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普通家庭來說,考大學是否是最好的出路?

深扒有料


比較而言是最好的出路,不管什麼大學,大專也好,建議唸完大學,有了文憑,起點就高很多,選擇就多很多,比如進體制就有文憑要求,一些知名企業的工作也是要求大學學歷甚至至少本科學歷,以後的發展就看個人的綜合素質及機遇,此外大部分人都婚姻大事,學歷也能增色不少,這是外在的幫助,經過大學的薰陶,個人素養也有很大的提升,對以後為人處世及養育子女也有助益,就個人身邊而言,同寢室六個同學都普遍不錯,至少房車不差,大學同學大部分也可以,越往後學歷不同差別越明顯


小數劉老師


是最好的出路,先說如果不去讀大學的出路吧,普通的家庭的孩子多數都要出去打工吧,富士康,建築工地,街邊小吃攤等等。

我自己的個人經歷來看,讀大學住最主要的你有的選擇。我是我們村裡最窮的,天資也一般,也就是最後沒放棄,讀了一所很普通的院校,工作了一段又去普通院校讀了個研究生,現在畢業在一家國企上班,待遇不好不壞,這裡主要說的不是待遇,作為研究生的我畢業的時候可以選擇繼續讀博,可以去考國家公務員和省級公務員,老家事業單位,選調生,我可以留在一線城市工作,這邊可以解決戶口,也可以回老家找個溫飽工作過一輩子,所以我有的選,如果當年我沒有上學,以我的家庭條件估計現在不是富士康的小領班就是工地上板磚的哥,村裡面的同齡人就我一個上學,單說收入說實話有的也不差,但是多數出去打工的做生意的好多過幾年還是要回老家蓋房子來結婚生子,跳不出這個圈子。同時上學你的視野會拓寬提升,未來的一二十年,機會來臨的時候你會用得到的,說點實在點的,本科四年研究生兩年半,這期間也接觸了一些人,認識了一些人,未來也是你的一筆財富是不。有些東西現在看不到,不代表未來用不到。



阿小偉


高考,不得不說是一個比較公平的考試。但是,有時候我們就是付出了不一定會有好的回報與結果,就像我自己。

我自己是來自一個農村的高中,交通不便,幾乎與外面的世界掛不上鉤。記得我高考複習時起得比誰都早,睡得也很晚,每天,就是不斷的刷題刷題或者是複習再複習。我幾乎拒絕了一切的外界,一心想著高考。

可是,現實似乎就是愛與我開玩笑,一次次的模擬考試讓我幾乎接近崩潰,以及來自家庭的壓力。說實話,我自己是想走特長生這條路的,但是因為經濟能力不允許,才會選擇依靠文化來打拼。說實話,我真心覺得自己是盡心盡力了的。高考,似乎愛與我開玩笑一般。我的份確實是比平常高了好幾十分,但是與此同時,我們這屆的高考分數也是最高的,我剛剛好與二本線擦邊。有過報考經驗的人一般都知道這類是最難選的,也是最難選到好學校的。所以,很不好的是如果我想去二本讀,只能去民辦而且在外省還不被承認的二本,視為三本來看。

來到這個不盡人意的學校後,我思索而且規劃著如何才能衝破這種格局,挽回自己的未來和命運。後來,我發現像這樣的人只有考研才是最好的辦法。所以,我覺得在大學我應該繼續努力,多多學習知識與技術,為了自己,更為了那顆不願認命的心。

後來,進入民辦二本的我,察覺到了學習氛圍不是一般的差,除開圖書館和個別學院,其他的都是調子高的大少爺和小姐。上課不聽,玩手機,週六週日寧願躺著也不願意出去。美其名曰不願花錢,其實只是為自己的懶惰而找的藉口,如同沒有活著一般,完全沒有上進心。不僅僅是學習氛圍,老師也是有些老師水的可以,或者看你不慣,故意期末不給任何複習資料或者提示讓你掛科的也是存在的。

