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持續蔓延:一款耳機未見天日的碎夢

對於許多行業來說,2020年的春天,註定是煎熬的,而對於一個人、一個項目來說,如同火上澆油一般,深深的令他難以忘懷。疫情的衝擊,讓中國的“製造業核心”珠三角區域,倍感壓力,而在這片土地上辛勤工作的人,都顯露出了各種擔憂。

我入行的時間並不算長,19年夏天才算真正加入到耳機制造業這個行業當中。全國乃至全世界的耳機產品,不論是有線耳機還是藍牙耳機,90%都出自珠三角這片神奇的土地。在東莞、深圳、惠州一代,集成了全球最成熟、最發達的耳機產業鏈,包含了生產設計製造所有環節中的每一個細節。而疫情的出現,成為了我的同事半年努力結果的碎夢。


疫情的持續蔓延:一款耳機未見天日的碎夢

你所喜歡的beats耳機也來自珠三角

看似“邊緣化”的耳機行業,仍然有著活力

耳機行業,在很多人眼中,不算大,甚至可以說是“小的可憐”,但正是這樣一個我們很容易忽略的產業,卻讓很多人都實現了自己的夢想,當然也不乏夢碎的那一撥人。對於我的同事小琪(化名)來說,這次爆發的疫情,讓他到現在都行走在夢碎的邊緣上。縱然耳機大家都需要,不論是發燒友還是手機用戶,耳機是那種看似剛需,又很容易被忽略的東西。但不可否認,即使你並不關注它,仍然有著一群熱心人,在用一己之力去做到更好。

我自2012年接觸耳機產品,到從2016年開始做為耳機行業媒體編輯到現在,整個行業的起起落落和人來人去,或多或少都看在眼裡。即使進入耳機制造的時間稍晚,但比起小琪來說,也有著“先天性優勢”,因為我對這些產品,知根知底地瞭解,比如後起之秀大火的品牌:水月雨。


疫情的持續蔓延:一款耳機未見天日的碎夢

水月雨這樣的品牌可以說是“後起之秀”

對於小琪來說,情況則完全不同。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的他,從骨子裡散發著一種藝術氣息,似乎和耳機行業怎麼也不沾邊,而他自己的耳機,也正是beats,與他非常般配。小琪比我來公司早半年,他之前是一家五百強企業的廣告策劃,來到我們公司時仍然是策劃,只不過成了“高級策劃”,而策劃的東西,正是耳機。

彼時國內的耳機市場在2019年展現出異常活躍的狀態,我來到公司的這半年間,就已經跑遍了國內國外大大小小的展會,也看到了小琪所帶領著的耳機品牌逐漸成長,而這也只是半年的時間。小琪曾坦言,他對耳機提不起任何興趣,他是一個喜歡藝術的人,像耳機這樣看起來“硬核、死板”的東西,並不是他的菜。不過既來之則安之,他想把自己本能的藝術細胞,灌輸到耳機產品上。


疫情的持續蔓延:一款耳機未見天日的碎夢

高檔耳機一般都是這樣的“傻大粗”


“藝術家”的高端耳機野望

這個想法在我看來是非常優秀的,將富有藝術氣息的理念灌輸到產品本身上,再由產品本身將藝術的價值和理念去體現出來,這是一個看起來非常“先進”的想法。至少在國內,這樣去做、並且以一個專業的行業內人士的思路去做,貌似除了小琪還很難找到第二個人。而我則全程跟隨小琪,給予他專業方面的支持。

項目從2019年10月開始立項,產品的關鍵詞為“手工、多彩、精緻、高端”,對於他領導的這個產品普遍在百元的消費級品牌來說,想去做高端產品,必須通過其他方面進行“增值”,畢竟他自己也很清楚,他的耳機品牌還很難與森海塞爾這種“國際大廠”去拼溢價,不然後果只有死路一條。而對於一款技術含量並沒有那麼繁雜的有線耳機來說,三個月的時間足夠他去打磨出一款優秀的產品了,他自己也這麼認為。

