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為什麼那麼恨岳飛?連他的兒子也要殺?

土律師


首先趙構人心胸狹隘,寵信小人,善聽讒言少思慮。因擔心岳飛擁兵自重,功高震主因為懷恨在心,更重要的是岳飛救出二帝直接導致其帝位不保不得不除之而後快,其實秦檜殺嶽是趙構的借刀殺人罷了


鬼子Vlog


一,岳飛堅決抗金,金國人打不過,只能借高宗的刀除之。

二,高宗懼金如虎,從始至終都在求和。岳飛成了障礙。

三,岳飛“迎二聖還朝”的口號犯了高宗大忌。“二聖還朝”?高宗何處擺?(明英宗之事可為佐證)

四,岳飛軍功卓著,民望極高,不圖名利,高宗賞無可賞,無法安撫。

五,岳飛政治上有欠缺,屢次“撂挑子”,高宗一直隱忍未發。

再說為什麼殺岳雲。

一,岳飛雖然礙事,在軍中、百姓中卻威望極高。殺岳飛必然引起風波。

二,岳雲勇冠三軍,年輕氣盛,情急之下難免走極端,也就是造反!

三,以岳飛之威名,枉死之冤屈,一旦岳雲起兵,恐將從者雲集!為絕後患,只能一併除之!

四,高宗知道岳飛沒錯。但是如果岳雲反了,岳飛一世英名,所有功勳,以及家族老小就全完了!除掉岳雲,既解除造反的風險,又能維護岳飛“忠名”。

關於這點,是我的認識。高宗應該沒有這麼體貼吧!


天地過客1971


回答這個問題,尤其是在看完有些人的言論後,說老實話有些搓火。

承認一下完顏構是個慫包加笨蛋有那麼難麼?

哪怕以最保守的評價,岳飛也是兩宋時代最優秀的軍事統帥,是天才級別的人物。這樣的人無法培養,無法複製,可遇不可求,你丫的居然給弄死了,不是腦子進水我無法找到別的解釋。

有些人站在趙構的角度,強行解讀岳飛的種種行為對趙構產生了“威脅”。

省省吧,大清都滅亡了一百多年了,為尊者諱的想法還要捧多久?趙構貴為皇帝,難道就意味著他做什麼都是理所當然?

我只想說,作為一個皇帝,趙構真的不及格。

當初徽欽父子倆把北宋玩脫了,第二次被金兵圍城開封,包圍圈之外的趙構頓時成了北宋希望之光。於是他被封了個兵馬大元帥,希望能帶領大軍回援開封。

但是他跑了,頂著兵馬大元帥的頭銜跑了……

接著,北宋玩完了,包圍圈之外的趙構憑藉中五百萬大獎的運氣登上大位。從此他將豎起大宋的旗幟,昭告天下,大宋抗爭到底?

然而事實是他卻被金國人追趕得狼狽不堪,一路攆到海上去了。據說他暈船,還暈出了毛病,從此聽到金國或者金軍的消息就腳軟。

臨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看起來比南京安全那麼一點點兒,而且方便跑路。

所以,你指望這位爺帶領大家收復中原?省省吧,去西湖看看美女還實際點。

岳飛和韓世忠等人浴血奮戰,打退了金國人的進攻,還收復了很多失地。但這些在趙構看來,只能算是和金國人談判的籌碼。

你見過誰家談判的時候把底牌全部抖出去了?沒見過是吧,那你去看趙構就可以了。

我們都知道,金國人十分忌憚岳飛,因為在戰場上金軍拿岳飛毫無辦法。於是,他們跟秦檜提了個要求。

必殺飛,始可和。

你見過誰家談判的時候,會要求對方把底牌毀了?沒見過是吧,那你看看金國人的要求就可以了!

一個看似極其愚蠢的談判要求,遇上了一個極其愚蠢的談判對手……沒準就答應了呢。

這件事情告訴我們,做白日夢是可以的,萬一實現了呢。

客觀地說,南宋為了應付抗金戰爭,國力已經捉襟見肘。我們也要承認,岳飛所談的直搗黃龍,與現實相去甚遠。

總而言之,打仗已經讓趙構筋疲力盡,他想歇歇。

議和從來不是什麼難以啟齒的事情,問題在於趙構這貨連議和的底線都木有了。

不想打仗了可以啊,你讓岳家軍停止進攻就罷了。作為皇帝,並且控制著岳家軍的後勤,你有太多辦法可以讓岳飛乖乖聽話。一個令敵軍膽寒的軍事統帥,不一定要放到前線去,他活著就是一種威懾!

