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炭可以改良土壤嗎?為什麼?

A共享秤


秸稈灰來改良土壤並不推薦。如果一定要用秸稈的話可以粉碎後還田,縮短腐熟時間,減小對下一季作物的影響。


蘑菇頭3


生物炭是有機物原料在完全或部分缺氧環境下,產生的一種有機物質,其特性含碳量豐富、性質穩定。在自然條件下,生物炭呈鹼性,可用來改善酸性土壤;生物炭的體重小,表面積大,吸附能力強,可用來提高土壤通氣性,改善土壤持水能力,使農作物更好生長。

研究表明,秸稈生物炭對土壤修復有改良效果,使用5%秸稈生物炭修復土壤中的鉛、鎘、鋅的含量,並連續培養42天,可提高土壤pH值0.42,TCLP-P提高107.56%。5%秸稈生物炭處理的TCLP提取態鉛、鎘、鋅分別降低了10.44%、19.79%、5.02%,有效降低了土壤重金屬遷移性。無論土壤是否受到鉛鋅尾礦汙染,3%生物炭能夠抑制鉛鋅尾礦汙染導致的土壤pH值降低;添加3%生物炭均能顯著提高土壤pH。農作物桔杆生物炭對尾礦汙染土壤和未汙染土壤中重金屬有效態的影響不同,與未汙染土壤進行比較,3%生物炭的鈍化作用並不能消除鉛鋅尾礦汙染導致的重金屬有效態含量的增多。秸稈和生物炭還田均顯著提高0~20釐米和20~40釐米深度土壤的TOC(TOC是指總有機碳,反映的是水體受到有機物汙染的程度)和土壤大團聚體數量R(0.25)(其值越大表示土壤的團聚度越高,團聚體穩定性便越強,土壤抗侵蝕能力越強),秸稈生物炭還田對0~20釐米深度土壤平均重量直徑的提升更為顯著。

生物炭還改變了細菌的群落構成和化學性質,土壤全氮、碳和氮比例、pH、有效磷和陽離子交換能力對細菌群落結構變化貢獻較大,其中提高土壤細菌群落多樣性和豐富度的主控環境因子是全氮和pH。在適宜的的條件下才能保證土壤微生物的活力,提高土壤的肥力水平。生物炭施加到土壤後,在對玉米非根際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相對丰度及多樣性產生了較大的影響,非根際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相對丰度和多樣性明顯提升,而根際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相對丰度及多樣性變化較小。空白對照組和施炭實驗組玉米根際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樣性及相對丰度均隨著時間推移而增加。

農作物秸稈生物炭與其他的營養肥料按一定的比例相結合,例如,用生物炭和雞糞進行鎘汙染土壤修復,過程中降低玉米根、莖、葉中鎘的含量,也顯著減小土壤中的有效態鎘含量以及玉米重金屬鎘的轉運係數和富集係數。用生物炭和雞糞進行鎘汙染土壤修復可通過增強玉米的抗氧化性能,從而促進鎘脅迫下玉米生長;且二者聯合應用更有利於降低土壤鎘的生物有效性,減少玉米對鎘吸收和疊加。

實驗表明,施用秸稈生物炭能使葡萄園土壤容重降低9.40%,土壤中的含水量增加30%以上;葡萄園土壤有機質、速效磷和速效鉀含量隨秸稈生物炭施用年份延長而逐年增加;在施用生物炭的第2年和第3年,葡萄產量分別增加了11.74%和20.07%;葡萄的總酸含量降低了6.30%和10.34%;總糖含量和糖酸比分別提高了6.29%和10.34%、13.51%和25.04%,葡萄施用秸稈生物炭的產量更高、品質更佳。


初楚


秸稈碳改良土壤?那需要先了解它的作用:

1、秸稈碳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農作物秸稈還田技術主要是機械化秸稈粉碎直接還田技術,它是以機械的方式將田間的農作物秸稈直接粉碎並拋灑於地表,隨即耕翻入土,使之腐爛分解,從而培肥地力,實現農業增產增收。機械化秸稈還田技術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增加土壤有機質,增肥地力。

秸稈中含有氮、磷、鉀、鎂、鈣及硫等元素,這些正是農作物生長所必需的營養無素。

據測定,秸稈中有機質含量平均為15%左右,如按每公頃還田秸稈15t計算,則可增加有機質2250kg/hm2。據有關資料統計,目前我國每年生產秸稈6億t,其中含氮300多萬t,含磷70多萬t,含鉀700多萬t,相當於我國目前化肥施用總量的四分之一以上。