回顧一下我高中的努力,似乎如白費一般。果然,世界上沒有付出了就一定會有回報。而自己想去努力也不一定會有機遇和條件,有時候自己只能看著或者接受。



化學崔老實


我用自己的經歷告訴你,很重要,我就是來自農村的孩子,曾提前輟學的那些人還在我的老家,幹著辛苦的活,當然他們都學了一門技術,工資也很高,畢竟只要不放棄希望,大家都會過上好日子,但是,他們的上限很低,只是在山西的一個落後縣城裡,過過小日子,畢竟我們的起點都一樣,家裡都是種田的,我大學上了一所南方重點本科,我來了這邊以後才發現世界很大,遠不是小小的縣城所能看到的,我的同學,盆友他們家境一個比一個好,你努力了,就能提高自己的認知範圍,改善身邊的資源,一所好的大學,畢業以後找工作,工資很高,起點很高,你接觸的同事也很厲害,你會很高興能進入這個圈子,並不是差的學校就找不到好工作,只是概率很低。

以上說的前提是,家境不好的孩子,如果你家很富有,上面就當我白說了,畢竟,起點不一樣


教科書的存在


對於普通家庭來說,孩子考上大學是一條好的出路,這是勿用致疑的。至於是不是最好的出路也未必。原因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人的成才、成功取決於多方面的因素,上大學是人生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現在大學招生已經趨於平民化,這對提高整個民族科學文化知識素養起到了關健的作用。尤其是整個社會由農業化向工業化、盡而向信息化和人工智能的轉變過程中,需要的是數以萬計的具有掌握高技術的人才來開發和運用。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是很難駕馭高新技術的。

所謂的普通家庭,也正是需要將孩子培養成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素質的人,只有這樣才能有機會成為“不普通的家庭"。雖然說孩子上大學只是一種成才的路徑,但是若不上大學,也就關閉了成才的一扇門。只要孩子願意上學讀書,並且有能力考上大學,作為家長就是砸鍋賣鐵也要鼎力相助,智力投資是一種長期行為,需要的是要有長運的眼光,不能也未必要急功近利。

在孩子培養方面,當代最著名的就是國際大偵探李昌鈺的母親。在其丈夫逃難途中船沉大海亡命以後,十三個孩子由其一手含辛茹苦,撫養成人,並且個個出類拔萃,都是博士畢業生。

所以說,家長鼓勵和支持孩子努力學習,爭取考上心儀的大學,可以說功在當代,利在今後。對國家對民族對個人都是利好的價值取向。(2020/02/15)


吉祥如意


中國高考生心路歷程:

中國的學生要經歷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3年,9年的義務教育,3年的高考教育,讓高考成為家長眼中鯉魚躍龍門的一種最簡單的途徑,也因此出現了“高考狀元”“寒門學子”等現代的學生暱稱,12年的寒窗苦讀,為的是6月7.8日的最終的“終極一戰”,據教育部統計2019年高考全國報名人數為1031萬人,本科錄取率在百分之50左右,大學錄取率在百分之75左右,淘汰率在百分之25左右,在中國大學分為三類,第一類:“211,985”重點大學“雙一流”大學(俗稱為重本)全國有39所985院校,擁有116所211工程大學,錄取率為1%到2%,重點本科大學是中國人才選拔的金字塔塔尖,這類大學的畢業生也就成為了社會中的“天之驕子”。第二類:普通類一本大學是分為,省屬院校,部屬院校,以及省部共建院校,錄取率為15%左右(以河南省為例)例如河南師範大學,河南工業大學,河南農業大學,齊齊哈爾大學等,但在一本類院校中也有相當不錯的院校,例如,河南中醫藥大學,江西師範大學,福建師範大學,重慶郵電大學等等,所以說一本類院校的畢業生是在社會就業中的主力,也就是人們所說的中流砥柱。第三類:二本院校,俗稱為普通類本科院校,大多為省級院校,市級院校錄取率為44.6%左右,例如信陽師範學院,廊坊師範學院,萍鄉學院,新鄉學院,許昌學院,河南城建學院等等。