因此,趙構甚至都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連利害關係都無法正確衡量。他只是一個可以在談判中把底牌給撂了的慫包,這樣的人做皇帝真的是災難。

屋漏偏逢連夜雨,趙構又迎來了可能是史上最佳手套的秦檜,於是這哥倆聯手把岳飛害死了。

莫須有……

這等於向全天下宣佈,岳飛無罪,殺他是為了議和。要不要那麼直接?

臣構……

這兩個字足以說明一切!





Hai子君


關於岳飛之死,有人說是宋高宗聽信了秦檜的讒言,最終導致岳飛被殺。也有人說是因為岳飛功高震主,威脅到了皇帝,皇帝才下令處死他的。還有一種說法就顯得十分牽強了,有些人說岳飛是因為“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種原因才被殺的。

其實以上三種說法都不全面,岳飛一定得死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他的一個決定讓皇帝的皇位不穩,這才招致殺身之禍。

岳飛死後,宋高宗去祭拜時曾經說:“非卿不忠,非朕不明”。其實就已經把原因說的很清楚了。就是宋高宗其實在心裡知道岳飛是被冤枉的,而且莫須有的罪名也確實是很牽強的。但是他“非朕不明”這一句則是在為自己開脫,因為他自己也有說不得的苦衷。

岳飛一心為大宋盡忠,並且在前線屢次大敗金兵,有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他要迎回宋徽宗和宋欽宗,來洗雪大宋的前恥,可是他沒考慮過的是,如果宋徽宗和宋欽宗回來了,那麼現在的皇帝宋高宗該怎麼辦?是繼續當自己的皇帝,讓宋欽宗和宋徽宗當太上皇充當花瓶?還是交出自己的皇位,讓他們兩人復位?

不管怎麼樣,對宋高宗來說,這都是個難題。所以他最不希望看到的局面就是岳飛打敗金兵,迎回宋欽宗和宋徽宗。他只希望岳飛能夠抵擋住金兵,保家衛國就好了。岳飛沒能想明白這一點,已經註定了他的結局。

而且還有一個原因也十分重要。宋高宗的皇位來的不正,他本來是宮女的孩子,做皇帝是沒他的份的,而且在繼位之前,他還被軍官們軟禁,受過手下大將的背叛,所以對軍人本身的印象就不好。

而岳飛的岳家軍戰鬥力極強,並且只聽岳飛的號令,這就犯了皇帝的大忌了。相當於這支軍隊是岳飛的專屬軍隊,皇帝是無權調動的。

而且岳飛自己也放棄了最後一線生機,如果他接到撤軍的命令就立即班師的話,還有可能不被殺,而當皇帝用了12道金牌才召回他時,等待他的結局就非常確定了。


多爾袞愛新覺羅


紹興十一年一月,金國再犯淮西,岳飛領八千騎兵馳援被秦檜18道金牌召回朝廷。還朝後罷宣撫使,授樞密副使。岳飛仍反對和議,力圖保全韓世忠及其舊部,遭秦檜,張俊,万俟卨等黨羽彈劾,罷官賦閒。十月被誣入大理寺獄。十二月(1142年1月)以莫須有罪名被害於大理寺,時年39歲。

公元1103年(北宋崇寧二年),岳飛誕生於河北西路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市湯陰縣)的一個普通農戶家庭。傳說岳飛出生時,有大禽若鵠,飛鳴室上,故父母給他取名飛,字鵬舉。

少年岳飛,為人沉厚寡言,常負氣節。喜讀《左氏春秋》、孫吳兵法之書,常手不釋卷。拜周同(《說岳全傳》等改為“周侗”)為師,學習騎射,不逾月盡悉其術,能左右射。之後又拜陳廣為師,學習刀槍之法,“一縣無敵”。岳飛生有神力,能挽弓三百宋斤,腰弩八石,“時人奇之”。

