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常說“等一會兒”,讓我失控。改變孩子拖拖拉拉的四個方法

相信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經驗:身心俱疲時,看著亂七八糟的房間,拖拖拉拉的孩子,海量未完成的功課,忍不住河東獅吼。可孩子句句“等會兒”的回應,“等到花兒也謝了”的絕望,讓媽媽秒間暴怒,瞬間絕望,甚至開始懷疑人生。

可以說,哪兒有拖拖拉拉的孩子,哪兒就有生氣的媽媽。

孩子常說“等一會兒”,讓我失控。改變孩子拖拖拉拉的四個方法

最近參加了一個線上家長工作坊,很有心得。

其實,孩子的拖拖拉拉,可以通過四個方面的訓練加以改善和改變。

孩子常說“等一會兒”,讓我失控。改變孩子拖拖拉拉的四個方法

孩子大腦警醒度不高時,就會看上去很累,心不在焉。因為孩子的大腦還沒醒過來,他沒辦法專心,做事也懶散。

日本的一項兒童教育研究顯示,早上起床後或是放學回家,讓孩子咀嚼一些硬的食物,可以提高孩子 28%的大腦協流量。

腦內有協流量,可以讓大腦血液循環加速,增加供氧,刺激孩子更加警醒。提高了孩子大腦警醒度孩子能更加集中精神,更專注。

比較硬的食物選擇很多,可以是堅果,可以是谷糧,全麥麵包,餅乾,還可以是某些水果。比如蘋果,不僅硬,酸甜可口,而且維生素含量高。

孩子常說“等一會兒”,讓我失控。改變孩子拖拖拉拉的四個方法

酸食,比如檸檬汁,也有異曲同工的效果;切忌較甜的飲料食物!


孩子常說“等一會兒”,讓我失控。改變孩子拖拖拉拉的四個方法

孩子懶散拖拉,和他們沒有時間觀念,時間管理能力不高有很大的關係。

有人會通過讓孩子戴手錶,讓孩子有時間觀念,其實對孩子來說,看時間和有時間觀念風牛馬不相及的。

孩子常說“等一會兒”,讓我失控。改變孩子拖拖拉拉的四個方法

提高時間管理能力,一定要把時間概念具體化。

比如我們要孩子用10分鐘記住2個英語單詞。只講10分鐘,孩子無法瞭解10分鐘有多長,但如果告訴孩子就等同於課間休息的時間,孩子就比較清楚。

提高時間管理能力,一定要讓孩子做時間分配。

我們可以先孩子自己設定一個時間,設定一個任務,在孩子完成任務後,再和孩子一起檢查時間是否分配得合理,然後才進行調整。

孩子常說“等一會兒”,讓我失控。改變孩子拖拖拉拉的四個方法

拖拖拉拉的孩子放學後,都不喜歡先做功課。因為常常被提醒被批評被比較甚至責罵,孩子在學習這個方面最容易沒有成就感。經常被嘮叨唸叨產生的壓力和挫折感,使得孩子提不起勁兒做功課,也沒有動力動機去學習。

和做功課相反,很多孩子每天放學後會先去玩兒,因為玩兒讓他有成就感,有愉悅感。

讓孩子主動去做功課,讓他在學習中體會到成就感和愉悅感,我們需要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

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可以通過設立獎勵制度的方法。

孩子常說“等一會兒”,讓我失控。改變孩子拖拖拉拉的四個方法

獎勵方法有很多。比如:

  • 如果今天你早點寫完功課,你就有更多的自由時間。
  • 如果功課今天比昨天完成的快,我們就玩兒大富翁遊戲,UNO,撲克牌······(比較對象要選擇表現很差的一天,讓孩子比較容易做到。)
  • 如果連續三天都能在8點前完成功課,孩子可以自己選擇週末出遊的地點。

切忌把獎勵訂的太難做到;切忌物質金錢獎勵;切忌家長自己制定獎勵。


孩子常說“等一會兒”,讓我失控。改變孩子拖拖拉拉的四個方法

放學回家後,孩子得寫作業、洗澡、吃飯、讀課外書、自己玩兒的時間、整理書包······,這些媽媽在嘮叨的,在很多孩子心中都不存在。這也導致孩子在媽媽眼中拖拖拉拉,媽媽在孩子眼中嘮嘮叨叨。

所以,父母應該協助孩子提高優先順序規劃力。

父母可以和孩子先討論,把每天課餘時間的活動都寫下來,然後再安排好順序,然後花一兩個星期的時間,讓孩子練習安排優先順序並按照順序執行。

當然,做功課也有優先順序。比如該先難後易還是先易後難?很多孩子會多選擇先寫簡單的,比較容易的。

孩子常說“等一會兒”,讓我失控。改變孩子拖拖拉拉的四個方法

需要參考的是,一項教育理論認為,比較重複性的功課,比如習字,會讓專注力降低。專家建議孩子先寫需要動腦的,先寫喜歡的,這樣可以提高大腦警醒度。

切忌一定要給孩子休息時間,6,7歲孩子的專注力只有40分鐘左右。

孩子常說“等一會兒”,讓我失控。改變孩子拖拖拉拉的四個方法

最好的成長,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過程。

以上所言可能班門弄斧,僅想與大家共勉。這些經驗之談,理念見仁見智,效果因人而異,各位敬請隨機應變。祝大家順利!


作者介紹:Vivian Li , 一個我手寫我心的女漢子媽媽。

#改變孩子拖拖拉拉的四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