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卫“大连东大门”:庄河栗子房镇第一书记风雪战"疫"


守卫“大连东大门”:庄河栗子房镇第一书记风雪战

2月15日上午9时,大连庄河市栗子房镇大十间村,69岁张延贵来到村疫情检测站防控卡点,对过往的行人及车辆进行测温、登记,张延贵是大十间村的老支书,他所在的大十间村是庄河市是和丹东交界农村连接处,在庄河栗子房镇,与丹东交界的共有六个村。面对突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庄河栗子房镇驻村第一书们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中,与村党员干部齐心奋战,构筑起牢固防线。

栗子房镇的雪下得特别大,15日早上的暴雪过脚面还伴有大风。“天气特别冷,笔一冻就不出水了,体温测试仪也是一样,我们就会放在腋窝下焐一焐,办法总比困难多啊。”与老支书张延贵一同守在大十间卡点的驻村第一书记樊哨东吹着哈气搓着手说。

“年前刚刚做完肠息肉切除手术,医生叮嘱要在家好好休养。”新冠肺炎疫情彻底打乱了大连市自然资源局西岗分局派驻庄河市栗子房镇第一副书记樊哨东的计划。接到疫情防控任务后,他第一时间赶回镇上,迅速投入疫情阻击战第一线。 “我既是栗子房镇第一副书记,同时也是大十间驻村第一书记,双重身份责任更大,我必须义无反顾地冲锋在前。”


守卫“大连东大门”:庄河栗子房镇第一书记风雪战

栗子房镇地处“庄河东大门”,也是“大连东大门”,其中,大十间村,砬窑村,林坨村,下川村,四家村,大邵村六个村与丹东相连,拥有G201和G228两道国道。樊哨东介绍说,疫情发生后这二处迅速设立了疫情测温登记卡点,栗子房镇的第一书记们每天要对来往的车辆、行人进行检测、登记,3人一组,值守24小时,吃住都在卡点,每天的工作量相当大,至少要对1500余辆车、2700余人进行排查,切实做到逢车必检、逢人必查,全力守护着疫情防控的“关口”防线。“凡是外地牌照的车辆,都要重点排查,只要是进入庄河的,测体温,登记身份证,驾驶证,还要联系车主目的地的人员,每一条都做实做细,不漏掉一个人。”樊哨东表示。

从大年初四就返回工作岗位上的大屯村驻村书记的辛学一,是栗子房镇第一个主动请缨参加国道201卡点值班的第一书记。 “到这以后我们先把路封了,车辆不是本村的都没让进。”在村路口,他遍一遍跟工作人员传达工作任务。“几乎24小时全在这儿,晚上甚至直接住在车里。”

第一书记倪宝和告诉记者,驻村书记都在拼命干活,想尽一切办法帮助村民解决防护口罩及消毒物资,没有人计较。下川村第一书记孙译伟在国道201卡点一天登记车辆1755次,2566人次,有一天发生低血糖昏倒在地,工作人员赶路紧扶他进车辆休息。“知道自己是低血糖,这种环境下连续干活,真是不要命了。”

“小西屯,李**,1月21日从武汉务工返乡,手机号码:****,1月29日上午9:30,额温36.5度,无不良反应,家属口罩紧缺。”“李堡**家今天有人打牌,明天一定再次观察留意……”在樊哨东的工作日记本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琐碎而有用的事。樊哨东表示,利用微信群等方式布置防控更为有效,可以确保防控宣传到位,防疫知识、防疫意识深入人心。此外,政府还组织栗子房镇驻村第一书记、党员、村民对村民家庭周边、村主干道、垃圾处理点等地进行了地毯式消毒,确保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全域覆盖。

疫情防控期间,驻村第一书记们与栗子房镇、村干部一起开展“拉网式”排查,了解村民近期出行、亲友来访情况,重点记录湖北方向进村人员的时间及他们近期密切接触的人员,确保底数摸排和重点人员管控到位。

作为驻村干部,村就是家,村民就是驻村书记家人。对于冲锋在前、投身农村防控疫情第一线驻村书记,镇党委书记林涛同志说“栗子房镇是大连市的东大门,疫情防控由不得一点疏忽,越是防控疫情的关键时刻,我们党员干部越是要冲在前面,严防死守,坚决打好这场狙击战!”

现在201国道,228滨海路上都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全镇58处卡点都挂上了鲜红的党旗,执勤人员大部分是不计报酬的普通党员。

半岛晨报、39度视频首席记者张锡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