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裡王倫是否一定要讓賢給晁蓋?

漆沮古河


王倫讓賢,那是一定的。至於讓位給誰,用怎樣的方式讓位,就是另一回事了。

《水滸傳》中佔山為王,並不止水泊梁山一家。比如當初魯智深佔據的二龍山。但是梁山地形好、面積大,是許多落草為寇者的嚮往之地。而以王倫的水平,不管是領導水平、管理水平、還是個人武功能力,都不足以抗拒這些覬覦、一統水泊梁山。

“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有德者居之,無德者失之”。這兩句話,放到小環境裡,也是一樣通行的。如果你的品德(或者說,是支撐品德的能力)不足以“居”之,最好的辦法就是提高自己。如果一時之間不能夠提高自己到足夠的高度,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退位讓賢。

在王倫手裡,梁山空有地利,並不夠興旺。這種情況之下,如果他能夠用和平的方式讓位給“有德者”,不管是晁蓋,還是別人,至少能夠保證自己的生命安全——做一個不管事的頭領,當權者沒有必要殺他,反而為為了名聲而維持他。像宋朝取代柴家天下,柴氏子弟多延血食。《水滸傳》裡的柴進,就是退位的柴家後人,直到北宋末年(《水滸傳》發生在宋徽宗時期,已經是北宋末年了)還平安富貴。

但是王倫不肯讓位。也就是說,他把持著水泊梁山這巨大的資源,既不能讓其發揮作用,也不肯讓別人來開發,勢必造成矛盾。矛盾升級激化,他又沒有挫敗敵人的勇氣、韜略、遠見,那麼被一刀殺死,也就是意料之中了。


棲鴻看紅樓


獅子認為《水滸傳》中,林沖火併王倫之後,才真正有了水泊梁山。王倫讓位是必然事件,沒有太多的懸念。如果王倫死不瞑目,要怪也只能怪自己命運不好,碰到了晁蓋這夥強人!


如果王倫是個聰明的人,能夠審時度勢,最好的結果就是讓出第一把交椅的位置。


原因有以下三點:

01 個人能力有限,不足以掌管大局。

我們都知道,王倫只是一個未及第的秀才出身,因為被逼無奈,才落草為寇。其文化水平也是非常有限,能夠做個一村之長就勉強了,想要坐穩八百里水泊梁山的頭領,是需要人才相助,共同經營的。王倫容不下強人,而且武功也不濟,這個是客觀現實,這是其一。

02 晁蓋等人都是不願受氣的強人,不甘人下!

晁蓋等人既然劫了生辰綱,而且還殺了那麼官兵,足以見得他們本領不凡。八百里水泊,正是阮氏三雄用武之地,而且這些人都是閒散自在慣了的人,如果看到不如自己的人領導自己,而且還心胸狹隘。再加上公孫勝、吳用二人的智謀,輕而易舉就可以拿下水泊梁山。晁蓋在江湖上的名望出眾,還有大量金銀財寶,很容易安撫眾人。

03 內部不夠團結,給人可乘之機。

王倫的心眼小是出了名的,在王倫私下裡跟杜遷說絕不能容忍比自己能力強的人留在山寨,就可以看出他的度量。在那個抱團取暖的時代,其實杜遷、宋萬是非常想讓林沖入夥的。王倫對林沖入夥百般阻攔,也引起了二人的不快。王倫看不到自己內部的問題,反而讓吳用看出了破綻。所以就利用林沖,最後林沖被激怒,殺了王倫。王倫不僅丟了山寨,還丟了性命!


愛讀書的獅子


王倫之所以會被林沖火併,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三點:其一,忘恩負義;其二,嫉賢妒能;其三,才不配位。而這三點也正是王倫必須要讓賢給晁蓋的原因。

1、王倫忘恩負義。

王倫出身於落第秀才,可見王倫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一介書生,但他的文才韜略也只是一般,否則也不至於落第。落第秀才最常見的出路就是到鄉間謀取一個教書先生的職位,比如吳用那樣。但王倫這傢伙運氣偏偏挺好的,居然陰差陽錯上了梁山,還做了梁山之主。王倫能有這份好運氣,主要得益於杜遷和讓位和扶持,同時更重要的是有小旋風柴進這位金主的大力資助。林沖上梁山入夥被王倫拒絕,杜遷、宋萬多次提及王倫拒絕林沖,有負於柴進對梁山的恩德。由此可見,王倫這梁山之主的位子,多半是內有杜遷、宋萬鼎力相助,外有柴進大力扶持,壓根不是靠王倫自己打下來的,倒是凸顯了王倫薄情寡義、忘恩負義。王倫這種忘恩負義的人,本來就不配做梁山之主,晁蓋來了,本就應該讓賢給晁蓋。

