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听胡锡进疫情防控“甩锅”论,吃劲时期,仍不可掉以轻心

《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最近很火,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时评。他一副很敢说的样子,说出了很多人欲说还休的心里话,俨然是大家伙的代言人。这,无疑是一个媒体人最该做的,也无疑是最高光的表现。

但是,一个人的言论越是备受推崇的时候,就越是危险的时刻,也就越要加倍谨慎。因为,错误观点会在个人光环下得到广泛传播,从而被无限放大。

别听胡锡进疫情防控“甩锅”论,吃劲时期,仍不可掉以轻心


2月12日,胡锡进发表一篇题为《政府须持续紧张,民众可随变化做调整》的文章,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和热议。随后该文换成不同的题目在全网流传,其中题为《胡锡进:如果政府今后还让民众“尽量不出门”,是转嫁责任,公共防控体系会失去意义》的传播力最为强大。

文章开门见山地指出,如果今后大家仍然以“能不出门就不出门”为座右铭,那么公共防控体系的建立就失去了大部分意义。这种大家相对陌生的批判基调一下子俘获了人心,大伙一直听的是叫好声,无疑觉得这样的声音新奇带劲。

别听胡锡进疫情防控“甩锅”论,吃劲时期,仍不可掉以轻心


很多人在家都快憋疯了,有个人站出来吼这么一嗓子:政府该怎么防控就这么防控,我们想去那就去那,势必让弱小压抑的民众感同身受,大声附和。仿佛是给饥肠辘辘的人们扔来了一些胡萝卜,一下子就牵住了大家的鼻子,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跟着走。

从媒介运营的角度来说,老胡显然是此中高手,一下子就抓住了民众的痛点关切点,瞬间点燃了受众的表达欲,人们纷纷留言,虽有不认可的声音,但一下子就被汹涌而来的赞同所淹没。

别听胡锡进疫情防控“甩锅”论,吃劲时期,仍不可掉以轻心

文章写道,疫情防控要逐渐形成这样一个局面:官方保持紧张,不断采取各种措施巩固防控形势,防止疫情重新抬头;而老百姓则变得“胆大”起来,更多相信、依赖官方组织的防控体系。他认为鼓励老百姓维持正常生活的信心才是一个好的防控体系,官方应当承担起防控的大部分责任,并且能为社会上绝大多数场所的安全背书,这需要成为每座城市固若金汤的常态。不难看出,老胡这些表述完全是站在受众的立场,用心良苦,也自然能收割跟从和点赞。

文章还指出,现在的疫情防控是全民动员草木皆兵,人们的恐慌也成了阻断病毒传播的工具。老胡认为这样的情况只能是瞬间的,不能是持续的,等防控体系建立起来之后,人们就可以逐渐放松身心,将警惕性恢复到不影响或少影响正常生活的水平。

别听胡锡进疫情防控“甩锅”论,吃劲时期,仍不可掉以轻心


一下摘录该文最为有影响力的段落。

老百姓这儿也不敢去,那儿也不敢去,靠他们自己不出门来实现防控,这是前期公共防控体系缺失情况下被迫的各自为战。如果今后大家仍然以“能不出门就不出门”为座右铭,那么公共防控体系的建立就失去了大部分意义。

城市的管理者在出现疫情风险时动作迟缓不对,当最紧急的情况控制住之后仍然要求大家“尽量不出门”,也是不对的,那是把公共防控的责任过多转给民众承担了。我们的城市必须是防控新冠病毒和任何疫情的堡垒,但它们不仅仅是堡垒,它们还需是各种经济社会活动的舞台。能够把这两个功能最大化地相互贯通,才是好的城市治理者。

如果今后大家仍然以“能不出门就不出门”为座右铭,那么公共防控体系的建立就失去了大部分意义。“尽量不出门”也是不对的,那是把公共防控的责任过多转给民众承担了。

这是多么振聋发聩的句子。尽管老胡表达的是建立良好有效的公共防控体系和尽快遏制疫情的美好愿望,但是,人们可能会有其他的理解。

别听胡锡进疫情防控“甩锅”论,吃劲时期,仍不可掉以轻心

“被误解是所有表达者的宿命。”大家会怎样解码老胡的文章,老胡自己是不得而知的。老胡此文,出发点是好的,但有可能把大家带偏。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次疫情不是天灾,更是人祸,会把憋屈和担心一股脑归咎给防控体系;也许有人会觉得我们没有必要老呆在家里,该去那就去那,防控疫情不能给我们承担。

第一种批评防控体系的观点倒也无妨,有批评就会有改进。但是,第二种观点,防控疫情我们不能承担太多责任,我们要走出家门的观点就十分危险。

别听胡锡进疫情防控“甩锅”论,吃劲时期,仍不可掉以轻心

正如老胡所言城市管理者不可以把责任过多地转移给民众,同样,民众也不能把防控的责任全甩锅给他们,疫情防控离开谁都不行,我们可以指出存在的问题,但绝不能袖手旁观。

现在的疫情依旧严峻,大量的人员返城复工会陡增防控的难度。所以,请大家不要掉以轻心,不要全把责任甩锅给政府,别听老胡的,还是要“尽量不出门”,待到疫情结束后,再想去哪去哪。

老胡的话也不是每次都对,别照单全收,让一些随风飘逝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