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置業到底是一錯再錯還是彎道超車?

新年已經過去好幾天了,每年到這個時候,深圳都會格外的清淨,空空蕩蕩的地鐵,稀稀疏疏的車流,冷冷清清的街道,絲毫沒有繁華都市的感覺。很多在一線城市二線城市錯過買房的朋友,看著返鄉大潮回來的朋友,很多已經在一二線城市置業,於是他們猶豫到底應該堅持攢錢繼續等待一二線城市的機會還是應該彎道超車先在老家買一套?

棚改的歷史

2006年起,我國針對各地棚戶區開始集中改造,但進度緩慢,到2014年底,共改造完成了2080萬套。

2015年舉國上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去庫存浪潮,2015-2018年全國累計開工了2442萬套,過去至少10年的工作量,如今4年就全部完成了。

截止2012年末,全國城市和建制鎮中,各類棚戶區住房只有4200萬套。也就是說,截止2018年底我們完成的棚改量已經超過官方認定的棚戶房總數,“超額”完成任務說明兩點問題:一是各地在打著棚改的幌子大拆大建,把“好房子”當做棚戶房拆掉了,二是在完成高層定下的2018-2020年1500萬套之後,棚改就將功成名就、落下帷幕。

2017年7月12日,住建部要求房價上漲過快的城市,要停止貨幣化棚改,到了12月份,又提出政府購買服務的棚改模式將取消。這些動作,正是看到了棚改帶來的負面效應,以及背後的危機。

根據測算,2019年全國棚改資金需求1.3萬億,但在政府購買服務模式取消後,保守估計會有6000億的資金缺口。

因此,各地開始紛紛下調2019年的棚改任務,相比2018年,山西從12.52萬套下調至3.26萬套,下降70%,河南從50萬套下調至15萬套,下降65%,四川從25.5萬套下調至15萬套,安徽從28.18萬套下調至21.45萬套,西藏從3.5萬套下調至1.89萬套,下降力度都超過50%。下降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棚改的大門正在關閉,棚改潮消退之後,各地將是何等模樣?看看下圖,就會明白:

回鄉置業到底是一錯再錯還是彎道超車?


上圖反應的是,2017年各省三四線城市貨幣化安置去庫存佔當年商品房銷售的比重,其中,黑龍江、吉林、陝西分別佔比竟高達驚人的69%、62%、59%,有9個省超過30%,15個省超過20%。

簡單來說,棚改結束後,全國有15個省的三四線城市商品房銷量會下滑超過20%,9個省下滑超過30%,黑龍江、吉林、陝西、內蒙古將下滑超過50%。銷量斷崖下跌的結果就是,空置房到處都是,房價一撅不振,開發商把高庫存成功轉手之後,三四線的人造高潮重歸平靜,棚改留給當地百姓的結果就是,人均數套房產和還不完的銀行按揭貸款。

2018的分水嶺

我國投資者都對兩樣東西精通至極,一個是炒股要靠小道消息,另一個就是炒房要跟著週期。

房產週期的普及度其實都是完全依附在經濟週期之上的。不論是3年小週期,還是10年大週期,從根本上講,房地產本無週期,經濟起起伏伏,才造就了房地產的人為週期。

2018確實是個檻兒,這一年內外夾擊,內憂外患,大打貿易戰,國內經濟疲軟,民企度日如年,樓市股市跌慘,長租公寓爆倉,p2p理財跑路,工資趕不上房租暴漲。

而現在又到了經濟的底部,上一輪房地產的終點,下一輪房地產的起點,原本還以為經濟馬車會拋棄房地產,看來我們都多慮了。

在經歷了2018年下半年各地鋪天蓋地的降價維權之後,我們看到,從11月份起,各大媒體就開始給房地產吹暖風,為樓市託底,為房價回暖造勢,以前是不允許說漲,現在是不允許說跌,人言可畏,眾口鑠金,可以理解。

現在很多媒體都抓住“因城施策”大說特說,左分析右分析,認為這個新創造的詞彙能給我國房地產的健康發展開創一片先河。

其實,他們根本不知道這是一個慣用的老詞,而且是在開啟這輪房地產牛市的大名鼎鼎的2015年330新政中重點運用的詞彙。

回鄉置業到底是一錯再錯還是彎道超車?


