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叫孩子自己學習,可是孩子特別反感、叛逆,作為家長該怎麼辦?

拼搏者獨狼


【研究員老黃】獨特分析:遇到孩子不願學習,家長們都會感到特別焦慮!(1)關係大於教育,有良好的親子關係,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2)用良好的親子關係去激發孩子的學習內驅力,比逼著孩子學習更行之有效!在沒有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之前,跟小孩講再多學習的好處,不學習的後果,制定再多的學習計劃,效果都是收穫甚微。


1.良好的親子關係是親子教育的基礎

(1)親子關係是指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它是人來到這個世上的第一個人際關係。

(2)在一個家庭裡,如果父母和子女擁有良好的親子關係,子女將會更信服自己的父母。在這個問題中,家長叫孩子去學習,孩子卻感到不樂意聽從,很大原因是因為家長和孩子之間並沒有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劉蘭和王海是同班同學,跟我同住一個小區。他們兩人的成績在班上都名列前茅,平時非常主動學習,願意學習。劉蘭的父母都是中學老師,平時自然對劉蘭的學習很上心。但王海的母親只是個家庭主婦,父親在外務工,王海的父親和母親都沒有太多的文化,更談不上對王海學習上有多大的指導。但劉蘭和王海的學習內驅力都非常強,很樂於學習。通過平時觀察,以及跟劉蘭媽媽和王海媽媽的平日閒談,我發現,不管是劉蘭還是王海,他們在家裡跟父母的關係都很好。擁有良好的親子關係,是促使他們樂於學習,成績優秀很大的一個原因。



(3)相反,很多不願意學習的孩子,通常在家裡會經常受到父母的責罵、吼叫。在他們家裡,親子關係不好,如此,造成不管父母說什麼,孩子都不聽。不管父母跟他們說學習有多重要,怎麼逼著他們學習,他們卻根本不想學習。究其原因,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覺得學習很討厭,他們討厭的只是父母的強迫,討厭的只是家裡不讓人快樂的親子關係。

既然親子關係對孩子教育是如此重要,那麼如何來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呢?


2.家長和孩子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才能讓孩子主動學習

(1)家長多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

很多大人在面對孩子的問題時,經常會從大人的角度去判定孩子的行為對與錯。事實上在很多孩子的眼裡,他們的行為是沒有對錯之分,孩子的出發點並不是要做錯什麼事情。

舉個例子:有一天,三歲的老大拿了一個裝著半杯水的杯子,就在他端著杯子快走到媽媽的面前時,不小心絆倒了,“砰”的一聲,杯子破了,水流了出來。媽媽看到了這個情景,馬上火冒三丈,破口大罵:“你為什麼要拿杯子來玩,你看看,杯子都破了,搞得地板溼溼的,又要媽媽來清掃。”就在這時,孩子委屈地哭著說:“我看到媽媽做家務那麼辛苦,所以想著給媽媽端一杯水喝,卻沒想到絆倒了,水也灑了。”媽媽聽到後,非常後悔剛才自己激動的行為。在她還沒有弄清孩子端水的初衷,就開始責罵孩子,實在不應該。

有時候從結果上看,孩子似乎是做錯了事情,但是作為家長應該要好好了解一下,孩子做這件事情的初心是什麼。也就是要多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

如果家長能做到多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必能更好地瞭解孩子,跟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2)家長應該多發現孩子的優點,及時表揚孩子

很多家長之所以對孩子總是大吼大叫,很大一個原因,是因為他們總是看到孩子的缺點,放大孩子的缺點。這會讓孩子很受挫!

如果在家長眼裡,孩子總覺得自己做什麼都是錯的,那麼孩子就會變得很叛逆,更加不聽家長的管教。

這就會出現問題中的情景,當家長叫孩子去學習的時候,孩子產生反感,叛逆的情緒。

多發現孩子的優點,並及時表揚他們。

例如:有一天,孩子突然把他平時亂糟糟到處放的彩筆收拾好放在筆盒裡,媽媽發現後,應該及時對孩子做出表揚。可以對他說:“寶貝,你今天表現真不錯,會自己收拾彩筆了!”