所以中國的大學制度將中國的人才進行了一種分層,也就是我們通俗意義上所講的人才分配,一考定終生的態勢在社會的發展過程中逐漸被淡化,大學的教育到底能不能改變人生的軌跡?成為了社會評價高考的意義作用的主要依據。在中國的社會中太需要傳奇或者逆襲的產生,高三畢業生身上擔負著太多的壓力與負擔,高考變得也不再是為自己的前途的高考,變成了家族式的前途的高考,家長們總是喜歡對學生的人生進行規劃,以後你會成為醫生,老師,工程師等等,那麼高考已經不再是學生們之間的高考,現如今已經演變為家長們的高考了。2020年本應該是一個高考大年,因為過年早增加了高考生的複習時間,然而疫情的出現無疑為今年的高考畫下了一個問號,前不久在網上看到過這樣的一條評論,“這一屆的高考生生育非典時期,高考考於新新冠狀病毒時期。”也許正式這樣的一個特殊時期,這屆考生便擁有了特殊含義,網課,雙師課堂,線上APP,網絡教育,這些新鮮的科技手段為今年的高考複習在足不出戶的疫情時期增加幾分活力,但是我想說,高考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人生中最公平的一次競爭,也是人生中最簡單的一次挑戰。加油吧,高考生,我命由我不由天!




小維帶你看高考


我在另外一個同類問題的答案拿來強答一波。

先說結論:基本如此。下面我來解釋原因:題主提出這個問題的本意想必是站沒有任何背景的基礎上吧。在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著各種隱性門檻,社會底層向中間階層以及更高階層的流動難度逐漸加大,雖說讀書不是向上流動的唯一通通,但是對於普通家庭孩子而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通道了,高考的公平性就是沒有任何背景的孩子的最大靠山和希望。也許有人會說現在高額的學費,畢業後不知多少年才能賺回來,此時我很想用愚公移山來中的一句話來回答:子子孫孫無窮匱也。生而為人,即便自己這一代無法達到自己想要的人生高度,但是通過讀書,是不是至少可以改變眼界,是不是未來教育孩子時也能得心應手,你的孩子的起點是不是比你更高。在生活中,就是這樣滿懷希望一步一步走下去,腳踏實地從不悲觀。最後用我父母長給我說的一句話結尾:你讀了書總比沒讀書強,你的孩子將來肯定比你好,就這麼一點一點慢慢來


一隻虎科學小課堂


普通家庭?意味著不是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等這類家庭吧,有老一輩光環護著,他們的出路很多,“考大學”不一定是最好的出路,但是如果考上大學則能活的更精彩,能獨立走自己的人生,不受老一輩的影響,更能掌控自己的發展方向。

針對普通家庭來說,建議根據家庭經濟情況、孩子學習和愛好情況,選擇對應的教育發展方向。

中職教育(即中等職業學校或職業高中)是在義務教育基礎上培養大量技能型人才與高素質勞動者,初中畢業即可報考,在選擇志願時可填報國家級重點中專,一般國家都有補貼,家庭經濟負擔較輕。

高職教育是以培養知識型人才為目標,更注重實用化,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礎上培養出一批具有高等教育知識,而又有一定專業技術技能的人才,畢業時頒發國家承認學歷的普通高等學校專科和本科畢業證書,並享受普通高校畢業生的一切待遇,最近幾年國家陸續頒佈新政,高職擴招100萬、升本或試行職業大學(本科)等,體現了國家對高職教育的重視程度,高中畢業報考,分數相對較低,畢業後獲得專科畢業證書,“習職業技能,磨工匠精神”,高職教育一樣精彩。

本科教育是以培養研究型人才為主,一般學制四年,分為一本和二本(以前還有三本,多為民辦高校),和高職教育不同的是本科畢業後除學歷畢業證外,還可以獲得學士學位,高中畢業報考,分數相對較高,根據家庭經濟狀況、學生學習和愛好情況可選擇一本或二本報考,需要注意的是部分二本高校(如民辦高校)的學費很高(如1-2萬/年),如果成績較好可選報雙一流或985/211(以前叫法)高校,未來發展空間會更大。

以上僅個人意見,僅供參考,歡迎指正。





大數據探索


你好,我是廣東法海律師事務所的紅博士,廣東財經大學客座教授,看到你的提問之後,覺得你的問題代表了很多仰望前方家長的思考,所以非常高興與你共同探討

我的觀點是這樣的:

1, 如果想要入朝為官,現在依然是上大學,然後考公務員,這是一條千百年來的獨木橋。問題是現在的公務員,貪汙賄賂的機會已經大大減少,灰色收入區域逐年縮減。如果要改變社會層次,重點在知名度和權威性的方面,考公務員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2,如果想要發展經濟,快速改變家庭現狀,現在的路徑就很廣了,早些年小學畢業生猛打猛撞,變成土豪的事,現在雖然概率很少,但仍然有可能發生。有現代營銷意識的知識分子創業發財的才是真正的大概率,

