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養育究竟是什麼樣的?

寒蟾


過度養育近些年來引起越來越多國內外教育者的擔憂。


學齡前過度養育主要集中在“養育”上,大多是生活照料過度關注。


一個媽媽曾對老師說:“溫度在26度以下,每天要喝600毫升水。”


還有一個孩子甚至不需要說話。他只要眼神飄到那兒,家裡人就知道他想要什麼。比如他看看水杯,家裡人就把水遞過來;看看廁所,家裡人就幫他脫褲子。——他已經6歲了。


被過度精細照料的孩子常有如下幾個特點:


1、自信心不足。

2、情緒不穩定。他們常顯得有點“任性”。他們可能會突然發脾氣,不太顧及大人或其他人感受。

3、動手能力差。


學齡後過度養育主要集中在“教育”上。家長對孩子的學業關注太多。


美國很多年前有一個詞形容這樣的家長:直升機父母。形容父母像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的上空,一旦發現問題就俯衝下來幫孩子解決。


近些年,情況更加惡化了,一個新詞出現了:除草機家長。除草機家長僅僅出於擔憂(而不是事實),就會提前衝上去解決問題。


我的女兒五年級的一天,我接到了班主任老師的電話。老師問我覺得孩子最近作業量如何。因為有的家長投訴說孩子作業太多,有的家長又覺得作業太少。接到這個電話,我的內心是崩潰的,家長們已經開始干涉老師教學了嗎?!


作為教師,我非常清楚,教師特別知道自己的學生進度,知道應該如何安排他們的學業。一旦受到家長的影響,有可能偏離原有的規劃,對學生未必是好事。


除此以外,家長替寫作業之類的消息不絕於耳。家長擔心孩子作業不如人,乾脆親子上手幫忙做。


什麼時候可以放手呢?一直被這樣關注的孩子始終無法學會獨立。


斯坦福的新生教務長在自己的書裡說,家長的過度關注導致孩子成年後無法自立。一個新生郵寄來自己的兩個大箱子,卻不知道怎麼抬到樓上,箱子放在路上幾周後,他的媽媽給老師打電話求助,才解決了這件事。


社交上家長的過度養育。


一天,教室裡兩個孩子發生了爭執,一個孩子打了另一個孩子一拳。放學後,被打孩子的爸爸衝到教室裡,企圖找到這個孩子,揍他一頓。兩個孩子都只有2歲。。。


還有一次,老師們放學後正準備開會,一個爸爸氣洶洶地推門而入。原來放學後家長接上孩子在幼兒園院子裡玩,幾個孩子互相打鬧,一度把他的孩子壓在身下,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被欺負了。但是當老師衝出去解決問題時,孩子們早就笑鬧著玩做一團。


學齡後一些家長干涉孩子的交友,他們可能以成績不好之類的理由,希望孩子換朋友。


家長之所以過度養育,關注的都是當下孩子的狀態,如果放眼未來,家長會發現很多事沒那麼重要。孩子總有一天要獨立面對世界,無論生活上、學業上還是社交上家長的過度關注,都會讓孩子損失很多自己鍛鍊的機會。


曉音的育兒故事


首先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寶寶吃奶粉,寶媽和寶爸最擔心的是寶寶吃多,或者不夠吃,可有的寶寶吃母乳,特別是有的寶媽,母乳很多,只要寶寶吃,寶媽的奶就總是那麼多,吃也吃不少。那麼,母乳會過度餵養嗎?

首先過量餵養母乳可能導致寶寶肥胖或營養不良,因為母乳對嬰兒的吸吮要求很高,所以每吃一口都是自己的“控制”,而不是像奶瓶一樣不小心吃。如果母乳嬰兒長時間吮吸,很容易吸吮後吐奶,在奶脂肪含量高之後,很容易產生飽腹感,從而停止吸吮。

而且,母乳通常更加費力,而且寶寶吃得太飽的話,一般會休息,就不再努力讓自己吃,但是,如果將母乳吸入瓶中餵養嬰兒,則也容易過量餵食。

其次過度餵養就是讓寶形容詞的吃的營養素超過了寶寶身體維持代謝動態平衡的需要,傳統的過量餵養是指過量攝入奶引起的綜合症,主要是由消化不良引起的。症狀是:大但跟水一樣,會有泡沫和綠色在大便中。還會嘔吐,吐奶,寶寶常常有因肚子痛或肚子有氣而使寶寶哭鬧,寶寶體重不增加會減少。

