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211、985的學生,抱著畢業就工作心態的同學,大學裡面究竟應該學點什麼?

囡囡雜談


作為大學生,不論你就讀於什麼樣的院校,不論是馬上就業還是準備考研,最終都是要走向社會的,去肩負起自身的使命與責任。如何更好的適應社會,迎接社會挑戰,讓自己的人生多出彩,這也是我在教學過程中,許多同學經常會問到的,說到底,就是大學生活應該怎樣度過、怎樣學習效果更有效、怎樣才能使自己的人生少走彎路。我在授課的過程中,都會將講課內容與實際指導進行結合起來一道進行。綜合起來,我覺得有以下三個方面是應該努力的方向,願與各位同學共同探討。

一是搞清楚自己的興趣是什麼。真正學會不忘的東西從來都不是老師教來的,都是自己因為感興趣、有熱愛,在進一步的自學過程中得來的。高考志願在選擇時,多數的同學沒有在這方面進行專業培訓過,家長也沒有結合孩子實際情況進行指導孩子報考志願的經驗,學生的考分又受到報考志願和專業的限制,許多同學報考的志願實際上還是比較盲目的,學非所願,學非所能,學非所擅長的還是比較多的。進入大學後,多數院校會給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可以二次進行專業選擇,這對於每位同學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弄清自己的愛好和興趣,確定好自己的奮鬥方向,這是最關鍵的一步。人生要有所成就,興趣比什麼都重要,有興趣了,堅持就變得容易了,反過來說,為什麼堅持,是因為往往沒有真正的興趣。大學裡,老師教的再多,也趕不上自己通過自學學來的知識更多,老師的職責是“傳道受業解惑”,實際上三者在當今的社會比較來看,首要是“傳道”,其次是“解惑”,再次才是“授業”。現在學校的公選課、網上的名師課程資源非常多,加上有的學校還可以增修第二專業,即使在學校不能挑選專業,如果學生願意學習的話總是有太多的路徑、條件和資源,這是今非昔比的。所以,每位大學生如果能找到自己的興趣和熱愛,你一定是能夠學有所成的,就怕是一直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是什麼。舉個小例子,我當年通過觀察女兒在初中時願意參加生物課程的動物解剖實驗,在高考時就填報了生物工程專業,實踐證明我們的選擇是對的,現在是博士在讀,所以說,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實際上我當初的本意希望她能夠學習熱門的金融專業,但這不是她所喜歡的。這告訴我們,興趣的選擇不要從功利、實用的角度去考慮,去掉那顆功利浮躁的心是非常重要的,也確實是很難做到的,特別是在今天的社會。女兒問我畢業後單位給多少錢才能去,我說,首先考慮的不是掙多少錢,首先應該考慮的是怎樣有利於自己的職業發展和價值實現。因為知識都是有用的,當你功到自然成的時候,也自然就有價值了,名利自然都不在話下,有時不想要都不行,眼中無錢才有錢,眼中無利才有利。

二是從豐富自己的經歷中增加人生體會。我們常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真正能夠使自己感到有用的東西一定是自己親身體會到、經歷到,然後總結出來的。所以,在大學裡,和同學多進行真誠廣泛的交往,多參與社團組織活動,假期裡多參與社會實踐,有條件的話多到國內外各地走走看看,增加體驗,豐富經歷,開闊眼界,提升格局,會從如此廣闊的天地中發現有更多的人生選擇機會。我從一家人對女兒的培養中體會很深,現在她的獨立性很強、人緣也不錯,有了這兩條,我想對她的未來是不用擔心的。

三是從多讀文史哲等社會科學書中形成自己正確的“三觀”。我常對同學們說,決定你走的高不高取決於你的能力,決定你走的遠不遠取決於你的價值觀,這實際上是“道”和“術”的問題。為什麼很多有能力的人在中青年的時候發跡、升官 、事業如日中天,但是並沒有堅持到最後,有的甚至鋃鐺入獄、折戟沉沙,人生以悲劇收場,總結起來最終多是敗在“三觀”上。儘管我們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但是我們不可能歷經萬端事,走遍天涯海角。所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要多看文、史、哲方面的經典書籍,聰明的人不是自己在人生的奮鬥過程中被撞的頭破血流,而是善於借鑑別人的經驗教訓來教育自己,成全自己,使自己少走彎路,善始善終,而這其中沒有別的更好的辦法,除了多經歷外,唯有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

總之,說的再多,不如心動,心動不如行動,最關鍵的還是要“知行合一”,人與人之間最終的差別不是在“知道”上,而是在“行動”上,在良好的自律約束上,在良好的習慣形成上,而這一切都需要付出長期的艱苦努力才行,即使你不知道、或沒有學到自己感興趣的專業,也可以學一行、幹一行、鑽一行,專一行,最終也有可能成為本行業的行家裡手。



王永眾


大學是一個很鍛鍊人的一個小社會。

大學可以成就一個人。也可以毀掉一個人。

有的學生通過學習拿到榮譽。拿到獎學金。不僅可以貼補生活。學業上也取得了成就。畢業後也可以更好的簡歷獲得公司招聘人更多關注的眼光。雖然不是重點大學畢業。但是他們沒有放棄學業。大學生活也很充實。

有的學生上了大學就開始虛度光陰。逃課。成天打遊戲。掛科不說。最後什麼也沒有拿到。我相信企業招聘也會有一個衡量。

大學到底學的什麼呢?是自己的專業吃透?還是學會接人待物?