疫情的持續蔓延:一款耳機未見天日的碎夢

森海塞爾萬元旗艦:HD820

小琪心裡很清楚,這樣的“魚躍式”產品規劃,是非常危險的,挑戰性很大,但如果能按照他的預期規劃和想法去完成的話,收穫將改變他手中這個品牌的尷尬現狀,所以他想嘗試一把。能讓小琪下此決心的前提,是公司自己擁有一家控股的耳機制造工廠,這個工廠的規模在行業當中算不上大,但可以完全承擔一個一線品牌的全部產能。工廠所能提供的支持,就是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原始設計商)。

也就是說,小琪完全可以在合理的範圍內發揮他的想像與設計才華,來造出這款前所未有的驚豔產品,而他背後的這家工廠,可以給予他很多輕資產品牌商得不到的支持。而小琪自己心裡所想的,卻是如何將他這個看起來不是很景氣的品牌,在行業當中脫穎而出,從而可以將整個部門從公司裡脫離出來,拿到更多的回報和獎金,而這一切的開端,都需要這款產品的誕生。在小琪眼中,他不允許失敗。

疫情的持續蔓延:一款耳機未見天日的碎夢

這樣車間規模的耳機工廠在東莞已經很不錯

產品的開發過程談不上順利,中途的磕磕絆絆總是難免發生,這對於我們來說是完全可以接受並且承擔的,因為只要結果是好的,其中的困難只有自己能明白。而這對於小琪來說,是他第一次接觸耳機產品的設計、製造、生產的整個流程,從設計師到供應商以及產線,全部有他來親自跟進。彷彿他從一個策劃變成了產品經理,對於一個廣告學專業的本科生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因為在此之前,小琪從來都沒有接觸過這些東西。

按照原計劃這個產品其實兩個月的時間就可以問世,而小琪也為了給宣傳推廣留出足夠的時間,讓他最拿手的事情:營銷可以如魚得水的落實,他選擇在2020年的春天發佈,也就是2月初。在小琪看來,這是一個值得銘記並且美好的時間,與他所設計的產品相得益彰。更好的情況便是,國內大部分廠商都已經在年末將新的一年的產品發佈完成,將會留下一個非常難得的窗口期。

疫情的持續蔓延:一款耳機未見天日的碎夢

設計生產一款高端耳機也並不是什麼易事


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真正的“噩夢”才準備開始

但問題就在於,規劃和想法都是非常理想的。由於經驗的匱乏,小琪低估了自己產品在製造上的難度,更沒有想到,供應商留給他的時間是非常可憐的。因為2020年的春節,來的比以往更早一些。也就是說,他的產品必須要在2020年1月初,就要見到大貨(貿易行業對指批量下單的貨物總稱)。而製造工藝上的問題,他足足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才完成,而等到他見到大貨樣的那天,已經是1月18日。

對於1月24日就是春節的今年來說,供應商早已停工放假,很顯然大貨只能在春節後出貨,不過按照他的規劃來看,在已經解決製造工藝問題的前提下,2月初發布並不是什麼事情。按照珠三角地區大部分工廠初八開工的習慣來說,他的新品發佈是絕對趕得上時間的。但這已經是非常妥協的做法,因為他的品牌在之前發佈新品的時候,永遠是現貨備足,而這一次,他需要搞預售了。小琪彷彿看到了幾年前蹲在電腦前搶購小米手機時的那一瞬。

疫情的持續蔓延:一款耳機未見天日的碎夢

當年的小米手機也是“一機難求”

在拿到大貨樣之後,公司很快就放了春節假,小琪計劃著帶著老婆開著車去湖北好好度一個假,給自己兩個多月來緊繃的神經放鬆一下。因為公司裡的一個老家在湖北的同事告訴他,等他去了要好好招待一番。彼時的小琪,心中仍然在盤算著等開工以後如何將他的“傑作”向世人展現,準備迎接著大量的好評和鋪天蓋地的訂單。

然而就在除夕的四天前,鍾南山院士發出了新型冠狀病毒可以“人傳人”的事實,但疫情還遠沒有到達如今的緊張態勢,至少在20日,深圳上街佩戴口罩的人,少之又少。而小琪也在開始準備著自己新年假期到湖北度假的旅程,但就在兩天後,他取消了所有的旅行計劃。

