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衛“大連東大門”:莊河栗子房鎮第一書記風雪戰"疫"


守衛“大連東大門”:莊河栗子房鎮第一書記風雪戰

2月15日上午9時,大連莊河市栗子房鎮大十間村,69歲張延貴來到村疫情檢測站防控卡點,對過往的行人及車輛進行測溫、登記,張延貴是大十間村的老支書,他所在的大十間村是莊河市是和丹東交界農村連接處,在莊河栗子房鎮,與丹東交界的共有六個村。面對突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莊河栗子房鎮駐村第一書們積極投身疫情防控中,與村黨員幹部齊心奮戰,構築起牢固防線。

栗子房鎮的雪下得特別大,15日早上的暴雪過腳面還伴有大風。“天氣特別冷,筆一凍就不出水了,體溫測試儀也是一樣,我們就會放在腋窩下焐一焐,辦法總比困難多啊。”與老支書張延貴一同守在大十間卡點的駐村第一書記樊哨東吹著哈氣搓著手說。

“年前剛剛做完腸息肉切除手術,醫生叮囑要在家好好休養。”新冠肺炎疫情徹底打亂了大連市自然資源局西崗分局派駐莊河市栗子房鎮第一副書記樊哨東的計劃。接到疫情防控任務後,他第一時間趕回鎮上,迅速投入疫情阻擊戰第一線。 “我既是栗子房鎮第一副書記,同時也是大十間駐村第一書記,雙重身份責任更大,我必須義無反顧地衝鋒在前。”


守衛“大連東大門”:莊河栗子房鎮第一書記風雪戰

栗子房鎮地處“莊河東大門”,也是“大連東大門”,其中,大十間村,砬窯村,林坨村,下川村,四家村,大邵村六個村與丹東相連,擁有G201和G228兩道國道。樊哨東介紹說,疫情發生後這二處迅速設立了疫情測溫登記卡點,栗子房鎮的第一書記們每天要對來往的車輛、行人進行檢測、登記,3人一組,值守24小時,吃住都在卡點,每天的工作量相當大,至少要對1500餘輛車、2700餘人進行排查,切實做到逢車必檢、逢人必查,全力守護著疫情防控的“關口”防線。“凡是外地牌照的車輛,都要重點排查,只要是進入莊河的,測體溫,登記身份證,駕駛證,還要聯繫車主目的地的人員,每一條都做實做細,不漏掉一個人。”樊哨東表示。

從大年初四就返回工作崗位上的大屯村駐村書記的辛學一,是栗子房鎮第一個主動請纓參加國道201卡點值班的第一書記。 “到這以後我們先把路封了,車輛不是本村的都沒讓進。”在村路口,他遍一遍跟工作人員傳達工作任務。“幾乎24小時全在這兒,晚上甚至直接住在車裡。”

第一書記倪寶和告訴記者,駐村書記都在拼命幹活,想盡一切辦法幫助村民解決防護口罩及消毒物資,沒有人計較。下川村第一書記孫譯偉在國道201卡點一天登記車輛1755次,2566人次,有一天發生低血糖昏倒在地,工作人員趕路緊扶他進車輛休息。“知道自己是低血糖,這種環境下連續幹活,真是不要命了。”

“小西屯,李**,1月21日從武漢務工返鄉,手機號碼:****,1月29日上午9:30,額溫36.5度,無不良反應,家屬口罩緊缺。”“李堡**家今天有人打牌,明天一定再次觀察留意……”在樊哨東的工作日記本上,密密麻麻地寫滿了瑣碎而有用的事。樊哨東表示,利用微信群等方式佈置防控更為有效,可以確保防控宣傳到位,防疫知識、防疫意識深入人心。此外,政府還組織栗子房鎮駐村第一書記、黨員、村民對村民家庭周邊、村主幹道、垃圾處理點等地進行了地毯式消毒,確保不留死角、不留盲區、全域覆蓋。

疫情防控期間,駐村第一書記們與栗子房鎮、村幹部一起開展“拉網式”排查,瞭解村民近期出行、親友來訪情況,重點記錄湖北方向進村人員的時間及他們近期密切接觸的人員,確保底數摸排和重點人員管控到位。

作為駐村幹部,村就是家,村民就是駐村書記家人。對於衝鋒在前、投身農村防控疫情第一線駐村書記,鎮黨委書記林濤同志說“栗子房鎮是大連市的東大門,疫情防控由不得一點疏忽,越是防控疫情的關鍵時刻,我們黨員幹部越是要衝在前面,嚴防死守,堅決打好這場狙擊戰!”

現在201國道,228濱海路上都成立了臨時黨支部,全鎮58處卡點都掛上了鮮紅的黨旗,執勤人員大部分是不計報酬的普通黨員。

半島晨報、39度視頻首席記者張錫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