我想大學給我最大的收穫是,讓我知道如何去學習一種新事物。這是一種本領。畢竟進入社會我們要學習各種各樣的新事物。我們要更快更好的學習掌握他。才能更好的在社會上立足。才能更好的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良策之師老馬


你好,如果您想好了畢業就打算就業,建議您進一步的思考就業方向的問題。人生尷尬的境地就是人到三十,還在不同領域穿梭,因此清晰的職業定位是至關重要的。

您已經不考慮再學深造,建議您現在就定位好就業大類,當然這個就業方向最好是您喜歡的而且2-3年後一定可以給您帶來可觀收入的,畢竟喜歡卻不能掙錢的讓你生活拮据,掙錢卻不喜歡的讓你上下兩難。

當然你的選擇還是要適當考慮你的專業,不是必須,但是能統一最好。然後調研你的職業大類的人才應聘需求,多看一下招聘網站,或人才市場或者和該行業的前輩們請教,然後根據應聘要求不斷提升自己,比如說考一些相關方面的證書,或者找一些兼職工作,不斷去靠近你的職業大類,這樣在畢業後雖然學歷不如一些人,但是在能力方面一定比別人強,用人單位是不會拒絕招來就能上手的經驗人的。

希望我的建議能引起你的思考,給你帶來幫助。



自習室成長記


首先,學你有興趣的,想學的。不要一味看別人說什麼有用,你就跟著去學。那不是你自願的,你學起來會很累的,意志不堅定的也堅持不了多久。

其次,學東西之前,考慮一下自身情況。既然你決定畢業就工作,那對於想做什麼工作有想法嘛?適當去找相關的去學,可能是英語口語,可能是交際能力,可能是計算機運用。這些你都要想好。別人的成功沒法複製,別人的經歷也不能照搬。

或者實在不知道幹嘛,可以看看你的學長學姐他們的選擇,問問老師,大學的老師都比較和善,可以多和他們聊聊。

最後,有時候不一定要學一個技能才能幫助自己。你可以通過學習一樣東西來改善或者培養自己的優秀性格。比如你是靦腆的人,可以試著去學習演講,學習與人溝通;或者你是急躁的人,可以去找一下培養耐心的工作去學習。從這些學習的過程中慢慢改善自己性格上的問題。讓你變得更優秀。

另外,希望你也可以多利用大學的時光結實更多的人,這會是你最自由的一段時光,願你珍惜!




青丹與松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剛才百度了一下,數據顯示:大學畢業之後,30~50%的人從事的是專業相關的工作,反過來講50~70%的人從事的工作與大學所學專業沒有關係。既然是這樣,那麼到底我們應該在大學學習什麼?

1:公共課和本專業的專業課,很有必要學好,各種獎學金證書還是有必要的,因為等你大學畢業找工作的時候,除非你家裡有礦,如果是靠自身的能力去找工作。那麼的成績單和證書,將是唯一能證明你學習能力的東西,因為雖然專業沒有關聯,但是你的學習能力全部擺在你的成績單上。而學習能力恰好是證明你能否快速進入一個新的行業最有力的說服力。因為只有你學習能力夠強,能夠快速上手,才能夠給公司節約成本,才會有公司願意培養你。

2:可以適當的參加自己感興趣的社團,因為這也有可能是你將來工作的墊腳石,很多工作都是玩出來的,只有你努力認真的玩兒,才會吸引和你一樣努力,而且志同道合的同學。興趣給能你最大的自信心,讓你永遠相信自己,不管將來遇到了什麼困難或者挫折,只要你是一個有興趣的人,或者有志同道合朋友的人,你就不會感覺孤單。這樣會讓你生活的沒有那麼累。

3:多和比自己強的人扎堆,他們能帶給你不一樣的視野,學習自己周圍人的長處,從每一個人每件事上學習。向他人學習的時候,一定要讓別人感受到你的誠意,這樣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來幫助你。

總之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得靠自己去努力。但我的建議還是,把那些有限的時間用在提升自己“學習能力"上。因為只有這個能力是伴隨你的一生的。


山西中考研究


1.把英語四六級過了,備考這兩門考試不需要花費很多時間,而且四級難度跟高考差不多,可以在大一的時候就去報考,相信我,四六級越早考越好(血的教訓),還有就是專業方面的相關證書可以考下來,計算機考試,初級會計證書……

2.積極參加學校的活動,擔任學生會幹部,這有助於提升你的組織和溝通能力,這對你以後的工作有用,而且據說許多hr偏喜歡這種學生幹部

3.能參加比賽的話就儘量去參加比賽吧,“互聯網+”、大創等,都可以參加,參加比賽需要做很多工作,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團隊協作能力,在比賽過程中學習到很多東西,比如PPT的製作,演講和表達能力……