2、王倫嫉賢妒能。

王倫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嫉賢妒能。王倫是落第秀才,一般來說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但他的長處在於他是梁山上唯一的文化人,杜遷、宋萬、朱貴都是粗人,武藝平平,沒有多少出色的本事,因而相比之下,矮個裡面挑高個,王倫就因為是唯一一個文化人,自然在眾多大老粗中脫穎而出,得到杜遷等人的推舉,成為眾人的核心,再加上小旋風柴進的幫助和扶持,王倫就自然而然成為了梁山之主。林沖的到來,打破了梁山的寧靜,讓王倫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林沖本領高強,又有柴進的強力推薦,王倫擔心林沖會奪了他梁山之主的位置,就想方設法找藉口趕走林沖;後來晁蓋來了,王倫又擔心晁蓋會奪了他的位置,故伎重演,又要把晁蓋等人趕走。王倫這樣嫉賢妒能,怎麼配做梁山之主?晁蓋來了,本就應該讓賢給晁蓋。

3、王倫才不配位。

王倫嫉賢妒能,私心極重,認為梁山就是他的自由王國,誰也別想打擾他的寧靜,更別想威脅他的位置。前面我們已經分析了王倫梁山之主的位置,並不是由於他自己打下了天下,只不過是梁山只有他是唯一的知識分子,“山中無老虎,猴子充霸王”,又得到柴進的大力扶持,才讓他做了梁山之主。王倫領導下的梁山和其他的土匪窩沒有本質區別,都是依靠三名頭領帶著嘍囉下山劫掠山下過往的客商和行人,把他們的財產劫掠上山,然後把人給殺了。也就是說,這七八百名嘍囉和三名頭領所有的付出都只是供養了王倫一人。王倫對梁山的建設和將來毫無建樹和規劃,只是個坐享其成的庸夫。梁山在王倫手裡,早晚走入死衚衕,走向覆滅。王倫這樣落第腐儒,無德無才,哪裡配做梁山之主,本就應該讓賢給晁蓋。


喬鞅


王倫不是“一定要”讓賢給晁蓋,而是“必須讓位”給晁蓋。江湖的法則大致上就是“拳頭硬的是大哥”,王倫無論是自身的本事還是他的勢力都不是晁蓋的對手。

王倫這個人是一個落魄的文人,在水泊梁山當寨主,並非是他的水平有多高,能力有多強,但是和當時山寨的其他幾個人相比,水平和能力基本上算是夠用,包括後期投奔水泊梁山落草的那位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林沖不是能力不如王倫,是性格太過懦弱,是一個武藝高強的“慫人”。

王倫當這個寨主其實並沒有發展壯大山寨的想法,他只是一個滿足於現狀的山大王。山寨的幾個兄弟本事也不是太強,能幹的也只是“攔路搶劫”這樣的低水平的活。所以他覺得挺滿足。加上林沖的加盟讓山寨的搶劫變得更加的容易和有效,王倫就更加沒什麼追求了。

但是在晁蓋領著吳用等七個人來到山寨的時候,勢力和實力的對比瞬間就發生了本質的變化。王倫的好日子也就算過到頭了。這幾位“亡命徒”是犯了搶劫生辰綱這樣的大殺頭罪的,上山落草的時候,要人有人要錢有錢,並且這幾位還都是不要命的主兒,王倫感到有壓力是很正常的。王倫能夠拿的出手的有分量的人,只有林沖,但是這個林沖自從上山就對王倫心懷不滿,在這個關頭,林沖是否能和他一條心王倫一點也沒把握。

但是,面對這一幫勢力強大的好漢,王倫的表現實在是太差業餘,他的心胸嚴重的影響力他的思維,他居然幻想晁蓋一夥是很講道理的“謙謙君子”,應該自覺遵守“先來後到”和“客隨主便”的主流社會的秩序和道德,他似乎忘了這是在“江湖”上,講的是江湖規矩而非主流社會的規矩。

他居然就敢拒絕晁蓋等人入夥,幻想“禮送下山”。這就很天真了,這種天真害的他丟掉了性命。本就對他嚴重仇視的林沖,在吳用忽悠下,火拼王倫,有了靠山的林沖膽氣也就瞬間放大,連自己的“深仇大恨”一起報了。

那麼,晁蓋就真的比王倫更“賢德”嗎?好像江湖的規則不是以“賢德”作為標準的,如果那樣的話,這個江湖就會變味。宋江時期的水泊梁山就提倡“替天行道”的賢德,果然就受招安了。