孩子如果經常能得到爸媽的表揚,他會變得越來越自信,越來越願意學習,或者幫忙做家務活。因為得到爸媽的表揚,他們也會更加信賴爸媽,而對於爸媽提出學習的要求,也更樂意接受。



(3)家長應該多信任自己的孩子,讓孩子覺得即使沒有爸媽的監督,也能搞好自己的學習

有很多父母總是不信任自己的孩子,認為自己的孩子不能做好這件事情,或者那件事。這會讓孩子認為:“我可能真的什麼事情都做不好”

信任自己的孩子,多在語言上暗示孩子,告訴他:爸爸或媽媽相信你能做好某件事(相信你能好好學習)。

家長信任孩子,孩子便有自信。基於良好的親子關係,孩子也更願意接受爸爸媽媽的要求,而不是反感、叛逆。



3.結語

孩子的教育很重要,但良好的親子關係更重要,關係大於教育!有良好的親子關係,家長說什麼,孩子才會聽什麼。家長多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發現孩子的優點,信任孩子,可以很好的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以此激發孩子的學習內驅力,讓孩子不用家長要求也能主動學習。擁有良好的親子關係,很多家庭問題解決起來都能遊刃有餘。

當然,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的方式還有很多。比如,家長和孩子同看一部具有教育意義的親子電影,一起玩親子游戲,或者一起完成一個有難度的家庭任務,這些都有助於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由於篇幅原因和時間關係,我這裡不做過多探討,如果你有更好的建議,可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交流。

以上是我的答案,希望能給你提供幫助。

我是【研究員老黃】,專注教育領域,歡迎關注我。

研究員老黃


很高興能回答你問題。

不清楚你家孩子是多大了,我家有剛上三年級的小學生。開始剛上小學那會也遇到你一樣的問題,叫他去學習一點都不自覺也不積極,有時還特別反感,會頂嘴。不但學習上,其他的事情讓他去做都是很拖延的,我好言相勸、大聲吼,打罵感覺都沒效果,真的差不多氣死人的節奏。

後來通過看書,學習,和孩子談心溝通,才發現很多時候我們不瞭解小孩,忽略了孩子其實已經長大了,不再是哪個小BB,他們慢慢有自己的思維,有自己的想法和安排,我們父母不能什麼事都讓孩子按著我們的想法去做,這樣對孩子的成長也是不利的,同時嘗試聽下孩子的意見和想法。


沐如音


有一句話叫言傳身教,這句話簡短卻有力。自制力差是所有孩子共同的問題,所以需要家長來引導並監督。

1.言傳身教。想要孩子想學習,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家長一定要跟著孩子一起學。如果不懂或者沒有時間,可以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家長可以通過選擇一些書籍來看的方式,引導孩子跟著學習。試想家長在看電視、打遊戲或者玩手機,這個時候對孩子說:你快去學習/你快去寫作業!對於學習缺乏主動性的孩子,一定會是反感的。所以請言傳身教。

2.找出孩子反感學習的原因。可以通過深入溝通了解孩子學習方面的想法。原因有很多,如因為遲遲不開學,不在學校沒有壓力、貪玩等;再如基礎差,現在已經跟不上課本和老師的節奏;再如家庭內部有問題,導致孩子心思不在學習上,再如孩子處在青春叛逆期,家長過於粗暴,導致孩子逆等等。

3.對症下藥。如果僅僅是因為孩子貪玩而不想學,一定要做好督促。自制力強的孩子畢竟是少數,疫情導致孩子在家接受網絡課程,是成績至關重要的分水嶺,可以通過要求利用外部環境施壓孩子打開門學習、一個小時一檢查作業完成情況等來進行監督;如果因為基礎差導致厭學情緒,要循序漸進的幫助孩子補習,家長有能力可以親自來,能力不足可以請家教,一定的金錢付出還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家庭內部問題,這個需要家長和孩子共同解決,不再多說。如果因為孩子已經到了叛逆期,這個時候千萬不要太粗暴,一定要有方法的引導,慢慢來理順他的脾氣。

還有非常重要的一句話,想送給各位家長:人各有所長,不必強求。在我們催促孩子抓緊去學習時,是否真的瞭解孩子,是否將自己的期望強加給孩子?其實,家長的觀念正確與否,也是影響孩子一生的關鍵。


九噸


在孩子的學習上,對於很多的家長來說,都非常的焦慮,所以家長總是喜歡催促他們去學習,看書、寫作業。但孩子總是不領情,反而反感、牴觸、叛逆……為什麼?所有因素都因家長而起,因為家長不懂孩子 ,因為家長操之過急,因為家長沒有幫助孩子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因為家長沒有與孩子協調好學習規劃,因為家長沒有給孩子更多的空間,因為家長沒有給孩子更多的生活自主權,因為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與時間習慣,因為家長在孩子心裡已經沒有了形象與信任等等原因。要想改變孩子的學習主動性,我認為就必須圍繞如上我所講的因為因素進行一一對症下藥,就會有所改變。


