨,但今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嚴峻,各地油廠開工受到嚴格限制,開工時間大大延遲,無論是豆粕還是菜粕短期供應均偏緊。而養殖戶和飼料廠備貨基本消耗完畢,加之部分地區交通因防控疫情受阻,部分養殖場飼料匱乏。據監測,截至2月7日當週(年內第6周),全國各地油廠大豆壓榨總量為78.75萬噸,前一週僅為5.27萬噸,大大低於春節前每週200萬噸的水平。據預測,第7周、第8周油廠大豆壓榨量將分別恢復至150萬噸和175萬噸。

  油廠菜粕庫存偏低

  去年以來,中國從往年最大的油菜籽進口來源國——加拿大進口的油菜籽數量大幅下降。據海關數據,2019年12月,我國油菜籽進口量為14.5萬噸,較上年同期大幅減少63.37%;2019年1—12月,我國油菜籽進口量為273.74萬噸,較上年下降42.56%。這使得目前沿海油廠油菜籽庫存偏低。據監測,截至2月7日,沿海地區油廠進口油菜籽庫存為11.5萬噸,周環比減少1.4萬噸,降幅為10.85%,較去年同期的60.15萬噸下降80.88%,為歷年來同期最低水平。

  因原料匱乏以及疫情影響開工延遲,目前油廠油菜籽壓榨量偏低。據監測,截至2月7日當週,沿海油廠油菜籽壓榨量為1.6萬噸,周環比增加0.4萬噸,為歷史同期最低水平。預計第8、9周油廠油菜籽壓榨量將分別增加至2.9萬噸和4萬噸,但仍為偏低水平,菜粕產出量也相應下降,油廠菜粕庫存自然偏低。據監測,截至2月7日,兩廣和福建地區油廠菜粕庫存為1.5萬噸,周環比穩定,同樣為歷史同期最低水平。

  從需求端分析,隨著氣溫回升,水產養殖將陸續開工,主要用於水產飼料生產的菜粕需求也會迅速增加。據監測,截至2月7日當週,沿海油廠菜粕合同成交量為0.65萬噸,較春節前一週增加0.35萬噸,增幅為116.67%。

  外盤豆類暫時止跌

  因擔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大豆需求,CBOT大豆期貨價格一度跌跌不休。但隨著節後中國豆類企穩反彈,以及美豆出口好轉,CBOT大豆期貨觸底回升,止跌反彈。上週四美國農業部發布的周度出口銷售報告顯示,截至1月30日當週,美國2019/2020年度大豆淨銷售量為70.38萬噸,周環比增加76%;本年度迄今為止,累計3230.78萬噸,同比增加6.4%。另外,巴西東北部和南部地區乾旱也給巴西大豆生產帶來較大不確定性;中部則因雨水過量造成收割進度延遲,截至上週,僅為15%,大大低於往年水平。這都將成為支撐美豆企穩走強的重要因素。

  長期來看,新冠肺炎疫情可能造成經濟增幅下降,養殖產品需求萎縮,利空菜粕市場,但短期帶來的供應偏緊不容忽視。在油廠大規模開工前,菜粕供應仍將偏緊,菜粕期貨或繼續偏強運行。

更多交易技術視頻點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