1122年(宣和四年),童貫、蔡攸兵敗於契丹,河北宣撫司官員劉韐於真定府(今河北正定縣)招募“敢戰士”以御遼(一說是為徵遼)。岳飛應募,經過選拔,被任命為“敢戰士”中的一名分隊長。20歲的岳飛自此開始了他的軍戎生活。賊寇陶俊、賈進在相州作亂,飛請命前去除害。飛表現突出,帶領百騎騎兵,用伏兵之計,生擒二賊以歸。

這年岳飛的父親嶽和病故,飛辭別劉韐,離開軍隊,趕回湯陰為父親守孝。宣和六年,河北等路發生水災,岳家生計艱難,飛為了謀生,又到河東路平定軍投戎,被擢為偏校。

1125年(宣和七年),金滅遼之後,便大舉南侵攻宋。宋徽宗禪位於長子趙桓,即欽宗,次年改元靖康。東路金軍渡過黃河包圍開封,欽宗用李綱守衛京城,但最終還是答應議和,供奉了大批金銀,許割太原等三鎮與金。

1126年(靖康元年),欽宗反悔割地,兩路金軍於攻破太原後會合,二次南下圍困開封。欽宗在求和的同時使人送蠟書命康王趙構為河北兵馬大元帥,徵召各路兵馬以備勤王。

在相州城裡,武翼大夫劉浩負責招募義士,收編潰兵。從平定軍突圍回到家鄉的岳飛目睹了金人入侵後人民慘遭殺戮、奴役的情狀,心中憤慨,意欲投軍,又擔憂老母年邁,妻兒力弱,在兵亂中難保安全。岳母姚氏是位深明大義的婦女,她決不願意拖累兒子,而是積極勉勵岳飛“從戎報國”,還為飛後背刺上“盡忠報國(後世演義為‘精忠報國’)”四字為訓(刺字者是否岳母尚存疑)。飛牢記母親教誨,忍痛別過親人,投身抗金前線。


歷史回放機999


宋朝皇帝有開國時的一條規定:不擅殺大將!岳飛即是能臣,又是一忠臣,也是將才,帥才!岳雲是個孩子又是為國征戰的大將有功於朝廷……為什麼非殺不可!!想想令人惋惜……各種理由都有,都是不能自圓其說!


土律師


岳飛不懂官場政治學問,一而再再而三提北伐 要迎回二聖,一旦宋徽宗父子真的回來了,高宗皇位不保。 其次 岳飛不停讓高宗立太子 而高宗親兒子已經死了,這是戳到皇帝內心痛處了。。再來個假設,假設岳飛真北伐成功 弄不好也會成為劉裕那樣的軍閥 最後架空皇帝 篡位


晉王sjh


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將全國的正規軍分別劃歸殿前司、侍衛馬軍司、侍衛步兵司三衙掌管,但明令規定他們無調兵之權,調兵之權由樞密院掌控。造成有兵的三衙無權調兵、有權調兵的樞密院無兵可調,從根本上消除了武人專權的制度。但是靖康之亂以來,政府正規軍的編制基本被打散,國內的軍事武裝大都在戰爭中建立,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都是統軍將領的私人武裝,既不屬三衙統管,樞密院也調動不了,只聽命於主將,比較有代表性的就如“岳家軍”、“韓家軍”、“劉家軍”等。

趙構迫於大敵當前,承認這些軍隊的合法性,並做了很多表面工作(如提高武將的權力、多賞他們金銀田地等等),收買人心,用以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趙構的戰爭目的很簡單,以戰求和,通過戰爭乞求偏安一隅。隨著抗戰的深入,武將的權力不斷膨脹,趙構也就越來越坐臥不安。他無法容忍本朝傳統國策發生改變。

在他看來,國內的武將的威脅比金人的威脅更嚴重。趙構處南宋草創之際,顧慮危疑,對岳飛更是不能相容的。因為岳飛的為人行事有許多優點,而這些優點都為宋高宗不願武臣具有者,於是他的優點便成為他的死因。

