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要如何才能融洽相處?

xiaoqingya0905


作為婆婆不要多事,兒孫自有兒孫福,管的多就物極必反,對待兒媳就要像親生女兒一樣對待,畢竟是要陪伴兒子一生的女人,愛兒媳婦就是疼自己的兒子,兒媳是晚輩,要學會尊重長輩,不要當做敵人對待婆婆,少抱怨,少索取,多付出一些 ,最重要的是老公要協調好兩個最重要女人之間的關係,家庭和不和諧不是一句話就能解決了的,希望大家都學會謙讓,互相尊重,祝願大家都美滿幸福!


英語曹老師


根據我自己的親身經歷,我覺得婆媳關係裡,更多的是真誠吧,多換位思考,有矛盾及時溝通,當然中間的紐帶他的兒子我的老公也是需要多在中間調和,才能更融洽!

我以一個結婚三年,和公公婆婆相處了六年的過來人,分享一下我的故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吧!我和婆婆都是性格特別急躁的人,做事都是雷厲風行,不開心就說出來,不記仇。我和老公戀愛時,就同居住在老公家裡,婆婆伺候我們一日三餐生活起居,三年多我沒交過一分錢生活費,她也沒要過💰,每天都問我們吃什麼,然後她去準備,然而這樣的和諧畫面因為我懷孕被打破了,發現懷孕後婆婆主張結婚,我們不想要孩子,沒做好結婚的準備,就做掉了,因為做小月子,婆婆請了一個月的假照顧我,可我那時候是真的不懂事,也許是心境的變化吧,就是覺得委屈吧,一個月裡天天發脾氣,找彆扭,他們全家人都遷就我,婆婆開導我的時候,我也覺得她是貓哭耗子,假慈悲。我把孩子的事都歸咎於她沒有堅持留下孩子上,她一直都在遷就我,一直到今天她也說我只是一個孩子,她都計較,說真的她真的很寬容,當然從我入住她家的那天起,各種大節小節我也沒差過事,該買菜買菜,該買水果買水果,該買衣服買衣服,全家人的生日,父親節母親節,八月節五月節我都沒落過禮。我敢說我比她的女兒花的多,買的多,她的女兒兒子都不記得他們的生日,而我記得。沒臉皮的我在2016年又懷孕了,婆婆見識我第一次耍驢了,知道我懷孕後和我深談了好久,告訴我不能再做了,太傷身體了,就這樣我們結婚了,房子我們有,車子我婚前買完了,給了彩禮我們就結婚了。直到這時我們還是客客氣氣的還沒有恢復第一次懷孕前得好感情呢,別人懷孕是胖,我懷孕是一直吐一直瘦,班上不了了,店也關門了,我是八個月才有點肚子,還今天要流產了,明天不行缺氧了,還有一個月預產期了,我身高165,體重108斤,包括孩子4斤,這時候婆婆著急辭職了,回家天天跟我身後伺候我,天天逼著我吃,終於進產房前,我116斤了,孩子落地六斤二兩,我是29歲生孩子,醫生說我能生,婆婆一直強調我堅持不了趕緊剖,因為我自己身體的原因,孩子生了一天,我在裡面疼得沒忍住喊出來了,婆婆在外面心疼的不行,一直哭,一直求我老公來回傳話,讓醫生快點剖吧。我是感動的,因為我親媽都沒這麼激動。坐月子期間就和你不用提了,婆婆幹過月嫂,孩子的事都懂,月子裡我親媽就呆了五天就走了,因為她閒在這沒事幹,婆婆每天給我補啊補的,現在活活給我吃到了150斤,因為我實在是幹不了哄孩子的活,孩子十個月我就出去開店了,現在孩子兩歲多了,一直是公公婆婆帶著,我尊重她們,他們也愛護我們,我們在外面工作,公婆讓我沒有一點後顧之憂,我每個月給公婆三千元生活費,家裡的水電煤氣的費用我交,孩子的錢我自己花,米麵油我花,水果蔬菜我們兩三天往家買一次,其餘不足的公婆自己去買,我的親媽總為我鳴不平覺得我不應該給錢,爺爺奶奶看孫女是應該的,我和我老公不這樣覺得,世上沒有什麼人什麼事是應該應分的,公婆心疼我們才幫忙帶孩子,我們應該心存感激才對。我不是因為他們給我帶孩子我才說他們多好,他們的好在於有什麼事情,我們彼此都能拿出來說,解決完了後,彼此關係更親呢了一層,我們能彼此尊重,親人遇到事就是相互支持相互理解,才能共度難關,就像這次肺炎一樣,全家人都在家隔離,共度難關!另外一點秘訣吧,也是我老公一直誇我的地方,說我知道怎麼討好老人,說我會哄,其實我也不會,只是真誠相待吧,我把他們當親生爸媽了。建議姐妹們吧,沒換季的時候就把衣服買回來,公婆生日提前準備,遇事多問他們意見,雖然你也不一定採用,多參與吧,五一十一帶全家出門旅遊,城市景點他們選,平時發現他們喜歡的東西,第一時間買回來,沒事多拍馬屁,就這些吧。有好的方法,大家拿出來分享吧[耶]