“因城施策”從來都是一個樓市鬆綁的重大信號,2018下半年,菏澤、廣州、珠海、杭州、合肥、青島、北京紛紛行動,貫徹落實,給樓市撐腰。完全可以預判,整個2019年都將是各地樓市政策密集鬆綁的一年,從一線到五線都會鬆綁,但效果會截然不同。

2018是個鉅變之年,僅僅從樓市來說,政策從年初萬人搶房的松,到年中房價迅速下跌的緊,再到年底紛紛解禁的松,樓市像極了過山車。

2018是個分水嶺,對一二線來說,2018將是未來10年房價最低的一年,但對三四線來說,2018將是未來10年房價最高的一年。

老家or一線

回家過年,是很多在外打拼的年輕人甜蜜的負擔,總免不了會遭遇七大姑八大姨“買房了沒”、“結婚了沒”、“買車了沒”、“升職了沒”的靈魂拷問。

如果你的家鄉是非省會欠發達的三四線城市,那麼,你回家過年的唯一目的就是探親團聚,千萬別被開發商的花言巧語和金碧輝煌的樣板房迷惑。返鄉置業是你必須繞開的坑!

一、不買自住房

在大城市打拼,遭受房東的鄙視,面對高房價的絕望,渴望擁有一處安身立命之所,完全可以理解。這種對房子的極度渴望,很容易讓你在回到老家之後,失去理性,衝動買房,以此來逃避現實的壓力。

而用有限的積蓄投資在了三四線小城,就失去了紮根大城市的機會,下一代將會複製你的命運,重新踏上進城打工的旅程,他們將會重蹈覆轍,成為滬漂、北漂、深漂、杭漂。

但是,他們比你還要慘,現在你留在大城市只需要100萬,而20年後你孩子留下來需要的將是1000萬。時間的成本和階級的固化已經無法通過一代人的努力就輕易追趕!

請記住,你現在苟且換來的安逸,必定在20年後讓你的孩子加倍償還。你今天偷的懶,將來全部會變成孩子肩上的重擔。

如果你早已下定決心回鄉發展,那麼也要首選省會,集全省之力做大做強省會城市,是每個省乃至國家下一步的重點戰略,留在省會你還有機會參與整個社會的發展歷程,倘若回到三四線小城,你將失去一切翻身的機會。

二、不買父母養老房

子女盡孝、天經地義,讓老家的父母住的舒服自在理所應當,但只需要能保證合理的居住品質就可以了,如果你自己本身並不富裕,完全沒必要給父母置換豪宅,或者購買多套房產、商鋪。

因為,你有限的資金一定要用到最能發揮潛能,最能保值升值的地方,你把錢投到小城市的房產中,就像扔到了池塘裡,濺起的水花轉瞬即逝,深套到哪年,沒人知道。而2019年,一二線城市將迎來房價止跌回暖的重大時機,你踏空一步,將永遠趕不上這趟開往春天的列車。

三、適當出手,置換房產

相信絕大多數人,在老家都有購買房產。小城市只能叫房子,根本不配叫房產。如果不是這輪自上而下的棚改去庫存,三四線的房價10年不漲都是極為平常。

所以,請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重大契機,在三四線房價最高的時刻,賣掉多餘的房子,在房價重新啟動前,抄底一二線。目前,正是一二線降低落戶門檻,大力引進人才的窗口期,不要放過任何留下來的機會,三四線城市房價最後的瘋狂,正是你人生逆襲的絕佳機遇!

四、強一線周邊可酌情考慮

但也並非所有的三四線都不能投資,環京、環滬、環深的周邊城市就具有絕佳的投資潛力,比如北三縣、東莞、惠州、崑山、嘉興。但投資時機非常講究,一定是要在京、滬、深明顯上漲後,才會外溢至這些周邊城市,此外,還有一個先決條件,限購限貸必須放開,房價才會大漲,限價限售都形不成氣候。

在一個快速城市化、資源高度聚集的社會中,只有無限接近中心,站在風口,才有可能不被拋棄,享受時代的紅利。

從本質上講,返鄉置業更多的是一種逃避現實的情懷,而一旦選擇離開,你就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生活的本質就是,在你歷經風霜、面對現實之後,仍然會選擇當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