最後過度餵養寶寶會讓寶寶消化功能的負擔加過重是,會使寶寶消化不好吸收不良,父母必須有計劃的食物供應,以便讓寶寶能正常的吃媽媽的奶。過度喂寶寶食物會使寶寶消化道要一直消化食物,並且把不多的血液和氧氣將從不能在頭上發育,會到消化道消化食物,腦子就會缺血缺氧,也就是吃的越多,胃和腸道所需的血液就越多,腦中的血液就越少,對大腦的傷害越大。


百合的世界


很多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有過度指導、過度保護和過度介入的傾向。

孩子們習慣了家長為他們解決各種問題,“沒有家長的幫助,孩子很難在社會站穩腳跟”。

過度養育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過度控制,它對孩子的心智成長更具毀滅性影響。從孩子出生開始就對孩子進行掌控,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成長,孩子的每一個選擇都是父母安排好的,孩子只需要按部就班的走下去就好。

這種設計好的人生,是在扼殺孩子的成長,剝奪了孩子的權利和自由。父母把自我價值與孩子進行捆綁,對孩子充滿更多期望,一但期望落空,有的家長會比孩子更焦慮,對孩子進行大聲責罵,讓孩子產生負罪感和內疚感。

因為我們愛孩子,所以不想讓孩子受到傷害,為了讓孩子專注學習,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為了以後有個好前途,用自己的經驗幫孩子做出選擇,這些有錯嗎?

出發點沒有錯,錯在過度這兩個字上。孩子進入社會,你對孩子的期望是什麼,是符合你的私人理念,還是更能適應社會需要,是培養聽話的孩子,還是優秀的成年人?

所以家長要懂得適時的放手,才能讓孩子在我們庇護下茁壯成長,在走入社會後站穩腳跟。就像泰戈爾說的那樣,讓我的愛,像陽光一樣,包圍著你,又給你以光輝燦爛的自由。

雖然教育方法沒有絕對的標準,但在“過度養育”這件事情上,一位心理學家的研究,指出有三條紅線家長最好不要碰:

1.為孩子做他們已經可以自己做到的事情;

2.為孩子做他們幾乎可以自己做到的事情;

3.教養行為的動機基於我們的自我,而不是讓孩子成為他們自己。


Evie家三個娃的成長路


這裡不徵集不引用育兒書籍或文章,只談我個人的些許經驗。歡迎大家共同討論。關於過度養育,我認為可以分成兩個方面,“過度養”與“過度育”,這二者所造成的傷害也是不同能量級的。

首先,從寶寶呱呱落地,家庭從此進入了圍著孩子轉的時期。怕凍著怕餓著怕生病怕不高興,怕這怕那,生怕出現丁點的差錯。從吃奶到吃飯,相信所有家長都嘗試過很多不同的工具、食譜、查找過育兒知識惡補,可謂用心良苦,甘之若飴。所以吃就成了餵養孩子的頭等大事。那麼吃對了麼?吃會不會過度呢?如果吃過度會怎樣呢?

現在生活水平好了,家長餵養孩子也是捨得下成本的。什麼好給吃什麼,什麼進口的奶粉、替代品、甚至保健品、藥品。只要大品牌的,只要講能提高孩子體質,補充營養,開發大腦的,通通都給買。但殊不知,這些恰恰沒有廣告那麼好的療效。很多保健品都是不適合孩子食用的,最常見的就是我們說的激素。有些孩子過早發育,有些孩子發育過度形成肥胖症,還有的孩子補鈣太多,骨骼早早定型無法再度長高。這些都是我們養育孩子應該注意的問題,科學餵養,一定要先科學,在選擇補充營養上更要先經過科學的認知。

下面咱們再來一起討論另一種“過度養育”,就是精神行為上的過度。比如,過分的寵溺,使得孩子沒有獨立的人格;過分的嚴苛,讓孩子沒有了自由的想象。這都是不可取的。我們養育孩子,更應該教會孩子自己生存的本領和能力,這不僅僅指好好學習,學個技能,以後找個工作。我們需要培養孩子的情商,多與孩子溝通,多讓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樹立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增加孩子對社會對自己及對自己父母的認知與信任。作為父母,不應包攬包辦,不應用愛的名義“綁架”自己的孩子。要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孩子學的最快。所以,家長們一定不要走極端,一定要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

最後,祝願所有的孩子都在科學健康的環境下成長,不驕不躁,時刻懷著感恩的心迎著成長路上的絢爛風景。








負重前行De家庭主婦


最糟糕的家庭教育是過度養育

如今“虎媽”和“狼爸”已經成為社會現象。於是,也引來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過度養育究竟是有害還是有益的?當那些明顯的不夠稱職的家長受到詬病時,我們就會認為,只要在養育方面多下苦功,我們的孩子或許就會擁有大好前途。那麼這種“過度養育”是否有問題呢?

