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新興鎮:垃圾分類“小事”不小

原題目:三原新興鎮:垃圾分類“小事”不小

解花榮 武青

近日,筆者來到三原新興鎮焦寅村,這裡整潔的村道旁房屋錯落有致,每戶門前的兩色垃圾桶、環衛工人駕駛的四色垃圾收運車、精緻的可回收垃圾分類箱吸引著人的眼球。

2016年以來,新興鎮把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放在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位置,多措並舉解決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頑疾。經過三年多的努力,曾經的“垃圾圍村”不見了。

2019年以來實施的垃圾分類試點更是將焦寅村打造成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的美麗鄉村。

群眾四分類 垃圾四收集

“我們經常碰到的是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家裡的垃圾袋一般只要有這兩類就行了。如果有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可以拿到附近的可回收垃圾分類箱那裡,將要投入的垃圾貼上自己家專用的二維碼,自己動手操作就可以換錢。”居民金秀琴說。

新興鎮啟動垃圾試點以來,充分發揮成立的“宣傳小分隊+環衛工人”的作用,舉行大型垃圾分類巡演1次,不同規模的入戶宣傳20餘次,分發兩色垃圾桶1000餘個,配備可回收垃圾分類箱12個,專用垃圾收運車5個,發放垃圾分類宣傳冊10000餘份,為每戶群眾門前張貼垃圾分類承諾書,嚴格按照“群眾四分類、垃圾四收集”、“戶分類、村收集、鎮處理”的原則,現試點的三個村垃圾減少量80%。

陽光堆肥 垃圾得到充分利用

在焦寅村,一個“智能高效堆肥房”豎立在路旁,門口的草坪上用舊輪胎製作的植物花盆、牆面上用篩子製成的“愛環境愛焦寅”標語、兩旁用樹枝拼寫的“垃圾分類利國利民廢品利用造福後代”宣傳語都體現著新興鎮宣傳廢舊物利用的氣息。

“焦寅村堆肥房是咸陽市第一個建設陽光智能堆肥房的村子,我們三個相鄰的村收集的廚餘垃圾全都彙集在這裡,這是合作單位的專利技術,製出來的肥料還可以用於還田。”焦寅村監委會主任姜龍說。

“在這裡堆肥,每年收入一萬八,這一項就能讓我脫貧啦。再說打掃衛生是順手的事,衛生好了,大家住著也舒服。”王良秀告訴筆者,每噸可腐爛的生活垃圾,經過陽光堆肥的方式處理後,可轉化為0.2至0.3噸有機肥料。通過建設陽光堆肥房,不但美了村容,還實現了生活垃圾再利用,可謂一舉兩得。

焦寅村黨支部組織村幹部、村民成立了義務保潔隊和衛生監督小組,並號召各家各戶相互監督房前屋後的衛生情況。“人人都是保潔員、人人都是監督員”的模式,讓焦寅村受益匪淺。

小積分“牽”出大環保

堆肥房旁邊的“積分超市”人頭攢動、絡繹不絕,原來是大家在用累積的積分在兌換生活用品。“每天分好廚餘垃圾,就能每天得5分,屋裡的爛報紙、不用的瓶子,貼上我的二維碼投到分類箱裡,都可以累計積分。我的積分都3000多了,頂30多塊錢。”村民張豔麗說。

所謂“積分制”,即宣傳小分隊成員會向村民發放一張垃圾分類積分卡、宣傳冊以及二維碼。將二維碼貼在門口的垃圾分類承諾書上,二維碼與積分卡數據對應,村民把可回收物投放到相應垃圾桶時,需要把二維碼貼在自己的垃圾袋上,環衛工人在回收時對其稱重。根據重量計算積分,掃描二維碼錄入積分。居民可持垃圾分類積分卡,到積分銀行換取相應積分的生活用品。新興鎮焦寅村等三村每戶的垃圾分類評分每月在村公示欄櫥窗中公佈,誰家多少分一目瞭然,形成了你追我趕、人人爭先的局面。

在新興鎮,垃圾分類不再是個人的“小事”,而是大家齊抓共管的“大事”。通過垃圾分類在新興鎮焦寅村、五愛村和張家坳村的試點,達到了農村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天藍、地綠、水清、巷淨、路暢……如今,“垃圾不落地”已成為新興鎮鄉村的名片。(B)(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