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下,如何合理接受眾多專家的建議?

飛龍闖哥


我們要做到自律,不管別人說的再好聽,不盲目的跟風,專家那麼多話題那麼多,我們就走正確的路就行,少出門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做到這幾點也就不用恐慌,等待疫情穩定我們都會知道的,專家太多說的太多越恐慌事情越麻煩,讓我們共同努力抗擊疫情!


呆呆獸羊


這個問題很好,其實這是需要大家靜下心來仔細思考的問題,作為悟空問答的初入者,希望能夠得到大家的鼓勵及關注。

首先,專家的建議大多是普適性的。有些通過簡單可操作的方法就可以產生明顯效果,比如戴口罩,可以很大比例的阻隔傳播。但即使這樣,很多人也會不自覺的陷入盲目的服從。比如現在在湖北各地,本來大部分人沒有外出,街道上空曠的很,偶爾有幾個必須外出的人,恨不得整條街只有一個人,在他本身健康的情況下,他戴口罩的意義就沒有了;還有很多司機,一個人開車在車裡戴了幾層口罩,這是幾個意思呢?如果司機本身戴眼鏡,還增加了影響視線的開車風險。另外關於消毒,有的會不會也有點盲目了?與外界有接觸的一些地方消毒還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的家裡每天用消毒劑拖一兩遍,這個必要性有麼?如果不是家裡來過外人,擔心是感染者,還真的沒這必要。

另外,專家的建議也只是基於專家某方面的經驗得出的,不見得具有普遍適用性。西醫的專家從西醫的角度談建議,中醫的專家從中醫的角度談認識,負責重症醫治的專家從重症的角度談看法,這些都是無可厚非的。每個人的經歷、認識不一樣,病人的個體存在差異,可能一個個例的出現,都會都專家的看法產生影響。

畢竟我們普通人能夠接觸到的數據有限,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對自己的身體、家庭、生活條件有充分認識,分析哪些建議對自己可能適用。如果上升到方法論,可能就是批判的接受,通過實踐檢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