1137年,岳飛聽說金人想在汴京立欽宗之子,就上疏高宗請立太子以安定人心。當時同行的隨軍轉運使薛弼就勸他,作為在外領兵的武將,不應該在這樣的問題上發表意見。岳飛卻以正辭嚴地道:“臣子一體,也不當顧慮形跡。”“不當顧慮形跡”這幾個字中可以看出,岳飛在政治上是幼稚到了何等可愛可笑的程度。一個武將卻干預起皇帝的“家事”,這是趙構無法容忍的。高宗本來就對這個問題很敏感,因為戰亂敗亡,泥馬渡江,受了驚嚇而不舉,本就是大煩惱,唯一的一個兒子也在苗劉兵變後死了,現在的兩個皇子還是過繼來的。

岳飛一味主戰、反對議和的這一點秦檜在遺囑中也提到說,岳飛和趙構因為一件事發生了根本的分歧,以後皇帝便不再喜歡岳飛了。其實,趙構對金的態度,可以說是國仇家恨,不共戴天。只是從軍事上、經濟上苦於沒有大舉興兵反擊金國的本錢。當時金國幾乎每三年就要組織一次大規模的入侵,在內憂外患之中的趙構皇帝可以說焦頭爛額,趙構一方面重用岳飛等武將四處撲火,高舉北伐大旗,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讓秦檜牽頭一次次對金“議和”,以便得到喘息之機。

可岳飛岳飛一味主戰、反對議和的想法根深蒂固,沒有一點回旋餘地,認為皇上如此重用我,就要把金國打出中原,有時甚至不惜和皇帝對著幹。趙構為了取得武將對“議和”的支持,特別賜於劉光世、張俊、韓世忠三大將新的封號和官爵,並提升岳飛為開府議同三司。升遷本來是件求之不得的好事,然而固執的岳飛連上四折表示不接受。

岳飛是個孝子,趙構同樣是一個孝子,他雖然沒有趙宋王朝的老祖宗宋太祖那種開國皇帝的雄才大略,卻繼承了他“孝母”的傳統,而且,高宗之孝母,比起宋太祖,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紹興元年(1131年),朱皇后和徽宗的鄭皇后先後被折磨致死。紹興五年(1136年),徽宗死在五國城(今吉林省扶余縣境內)囚牢的草鋪上。兩年後,身在臨安(今杭州市)的趙構才得知徽宗和鄭皇后的死訊。趙構既為父親和鄭皇后之死而痛哭,又更加擔憂生母宣和皇后的命運。就在岳家軍與金兵作戰連獲勝利之機,趙構卻向金國屈己求和,解除了岳飛的兵權。並派魏良臣赴金國,提出議和。紹興十一年(1142年)十一月,金國派蕭毅、邢具瞻為審議使,隨魏良臣回南宋。趙構對金使說:“朕有天下,而養不及親,徽宗無及矣。今立信誓,明言歸我太后,朕不恥和。”金使回國之後,趙構又派遣何鑄、曹勳二人再次求和。


羅蕭弋


趙構恨岳飛恨的是岳飛的“迎二聖”,趙構的皇帝當的好好的,如果岳飛真的“迎二聖”成功了那趙構怎麼辦?讓位吧,不可能,自己好不容易當上皇帝怎麼可能讓給其他人,那怕那人是自己的老爹和哥哥。要是殺了“二聖”吧更不可能,趙構不管怎樣也不可能揹負弒父、殺兄的罪名,要是他真的下狠心幹掉他老爹、老哥那他的皇帝才是真的做到頭了,趙構沒那麼傻。所以在他看來幹掉岳飛才是最好的選擇,至於殺了岳飛的兒子應該是怕岳飛的兒子日後為岳飛翻案,一塊殺了一了百了。


胖哥老小夥


宋高宗及兒子都是為了保住他的皇位,才恨岳飛,北宋的靖康之變,金兵掠走宋欽宗及兒子徽宗大臣宮妃3000多人,北宋滅亡。金人將宋欽宗及兒子宋徽宗關押在大牢並未殺,而趙構就是宋欽宗的弟弟在臨安稱帝,建南宋,金兵繼續進攻南宋,以岳飛韓世忠為首的抗金將令打的金兵連連敗退,如果照這樣打下去,金朝會滅亡,那麼宋欽宗及兒子徽宗會被救回,那麼他就會跟宋高宗趙構及兒子爭多皇位,那麼他的皇位就不保了,所以特別恨岳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