3、改善土壤環境,改造中低產田。

秸稈中含有大量的能源物質,還田後生物激增,土壤生物活性強度提高,接觸酶活性可增加47%。隨著微生物繁殖力的增強,生物固氮增加,鹼性降低,促進了土壤的酸鹼平衡,養分結構趨於合理。

此外,秸稈還田可使土壤容量降低,土質疏鬆,通氣性提高,犁耕比阻減小,土壤結構明顯改善。

4、形成有機質覆蓋,抗旱保墒。

秸稈還田可形成地面覆蓋,具有抑制土壤水分蒸發,儲存降水和提高地溫等諸多優點。據測定,連續六年秸稈直接還田,土壤的保水、透氣和保溫能力增強,吸水率提高10倍,地溫提高1~2°。

畝玉米秸稈還田後相當於增施硝氨35kg、磷肥375kg、磷酸鉀307.5kg,若連續三年秸稈還田可使小麥、玉米平均增產10%~20%。

秸稈碳的製作:

秸稈碳是以玉米、棉花、大豆、小麥、水稻等各種農作物秸稈及花生殼、鋸末、枯枝、雜草等為原料,採用煤炭在地下形成的原理,原材料無需粉碎,乾溼沒有嚴格要求,利用秸稈生物質自然進行分解,在隔絕空氣的條件下,經過6-8小時即可形成生物質碳。

碳化過程中,不添加任何化工原料,不使用電,不使用碳化池以外的其它設備,炭化池無需密封或加蓋,整個碳化過程零成本,不會造成汙染,加入粘合劑配方機制成型。

目前可以生產出蜂窩煤、煤球、炭棒和燒烤炭等五種產品。是替代傳統原煤的鎢金產品;前景十分光明、國家又非常重視的一種新型清潔環保能源。







強子鄉村日記


很榮幸能來回答你的問題。

小時候在農村每家每戶都有一個坑,我們叫糞坑,一般在手壓井的邊上,雨水流出家的位置,每次收玉米和小麥的時候,一些碎的秸稈、小麥糠都會扔進去,我們土話叫ou糞,一些生活垃圾,甚至一些大小便都會或多或少放進去一點。

一般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把他們在扒出來晾曬乾,等到地裡收割結束,在拉進去撒開。

 以玉米、棉花、大豆、小麥、水稻等各種農作物秸稈等為原料。

      首先他是肥料,但是它卻比不上現在的化肥和尿素等化學材料。但是它的功能不少,可中和酸性土壤、增加土壤的保水力及通氣性,並吸附土壤養分使養分不易流失,維持土壤生態作用,在冬季或早春時節適量添加,可加深土色吸收太陽能,以增高土溫、減緩寒害的程度。

       這種肥料成為作物容易吸收的形態,有助於供給植物養分,可使植株健壯,不易受病蟲危害,或作為微生物農藥或肥料活菌的載體,包裹於種子外,確保有益微生物能接種於植物根部。





農村大陽陽Baby


秸稈還田技術可以改良土地肥力

秸稈還田是當今世界範疇內改善農田生態環境,發展持續農業、旱作農業的重大措施;是節本增效、發展質量效益型農業的重要環節;也是促進綠色食品發展的有效手段。全省每年農作物

1 億噸,摺合幹秸稈 5000 萬噸,其養分相當於 30 多萬噸尿素、 50 多萬噸過磷秸稈資源達

酸鈣、 50 多萬噸硫酸鉀。連續三年秸稈還田,可增加土壤有機質 0.2 — 0.4% ,增產 5 — 15% 。

一、秸稈還田有哪些好處

第一 , 秸稈還田可增加土壤新鮮有機質 , 提高土壤肥力。作物秸稈的成分主要是纖維素、半纖維素和一定數量的木質素、蛋白質和糖。這些物質經過發酵、腐解、分解轉化為土壤重要組成成分——有機質。有機質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標。因為土壤有機質不僅是植物主要和次要營養元素的來源,還決定著土壤結構性、土壤耕性、土壤代換性和土壤緩衝性,以及在防治土壤侵蝕、增加透水性和提高水分利用率等方面皆具有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說,土壤有機質含量越高,土壤越肥沃,耕性越好,豐產性能越持久。秸稈還田就是增加土壤有機質最為有效的措施。從黑龍江墾區國營農場獲得的資料表明 , 由於長期連續秸稈還田 , 有效地遏制了土壤有機質的繼續下降 , 並有逐漸回升的明顯趨勢 , 平均年增加量達 0.02%-0.04% 。特別是麥秸還田后土壤中的細菌數量增加了 16 倍;纖維分解菌提高 8.5 倍;放線菌提高 3.6 倍;真菌提高 2.7 倍。微生物數量增加,活動增強,加速了土壤有機質的分解轉化,使土壤供肥能力得到加強。

