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著名經方大師王付教授全面系統闡述感冒(第十講)

主辦單位:

河南經方醫藥研究院

承辦單位:

河南經方醫藥研究院臨床教研基地

河南經方醫藥研究院中醫門診


全國著名經方大師王付教授全面系統闡述感冒(第十講)


針對感冒的治療,《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4,012頁):“其在皮者,汗而發之。”《黃帝內經素問·玉機真髒論篇》:“今風寒客於人,使人毫毛畢直,皮膚閉而為熱,當是之時,可汗而發也。”《黃帝內經素問·熱論篇》:“治之各通其髒脈,病日衰已矣,其未滿三日者,可汗而已。……視其虛實,調其逆從,可使必已矣。”《黃帝內經素問·骨空論篇》:“調其陰陽,不足則補,有餘則瀉。”辨治感冒的基本原則以發汗為主,辨清感冒的病因是風寒,辨識感冒最常見的症狀是皮膚閉而為發熱,辨別感冒的病變證機有寒有熱,有虛有實,辨證用方必須根據病變證機而選用補虛、瀉實、散寒、清熱,以及採用寒熱虛實相互兼顧等方法。

普通感冒、時行感冒亦即太陽病本證治療,《傷寒雜病論大辭典·傷寒論》:“太陽病,外證未解,脈浮者,當以汗解,宜桂枝湯。”(42)“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證仍在,此當發其汗,……麻黃湯主之。”(46)“脈服數者,法當汗出而愈。”(49)張仲景運用《黃帝內經》等基本理論,並結合臨床治病經驗及理論總結,在《傷寒雜病論》中既明確論述辨治太陽病的具體方法以發汗為主,又論述辨治感冒的基本常用方藥有桂枝湯、麻黃湯等,形成了理論聯繫實際的比較完整地辨治體系。

內傷感冒亦即太陽病兼證治療,《傷寒雜病論大辭典·傷寒論》:“傷寒,脈服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大青龍湯發之。”(39)“脈浮緊者,法當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遲者,不可發汗,何以知然?以榮氣不足,血少故也。”“汗家,重發汗,必恍惚心亂,小便已,陰疼,與禹餘糧丸。”(88)“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痛,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146)“太陰病,脈浮者,可發汗,宜桂枝湯。”(276)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非常重視辨治太陽病兼證即內傷感冒,並詳盡論述內傷感冒因人不同,則病變證機不同、症狀表現不同、治療方藥不同,對此辨清內傷感冒病變證機既有其共性又有其個性,所以辨治內傷感冒既要用發汗方藥,又要因內傷病變證機以選用不同的治療方藥,如桂枝加厚朴杏仁湯、桂枝加大黃湯、大青龍湯、柴胡桂枝湯、烏頭桂枝湯、厚朴七物湯等。若僅用汗法辨治內傷感冒常常不能取得預期治療效果,臨證只有重視辨內傷感冒,才能更好地選方用藥。再則,根據內傷感冒的複雜性和多變性,《治法與選方用藥》(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6,8,16-19頁)對此進一步比較詳細地闡述辨治感冒及內傷感冒的配伍變化用藥,即配伍補血藥、益氣藥、溫陽藥、滋陰藥、清熱藥、瀉下藥、利水藥、消食藥、利肺藥、健脾藥等,對完善辨治普通感冒、時行感冒及內傷感冒提供了切合臨床治病的最佳思路與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