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種未知的、新生的病毒,只能是病毒產生後才能對此研究嗎?

萬事萬物不自知


科學技術在不斷的進步,人們可以從自然界中,特別是野生動物身上病毒來進行提前研究,研究他的人葍共患可能性,致病機理,分離毒株,研製疫苗,預測致病流行時間等。


杏林孤一朱士高


先說一個很多人不知道的數據:目前在人類中傳播的病毒,已被發現確認的有263種,這僅僅佔可能感染人類的病毒總數的不足0.1%。

2018年2月23日,美國《科學新聞》報道過一個消息,全球病毒組項目正式啟動,預計投資12億美元,在10年內將約百萬種未知的病毒都揪出來,以便有效地預測和預防可能發生的病毒感染大流行。

全球病毒組是一個國際合作項目,科學家將研究感染鳥類和哺乳動物的病毒,以確定哪些病毒只在動物間傳播,哪些會轉移到人類身上。

這項偉大的計劃有多麼重要,先看看相關的事例吧。埃博拉病毒1976年被發現在非洲出現,但到目前也沒弄清病毒從何而來。埃博拉病毒能使人體內臟破碎,感染者渾身滲血,感染後的死亡率可高達90%。我們熟知的流感病毒,曾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爭結束後,帶來西班牙流感,在幾個月內造成2000萬人死亡,而戰爭中喪生的人數是3700萬。更可怕的是,在隨後的1年時間內,流感蔓延,估計共計奪走近1億人的生命,禍首就是H1N1禽流感病毒。



耿老師在種草


對各類病毒的研究,全世界各大小科研機構都有不同程度的研究,特別是各類動物身上病毒與人葍共患的可能性、致病機理等的研究。

但病毒不是一塵不變的,它可以在不同條件下發生傳代或變異,所以只能在病毒產生後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研究。如“冠病毒”,人類已知的有六種可導致流行性疾病的冠狀病毒,但武漢此次發生疫情的是第七種冠狀病毒。



詹建華


西醫就會這個,已知病毒會越來越多,來了病人,就是來大活了,把已知的20萬種病毒先做個篩查!化驗費3000!一種篩查才不到一分錢,這麼便宜的事你咋這麼好運就趕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