第二,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質,使土壤耕性變好。秸稈還田后土壤孔隙度增加,一般增加 4% 左右;容重降低 0.04 -0.11 克 / 釐米 3 ; 1 -3 毫米 團粒結構增加5.8% ;土壤水分增加 1.1%-3.9% 。由於土壤物理性質得到改善,土壤水、肥、氣、熱四性得以很好的協調,滲水能力增強,保墒性能增加,抗旱抗澇的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群眾總結為“秸稈還田後,土頭松,保水強,鏟趟得心應手”。

第三,增加產量,降低成本。據調查,秸稈還田後第一季作物平均增產 5%-10% ,第二季後作物平均增產 5% 。據農業科研單位試驗,在秸稈還田的地塊上施用化肥,可較好地發揮化肥的肥效,可提高氮肥利用率 15%-20% ,磷肥利用率可提高 30% 左右。

二、作物根茬如何還田

1 、作物根茬機械粉碎還田 農藝技術要求是:壟距 65-75 釐米,茬高小於 20 釐米;根茬粉碎長度小於 10 釐米,破碎合格率大於 90% ;根茬滅茬率大於 99% ;根茬混拌於土中的覆蓋率大於 75% ;滅茬耕深一般為 5-10 釐米;根茬還田後的壟形較原壟形降低高度一般不應超過 5 釐米;每 666.7 米 2 增施尿素 5 -7 千克 ,補充根茬腐化時所需的氮素。

機械操作規程是:作業前要對根茬還田機械進行全面檢查。齒輪箱加足齒輪油,緊固件擰緊,傳動、轉動部件靈活,試運轉 2-3 分鐘,確無問題,方可作業。正式作業前,要做好耕深和對行調整。通過調整託腳柄高低和旋轉刀盤左右位置來達到。作業速度為 1-3 檔,並要經常

1/5頁

清除刀軸上的纏草。

2 、作物高留茬還田 作物收割時割茬提高而留茬較長。

?小麥高留茬還田 小麥收割時一般留茬在 20 釐米 -40 釐米 ,用鏈軌拖拉機配帶重型四鏵犁,在犁前斜配一壓桿將秸稈壓倒,隨壓隨翻。技術要求:小麥收割時,要做到邊割邊翻,以免養分散失,也便於腐爛;必須順行耕翻,以便於秸稈的覆蓋和整地質量的提高;耕深要求在 26 釐米 以上,做到不重、不漏、覆蓋嚴密;耕翻後,要用重耙、圓盤耙進行平整土地;麥茬作物定苗後必須及時追施氮、磷肥,同時滅茬除草。

?水稻高留茬還田 水稻割茬高度在 10 -15 釐米 ,最好不超過 20 釐米 ;以秋季作業為好,要在土壤含水量25%-30% (不陷車)時結合秋翻進行作業,封凍前結束。耕翻深度以不破壞犁底層為宜,一般為 15 -18 釐米 ,手扶拖拉機牽引兩鏵犁翻地,耕深應大於 10 釐米 。翻平扣嚴,不重不漏,不立垡,不回垡,深度一致;根茬混拌於土中的覆蓋率大於95% 。應注意的是:水稻高茬收割還田由於茬高不宜進行旋耕作業,但要進行旱耙(耮)。旱耙(耮)作業適宜的土壤含水量為 19%-23% ,耙地深度分輕耙 8 -12 釐米 、重耙12 -15 釐米 兩種。耙好的標準為不漏耙、不拖堆、無塹溝,且耕層內無大土塊,每平方米耕層內,最大外形尺寸大於 5 釐米 的土塊小於或等於5 個。尤其要注意的是水稻高茬收割還田要配施一定量的氮磷肥。結合翻地深施,每 666.7 米 2 用量為 10 -15 千克 ,氮磷比以3 : 1 為好。

玉米秸 稈 直接還田的技術要點及要求

1 、技術要求 秸稈粉碎(切碎)長度應小於 5-10 釐米;粉碎秸稈的拋撒寬度以割幅同寬為好,正負在 1 米 左右;秸稈破碎合格率大於 90% ;秸稈被土覆蓋率大於 75% ;根茬清除率大於 99.5% ;每 666.7 米 2 增施尿素 6 千克 左右;麥秸還田採用淺層還田耕作辦法,淺翻 10~15 釐米或耙耕 10-15 釐米,並結合深松耕作。