根據心理學家多年的研究發現,家長的參與度和回應度高,對孩子有較高期望,尊重和支持孩子的獨立自主,允許孩子犯錯誤甚至失敗,同時自己的生活充實,為孩子創造出可信賴的、有閒暇的、和諧的、不加干涉的環境,孩子就會茁壯成長,在學業成績、心理發展和社交能力等方面有更好的表現。

1、權威而不是強權

這方面的研究非常多,也非常充分。伯克利加州大學的臨床和發展心理學專家戴安娜·鮑姆林德經過數十年的研究發現,那些參與度和回應度高,對孩子有較高期望,同時也尊重孩子獨立自主性的家長才是最理想的家長。這些“權威家長”似乎在參與度上表現最佳,比起那些消極、參與度低的家長,或者控制慾強、參與度高的家長,他們所培養出來的孩子學業成績、心理發育和社交能力都要好得多。為什麼這種類型的父母如此成功呢?

首先,權威家長們真正激發了孩子的動力。斯坦福大學社會和發展心理專家卡羅·德威克所做的研究解釋了為何權威家長能夠培養出積極性高並且更加成功的孩子。

在一項典型的實驗中,德威克博士把孩子們安排在一個房間,並且要求他們解決一個簡單的問題。大多數孩子不費什麼力氣就解決了。但是,德威克博士會誇獎其中部分而非全部孩子,他們如何聰明且有能力。實驗證明,那些沒有被誇獎的孩子,反而更加有動力去完成越來越難的問題。他們同樣表現出更強的信心,解決問題的整體進度也越快。

2、尊重孩子的意願,而不是你的

這似乎有些違反常理,但是表揚孩子的才能似乎干擾了他們的信心。解決更加困難的問題,如果解決不了,那就意味著要失去“聰明”的頭銜,這種風險剝奪了孩子自發工作的熱情,成了一種負擔。德威克博士與鮑姆林德博士的研究結果不謀而合,德威克博士同樣發現,理性地支持孩子獨立自主並且減少干預,能夠在學習和成長等方面都得到更好的結果。

他們的研究證實了我25年來在舊金山富裕的馬丁縣的所見所聞。那些最幸福、最成功的孩子,他們的父母不會替他們完成孩子能力範圍內的事情,而是會滿足孩子自身的需求,而非父母的意願。

3、成長就是一個漸行漸遠的過程

成長的中心任務是為了發展獨立自主的、有自信的,並且與現實保持一致的自我意識。如果你把已經會走路的孩子繼續當成嬰兒,那麼你就是在違背客觀情況,削弱他的自信。每晚檢查家庭作業,不斷打電話“查崗”,幫你的孩子修改大學論文也會產生一樣的效果。

一旦孩子能夠獨立完成某件事,那你就應該慶幸自己的任務完成了,然後罷手。當孩子還小的時候,不必要的干涉會讓他感覺糟糕,如果是到了青春期,那可能就是生你的氣了。

但是孩子力所不及的事情,家長是否有責任提供幫助呢?如果他或她幾乎有能力去完成的話幹嗎還要過度養育呢?

回溯到孩子學習走路的時候。一開始他會搖搖晃晃,摔倒後立刻看向你,等待你的反應。你自然會對這些早期的努力感到不安,並採取一切方法鼓勵他重新站起來。你當然不會因為他摔倒了就懲罰他,或者因為他又摔倒了,而對他惡語相向。你會一直陪著她,保持警覺,適當的時候加以指導。你並不會每一次都扶他起來。

你明白的是,他必須失敗九十九次才能換來一次成功。

4、學會放手,無論在哪個年齡段

學會退避三舍,並且允許孩子犯錯誤是育兒要面對的最大挑戰之一。孩子小的時候要做到還很容易,但長大就不一定了——容忍一個出錯的嬰兒,和允許接近青春期的孩子去商場見她的朋友,是完全不一樣的。潛在的錯誤承載著更大的風險,當家長的部分責任就是要減少孩子的風險。

