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各業都在談創新,傳統中醫藥如何在創新中與時代同步?

硯逸善齋


中醫不需要創新,也不敢創新,因為一創新就不是中醫了。有《皇帝內經》,有《傷寒雜病論,有《本草綱目》》,就足夠了!相信中醫的,越是秘方越是古老的,他就越相信。所以,中醫創新是個偽命題


虻夫


新冠肺炎的治療很好的給中醫藥長了一回臉,大家都知道中醫藥非常有價值了,如何將這種價值認同固化下來並不斷髮揚呢?就是要在創新中與時代同步。

這場抗疫戰爭,不好說中醫贏了西醫,但起碼知道醫學不能缺少了中醫。中醫在這場抗疫戰爭中,創新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清肺排毒湯的應用就是組方上的創新,且這種創新應用了數據支持。

談創新就離不開科研,離不開可對比的數據,這是一種可以與世界交流的現代化語言。一個藥方與一個西藥療效的對比就是一種科研,我們可以做很多很多,這是中醫藥的突破點,也是很容易做的路徑。只是這種科研如果不是抗疫需要,我們很難立項,中西醫管理的分割也讓本來很簡單的科研變得實施起來不少困難。

中醫藥走向世界,就要對接世界的語言,在講究科學的年代,就是科學的語言。也許很多人會說,中醫是哲學的境界,比科學要高深很多。那其實不影響,我們只需要用淺顯的科學層面與別人比拼即可,適當走下神壇總可以吧?我們只要與西藥來一場療效的PK研究即可✊✊✊


現代國醫包醫生


1、題主說的對,各行各業都在談創新。毛主席說: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應該努力挖掘,加以提高。要提高、要滿足患者需要、要適應時代發展,中醫藥創新是必須的。抱著吃老本的思想,不思創新的觀點是完全錯誤的。

2、中醫作為一個行業、一門學科、一個與大眾健康相關的專業,涉及創新的方面非常之多,比如中醫理論、診療方法、新藥開發等,可以抓住重點,並從不同側面去創新,做到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力求有所突破。

3、當代中醫藥與解放前相比還是大有進步的,比如中藥裁培、藥理研究、以及注射劑、顆粒劑、免煎劑等等。但與西醫相比,還是投入太少,思路不清,創新不夠,進展緩慢。

4、對中醫藥創新,國家是鼓勵的、老百姓是支持的,中醫藥行業的同道們、特別是科研人員,應該團結協作,申報並妥善完成相應的科研課題,在發揮中醫特色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努力!加油!


同仁堂易郎中


中醫創新缺乏方向,作為最底層的中醫理論無法量化。基礎理論研究深度決定創新方向,這在科技界是公認事實。

任何問題不只一種解釋方向,中醫可以構建另一種醫學理論。電腦cpu有幾種構架,手機也有幾種,這些解決問題的構架相互獨立,再怎麼發展不會搞到對方陣營去。

中醫基礎理論構架bug很多,與解剖結構衝突,又不想修改理論。為了迎合氣一元陰陽五行論,犧牲了很多東西。中國沒有能做構架的人,不論是自然科學,還是人文科學等等。幾千年來,中醫也沒有人能做。

中醫的創新只能在臨床,缺乏理論支持,沒有方向,做著做著,就滑到現代醫學陣營去了,新名詞,中西結合。


鄧偉定


這個裡面要包含幾方面的內容:

  1. 怎樣重新定義中醫藥——近年來,無數的案例報道引發爭論,中藥帶來了可見的腎衰和肝衰竭,中醫藥再也不能迴避這些問題,是時候重新定義中醫藥在醫學中的地位了,將安全性和穩定性作為評判中醫藥的首要標準應該成為主流。

  2. 如何利用現有中醫藥物資源進行合理的科學研究

  3. 如何通過大數據方式找到適合臨床的中藥方劑組合——指數級別的中醫藥大數據被不斷上傳到網絡上,如何利用這些數據進行合理合適的中藥方劑研究成了未來發展方向。

  4. 破除原有中醫教育理論,轉而將中醫理論和西醫理論相結合,在教育中尋找突破口和連接點。——只有教育出最合適的中醫藥人才,才能未來持續發展。


生命的真理


肯定地回答:中醫藥不能搞創新。為什麼?因為中醫藥的基本理論與實踐經驗,都是人類經過幾千年反覆不斷的驗證而得到證實了的,是屬於符合客觀規律的東西。就象地球的引力是重力加速度一樣不可創新。何況,人類本身是至今未解的科學奧秘。中醫藥學,是人命關天的學問,稍有閃失,就會觸及生命問題。科學所面對的是無生命的客觀物質世界,無論怎麼"創新",都不會直接發生生命危險,可以隨意創新。傳統中醫藥當前所面臨的迫切任務,不是創新,而是中醫人如何快快地站立起來、集中起來,自成體系,搶救和發掘即將失傳的中醫學和中醫繼承人才,使中醫隊伍強大起來,讓中醫藥發揮其應有的巨大潛能。儘早結束我國目前的病人多、看病難、看病貴的"老大難“現狀。


傻瓜尋真


中醫是天地人之道,是永恆不變的法則,無所謂創新一說。比如日月東出而西落,比如人身十四正經運行規律,各種草藥,升降浮沉各走經絡,本是定律,等等,所謂創新者都是照貓畫虎。


用戶1767606152082208


把傳統中醫藥和創新聯繫起來,我感覺到不是很合適,中醫藥,是我們先輩留下來的寶貴財富,只能說是繼承和發揚廣大,中醫藥是一門精湛的學問。當前,有很多民間藥方、治療方法都已經失傳了,所以說當務之急是怎麼把中醫藥繼承下來,只有繼承下來了才能發揚光大,才能更好地造福人類。


好運不打烊84


中醫是整體觀,只見森林不見樹木,西醫是還原觀,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兩者有很好的互補性,但目前看不到有人做這個工作,中國現在有的是專家,但缺乏複合性人才,專業之間帶有先天的排異性,即使極為開明的專家也難以避免,如能避免就不是專家了,不然就是非凡的專家了。


杜嶸盆景


我個人認為,把中藥,草藥能做成顆粒藥的。做成顆粒藥,這樣醫生配藥也方便,患者用藥也方便。人們更容易去接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