2 、要解決好 4 個問題

?秸稈還田的數量和時機 一般秸稈還田數量不宜過多,每 666.7 米 2 還田 300 -400 千克 為宜,否則耕翻難於 覆蓋。秸稈含水量30% 以上時,還田效果好。

?秸稈粉碎的質量 秸稈粉碎(切碎)長度最好小於 5 釐米 ,勿超 12 釐米 ,留茬高度越低越好,撒施要均勻。

?調整 C/N 比 據研究,秸稈直接還田後,適宜秸稈腐爛的 C : N 為 20 : 1~25 : 1 ,而秸稈本身的碳氮比值都較高,玉米秸稈為 53 : 1 ,小麥秸稈為 87 : 1 。這樣高的碳氮比在秸稈腐爛過程中就會出現反硝化作用,微生物吸收土壤中的速效氮素,把農作物所需要的速效氮素奪走,使幼苗發黃,生長緩慢,不利於培育壯苗。因此,在秸稈還田的同時,要配合施入氮素化肥,保持秸稈合理的碳氮比。一般每 100 千克 風乾的秸稈摻入 1 千克 左右的純氮比較合適。

?深耕重耙 一般耕深 20 釐米 以上,保證秸稈翻入地下並蓋嚴。耕翻後還要用重型耙耙地,有條件的地方應及時澆塌墒水。

2/5頁

稻草如何進行直接還田

水稻從土壤中吸收的養分中,留在秸稈中的比例大概是氮 30% 、磷 20% 、鉀 80% 、鈣 90% 、鎂 50% 、硅 80% 以上,也就是說稻草中所含的養分較高,特別是鉀和硅的含量高。氧化鉀為 1.13%-3.66% ,平均 1.83% ;二氧化硅為 5.3%-15.0% ,平均 11.0% 左右,並且稻草易於腐爛,因此說稻草還田是水田最有效的培肥增產方式。還田方法:將稻草鍘碎或用亂草機打碎,長度為 16 -23 釐米 ;將鍘碎或打碎好的稻草均勻地撒于田面,一般每 666.7 米 2 還田 300 千克 左右;當土壤含水量 25%-30% (不陷車)時將稻草翻入 15 釐米 土層中,稻草混拌於耕層中的覆蓋率大於 95% ;翻前要施肥,一般每 666.7 米 2 施氮磷化肥 15 -20 千克 ,氮磷比為3 : 1 。耙地:耙地的適宜含水量為 19%-23% 。耙深,輕耙 8 -12 釐米 ,重耙12 -15 釐米 。耙後耕層內無大土塊,每平方米耕層內,最大外形尺寸大於 5 釐米 的土塊小於或等於5 個。

稻草還田後的水漿管理:由於大量新鮮秸稈有機物進入土壤後,在淹水條件下進行腐解,因此,水田土壤將具有較強的還原作用,特別在秸稈旺盛分解的階段更是如此。為了防止水田土壤中大量還原性物質和有機酸的積累而導致對水稻根系生長的毒害影響,要採用落水曬田並進行間斷灌溉的水漿管理。

五 、怎樣製做和使用秸稈肥

秸稈肥製作方法主要是用於秸稈 7 份、人糞尿 1 份、畜禽糞尿 2 份及適量馬糞或格蕘。於 3 月初,把準備好的秸稈切碎或粉碎成 3 釐米 左右的碎塊,按體積比 1 : 2 : 7 的比例將人糞尿、畜禽糞尿和粉碎好的秸稈充分混拌均勻,澆足水(材料含水量以 60%-70% 為宜,即當水加到手握成團,觸之即散的狀態為宜)。再把準備好的格蕘堆成一堆,選背風向陽之處點燃,把馬糞用熱水澆透抖好(溫度在 40 ? 以上),蓋在點燃的格蕘上,做個暖心(發熱點),然後把已混抖好的秸稈一層層蓋在馬糞上,堆成一圓堆,堆高不應低於 1.5 米 ,堆好後要注意管理,防止人畜踐踏,並觀察堆溫,把堆溫控制在 50 -60 ? 之間,最高溫度不能超過 70 ? 。因為此溫度範圍有利於微生物的活動,加快秸稈的分解速度,同時又可殺死病菌、蟲卵,減少氨的揮發。這樣堆腐7-10 天,溫度達 60 -65 ? ,此時可以進行倒糞,然後每隔7 天左右倒一次,共倒 3-4 次,大約需 35-45 天就可以發酵好。發好的秸稈肥具有黑、亂、臭的特點,有黑色汁液和氨臭味,溼時柔軟,有彈性,干時很脆,容易破碎。