我們應該容忍什麼樣的風險呢?如果周圍有壞人呢?正常情況下,一個11歲的女孩是有能力在朋友的陪伴下照顧自己幾個小時的。她或許忘記隨身物品,或許買東西多花了錢,或許忘記她應該中午給家裡打個電話。

神秘的世界就像一幅展開的地圖,對你的孩子而言,他好奇的是小區花園;對接近青春期的孩子而言,他好奇的是周圍的地方;對青春期的孩子而言,他好奇的是整個世界。但是這種好奇只存在於日常的小探險中——比如滑更高的滑梯,沿著街區騎自行車,邀請新同學——這種成長每時每刻都在發生。這種舒適範圍以外的灰色地帶,恰恰培養了他們的適應能力。

5、允許孩子失敗

許多家長曾經對我說:“我見不得孩子不開心,我見不得孩子吃虧,見不得孩子被欺負。”如果你不能忍受孩子不開心,說明你做錯了。幼年時期的小挑戰可能會為下一次失敗,或者說“為成功做鋪墊的失敗”提供機會,這種失敗正是你的孩子可以忍受的,他會從中獲得成長的機會。急於求成,過分保護,剝奪挑戰的機會就是剝奪了他們用來對付未知的困難與挑戰的工具。

為孩子代勞,會降低孩子的動力和減少獨立自主性,這種超越家長界限的行為,恰恰最大限度地傷害了孩子的發展。如果我們出於自己的需求,而非孩子的需求為孩子做事,那麼,童年時期最重要的任務將無法完成:那就是發展健康的自我意識。

6、痛改前非吧!我來幫你

那麼,家長如何拾起勇氣拋棄過度養育的錯誤行為呢?抵抗周圍的壓力,向上奮力拼搏是困難的。但是我們必須謹記,孩子只有在可信賴的、有閒暇的、和諧的、不加干涉的環境下才能茁壯成長。

一個有愛的家長是溫暖的,願意劃定界限,不會通過引起羞愧和內疚的方式,觸碰孩子的心理防線。家長必須承認自己內心的焦慮。你的職責在於瞭解自己的孩子,並且無論他能否處理某種問題,都只報喜不報憂。這樣你還會擔心嗎?或許,孩子的任務是成長,而你的任務是控制自己的焦慮,避免自己的焦慮阻擋孩子朝著獨立自主前進的腳步。

家長也要認清自己的價值。孩子會密切留意我們。如果你想要孩子捍衛自己的價值,你必須同樣如此。如果你相信暑假用來閱讀、散步和玩耍比參加補習班有用,堅持你的想法。家長也要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充實。一個自身不幸福的家長,是很容易過度養育的。我們為孩子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向他們展示一個引人入勝的,值得為之奮鬥的成人世界。

想要教寶寶學漢字的看過來~安利這款非常好用的識字軟件【貓小帥學漢字】,將識字當做遊戲,讓寶寶輕輕鬆鬆學會漢字!


嘻嘻


過得養育就是奶奶覺得你冷了,不接受反駁[摳鼻][摳鼻][摳鼻]



一葉生茶社


過度教養一般都是體現了父母的焦慮

一般是感性的父母或具象的父母,他們非常看著眼前當下孩子每個細節,總是焦慮帶不好孩子。

理性和抽象的父母能好一些,理性的父母對人不那麼敏感,對事情敏感,抽象思維的父母看事情畢竟遠,不拘小節。


性格羅盤諮詢師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過度養育就是你有這個能力把你的小孩養成一個廢物。小孩子一般長大以後, 18 歲以後他都會離開父母的,這個你不用糾結,你也不用抱著小孩子的心態,有的時候該放手就放手給他必要的一個指導就可以了,每個的人生都不同,讓他自己過他想過的日子,不要什麼事情都慣著他,不然的話長大了也是個廢物。什麼事情都聽父母的,不能做主的話那活著還有什麼意思,等於說你生孩子是當寵物養。每個小孩都會離開父母的都是一樣,所以說祝你好運吧,希望你把自己的小孩養好,能夠為社會所用為人民和祖國做貢獻


劉文道


過度養育會丟失孩子本身的技能,讓他衣來身手飯來張口,那到來該上幼兒園的時候啥都不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