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的“勞動”很不值錢?

疫情讓很多人發現不是公司離不開自己,而是自己離不開公司。

這是因為大部分普通人都是靠勞動性收入,一旦停工就很可能會沒有收入或者收入大幅縮減。

為什麼你的“勞動”很不值錢?


不要以為坐在辦公室裡像個白領,沒在工廠車間體力勞動,就不是勞動性收入。

勞動性收入是利用即時性勞動換來的報酬,是“一錘子買賣”,要一錘子一錘子的揮才有買賣,什麼時候錘子不揮了,錢就停止進賬了。靈魂拷問之“從現在開始不工作,你的錢能支撐多久”,其實就是看你有多少收入是勞動性收入,如果全都是勞動性收入,那停止勞動就沒有收入,只能靠之前的積蓄做減法了。

與勞動性收入一起出現的通常是資產性收入,即利用現有資產本身帶來的收益,像存款、房租、股權分紅、版稅等,即大家通常說的“睡後收入”,是持續性收入,掙錢效率高於勞動性收入,而且隨著資產性收入的不斷增加,這些增加的錢又再次成為資產性收入本金的一部分,如此循環往復,富者愈富。

所以通常作為普通的勞苦大眾,要在保證勞動性收入不縮水的前提下,不斷增加資產性收入在自己總收入中的佔比,聽起來很容易,但實際上一天僅有24個小時,除去睡覺、吃飯即便都用來工作,也提高不了多少收入,更靠譜的方式是大幅增加自己的單位勞動價值,也就是大家常說的高薪人士。


為什麼你的“勞動”很不值錢?

說到高薪,我們聽到最多的困惑,是為什麼自己做了很多事很辛苦,但卻拿不到高薪。因為市場環境下的勞動力價值,並非按勞分配的,而是取決於需求和可替代性。

舉個例子,你起早貪黑的擦桌子,但沒有人有這個需求,那麼你做的就是無用功,你的單位勞動價值為零。就算是市場上有這個需求,但這個需求的可替代性太強,市場供給遠超需求,意味著你不幹有的是人幹,那麼你的單位勞動價值也依然會很低。

所以為什麼大家工作時間差不多長,有的人理所當然的拿到高薪,大概率因為他<strong>乾的是有需求的事情,擁有小眾的綜合技能,具有難以替代性。

為什麼你的“勞動”很不值錢?

你的勞動可能並不值錢,雖然不好聽,但這大概率是個事實。

每件事情都有它的的門檻,剛才說到的擦桌子有沒有門檻?至少需要你行動自如吧,這也是門檻,只不過門檻很低,能達到這個門檻的人很多,所以這類勞動的單位價值自然就低。通常高薪工作會有大門檻,即多個小門檻組合而成,每個小門檻除了對與生俱來的某些特質有需求外(如身高),其餘大部分都是對某類技能的具體要求(如公眾演講、商業運作)。

而想踏入更高的門檻,就必須擁有更多對的技能。

不斷積累知識、能力與資產,並將它們的紅利利用起來,方能使自己跨過大小門檻,並且速度跑贏大多數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