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用40天完成作品《生死疲勞》,平凡是世人能接受的最好的宿命

佛語說:“死生疲勞,從貪慾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經歷人世間的愛恨情仇,平凡可能是世人所能接受的最好的宿命。小編今天想跟大家推薦的一本書是莫言作家用四十天完成的作品《生死疲勞》。

莫言用40天完成作品《生死疲勞》,平凡是世人能接受的最好的宿命


故事的發生地點是莫言先生的故鄉高密東北鄉,它講述了改革時期被冤枉致死的地主西門鬧經歷六道輪迴變成大頭嬰兒的荒誕故事。離奇的經歷構寫讓小編折服於作家的構思,開始不知道為何怨恨,最後不知道為何寬恕,看似是西門家族孽債的延續,但農民與土地這一敏感的題材在半個多世紀的鉅變中依舊讓我們感受到了中華民族農民的淳樸善良和生生不息。

莫言用40天完成作品《生死疲勞》,平凡是世人能接受的最好的宿命


第二次閱讀這本書,故事中的閻王說: “這個世界上,懷有仇恨的人太多了,我們不願意讓懷有仇恨的靈魂再轉世為人。”我們所面對的現實生活尚且無法接受動物眼光的審視。人世間的種種,得到,失去,最終都化為一抔黃土,一切來自土地的又最終迴歸土地。作者冷靜的筆觸撕開了所有的偽飾,將我們所不想面對的汙穢和最聖潔的情感都暴露於陽光下。

莫言用40天完成作品《生死疲勞》,平凡是世人能接受的最好的宿命


被冤枉的地主在前幾次的輪迴中遭受到的羞辱和在人世的經歷讓他在人性與獸性之中掙扎,最終放下一切轉世為人,用嬰兒乾淨的眼睛重新審視這個世界。小說中莫言使用魔幻現實主義風格讓我們看到了他對家鄉高密的情懷和熱愛,結合當下與歷史,祖國的發展也是他美好的祝願。

人生慾望很多,但凡事有因必有果。在苦難與慈悲中,我們所能守住的初心更是我們不屈的靈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