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地理標誌“京西稻”“茅山後佛見喜梨” 再現第十七屆農交會

農產品地理標誌“京西稻”“茅山後佛見喜梨” 再現第十七屆農交會

農產品地理標誌“京西稻”“茅山後佛見喜梨” 再現第十七屆農交會

農產品地理標誌“京西稻”“茅山後佛見喜梨” 再現第十七屆農交會

農產品地理標誌“京西稻”“茅山後佛見喜梨” 再現第十七屆農交會

在地理標誌產品展區(A5館)

北京市農業綠色食品辦公室的展位繼續秉承六朝古都的傳統風格,再現時空穿梭,實行線下展示與線上銷售、動態體驗與靜態展示相結合,將“京西稻”“茅山後佛見喜梨”獨特的歷史文化、地域特色、品質特性有機地展現在全國觀眾面前,突出北京市農產品地理標誌品牌發展的新理念、新成果、新趨勢。

農產品地理標誌“京西稻”“茅山後佛見喜梨” 再現第十七屆農交會

農產品地理標誌“京西稻”“茅山後佛見喜梨” 再現第十七屆農交會

京西稻

農產品地理標誌“京西稻”“茅山後佛見喜梨” 再現第十七屆農交會

《幾暇格物編•御稻米》記載了康熙皇帝親自選育“御稻米”的農耕實踐,經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的稻作經營,完成了“京西稻”南稻北栽的全部發展過程,並形成獨特的皇家稻作文化。作為中國農業歷史上唯一由皇帝親手選育種植的糧食作物,“京西稻”也是清代帝王體恤民情、重視農耕的表現。

農產品地理標誌“京西稻”“茅山後佛見喜梨” 再現第十七屆農交會

農產品地理標誌“京西稻”“茅山後佛見喜梨” 再現第十七屆農交會

茅山後佛見喜梨

作為清朝時期慈禧太后最為青睞的宮廷貢果,集獨特的品種、討喜的外形、豐富的口感於一身,受慈禧老佛爺御賜名號“佛見笑”,後人更名為“佛見喜”。上世紀六十年代曾一度遭遇瀕臨滅絕的窘境,後經當地挽救性保護實現了種質擴繁,如今的消費者才得以能夠品嚐到這種只孕育於茅山後這個偏僻村莊獨特紅壤土的珍品。

農產品地理標誌“京西稻”“茅山後佛見喜梨” 再現第十七屆農交會

農產品地理標誌“京西稻”“茅山後佛見喜梨” 再現第十七屆農交會

農產品地理標誌“京西稻”“茅山後佛見喜梨” 再現第十七屆農交會

地理標誌是世界公認的知識產權

自2008年農業農村部啟動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工作以來,北京市農業綠色食品辦公室立足挖掘產地環境和人文歷史資源,著力保持地理標誌農產品的獨特品質,2013年開展了全市農產品地理標誌資源普查工作,共有67個特色農產品入選《全國地域特色農產品普查備案名錄》。2015年,“京西稻”國家級農產品地理標誌示範樣板創建成功,總結出了一套集政策環境、質量管控、品牌建設、產業發展為一體的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發展模式。目前北京市已在農業農村部先後登記有延慶國光蘋果、安定桑椹、昌平草莓、通州大櫻桃、妙峰山玫瑰、海淀玉巴達杏、延懷河谷葡萄、泗家水紅頭香椿、京西稻、龐各莊金把黃鴨梨、茅山後佛見喜梨、北京鴨等12個地理標誌農產品,每年可為消費者提供品質獨特、歷史悠久的地域特色農產品29.6萬噸。

農產品地理標誌“京西稻”“茅山後佛見喜梨” 再現第十七屆農交會

北京市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管理機構:北京市農業綠色食品辦公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