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85后街道女幹部的“抗疫”紀實--西固城街道優秀年輕幹部張燕

一名普通的85后街道女幹部,一名14年黨齡的黨員,一名在財務崗位上工作12年的會計,她,就是西固城街道財務辦幹部張燕。

1月25日下午,還和家人沉浸在春節喜慶的濃厚氛圍中的張燕突然收到街道工作群發來的通知:“由於疫情影響,街道全體人員立即返崗,準備全面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張燕意識到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恐怕要比想象的嚴重。

物資保障,我出力。1月26日上午街道召開緊急會議,全面部署防疫工作,由於熟悉財務工作,張燕被分到了疫情防控後勤保障組,協助組長購買分發防疫物資。在疫情爆發初期,購買防護物資成了頭號難題,大小藥店的口罩、消毒用品等早已售罄,可是眼看著街道社區的幹部馬上要奔赴一線開展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最起碼的口罩得要保障,“我試著聯繫找找”淡淡說了一句後,便發動各方力量,多渠道聯繫供貨商,最終為大家購買了第一批口罩,解決了燃眉之急。除了保管街道現有的防疫物資,她還要負責隨時接收疫情期間各方力量為街道捐贈的慰問品,進行合理規劃分發,對每一份發放的防疫物資登記造冊,是作為一名老會計的基本職業素養。“防疫物資誰都缺,可是我們資源不多,大家就得省著有計劃地用。”

勸返崗位,我先行。

除了完成街道後勤保障組的工作,張燕還得承擔牌坊路社區的包抓任務,“在當前疫情防控的艱難時期,社區的工作人員又要報表,又要宣傳,又要勸返。社區的工作力量肯定不夠,作為街道的包抓幹部,我隨時服從社區調遣。”由於社區值守力量不夠,她被安排到了小區勸返崗上,每天必須在春華苑小區輪班值守。2月早春的清晨,依然寒冷刺骨,張燕把家裡的最後的棉服披在身上,站在第一波勸返崗上,一站就是四個小時。“師傅,您是從哪裡回來,請配合我們測下體溫,並登記下您的個人信息。”當然遇到居民的不理解、發牢騷,張燕也有委屈,但她卻說“我是黨員,是街道幹部,比起社區的同志們,他們更辛苦,所以必須盡職盡責完成崗位任務,居民在家呆的久了都很煩躁,有點情緒也正常,換做我也一樣,儘量相互理解。”

一位85后街道女幹部的“抗疫”紀實--西固城街道優秀年輕幹部張燕


一位85后街道女幹部的“抗疫”紀實--西固城街道優秀年輕幹部張燕

財務工作,我能行。就在疫情防控關鍵時刻,張燕也得兼顧好本職工作,隨著各個行業部門復產復工,街道的正常工作也在有序推進。人員緊張沒有替換,張燕還得抽空回辦公室填報財務報表、編制會計憑證、審核資產年報、審批辦理政府採購手續;除了往返於街道社區,還要每天奔波於應急局、財政局、審計局等相關部門,雖然忙,但她依然樂觀“我們組長用私家車送我們,不光為安全,咱就這待遇,怎麼樣,羨慕吧…”

從疫情開始到現在,張燕用行動踐行著一名當代青年黨員的初心使命,始終奮戰一線、不怕困難、迎難而上。餓了,來碗泡麵充充飢;困了,泡杯濃茶提提神,累了,靠上椅子打個盹……雖然整天忙得像個停不下的陀螺,但還是會和同事們打趣的說“等疫情結束了,我一定好好的吃頓火鍋。”

有一種信仰叫做“我堅持”,有一種責任叫做“我堅守”,在這場戰疫面前,每一個小小的身軀都蘊含著無限大的能量。正是這樣一個個“女漢子”舍小家,保大家;拋親情、取大義,盡一份責任、守千家安康,為疫情防控工作奉獻自己的一份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