其實,晁蓋只是比王倫更加有本事和實力的草寇而已。在為人方面的確比王倫高出一大塊,他比王倫豪爽,比王倫仗義,比王倫兄弟多並且厲害,比王倫有錢。但同樣沒什麼大的追求。

但這並不是王倫就一定要讓賢的理由,就是在主流社會,那個皇帝也不是“賢者”才能當的,中國人總是習慣一個“先來後到”。問題是王倫本身表現出的不知死活的“強勢”,讓整個事情變了味。

王倫不是需要讓賢,而是必須讓位。在有了“必須讓位”的共同認識的基礎上,大家就可以坐下來談談江湖上最熟悉的“分贓”問題了。但是王倫的的問題在於,人家晁蓋都把“贓物”帶來了,可他居然捂著自己那點可憐的“贓物”不肯充公。這就是王倫的不對了。因為這也算壞了“江湖規矩”。

在這種狀態下,無論晁蓋“賢與不賢”,王倫必須讓位,然後坐下來談談這個座次怎麼排,大傢伙如何結成新的團隊。這種情況下,王倫肯定也會有把交椅坐坐,林沖也只能繼續窩著火慫慫的活著——沒有晁蓋的撐腰,林沖根本沒有那個膽子和王倫叫板。從某種意義上,是林沖的懦弱放縱了王倫的毫無實力和本事的強勢。

當然,王倫也是可以選擇下山另投別處,晁蓋會給他足夠的甚至是豐厚的盤纏,比他能拿給晁蓋一夥的盤纏要多得多。而且選擇離開的王倫,江湖的名聲會增加很多。因為他是弱者又站在道義的一邊。恰好人們喜歡同情弱者並願意以道義支持弱者。

王倫看不明白。這個山大王死的也不算太冤。


步武堂


說這一段,一定不要忘了下一段。

梁山由王倫草創,王就是一書生,理想就是聚攏幾個強梁,打家劫舍,混吃混喝一生而已。

晁蓋至少是梁山的一流好漢:他有謀略,眼光高遠,為人豪爽。見義勇為,劫取生辰綱是與國家層面作對的滔天大罪,但晁蓋們幹了,而且幹得漂亮。

以晁蓋的勇氣,就是要把梁山做大做強,和朝廷作對到底。聚義廳就是晁蓋基本的政治理想的體現,“義”薄雲天,剛正耿直,江湖義氣,聚眾起義,這就是,一幫子志同道合的朋友們共同打天下,坐天下。

宋江和晁蓋的理想一樣,但他要走正統,替天行道,天,就是皇帝,做清官,清君側,替皇帝分憂,保家衛國,封妻廕子。宋晁之間,是兩種選擇兩種歸宿的不同,水火不容。

總體說,王倫必須讓位給晁蓋,他沒有理想,氣度,本領,智慧和武藝,無論是禪讓還是被火拼,他都得讓位給真豪傑晁蓋。

晁蓋一定不會讓位給老宋。史文恭一箭,讓晁蓋的政治抱負畫上句號,但他看清了偽善的宋黑臉,也知道只有宋江才是梁山事業的悲劇製造者,梁山大業的終結者,他的真正用意,是要最終解決宋江的篡位問題,但人算不如天算,他算計不過及時雨。

但歷史就是這樣。不會因為個人本事兒決定事業結局,到了一定階段,眼光和胸襟才是決定性因素。





逍逍客說


尼山布衣認為,王倫其實不一定讓賢給晁蓋,他可以有四條出路:

一是要有容人的雅量。王倫就是因為心胸狹隘,不能容人,才被林沖殺掉。作為一個領導者,特別是一把手,必須有大肚量,大胸襟。古往今來,大凡成大事者,都有能容人的雅量。王倫就是心胸太狹窄了,唯恐別人比自己強,奪了自己的位置,因此,他就選庸人,提升自己。他手下就杜遷和宋萬,一個是摸著天,一個是雲裡金剛,一聽外號就知道,兩人都是個高,沒什麼其他長項。林沖來投王倫,因為有柴大官人的推薦信,王倫準備收留,沒想到林沖自我介紹十萬禁軍教頭,這就讓王倫心中沒譜了。王倫覺得林沖萬一鬧起來,奪了權,自己就死無葬身之地。王倫就讓他取投名狀,林沖下山遇到楊志,二人打得難解難分。雖然林沖最終留下來,但開始怨恨王倫,王倫為自己也埋下了禍根。