3.好好學習,爭取拿獎學金,學習成績好又積極參加比賽的同學們,每年拿的獎金可以供你支配你的日常生活。

4.可以去多實習,多嘗試一下崗位,在實習過程中你不僅可以學到很多你在學校裡面學不到的東西,同時還可以吸取經驗,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比如,你可以知道很多你沒學習卻該學習應當具備的知識,還可以更好地瞭解自己,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崗位,為自己以後就業樹立方向。


彩虹的知識寶庫


我覺得學以致用很重要,畢業就準備工作,那肯定要好好利用大學時光儲備一些馬上能用上的知識。

[靈光一閃]要清楚自己就業的方向,學好專業知識。結合自己的專業,思考接下來工作的方向,哪怕是大致方向也好。然後努力學好專業知識,並積極思考所學以後在工作中如何運用,如何做的更好,瞭解專業前景和相關職業的現狀,嘗試做些研究或這些這些行業的文章及思考,若能發表那就更棒了。

[靈光一閃]要了解職場或工作環境,學些職場知識。大學同學來自天南海北,有些不同的興趣愛好,有著不同的活動,可以積極參與溝通,鍛鍊自己的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嘗試做策劃,做任務,以及提升自己的情商,這些不管以後做什麼工作都很重要,也很有價值。

[靈光一閃]要積極參加相關方向的實踐,積累敲門磚。若就業方向比較明確,那要積極參加相關的社會實踐,先嚐試相關工作,不僅是經歷,也是經驗,在實踐中更能看清自己專業知識的儲備情況,以及努力的方向。

若大學能準備好,畢業直接工作無疑是非常棒,能迅速進去工作角色,提升自己的工作實績。甚至在參加招聘時,也可以打敗那些名牌大學的學生,因為你準備好了。



哆飛有話說


你好,我是一輝,很高興能夠回答你的問題;\r

你問到了就業,就業指的我是們人生踏入社會的第一關學會生存,現在互聯網的時代養活自己會有兩種模式,第一種靠工資,第二種靠副業,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斜槓青年,這個詞現在非常火,打開了很多人新的世界。\r

首先這告訴我們可以在大學期間練就的能力,第一是自己所學專業過關,第二努力將自己的興趣發展到能夠為自己提供更多的收入來源。所學專業一定要考慮好社會的需要和自己的興趣,社會的需要是為了你在畢業的時候起碼有工作崗位等著你,這樣保證了自己的額外收入,所以這個就要談到大學裡我們要學會的能力,學會收集論據、分析現有的權威觀點、預見駁論、合成新的論點、表達自己的結論。學會分析他人觀點,並獨立闡述自己的觀點。做一個有獨立思想又會思考的人。\r

哈佛大學前校長詹姆斯·B.柯南特提出了一個觀點「教育是當你忘記了所學的一切之後所存活下來的那一部分」,通俗講就是「我們在大學的大部分所學必然會慢慢淡忘,剩餘的部分其實就是你自己。」。\r

當代,學習的途徑特多了,但概括起來就是實踐、讀書向他人學習。而前面的五個方面其實就是學會學習的過程。每個人最後總要走入社會,在學校學習的東西往往不足應對工作的需要。所以,學會學習能幫助我們儘快適應工作,學會工作的相關技能。事實上,學習能力往往就是人與人拉開距離的決定性因素。\r

總結起來就是鍛鍊自己的學習能力,思考能力, 並找到的自己的方向,持之以恆,堅持不放棄,相信你一定課成功。\r

我是一輝,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一輝的趣味人生Vlog


學知識,我們終究需要了悟歷史、體悟生命、拓展自我的精神空間,生命需要成長,真正的精神世界的成長。因而,我們終究需要探索些人生和世界的根本問題,作為我們生命中的精神支柱,而非一念即過的新聞娛樂。大學一定有她的根本性,一定與是學術與思想、自由與創造,讓我們感受到人類的智慧、自由的價值、創造的幸福、生命的快樂……

學道義,堅守人類的核心價值觀。構建我們生命中的科學信仰體系,不論世事如何,作為一個大學生,都應該明白善惡是非,始終堅守人類的核心價值觀。信仰在我們一生中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既是我們生命的導航,更是我們生命的動力,信仰影響了我們生命的境界、品質和意義。記得作家陳行之的一句話:“聰明人聰明地匍匐在強力之下,思想者傻瓜似的站在死亡的邊緣;聰明人柔軟的肌體上到處流淌苟延殘喘,思想者在鋼筋鐵骨般堅硬的靈魂上深深地鐫刻著尊嚴。”我們要有思想家的精神和氣質。


亮子的視界


人際交往,專業知識,責任,擔當,勇氣,生活自理能力,誠信,自律性,學習的能力,非985,211得有些學生很不錯,他們學習能力差一點,但是他們有愛好、夢想,並願意付出,所以選了他們喜歡的專業,在學校依然專業學的棒棒的,還有一些混文憑的,其實現在這個社會,日新月異,跟新換代非常快,你不學習就很很快被社會所淘汰,就算你混了文憑,可是現實面前,你的懶惰,不行動終將會把你退還原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