格格的蜜房


這個問題是得看這個家庭的每個人吧。

先說說我家吧,我跟媳婦是談戀愛結的婚,婚前我媽跟我媳婦第一次的時候我媽就對我媳婦很滿意,因為我媳婦的人很好,我媽呢也是個很慈祥的人,所以婚後她們兩個跟母女一樣,感覺我跟女婿一樣。我家是農村的,這幾年村裡結婚的也不少,都是和和睦睦的,現在都聽不到誰誰家婆媳吵架了所以現在基本上都是這個樣子,不象以前動不動幾個人坐在一起聊天說別家吵架了,現在都是誰家娶的媳婦有多好。


胖嘟的冰冰


作為兒媳婦自己來說說自己,要想處的好有句話叫遠香近臭雖然有點粗俗也不無道理,後來有了孩子自己要上班不得不在一起生活開始難免有些摩擦,我那時候是有什麼說什麼所以會有一些摩擦,後來我學會了忍讓能不說就不說,但是婆婆對我也真沒得說,所以我們現在相處的還算可以。一句話,少說話互相沒毛病。



晴空009


  婆媳關係歷來是家庭中最難處理的問題,婆婆總歸婆婆,不是媽媽,媳婦總歸媳婦,不是女兒,婆媳之間有著許多說不清道不明的問題纏繞著她們,說婆婆不好,往往媳婦也有問題,說媳婦不好,婆婆往往也有欠缺。在不少婆媳間,互相埋怨、指責、汙罵、甚至對立的情況是經常發生的。但在我看來,家庭現實生活中,屬於婆婆方面引起的婆媳矛盾較為常見,其中,婆婆與媳婦的思想交流溝通是主要障礙。根據本人多年觀察諸多女性當婆婆的境況,試圖就婆婆方面談些想法:

  1、為改善婆媳關係,母親要替兒子融洽夫妻關係著想,使兒子具備避免夫妻感情危機的條件。兒子結婚,就是成家,他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在生活主體方面勢必要從父母這個大家庭中分離出來,對父母的依賴性將越來越小,相反,小夫妻彼此的依賴性將越來越大,各方面有他們自己的美好打算,要兒子仍然跟婚前一樣,全心全意地圍著父母的意志轉悠是不可能的。因此,身為父母,要明白這樣一個道理:父母只能與他們相伴一段時間,而小夫妻是要相伴到老、生活到終身的。父母都希望小輩幸福,兒子媳婦的幸福就是父母的幸福。所以,如果你是開明的父母,不要過多在乎他們小夫妻對父母親如何如何,更應在乎兒子與妻子的關係如何,感情好不好,相處是否融洽,家庭打理如何,事業發展怎樣?如果他們一切都很好,沒問題,那就行了,你就一千個放心吧。對他們不必多加干預。反之,就要做他們的工作,勸和不勸散。假如還把為人之夫的兒子當作小孩一樣訓教,要他只聽父母話,不聽妻子話,那就是父母不對了。