二是要善於用人。知人善任,用其所長,是一個領導者必備的素質。王倫作為梁山第一任領導人,能力不強,武功一般,要想當好一把手,就必須善於用人。劉邦之所以能打下天下,就是因為他有張良、韓信等一班文官武將的輔助,他知人善任,用其所長。王倫就不行了,在用人上,不敢用比自己能力強的人,害怕奪了自己的權,“武大郎開店”式的用人機制,只能導致人才流失。我們說,理念決定管理的高度,胸懷決定管理的深度。對關鍵問題的把握,決定對管理的持續度。如果王倫在用人的理念上做到:我雖然沒能力,可是我有能人,就不會出現林沖要殺自己時,無人保護自己的局面了。

三是樹立良好的形象。作為一把手最難做到的就是始終要保持良好的形象,領導靠形象說話,形象就是號召力,就是在群眾中的威信。王倫恰恰缺乏號召力,威信也不高,你看,當時梁山七八百人,晁蓋只有七八個人,林沖下手時,竟然沒有一個人上前幫忙,可見王倫沒有樹立起良好的領導者的形象。

四是要上下協同。我們說:“上下同欲者勝”。作為領導者只有得到下級的支持認可,上下一心,才能取得事業的成功。王倫就沒有做到這一點。你看,王倫決定禮送晁蓋等人出境,這番表態激起林沖怒火,林沖要殺王倫,王倫大吼一聲,我的心腹在哪裡?可是好漢們都站著,沒人前進一步,林沖一刀捅死了王倫。沒人替王倫說話,悲哀啊。王倫這領導當的,真沒能力,沒境界,沒感召力。上下同欲是感召力的至高境界。如果王倫與自己的部下經常進行感情交流,進行價值觀的認同教育,上下同心,團結一致,也許結果就會是另外一個局面,可惜,王倫沒有做到,那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被林沖火併了。


尼山布衣


王倫若要不死其實有兩種求生可能,一種就是主動放權主動讓賢給晁蓋,自己甘願當個晁蓋的小弟。除此之外他還需要跟林沖林教頭這樣的重量級人物保持好關係,畢竟林沖上梁山投奔王倫的時候受到了王倫的百般刁難。對此林沖始終憤憤不平,早就想找個機會收拾王倫。王倫如果識時務的話應該主動及早的向林教頭賠禮道歉,然後讓林沖的坐次排在自己之前,委曲求全才有保命的機會。王倫還有一個選擇就是下山重新做個普通老百姓。王倫本是落第秀才,最初的夢想就是跟大多數讀書人一樣希望通過科舉考試能夠金榜題名成為達官貴人。只是王倫仕途不利,屢試不中,久而久之對社會官府產生了不滿的情緒,一氣之下帶著杜千和宋萬佔據了梁山自立為王幹些打家劫舍的勾當。在宋徽宗當政期間的北宋年間社會腐朽,民怨沸騰,大大小小的土匪草寇數不勝數。像王倫為王時的梁山這種小規模土匪窩子官府基本也無暇顧及。因此,王倫如果下山也不至於被官府緝拿,退一步說即便是被官府緝拿頂多是在監獄裡待個三兩年就可以出來不至於有生命危險。

問題是王倫書生意氣,他會把自己辛辛苦苦創下的梁山基業拱手讓人嗎?顯然放權、走人都不是王倫的選項。他企圖用些許金錢就把晁蓋等人送走顯示了他小肚雞腸的一面,同時他又缺乏領導才能和魄力並且非常迂腐,當面對來勢洶洶的晁蓋、吳用等英雄好漢時他根本就沒有任何可以對抗的資本,加上他身邊還有個林沖這樣的大神虎視眈眈,不知變通、不識時務的王倫難逃一死便成了註定的結局。王倫之死對他而言是一場悲劇,畢竟是他開創的梁山基業,無論是晁蓋還是宋江都是在王倫的基礎建功立業的。但是又有什麼辦法,王倫不能割愛就得受死,這就是殘酷的現實,在實力懸殊的情況下哪有什麼真理,刀槍無眼它們是不相信眼淚的!