在秸稈肥製作過程中要注意以下 4 點。一是如果 3 月底或 4 月初造秸稈肥,為了在種地前發酵腐熟好,應採取加大暖心,堆頂用塑料薄膜覆蓋和適當多加些人糞尿與畜禽糞的辦法促使秸稈儘快發酵。二是在堆制過程中,人不可上去踩,更不能往秸稈肥裡摻土和用土壓堆,否則不易發酵。三是堆好後應注意觀察,發現肥堆冒氣掛霜時,及時用拌好的秸稈覆蓋上,利於保溫。四是秸稈肥不要發過勁或發不好就用,以免影響其肥效。

秸稈肥一般做基肥或者種肥,一般每 666.7 米 2 用量 1500 -2000 千克 。 六、秸稈覆蓋適用於什麼地區和後作物

1 、秸稈覆蓋技術,將殘茬或作物秸稈保留在土壤表面,不翻入土壤中,成為耕地的一個保

3/5頁

護層。

2 、秸稈覆蓋作用 能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抑制鹽鹼在土表積聚,減少雨季坡地的水土流失,增加降雨在土中的接納貯存,抵抗風蝕,增加近地面空氣中的 CO 2 的含量,有利於補充光合作用所需的碳源,增進土壤表層微生物的活性,減少土壤有機質的分解。長期秸稈覆蓋同樣能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結構,培肥地力,增加產量。

3 、採用免耕法 將秸稈全部覆蓋於地表面不進行翻耙作用,適宜於水熱條件高的南方地區和乾旱或半乾旱地區採用。在高寒地區,由於影響土壤增溫,故不是在所有條件下皆適宜採用的。高寒地區的免耕覆蓋作業適宜在旱崗地播種春小麥的條件下采用。

七、在秸稈還田實踐操作中怎樣確定調氮量和適宜的氮肥品種

1 、確定調氮量的方法

( 1 )還田時期 在高寒地區,麥秸伏季還田至土壤封凍還有 2-3 個月的有效腐解時間,秸稈的 C/N 比值將會迅速下降,至次年後作出苗時,其 C/N 比值遠小於新鮮麥秸的原比值。所以在還田作業時施用少量(約小於 1% )氮肥,主要用於加速麥秸腐解,後作播種時再按常規施用適量氮作種肥;如果玉米秸或大豆秸等晚秋收穫的作物秸稈還田,一般需按氮平衡理論值計算調氮量(補充氮量千克 / 公頃 = 還田秸稈量×( 1.7% — 秸稈含氮量 % );若麥收後複種綠肥,特別是非豆科綠肥也需按氮平衡理論計算調氮量。

( 2 )還田深度 秸稈進入不同土層深度,其腐解速度不同,這在北方低溫條件下差異更明顯。這種判別在粘質土比砂質土壤中也更明顯。如黑龍江東部白漿土上於 8 月 10 日 進行麥秸還田,一種採用翻壓 20 釐米 方式,一種採用淺耙 10 釐米 方式,於當年 11 月 10 日調查,麥秸粗分解率前者為 21% ,後者為 48.5% 。這表明,殘留麥秸的 C/N 比值已分別下降至原比例的 4/5 和 1/2 左右。假設原麥秸的含氮量為 0.5% ,此時殘留麥秸的含氮量已分別上升至 0.1% 和 1.0% 左右。因此,第二年春播作物,按秸稈含氮量 1.7% 的氮作種肥即可。

( 3 )水田調氮量 因為在旱作和水田條件下,還田的秸稈分別處在以好氣和嫌氣性分解為主的條件下,故土壤氮固定的臨界含氮量不同。大量試驗表明,在淹水條件下植物殘體分解時氮固定的臨界含氮量約為好氣性分解下的 1/3 左右,即含氮量為 0.54% 。如麥秸和稻秸含氮約 0.5% 、 0.55% 左右,它們還田後就隨即種水稻,也不必擔心水稻生長過程中出現缺氮症狀。所以在北部高寒地區,進行水旱輪作時,秸稈還田一般不調氮也不會產生對後作水稻出現明顯的缺氮現象,但北部高寒地區春秋兩季土溫較低,為了加速還田秸稈的腐解,提高還田當年效果,以及作為稻田的一種經濟施肥方式,建議在還田作業時配合施肥。