  2、為改善婆媳關係,母親要替兒子減壓鬆綁,讓兒子有處理問題的迴旋餘地。兒子為人之夫,處在父母與妻兒之間,是兩者的媒介,從社會上家庭生活實踐來看,這個角色不好當,某種程度上不亞於婆婆這個角色。因為婆婆作為長輩比較居上,她處理問題的難點主要表現在對媳婦的關係上,而兒子則處在夾心層中間,要面臨處理來自長輩與妻兒兩方面的關係。如果父母不明白這一點,不體諒兒子的處境,不理解兒子的苦衷,不給兒子減壓,一概認為兒子沒良心,不聽話,不孝順,娶了媳婦忘了娘,那麼,兒子的日子就更加不好過了。應該懂得,對大多數兒子來說,親情是永恆的,他們的心永遠向著父母的,之所以婚後行為有所變化,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再則,如果不給兒子減壓,兒子在妻子面前勢必增壓,要受到妻子更多的責備與催促,夫妻矛盾越發激烈。回過頭來,父母所見到兒子的境況就更加尷尬、窘迫、難堪,相信多數父母是不願意看到兒子這種境遇的。看在兒子份上,為了兒子在妻子面前有話語權,有所作為,有個較為寬鬆的夫妻生活空間,父母也應該給兒子減壓,不應該死抱著自己的利益、觀點、想法不放。

  3、為改善婆媳關係,母親要從兒子那裡傾聽媳婦的心聲,充分發揮兒子的傳導作用。媳婦與婆婆的心總是有所相隔的,不可能完全做到心心相印,心有靈犀,心連心,也就是說,媳婦對婆婆的感情是有限的,而對自己母親的感情是無限的,所以,媳婦,尤其是性格較為內向的媳婦,在很多場合,有些話不太會直接向婆婆說出,自己躲在後面,把丈夫推到一線,通過老公之口,變換身份、角度、語氣,把自己要說的話,要做的事,婉轉地向婆婆訴說,此時,兒子成了妻子的代言人和轉達者。當婆婆(母親)的,要重視聽辯兒子的話語,善於從兒子口中,品出弦外之音,直接或間接地揣摩媳婦的心聲,思考做好婆媳工作的思路。因為,兒子結婚成家後,和妻兒生活在一道,最瞭解妻子的心思,許多從兒子口中說給母親聽的話,都有目的與指向,可能是他的想法,更可能是他妻子的想法,還可能是小夫妻共同的想法。所以,當婆婆聽到兒子說的話,必須及時與兒子溝通,摸清媳婦的真實想法,有針對性地做好有利於和諧婆媳關係的工作。

  4、為改善婆媳關係,婆婆有話最好對媳婦當面說,不要當面不說,背後亂說。一般來說,姑娘結婚到了婆家,對新家情況生疏,婆婆和媳婦都會經歷一個不約定的互相“考察期”,彼此都會互有戒心,言行比較謹慎,相處久了,假如信任度高了,關係就好了,反之,矛盾就容易暴露出來。作為婆婆,不要怕失去自己的權威與尊嚴,不要把媳婦當外人,要表示接納、信任、關注和尊重,有話不要回避,不要躲閃,最好開誠佈公,當面直說。要允許媳婦說話,對媳婦的話要多聽,耐心聽,以誠相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要願意、善於、坦誠地對媳婦說,站在自己曾為媳婦的立場上,以心換心,以心交心,用讓媳婦比較容易接受的言語與媳婦好好交流溝通。有句老話說得好:“若要好,老做小”。此話蘊含著深刻的婆媳相處之道。整體意思,是指如果要想獲得融洽的婆媳關係,當老人的,尤其是婆婆在處理婆媳關係時,高姿態要高,放下架子,不能什麼事都當老大,把媳婦撇在一邊,不與媳婦溝通,自己說了算。假如婆婆始終表現強勢,居高臨下,容不得媳婦,凌駕於媳婦之上,那麼,婆媳關係無論如何是搞不好的。