疫情的持續蔓延:一款耳機未見天日的碎夢

這個畫面讓多少個人繃起了神經

雖然旅行的計劃被迫取消,但仍然沒有打消掉小琪對開年之後的憧憬。他知道,這個窗口期他必須要把握,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翻盤”機會,而錯過了,可能就需要從頭再來。這個情況對於局外人看來,或許並不會有太大的感觸。因為就在疫情告急的情況下,沒有人再會分散精力去關注耳機了,大家所關注的、生活中所看到的,全部都被新聞所佔據。

而就在除夕之後,小琪也意識到了問題,2月初再發布耳機,還是否能吸引目光?流量又能否再繼續傾斜,引流宣傳的投入又能否跟得上腳步?事實上那時候的我們都在擔心這樣的問題,因為真的沒人再會在當下去考慮買一條新的耳機了,而是去看一下誰家的口罩還依然是那麼便宜。

疫情的持續蔓延:一款耳機未見天日的碎夢

在此之前,你又對口罩有多少了解?


突如其來的“長假”,令人措手不及的連鎖反應

隨著春節假期的延長和疫情的快速蔓延發展,大部分人,尤其是中高端耳機的主流消費人群,此時都宅在家中“生了蘑菇”。我們似乎已經開始接受現狀,也因為前幾日每天刷屏的枯燥新聞,讓人想看一些其它的東西,小琪也不例外。敏銳的他發現了從1月25日之後的店鋪銷量數據的指數型增長,雖然快遞早已放假,但人們的消費目光開始了轉變。“既然口罩並不是那麼容易買到的,那就買自己想要的東西吧”。

前幾天群裡不太活躍的粉絲們又開始了往日的“水群”行為,討論的話題也逐漸地從疫情轉向了日常,只是大家都很難在短時間內見面而已。在小琪看來,這樣的轉變意味著他可以提前進行推廣上的操作。他開始安排流量、安排廣告資源,對新品的發佈進行了預熱的操作,他知道在接下來“宅家”的日子裡,用戶的注意力會逐漸地從疫情上分散到別的地方,那麼自然也就會有耳機這一杯羹。

疫情的持續蔓延:一款耳機未見天日的碎夢

大部分人此刻還仍然宅在家中

因此原計劃的發佈時間仍然不變,他甚至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推廣上,只不過區別在於之前安排好的線下活動,被迫取消。當然在小琪看來,這些變化並不會構成什麼問題。事實也正如他所想,他的產品完全可以在2月初繼續發佈,他知道在3日當天開工以後,大貨到來的時間只比原計劃晚了幾天而已,而他規劃的預售時間,足足有15天。

但很不巧的是,就在1月28日下午,廣東省人民政府發佈了廣東省復工時間。但這個消息傳到小琪耳朵裡,已經是29日上午了。他早已安排好了新品發佈的預熱節奏和流量的吸引,但它卻沒有意料到復工的時間在他的計劃當中會那麼“晚”。

疫情的持續蔓延:一款耳機未見天日的碎夢

28日廣東省政府發佈的消息

也就是說,即便是10號當天工廠開工,小琪親自去跟進大貨的話,不出意外也能在新品預售期最後一天之前將大貨拿到手中,但事實上,他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大部分工廠的工人,都來自於“兩湖”(湖北、湖南)地區,到時候能來到工廠正式開工的人力,遠遠達不到新品在短時間內生產的產能要求。

小琪的工廠一共有大約50多名工人,包含了生產組裝、質檢、倉庫、包裝等各個環節在內的人員,而10號開工的話,能到崗的工人最多也只有1/3,這樣的產能很顯然並不能滿足新品在短期內生產完成的產能需求,那麼留給小琪的時間,顯得有些捉襟見肘。而新品發佈的日子早已定好,所有預熱的宣傳都已經按照計劃一步一步進行。

疫情的持續蔓延:一款耳機未見天日的碎夢

正在進行耳機質檢的工人

要想收回之前所發佈的消息和預售的時間,顯然已經不可能。而拋去疫情的影響去看,小琪的規劃也好還是應急處理方式,已經是一個策劃+產品經理所能做到最好的地步了,況且這是小琪第一次全程跟進一個項目,但處處給他設限的,正是這一次蔓延全國的肺炎疫情。每一次政策的變動和勢態的轉變,都讓小琪對項目的各種計劃措手不及。