綜上所述,想要改變家庭的經濟狀態,具備基本的學習能力,和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是必然的,當然我們不排除有些人天生就具有商業頭腦和商業智慧,

其實你提的問題,後面隱藏著一個社會性的東西,那就是我們這個社會的階層對流渠道。

在古代,底層民眾要通過在商業或其他領域的成功取得社會地位,大抵很難。在科舉考試這個渠道里,儘管“成功人士”也鳳毛麟角,卻在促進社會階層之間的流動上,還是比較可觀的。科舉考試製度之所以確立,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藉以打破世族門閥對官職官位的壟斷,將社會各個階層的優秀人才選拔到官僚體系中來,背後的一個隱性擔憂就是,有才華者沉居下流,會造成社會的動盪。從唐太宗“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的興奮,到武則天“使人才流寓不偶,宰相之過也”的感喟,都有這個意思在。

今天的社會,目力所及,就我熟悉的教育這一個領域,城裡的重點大學,卻出現了來自農村的學生越來越少的現象。我所在的學校和專業,連續幾屆,一個班級三十幾人,居然一個來自農村的都沒有。由於城鄉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加劇,農村的孩子,只能上那些等級不那麼高的學校,不那麼好的專業,在今天這個就業很講究所謂“名校”的情景下,這些農村孩子畢業後的前途可想而知。

幹部家庭出身的人更容易做幹部,這是社會學家陸學藝主編的《當代中國社會流動》一書證實了的事實。作為事業單位,學校在招聘時更多考慮的是第一學歷好的學生。在走市場的企業裡,按道理應該唯才是舉,但是領域寬廣的國企,其結構和文化,很類似官場,來頭和出身是重要的考慮因素。只有外企和民營企業好一點,但這些企業中做簡單加工類的中小企業,更需要簡單勞動的打工者;具有技術含量的企業,非受過良好教育,擅長外語者不可,吃香的還是“名校”學生。

階層的流動,是天經地義的傳統。出現等級固定化的趨勢,是相當可怕的。一個社會有很多人地位不高不要緊,要緊的是要給這些人中有才能有志曏者留下一個渠道,使他們可以通過這個渠道,經過努力奮鬥,有改變自己的身份的可能。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我很敬佩你們這樣的家長,生的卑微,長的可敬,有的人一輩子自己吃苦耐勞,卻把走出自己困境的希望留給了下一代,你們才是最可愛的人,如果我有權利的話,我一定代表社會向你致敬,但我是社會私權力的代表,不具備社會公權力的能力,所以目前我只能代表我個人,向你致敬!



法海笑呵呵


我們都知道,不得不說投胎是門技術活的。這個世界是沒有絕對的公平的,很多時候,人一出生就決定了命運,就像命好的人,從一出生開始,就註定一輩子不用奮鬥也比普通人要過的輕鬆,這樣的家庭我們是羨慕不來的。

自隋朝開啟科舉制度開始,千年以來考大學是最直接,最公平,也是最多的改變階層的方法,但是考大學是否是最好的出路,有待商榷!

一、目前進入大學的門檻越來越低,重點大學和普通大學天壤之別,每年中國的大學畢業生有八百多萬,而在招聘只有985、211畢業的大學生才能在招聘中脫穎而出,而普通大學生就業都成問題。

二、你的孩子是否是讀書的料,很多不願意讀書的孩子上了大學後,猶如脫韁的野馬,終於擺脫了父母的眼線,開始放飛自我,隨波逐流。抽菸、喝酒、打遊戲,晚上不睡覺,白天睡不醒。除了不學習,其他都很強!勉強混到了畢業,才開始著急找工作,但是沒有啥專業能力,一切還得重新開始。

三、現在是網絡經濟時代,只要夠機靈,夠勤奮,嗅覺夠敏銳。一樣可以找到自己擅長的領域,在互聯網紅利下分一杯羹!未必非得考大學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所以對於普通家庭來說,上大學不一定是最好的出路,除非你的孩子特別熱愛學習,那就爭取考個重點大學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