  5、為了改善婆媳關係,婆婆要盡道德義務,做好自己願做的事情。上海電視臺有一期《有話大聲說》節目,就婆婆要不要向兒子索要“帶孫費”一事展開辯論,劉姓佳賓律師說道:“帶不帶孫子,不是法律義務,而是道德義務,因為法律並未規定婆婆一定要帶孩子,不帶就違法”。此話千真萬確,也符合國人傳統。因此,婆婆可以帶孫子,也可以不帶孫子,帶與不帶由婆婆自己決定。一般來說,從親情角度看,孫子是婆婆的後代,應該帶,就是為兒子家做點事情,也是應該的。體諒與顧及到年輕人的實際情況,自覺自願地為兒子家服務,也不失為婆婆的明智之舉,筆者主張婆婆們最好這樣做,以體現婆婆的更大價值。人是感性動物,人心都是肉長的,相信兒子媳婦見到母親(婆婆)精心為自己服務,心靈一定會受到觸動,心存感激,並萌生報恩之心,進而達到更加親近、團結、和諧的程度。

  以上僅是側重從婆婆的角度敘述的,當然,搞好婆媳關係不能只靠婆婆,兒子媳婦都有責任,只有互相體諒,相互理解,時常溝通,波此照應,達成默契,才能把婆媳關係真正搞好。

  


鄂中民工小韓


無論你是高素質的婆婆,還是沒文化、霸道、小心眼的婆婆,都離不開家常話。而家常話最容易溝通和交流,所以,和婆婆相處得哄著婆婆,得用最平常的家常話哄著。老年人就是需要哄,需要在平常的生活細節中誇她,人都是這樣的,總喜歡多聽溢美之詞,聽了心裡就會舒坦、高興。我想,只要做兒媳婦的平常能有意識的做到對婆婆的關注和支持,婆媳關係也就好處多了。 2、應對技巧媳婦應當適應婆婆,並從婆婆的出發點來看待問題,但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如此。老人有些做法肯定有不妥的地方,這時候媳婦不能放任不管,比如孩子的教育問題。老人往往容易溺愛孩子,這時候要勇敢地堅持原則,努力改變老人的觀念。

3、原則孝敬婆婆是應該的,不要有牴觸情緒,不要在婆婆面前和老公過分親熱雖然你覺得你們習慣了這種溝通方式,但是這就像在外人面前一樣,過分親熱是對別人的一種不尊重。涉及婆家時,要照顧老公的情緒,尤其是錢的問題,有些錢千萬不能省。


鄉村小佔


(1)相互尊重。婆婆和媳婦都要相互承讓對方有獨立的人格,獨立的經濟地位,誰也不要支配誰,誰也不要完全聽命於誰,全家的事情商量了辦。

(2)相互諒解。媳婦要多體諒老人心理,老人所想的不可能和年輕有完全一樣;婆婆了要多體諒媳婦的心理,過去家庭環境不同,有些事情也難怪。

(3)切忌爭吵。在任何情況下,婆媳都不要“針尖對麥芒”地吵,如果一方發為了,另一方要暫時忍讓,平時如果有些意見,千萬不要和鄰居、親友亂講,話傳來傳去,往往沒有矛盾也弄出矛盾來。但是有些事情如果非說不可的,有機會雙方可以好好地、開誠佈公地說,或是由兒子懇切地轉達。

(4)父子要起緩衝作用。如果婆媳產生矛盾,雙方一定要站穩腳跟,慎重對待。最好是父與子都保持“中立”

(5)精神上安慰和物質上的照顧相結合。媳婦對婆婆要多多的關心,在力所能及情況下,要經常買些老人愛吃的東西給婆婆吃。這不僅是物質照顧,更主要是一種精神上的安慰。婆婆對媳婦也是同樣,媳婦有困難(如分娩),婆婆要幫助;有時也可以適當買些東西給孫子孫女。