鄭非夢妙文


本人以前也回答過一個類似問題。王倫的惡果其實在林沖上山時就種下了。一開始林沖上山王倫百般刁難,先是不收留,後又整出個頭名狀,結果碰到楊志,二人鬥了個棋封對手。王倫當時可是主動邀請楊志入夥的,理由就是心想拿楊志來制約林沖,但是楊志並未答應,其實此時王倫並不傻,但以後的做法就純粹是腦殘了。

“王倫自此方才肯教林沖坐第四位,朱貴坐第五位。”這就是王倫埋下苦果的關鍵所在。如果林沖坐第二把交椅,以後不會發生火併的事情了。



這又過了幾年,才發生了晁蓋等八人智取生辰綱敗漏逃上梁山的事。當時王倫的表現跟林沖上山時的表現一樣,也是拿出一些銀子打發晁蓋等。


這王倫作死一次情有可原,可作死了第二次再也不會有奇蹟發生了。

如果當時收留下晁蓋等人,可排名林沖之後,這也是權宜之計,而後王倫還是一樣結果。但如果林沖坐第二位,晁蓋等排在林沖之後,王倫有林沖罩著,以後也不會發生讓位甚至於丟命之事,梁山上又會是另外一番光境。


神舟六


老大都恨不得把頭把交椅坐穿

梁山公司三任董事長,王倫是“開拓者”。施大爺也有點兒怪,水滸傳裡各色人等,只要稍有點兒名堂的,一般都介紹下樣貌、本事。王倫作為梁山首任董事長,卻無一點介紹,只在林沖投奔時他打肚皮官司自爆了一點虛實,是個“落第秀才”,連他自己都曉得自己“沒十分本事”,後來杜遷宋萬朱貴陸續上山才算有幾個可以打殺、搞情報/暗殺的兄弟夥。做的都是些打家劫舍/謀財害命的匪盜勾當:一是撿到籃子裡都是菜、大小客商通吃;二是窩邊草也照吃,把泊子佔了不許周邊老百姓打魚、斷別人生計——一句話,是個胸無大志、小富即安的蟊賊土匪。

杜宋朱三個粗人他搞得定,三天兩頭有些進項他已經很滿意了。大概他心頭就壓根兒莫得啥要去擴充實力、“把事業進一步做大”的“頂層設計”。按說林沖到來是一件好事,公司頭平添一個有見識有本事的干將,該高興、該慶賀的,連杜宋朱三個老粗都這樣想。但他不——他怕被八十萬禁軍教頭老林識破手段、屁股下的位子坐不穩,所以要擋駕。


大凡沒本事的人都這樣,所有他認為有本事的人都是他的威脅,有機會他都會使壞。後來在杜宋朱三個的解勸下他勉強接納了林沖,但肯定是一直提防不信任的(這給他埋下後來的殺身之禍)。

從對林沖的先拒後接可以看出此人的妒賢嫉能/心胸狹窄/優柔寡斷,是個格局氣量均小的傢伙。

但他做老大久了,很享受底下一呼百諾的風光,所以時刻把他屁股下面那張椅子看的緊。他怎會主動讓位?這也是古往今來絕大多數做老大/領導做慣的人他們的——通病。

咋可能讓賢?


況且自古以來,江湖也好廟堂也罷,其“政治倫理”是講究名正言順的,睿智雄豪如曹操,他那麼本事,實力雄厚,可也不敢輕易篡位做皇帝,就因為擔心名不正言不順嘛。林沖勢單力孤,即使心有憤懣也只得權且忍耐。王倫就更可以心安理得的做老大了。


後來晁蓋一幫人到來,在他更是極大威脅——人又多,文武皆備;錢也多,十萬貫金珠寶貝——這個股本實力太強大了、他招架不住。致命威脅讓他果斷了一回,他要堅決拒絕這夥人的參股。他可不想退股或減持。哪怕是個小公司、是個雞咯咯,他也要做董事長或雞腦殼。

要他讓賢是不可能的。

一直到現在我們也經常可以見到這類人。特別是在做著老大的——他的格局/背景決定了他的境界高下,他的結局:要麼守住一塊小天地整人害人/自得其樂,要麼被比他格局/境界高的人 淘汰或消滅。

這種人沒有中間路走。


林武師de文散打


王倫一直也沒想讓位,從晁蓋他們上山直到自己被林沖火併。

晁蓋一夥智取生辰綱之後屬於走頭無路,而且上山之後幾個人都是頭領,王倫明顯要被架空,自身原班人馬又抵擋不住晁蓋一夥。王倫感覺進退兩難,直接下手把晁蓋他們解決問掉吧,兄弟們不滿,名聲也會不好;收留吧自己又會被架空,所以送其下山是最好的選擇。

晁蓋一夥上山就沒想下來,其實一直在尋找王倫一夥內部的矛盾,終於發現了林沖這一不穩定因素併成功利用了。

王倫不應讓賢給晁蓋,是晁蓋們狼子野心,生生搶了寨主之位,王倫並沒有什麼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