秸稈還田時調節 C/N 比值對氮肥品種有選擇。試驗表明,無論旱田或水田進行秸稈還田時,以選擇銨態氮或尿素氮肥為好。並且最理想的施入位置是直接施在秸稈有機殘體上。因此,可以將氮肥溶液噴灑在已拋撒地表的秸稈表面上,然後進行還田後的機械作業。考慮到施氮和還田秸稈在土壤中分佈的不均勻性而可能影響後作幼苗的正常生長,可以將部分氮肥作為種肥施入。

4/5頁

八、在同一塊田裡是否可以進秸稈連年還田

一般在正常年景(非乾旱和澇災年)情況下,將每季作物秸稈殘茬全部還田是可以的。多年的實踐證明,連年秸稈還田,土壤肥力提高很快,作物生育、產量性狀也得到顯著改變,其增產效果有隨還田年次增加而提高的明顯趨勢。

由於連年有大量秸稈殘株進入土壤中,為加速秸稈有機物腐解及其同土壤水肥相融,以及防止秸稈殘株在土壤中出現隔墒等不利影響,因此,要求秸稈粉碎程度要高,一般切割長度在 10 釐米 以下,對粗莖的玉米稈還要求達到破莖粉碎的程度。如果處在高寒地區的低窪冷涼土壤上,由於有機物分解速度較慢,年分解率不高,故可以根據輪作情況安排間斷還田為好。

一般旱作條件下,秸稈還田後進行連作,病蟲害有加重的趨勢。如在北方麥秸還田後春小麥根腐病加重;在南方則小麥全蝕病加重;大豆秸還田後大豆根腐病和蟲蝕率提高。因此,秸稈還田應建立在輪作的基礎上才能充分發揮其效益。從土傳病害的生態學觀點來看,施用新鮮有機物質本身也是一種對土傳病害有效的生態生物學防治的手段。所以在輪作的基礎上進行秸稈還田,是不會造成病蟲害大發生的。如果連作情況下還田秸稈,可考慮採用翻耕還田作業,而不採用耙耕淺層還田,同時加強病蟲害防治措施。

鑑於土壤處理的一些化學除草劑使用的有效劑量,將隨著土壤有機質含量的提高而適當增大。也由於秸稈還田促進了土壤微生物活性強度,從而加快了除草劑在土壤中的降解速度,也就是縮短了藥劑的殘效期。因此,在秸稈還田土壤中,使用化學除草劑,特別是播前進行土壤處理的化學除草劑,其有效使用劑量應適當提高。如黑龍江省農墾調查表明,大豆第一片複葉展開時調查,秸稈還田區氟樂靈的殺蟲率為 91% ,而未還田區為 95% 。用高梁作生物測定觀察氟樂靈在土壤中的殘留動態也表明,隨著施藥後時間推移,秸稈加速了土壤中氟樂靈的降解,一個月左右就達到半衰期,而未施秸稈土壤,兩個月以後氟樂靈殘留量仍在半衰期以上。

九、秸稈還田作業時後如何施用氮、磷肥料

調節秸稈碳氮比( C/N )的目的是促進秸稈有機物腐解和調節土壤有效態氮素的平衡,避免由於土壤有效氮固定而導致後作物缺氮現象發生。因此,決定是否還需施用氮作種肥,主要依據當地土壤有效肥力水平和栽培施肥經驗來確定。在北方高寒地區,特別是採用秸稈深層還田的情況下,由於秸稈處在半嫌氣分解狀態中,其分解速度又較緩慢,故秸稈的“氮因子”(每 100 份碳氮比值較大的有機物料分解時,固定(同化)土壤有效態氮素的份數,它代表了礦質化與同化這兩者對抗力量的平衡值)值較小(禾本科作物的“氮因子”一般在 1 左右,小麥秸一般小於 1 )。因此,按氮平衡計算的補氮量中拿出一部分( 1/2-2/3 )作為後作種肥,不僅不會影響秸稈分解速度和土壤氮素的有效轉化,還將促進後作幼苗生長髮育,又達到經濟施肥的效果。

由於新鮮秸稈在腐解中具有解磷和增磷的效應,所以在一般情況下不必調節秸稈的碳磷比( C/P )也不會出現土壤有效態磷的生物固定而導致後作物缺磷現象。在秸稈還田同時施用磷肥,特別是鹼性磷肥,不僅能促進秸稈有機物的分解,提高土壤生物固氮作物和豆科共生固氮效果,減少土壤、肥料氮素損失,從而提高秸稈還田的土壤生物學的綜合效應,也是提高磷肥利用率的一種保護性有效施用的方法。


