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中最粗鄙的一首詩,千年來飽受詬病,如今讀來卻令人叫絕

導讀:詩和遠方並不遙遠,多數時候,人們只談文學;偶爾也會看看窗外,聊聊外面的天地。一個人想要平庸,阻攔者很少;一個人想要出眾,阻攔者卻很多。當生命遭受各種無常的考驗時,“平庸”和“出眾”就會從我們的詞典裡跳出來,它讓我們可以深刻地理解到更多詞語的意思:什麼叫忠誠守信,什麼叫背信棄義,什麼叫以身作則,什麼叫敷衍了事,什麼叫責無旁貸,什麼叫見利忘義,什麼叫大愛無疆,什麼叫冷漠自私……

《詩經》中最粗鄙的一首詩,千年來飽受詬病,如今讀來卻令人叫絕

圖文|源自網上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國風·鄘風·相鼠》,是一首很經典的諷刺詩。它出自於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可謂《詩經》中罵人罵得最狠、最直接、最露骨的一首。

從題目《相鼠》來看,這首詩主要是以鼠起興,即表面上描寫老鼠,實則是揭露上位的官僚用各種手段欺騙人民,比之為鼠,給予了最直接、最露骨的諷刺。可以說是全文無一髒字,卻罵得痛快淋漓。

國風·鄘風·相鼠

先秦|佚名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相鼠有齒,人而無止!人而無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作為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在儒學傳統中,《詩經》也成為經典之一,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然而,對於《詩經》中的篇目,儒家學者多以“溫柔敦厚”的標準來進行解釋和闡述。

因此,這首罵人最露骨、最直接、最解恨的一首《相鼠》,千年來飽受詬病,被漢儒們認為是“粗鄙之語”,是《詩》三百篇中所僅有的。可是,穿越時空,這首詩在此時此刻讀來,卻令人叫絕,讓人感到無比的痛快淋漓。尤其是對於某些人某些事,這首詩真是極有其力量!

對於此詩的諷刺對象,歷來說法不一。有的認為是刺在位者無禮儀的,有認為是妻諫夫的。然而,從詩作內容咬牙切齒的語氣來看,“妻諫夫”未免太過了。所以多數學者都認為是詩人借“老鼠”的貪婪無恥來諷刺居於上位的統治者的。

其實,無論此詩在產生之初批判諷刺的是誰,都不影響它的魅力。老鼠,在中國人的字典裡,總是與一些不好的字眼聯繫在一起,例如“鼠目寸光”、“鼠盜狗竊”、老鼠過街”、蛇頭鼠眼”等等。可是,在這首詩中,詩人卻認為有一類人比老鼠更可惡、更無恥。

這類人就如同醜陋狡黠、偷竊成性的老鼠一樣,寡廉鮮恥,貪婪自私,甚至連老鼠都不如。至少老鼠還要鼠皮來遮蓋,可是社會中的某些人卻不要臉面,不顧德行,不顧禮儀,毫無廉恥。對此,詩人不僅痛斥,而且還希望他們早早死去,以免玷汙“人”這個崇高的字眼。

詩人言語尖刻,情感激烈,以鼠為喻,從“外表”、“內心”、“行為”三個方面對上層統治者進行了嚴厲地抨擊和批判。可是,時過境遷,此時來讀這首詩,其批判力量依舊絲毫未減,令人叫絕。

畢竟人性複雜,貪婪和無恥一直都存在。顯然老鼠要比被罵者好得多,最狠的是每一句的結尾,都在咒被罵者該死,實在是太解氣了。然而正是這麼一首罵人詩,卻透露了3個做人的原則。

一、人要有儀

這首詩的第一句,是關於“儀”的啟示。你看這老鼠都有皮,人卻沒有臉面!人要是沒有臉面的話,不去死還能幹什麼呢?

“儀”是指人的外表和臉面,也就是一個人的外在形象。“人而無儀,不死何為?”那麼如何做到有“儀”呢?很簡單,記住這“四要”:面要淨、衣要整、語要溫、動要正。

二、人要有止

第一句寫外表,第二句寫內裡。你看這老鼠還有牙齒,人卻沒有廉恥!人如果不知道廉恥的話,不去死還在等什麼呢?

此句將“止”翻譯為德行。如果這個人品行不端,大家會自然而然地慢慢疏遠他,即使他儀表如何端正,也只能矇騙大家一時。

三、人要有禮

最後一點,就是人要有禮,什麼是禮?

禮是指社會生活中,由於道德觀念和風俗習慣而形成的儀節,通俗一點講,就是要遵守規則。這裡的規則並不是指所有的規則,而是道德層面或者風俗習慣等。孔子所說的“不逾矩”,就是這個意思。如果沒有“禮”的限制,社會將會紊亂,文明經濟等將不復存在。

這首《相鼠》表面是一首罵人詩,其實是諷刺當時的一些社會現象和上位者的弊病,詩中所凸顯的內容也是一面鏡子,讓我們能從中有所受益,做人,要有儀、有止、有禮,才能在這個社會上過得好。雖然這首詩罵人罵得很狠,但無疑每一句都發人深省。總的來說,這首詩稱得上是古典詩歌中諷刺詩的典範。

那最後就讓我們再完整地大聲朗讀一遍吧: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相鼠有齒,人而無止!人而無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附:《國風·鄘風·相鼠》註解、譯文和淺賞

註釋:

1、相:視也。

2、儀:威儀,指人的舉止作風大方正派而言,具有尊嚴的行為外表。一說為“禮儀”。

3、何為:為何,為什麼。

4、止:假借為“恥”,鄭箋釋為“容止”,也可通。

5、俟:等。“不死何俟”為“俟何”賓語前置。

6、體:肢體。

7、禮:禮儀,指知禮儀,或指有教養。

8、胡:何,為何,為什麼,怎麼。遄(chuán):快,速速,趕快。

你看這黃鼠還有皮,人咋會不要臉面。人若不要臉面,還不如死了算啦。

你看這黃鼠還有牙齒,人卻不顧德行。人要沒有德行,不去死還等什麼。

你看這黃鼠還有肢體,人卻不知禮義。人要不知禮義,還不如快快死去。

淺賞:

此篇三章重疊,以鼠起興,反覆類比,意思並列,但各有側重。第一章“無儀”,指外表;第二章“無止(恥)”,指內心;第三章“無禮”,指行為。三章詩重章互足,每章四句皆押韻,並且二、三句重複,末句又反詰進逼,既一氣貫注,又迴流激盪,增強了諷刺的力量與風趣,合起來才是一個完整的意思。這是《詩經》重章的一種類型。

————

後記:在我國古典詩歌的百花園中,諷刺詩以其強烈的現實性和戰鬥性,成為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簡單來說,就是揭露了現實生活中的一切不合理現象。以詩歌鼎盛的唐代為例,很多諷刺詩就把矛頭直指當朝權貴的腐敗罪惡,甚至是當朝皇帝。如李白的《古風》五十九首,白居易的《賣炭翁》、《秦中吟》,杜甫的《兵車行》等,都是刺向黑暗現實的利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