西北偏西333


現代中國人之所以會出現婆媳大戰,其實是因為婆媳之間沒有界線感,這種界線感的缺失導致了家庭成為戰場,而且是混戰的戰場,現在不只是婆媳之間會發生戰爭,連公公跟兒媳婦都會發生戰爭,這是自古及今絕無僅有的時代,以前公公跟兒媳婦發生戰爭的事情基本可以說是聞所未聞,但是近年來則成為多發事件。而我們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為彼此之間缺失了界線感。父母跟兒女之間的界線感缺失,就導致了父母過度操控兒女的生活,所以前兩年看到一個數據,隱約記得說現在八零後的離婚案中,70%是因為雙方父母參與過度造成。所以家庭對於現代絕大部分的人來說,已經不再是停泊的港灣,而是混戰的戰場,而真正的問題並不僅僅是婆媳如何相處,而是整個家庭成員應當如何相處。

當今社會大家都說中國婆媳關係難相處,但卻忽略那些相處非常愉快的婆媳關係。為什麼都是婆媳,關係卻有著天壤之別呢?其實婆媳相處是有秘訣的!那就是對媳婦,婆婆要多誇一誇。對婆婆媳婦就多哄一鬨。從細節做起,讓婆婆和媳婦關係更加和諧。婆媳關係,在中國自古就是最難處的特殊關係。雖然婆媳難處的原因有很多種:生活習慣、性格差異??但多數矛盾的焦點往往在於婆婆與媳婦,有意無意之間爭奪兒子/丈夫的愛和關注。婆婆覺得,自己辛苦養大兒子,兒子要牢記恩情。而媳婦覺得夫妻才是最親密,丈夫要多向著自己才對。婆媳衝突頻發,很容易毀掉和睦的家庭氣氛。因此,雙方都要從細節做起,讓婆婆和媳婦從“天敵”變為“閨蜜”。

而我們其實應當慶幸的是我們生活在現代,在現代生活,小家庭可以跟公公婆婆分開過,女人不再忍受這樣的待遇了,但是如果你跟公公婆婆住在一起,就必須要做好這樣的心理準備,從心理就要很清楚明白,這是公公婆婆不是父母。

從家庭系統上來講,當公公婆婆跟小家庭生活在一起的時候,意味著女人跟隨著男人進入了他的原生家庭中,在這個時候,兒媳婦的位置就是外人,所以經常有個案跟我告狀,說她公公婆婆一到她家,她就覺得自己是外人了,也有男人告狀說,一旦岳父岳母小舅子來他們家,他就感覺自己是外人了。這種感覺是沒錯的,因為此時你就是外人,而讓一個人痛苦的正是他不肯接受自己是外人的位置,非得要成為“內人”,結果就一定會產生爭鬥,家庭就成了混戰之地。

而且現代的年輕人在沒有結婚之前,並沒有接受過獨立的訓練,跟父母在一起的時候就往往沒有界線感,對父母都缺乏尊重,怎麼可能會尊重公婆呢?在家跟父母在一起都很放肆,沒有禮貌,對公婆就算是裝怎麼能裝得長久呢?

首先,對婆婆來說,第一,不要要求媳婦事事做得十全十美。兒媳婦進入新家,生活習慣等方面肯定會有所不同,要明白兒媳婦也是在自己在父母的寵愛中長大的。第二,要用一家人的眼光看兒媳婦。把兒媳婦當作自家人來包容、疼愛,更要用成全的心來看待小夫妻。時常提醒自己,兒子有個恩愛的小家庭,不正是自己一生的盼望嗎?第三,時常誇誇自己的兒媳婦,例如,“你比我兒子都懂得孝敬我”。婆媳都要放下佔有慾,要知道兩個人都因為深愛同一個男人而走到一起,如果產生衝突,無疑讓夾在中間的他深感為難。對兒媳婦來說,第一,要學會尊重和敬愛婆婆。把丈夫的媽媽也盡力當作自己的媽媽來孝敬。對於老人的一些舊習慣,要學會容忍,體諒老一輩人的思維方式與年輕人的不同。第二,多聽聽老人的嘮叨。老人都喜歡有人陪著聊天,有時間就多聽聽嘮叨。第三,在生活中要多讚美一下自己的婆婆,比如吃完婆婆做的飯後說一句“您做的飯真好吃”等。