農商糧倉


目前來說,秸稈的回收主要是5個方向,也就是秸稈的肥料化、飼料化、原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其中以肥料化居多,通過秸稈還田的形式將秸稈覆蓋在農田上,腐爛後能給土地增肥。

如今,隨著大量的人為活動和化學物質(如肥料、農藥等)的使用,使得土壤中的有機質匱乏導致養分狀況失衡。對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等造成很大的影響。而隨著技術的提升,新型生物質炭基有機肥在秸稈炭化技術的幫助下得以實現。通過秸稈制碳機設備將秸稈等生物質有機物進行炭化處理,而後進行深加工製成新型炭基有機肥的秸稈炭基肥技術,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和市場價值。

秸稈炭基有機肥的好處

與傳統的肥料(化肥、畜禽糞便等)相比,新型炭基肥料具有以下優勢:

1、低碳高效環保,改良土壤環境,解決或緩解土壤酸化問題,防止土壤板結,促進土壤形成良好的團粒結構,同時,長期保存在土壤中生物炭能具有持續的土壤增肥保水效果。

2、提高各類農作物對蟲害的抵抗能力,增強作物的免疫功能,減少農藥的使用量,保證作物增產增收。

3、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防止病蟲害的發生。能顯著改善作物品質,是無公害及綠色農產品的首選肥料。

4、保護環境,為土地資源的持續利用和人類的安居樂業提供重要物質保障。

5、促進團粒結構的形成,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數量,增加土壤肥力,提高肥料利用率20%以上,能促進幼苗生根,顯著提高作物產量。

6、改良土壤結構,增強土壤的保水、保肥、增溫、透氣性,改善作物的營養環境。

新型炭基有機肥可適用於各種農作物、園藝、水果、經濟林、花卉、苗木等土壤中。可做作物的基肥、追肥等,可同其它化學肥料配合使用。該種肥料使用方法與傳統肥料一樣,因土壤的肥力水平而異。

秸稈炭化之後除了可以作為炭基肥,還可以製成各種機制炭棒、炭塊,秸稈炭作為清潔能源,環保無汙染。在現在傳統煤炭不讓使用的情況下,秸稈炭市場空間大。河南北工秸稈炭化設備具有連續式生產、環保節能等特點,我們願與大家一起為秸稈回收利用添磚加瓦,推動秸稈回收技術更上一層樓。





小沈生活記事


稻殼是高氮碳比的纖維素和硅結合體,因此不容易腐爛掉,卻為土壤提供了良好的空氣性能。一些土壤生物也很喜歡。

桔杆,因為高纖維素,所以需要進行粉碎覆蓋,這些覆蓋物經過1-2年後,如果連同施入肥料和地表的其它有機質被翻入土中,很快成為土壤微生物的營養,促進土壤團粒結構形成。

另外這些高纖維素在腐爛過程中會吸收土壤中的氮,對於有效氮水平過高的果園來說,是降低富營養最好的方式。

堆肥就不用說了,幾乎家家必做,稻殼、水、米糠等以有機堆肥方式讓土壤肥沃巳經深入農人心。


我在西藏的365天


您好!我是平原小震子,很高興來回答您的問題。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秸稈炭是有機物原料在完全或部分缺氧環境下,產生的一種有機物質,其特性含碳量豐富、性質穩定。在自然條件下,生物炭呈鹼性,可用來改善酸性土壤;生物炭的體重小,表面積大,吸附能力強,可用來提高土壤通氣性,改善土壤持水能力,使農作物更好生長。


平原小震子


不同地區油菜秸稈生物質炭改良紅壤酸度的差異性研究

我國農業生產每年可產生大約8億噸農作物秸稈,目前對秸稈的處理通常採用不利於農業機械化耕作的直接還田或者焚燒,後者會造成嚴重的大氣汙染。另一方面,我國酸性土壤分佈廣泛,酸化程度日益加劇,土壤酸化嚴重影響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土壤酸化是土壤質量退化的一個重要方面,會造成土壤質量和肥力的下降,營養元素流失,有毒元素釋放與活化,從而對作物生產和農產品品質產生嚴重危害。因此,亟需開發一種高效環保的土壤改良劑緩減土壤酸化。近年來的研究結果表明,作物秸稈在厭氧條件下低溫炭化製備的生物質炭具有較高的p H值,通常呈鹼性,具有提高酸性土壤pH值和降低土壤酸度的潛力;同時它含有豐富的C及作物所需的N、P、K、Ca、Mg等營養元素,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具有很高的穩定性,在土壤中不易被微生物分解,可以增加土壤碳庫從而緩解溫室氣體排放。這些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質,使得秸稈生物質炭在改良土壤酸度,提高土壤質量,增加作物產量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植物吸收陽離子量... (本文共72頁) 本文目錄 | 閱讀全文>>

