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行業:發展趨規範 轉型仍艱難

2019年,監管部門將加大行業整治工作的力度和速度,一部分網貸平臺面臨出清,行業發展也將更為穩定有序。同時,監管也鼓勵網貸平臺向網絡小貸、助貸以及導流等轉型,但相對於實力較強的互聯網巨頭系金融科技平臺來說,中小網貸平臺轉型並非易事——

2019年以來,P2P網絡借貸行業依舊不平靜。監管部門先後出臺了兩份文件,一份是《關於做好網貸機構分類處置和風險防範工作的意見》(簡稱“175號文”),提出將堅持以機構退出為主要工作方向。另一份是《關於進一步做實P2P網絡借貸合規檢查及後續工作的通知》(簡稱“1號文”),提出了一項硬性規定:完成行政核查的P2P平臺,需逐步完成實時數據接入。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新出臺的監管政策與之前的多項政策文件要求是一脈相承的,為2019年的網貸行業發展指明瞭方向,也是行業加速“洗牌”階段亟需的指導性文件。

人氣有所下降

融360網貸評級組最新發布的《2019年1月網貸行業月報》顯示,2019年1月網貸平臺總成交量為885.20億元,較上一個月環比下降5.77%,截至2019年1月31日總待還餘額為6991.41億元,較上一個月環比下降3.96%。不過,2019年1月份網貸平臺加權收益率為9.34%,較上一個月小幅回升0.06個百分點,收益率在連續4個月下滑後再次回升。此外,當期活躍出借人、借款人數量也環比分別下降。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艾亞文表示,網貸成交量和待還餘額在經歷了連續兩個月微升後出現下滑,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春節現金需求顯著增加,投資動力有所不足;二是隨著合規檢查備案接近尾聲,以及“175號文”下發,網貸平臺也在不斷出清,導致交易量和待還餘額減少。艾亞文預計,2月份網貸成交量和待還餘額仍可能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

此外,“1號文”明確了兩個“三降”要求——一是確保轄區內P2P平臺總數、業務總規模、投資人數實現“三降”,二是確保每家P2P平臺投資者數量、業務規模以及借款人數實現“三降”。

網貸之家分析師陳曉俊表示,1月份網貸行業活躍投資人數、活躍借款人數延續小幅度下滑走勢,主要因為多地監管提出“三降”要求,其中就有控制投資人數、借款人數增長的要求,平臺為了滿足監管要求,合規發展,控制業務規模增長,也導致了人氣有所下降。

問題平臺減少

據瞭解,“175號文”對網貸機構作出分類處置指引,堅決引導規模較小的機構無風險退出,引導殭屍類機構儘快退出,引導高風險機構努力實現良性退出。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月底,全國正常運營的網貸平臺共計1071家,新增問題平臺數為11家,較上一個月大幅減少35%。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停業及問題平臺數量出現明顯下滑,主要原因在於惡性退出平臺數量大幅度下降,平臺清退也在有序進行中。”

從問題類型來看,新增問題平臺中提現困難的4家,佔比37%;跑路失聯平臺3家,佔比27%;經偵介入2家;暫停運營和良性退出的分別為1家。從地區分佈來看,浙江地區有5家網貸平臺出現問題,北京有2家,廣西、江蘇、江西、上海分別有1家。

“預計2019年監管部門將加大行業整治工作的力度和速度,一部分網貸平臺也面臨著出清,同時也鼓勵網貸平臺向網絡小貸、助貸以及導流等模式轉型,網貸備案或最終落地,相信行業發展也將更為穩定有序。”艾亞文表示。

轉型挑戰不小

在“關”和“退”的基調之外,“175號文”也提到,應積極引導部分機構轉型為網絡小貸公司、助貸機構或為持牌資產管理機構導流等。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無疑給有資產端獲取能力的平臺提供了一種可轉型的方向選擇。但同時也要看到,從事網絡小貸業務有槓桿率的限制,因此對註冊資本金要求很高,中小平臺轉型並非易事。而助貸業務已經在頭部平臺的帶領下,發展得較為成熟。據悉,目前,京東數科、螞蟻金服、360金融等巨頭系金融科技平臺都已在助貸業務模式方面持續深耕和佈局。

從2018年起,互聯網巨頭系金融科技平臺“去金融化”趨勢已經非常明顯。螞蟻金服曾宣佈“將定位於Techfin,未來只做tech(技術),幫金融機構做好fin(金融)”。騰訊同樣明確金融業務的原則:不會試圖替代現有的金融企業;所做的就是和金融類企業建立合作關係,向用戶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360金融也在其招股書中將自身定位為“連接金融合作夥伴和借款用戶的科技平臺”。360金融目前資金主要來自於金融機構,尤其是國有銀行和區域性銀行。從資金結構來看,360金融在“助貸”業務上的探索已頗有成效。

在這樣的環境下,對中小平臺而言,轉型助貸無疑有著不小的挑戰。業內專家表示,一方面是巨頭系金融科技平臺已提前佈局,搶佔了行業先發優勢;另一方面,對助貸平臺來說,核心競爭力還是風控和技術,是否有能力做好風控,是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選擇合作方考量的首要因素。

本文源自經濟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