作為兒子/丈夫要發揮自己的作用,當好母親和媳婦的“滅火器”。當婆婆和媳婦發生矛盾時,第一,不要置之不理,任由矛盾蔓延發展,也不要輕易評論誰對誰錯,而是給雙方的情緒“降溫”,積極調節。第二,不能兩邊挑刺,把母親和媳婦各打五十大板。必要的時候還要自我犧牲一下,既要替媳婦承擔責任,又要替母親承擔責任。第三,成為婆媳之間的“外交官”。比如節假日帶媳婦一起去看望母親,為母親買禮物的時候帶上媳婦,讓雙方都感受到你對她們真誠的愛和關心,做一個既讓婆婆滿意又讓老婆喜歡的男人的確不容易,但為了家庭的和睦,做兒子跟丈夫的還真得時刻要求自己,只有這樣才會對婆媳和睦有好處。

現代兒女達到適婚年齡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本身對孩子都是要過度操控的,恨不得掌控兒女的整個人生,這樣的情況下當兒女結婚,怎麼可能會不感覺恐懼,會不感覺被拋棄呢?當然就會與家庭中的新成員產生矛盾——雙方都在嘗試操控,必然會產生爭鬥。要把婆婆當鄰居,不要把婆婆當媽,不把婆婆當媽,就不會有過度的希望和要求,沒有希望和要求,當然就不會有痛苦和爭鬥,而且鄰居不管幫我們做了什麼,無論多小的事情,我們都會感恩,對公公婆婆也是如此。這是跟公婆相處的基本心態,在保證了基本心態正常的條件下,才能談到相處的問題,否則永遠都是爭鬥。

很多人跟我抱怨婆婆不會帶孩子,問題是你可以自己帶呀,如果你沒有付婆婆工資,你又有什麼資格挑三撿四呢?如果你僱保姆,敢對保姆挑三撿四嗎?保姆還是要付費的吧?對待付費的人都不敢挑三撿四,對待沒有拿工資的婆婆為什麼要挑三撿四呢?為什麼敢挑三拴四呢?如果鄰居家的老太太幫你看孩子,沒有額外收你的錢,那你是不要感恩戴德呢?是不是要好好相處呢?是不是要逢年過節都要主動給老人家包個紅包,或買點禮物呢?這其實就是心態上的差異導致的不同結果。

對於兒媳婦也是一樣,所以公公婆婆跟兒媳婦之間要很明確地知道“對方是外人”,對待外人跟對待自己的兒女、父母是不一樣的,外人一分一毫的彼此付出都會讓我們感恩,公婆一一樣,兒媳婦和女婿也一樣,彼此都把對方當成外人,家庭才能成為休息的港灣。


精剪一刻


1.在婆婆面前一定要體現出對老公的愛,這是必須的,夫妻恩愛,你對丈夫好,就是對她的兒子好,她肯定會越來越喜歡你。但也要讓你婆婆知道你和老公一樣愛她

2.要多說老公的好話,多多誇讚老公,每個母親都不愛聽別人講自己兒子的壞話,都希望兒媳婦應該尊重和敬仰自己的兒子

3.一定要有肚量,因為每一個母親把兒子辛苦養大結果對你更好,心裡一定會有會有些被搶走的感覺。所以,要學會和婆婆和諧相處,多多忍讓婆婆

4.要時刻站在婆婆的一方,如果老公與婆婆之間有矛盾一定要批評老公,安慰婆婆。一定要讓婆婆知道你是和她一條戰線上的,

5.要讓她覺得你是她的女兒,怎麼對自己媽媽就怎麼對她吧,不論她對你怎樣都是自己應該尊重和該尊重和愛護的長輩,在自己媽媽面前有時可以有小脾氣,但在婆婆面前還是應該收斂一點



西紅柿愛小土豆


兩者之間,互相包容,互相體諒,互相照應,將心比心,姑娘,嫁到,婆婆家,婆婆作為長輩,婆婆,應刻這樣想,既然,親家的丫頭,進了門,從今往後,她就是我閏女,如婆婆,這麼樣,天大父母心,就算,閏女,犯了天大的錯,還有什麼,不可原諒的暱,作為姑娘,也一樣,自過了門,自已,又添了一位母親,這樣,閏女依婆婆,婆婆疼閏女,婆媳其樂相合,誰也離不開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