權威出處: 河南科技大學 碩士論文 2018年

《土壤學報》2019年05期

土壤學報

環境中生物質炭穩定性研究進展

生物質炭是生物質在厭氧或缺氧條件下高溫裂解得到的炭質材料,由於其具有儲碳、固定土壤汙染物和廢棄物資源化等優點,正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於農業和環境等領域。生物質炭在環境中的穩定性決定了其環境效應的穩定性,是評價生物質炭環境功能及環境意義的重要方面。本文主要論述了生物質炭在環境中可能經歷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分解三大作用過程及其影響因素,同時分析了生物... (本文共14頁) 閱讀全文>>

權威出處: 《土壤學報》2019年05期

《江蘇農業科學》2019年09期

江蘇農業科學

生物質炭配施複合酵素對玉米生長、產量及品質的影響

以新粘二號玉米為試驗材料,通過大田試驗研究生物質炭和複合酵素對玉米生長、產量以及品質的影響。結果表明,施用生物質炭和複合酵素均明顯提高了玉米植株株高、莖粗、生物量和玉米產量,並改善了玉米果實品質,與CK(常規土壤栽培)相比,生物質炭處理... (本文共4頁) 閱讀全文>>

權威出處: 《江蘇農業科學》2019年09期

《國際學術動態》2019年02期

國際學術動態

面向多服務的美國生物質炭科技

美國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和應用生物質炭的國家,也是國際生物質炭協會註冊所在國。隨著國際生物質炭協會(IBI) 2008註冊成立,美國率先成立了美國生物質炭協會(U.S. Biochar Initiative)。它是世界上生物質... (本文共3頁) 閱讀全文>>

權威出處: 《國際學術動態》2019年02期

《麥類作物學報》2017年11期

麥類作物學報

土壤添加生物質炭對黏蟲生長髮育和生殖的影響

為探究土壤添加生物質炭對植食性咀嚼式口器害蟲的影響,選用黏蟲為研究對象,設0、15、30和50g·kg~(-1)四個土壤添加生物質炭處理,對盆栽種植的麥苗接初孵黏蟲幼蟲,觀察和分析幼蟲生長髮育和成蟲生殖力的變化。結果表明,隨生物質炭施用量的增大,黏蟲幼蟲發育歷期呈線性縮短趨勢,50g·kg~(-1)生物質炭處理下幼蟲... (本文共6頁) 閱讀全文>>

權威出處: 《麥類作物學報》2017年11期

《中國水稻科學》2018年02期

中國水稻科學

土壤施用生物質炭對取食水稻的灰飛蝨生活史特徵的影響

【目的】為評價土壤施用生物質炭在防治農作物害蟲中的潛力,觀察了土壤施用生物質炭對取食水稻的灰飛蝨(Laodelphax striatellus)發育和生殖的影響。【方法】開展室內盆栽試驗,採用生物質炭種類(玉米、水稻和小麥秸稈)與添加量(0、30和50 g/kg)的2因素×3水平組合處理土壤,種植水稻苗、接種灰飛蝨,觀察灰飛蝨的發育和生殖表現。【結果】1)生物質炭種類與添加量互作影響灰飛蝨若蟲歷期,當施用玉米或水稻生物質炭時,不同添加量之間的若蟲歷期無顯著差異;當施用小麥生物質炭時,添加30 g/kg生物質炭處理下的若蟲... (本文共7頁) 閱讀全文>>

權威出處: 《中國水稻科學》2018年02期

擴展閱讀:

·生物質 ·秸稈 ·改良土壤 ·陽離子交換量 ·孔隙結構 ·廢棄資源 ·土壤養分 ·理化特性 ·比表面積 ·土壤結構

分享到:\t

相關學問

·生物質

·秸稈

·改良土壤

·陽離子交換量

·孔隙結構

·廢棄資源

·土壤養分

·理化特性

·比表面積

·土壤結構

推薦圖書

有病早知道(...

商道(一個商...

我的秘書生涯

1940:大...


馬廣虎


用秸稈炭製作的炭基肥料具有豐富的孔隙結構,能夠增加土壤的透氣性;還能解決土壤酸化問題和肥料中微量元素不足問題,有利於作物吸收各種營養元素,增加土壤肥效。“它還能提高地溫,有利於作物生長。同時,有利於土壤微生物環境的修復,以及提高農產品產量和質量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