殊不知,這個產品項目是小琪冒著很大的風險和代價去執行的,雖然“計劃趕不上變化”,但他仍然有應急處理的辦法,唯獨遇到了不可抗力。當然,對於小琪而言,他已經多日沒有很好的睡過一個晚覺了。即便是大家都在享受著延長假期的時候,小琪仍然獨自驅車“偷跑”到公司辦公,想著接下來的對策。

失敗的可能性大於成功,這就是現實

2月3日,小琪的新品發佈非常成功。流量的吸引和粉絲的支持,讓這款產品在發佈當天的銷量就已經超出預期,這對小琪是一種莫大的鼓舞。要知道他雖然相信在當下大部分用戶的注意力已經轉移,但他的確沒有想到用戶的消費能力會如此之高,也沒有想到用戶在沒有看到產品實物的情況下,就能對新品如此的認可。

這無疑是一個好消息,對於產品來說,也是一個極好的開始。這意味著這款產品將會在一段時間內,成為一個爆款,至少對於小琪來說,他敢篤定,因為對於營銷來說,他已經是非常有經驗的老手了。而此時的小琪,心中所想的更多的還是能不要出現其他的大變動,因為只要出現變化,接下來所有的事情都要泡湯,如此成功的預售也將會在罵名中宣告結束。

疫情的持續蔓延:一款耳機未見天日的碎夢

預售顯然已經是當下新品發佈的重要方式

2月9日,也就是這篇文章的撰寫當天,小琪收到了來自公司高層的消息。由於位於東莞的工廠在10日還達不到相關部門要求的復工條件,即不具備在特殊情況下對工人的防護、對工廠的消殺等條件,必須在工廠達到復工條件後才能開始繼續生產,這也就意味著,到底什麼時候工廠能開工生產,仍然是個未知數。

就算在這個時候找別家能復工的工廠去委託製造,也已經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更何況這些已經復工的工廠,年前堆積的訂單還在焦頭爛額的準備著,對於他們來說小琪這種“小單”,根本不值一提。所以對於小琪來說,新品已經發布,一切都無法收回。而小琪本身,已經打算“親自上陣”,他冒著風險也要將這批預售的產品全部到位。而跟在他身後的,是那一幫生產研發部的工程師。

疫情的持續蔓延:一款耳機未見天日的碎夢

標準化的生產車間

這是小琪最後的“倔強”他不允許自己失敗,因為在和他相處的這半年裡,我已經非常清楚他的行事風格。但從我自己內心裡,又或者通過我的猜想,小琪他自己,也並沒有什麼十足的把握。因為這樣的舉措,是在“頂風作案”,冒著自己的生命危險,去完成他想要達到的目標。精神縱然值得稱讚,但是在當下這個特殊的時局,在我看來並不是什麼好辦法。

當下的小琪,他已經沒有了選擇餘地,對他而言,要麼是坐在家中看著前前後後繃著神經的辛苦付出全部宣告失敗,要麼就是努力去“最後的掙扎”,去挽救那最後一絲的希望。小琪並不是什麼神仙,他也只是一個努力去為夢想而拼搏的普通人,而在小琪的身上,你能看到一個普通人在看似絕望的境況下,去做出什麼樣的努力。

耳機行業和這次疫情看起來並沒有什麼直接“關聯度”,而受到此次疫情衝擊的企業,也不止小琪公司一家。作為一個觀察者,你能看到在這次疫情當中,現實就是如此的無情,一次又一次地將你的美夢打碎。你也能看到,在那些一次又一次的碎夢中,普通人的無力掙扎。



本文系真實事件改編,因涉及部分行業敏感內容,文中人名、品牌名均為化名,配圖與故事內容無絕對關聯性,如有雷同純屬巧合。本文獨家首發於今日頭條平臺,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作者系耳機行業資深媒體人,“趣聽耳機測評”聯合發起人。曾供稿於多家知名數碼科技媒體,現就職於耳機行業內某品牌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