關注新教育


作為一名高中老師,一名家長,從我教學經歷和教育孩子的角度來說說我的個人觀點,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幾個成長階段比較特殊,這就是大家所說的“叛逆期”,另外大家也知道家庭教育的質量對孩子的影響,下面我來具體分析分析你所遇到問題和解決辦法:

1、耐心教育。當孩子學習不好時,不要責備,應該耐心詢問學習不好的原因,針對每種原因加以教育,像朋友一樣提出建議設置激勵措施。可以給孩子列出一張激勵表,連續一週按時完成作業,獎勵一個小玩具之類的。列好表後與孩子討論,孩子同意後要按表一一兌現。

2、尊重孩子興趣。孩子不願學習,可能有自己的愛好。比如拆卸玩具,很多家長都是責備,這不利於孩子好奇心的培養,藉助購物雜談等公眾號領券後買些玩具給他,要不了多少開支,還能充分滿足孩子的求知慾讓孩子感受生活的艱辛。孩子調皮不學習,可以減少給他的零花錢,讓他通過幫忙做家務來獲取。孩子嚐到生活的苦後,會珍惜學習的機會

3、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閒暇時間家長應該多陪孩子看書,培養孩子愛讀書的習慣適當嚴格。對於不受管教的孩子,家長應該嚴格點,對於不良習慣儘早矯正,該嚴則嚴。

4、孩子這個時期是孩子的仇親期。也是叛逆期你要培養他自立的能力。偶爾讓他“逞能”成功!慢慢的讓他知道學習可以讓你們認可,讓他知道知識面廣,是值得炫耀的事!不要一味的責罰,管教要講究方式方法,如果這個時候的孩子受到父母某個人的教導時間長了,會形成仇親期的現象。一般用我們的土話叫做一個黑臉,一個白臉!

5、可以讓他在自己的生活裡參與 看看生活和社會是怎麼回事 讓他自己做一個選擇 。





職業教育追夢人


很高興回答題主的問題。

首先,我們來看看家長叫孩子自己學習,孩子反感叛逆的原因何在。

第一種情況,家長的要求不合理。很多時候孩子已經完成了學習任務,完成了老師佈置的作業,但我們的家長總覺得還不夠,需要增加孩子的學習任務,又讓孩子讀書啊,又去買了一些資料讓孩子完成啊。這個時候孩子很容易反感家長的要求,也容易出現叛逆心理。家長這種恨鐵不成鋼的期望可以理解,但是我們更應該走入孩了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需求。一般來說,學校佈置的學習任務已經足夠了,你再要求孩子做這做那,他們當然反感了。

第二種情況,家長只是發號施令,但並不帶頭做好。很多時候,家長叫孩子學習,自己去打麻將,看電視和玩手機。是想,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哪有心思學習。

接著,我們來說說如何讓孩子愉快的學習。

要讓孩子愉快的學習,我們就要走進孩子的心裡,去了解他們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他們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

按理說,每個孩子都充滿學習的興趣,所不同的是,每個孩子興趣的方向不同,興趣的內容不同。如果做家長的能夠充分了解關注到這些,那麼讓孩子學習就不是一句空話,更不會讓孩子反感或叛逆。

一、當孩子已經完成了學校佈置的學習任務時,如果我們的家長還要求孩子學習,那麼就一定要選擇孩子感興趣的內容,而且要注意勞逸結合,學習與實踐結合。

二、家長不要只做發號施令的人,要做和孩子共同學習的參與者合作者示範者。如果家長帶頭學習了,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就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而且在他們學習的道路上,他們感覺到有人陪伴,也會快樂無比。

三、家長要把學習的範疇看的寬廣一些。並不是非要孩子完成學校佈置的作業,看學校發的書,才叫學習。只要是孩子愛好又正當的,都可以鼓勵孩子去做。因為,我們誰都不知道孩子以後會在哪個方面做得出眾,哪個方面找到飯吃。當然,這要處理好主次的關係,當下和以後的關係。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你。





曉林森歌


我是一名老師,也是孩子的母親,談談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吧。

作為家長,需要同理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為什麼孩子會出現這樣的一種行為。這才是最關鍵的。如果是年齡比較小的孩子,個人覺得,要麼是不會,要麼是覺得之前父母的教育方式太過於簡單粗暴。如果是年齡比較大了,心平氣和和孩子溝通一下,大孩子與父母之間或許會存在一些代溝,那如何能讓雙方互相站在自己的立場和角度思考,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難做到的。現在的孩子,成熟的早,想法和意識都會遠遠超過我們作為父母自身的思想,多去了解孩子,多去陪伴孩子,才能真正融入到他的世界,在他的世界裡,多去讓他體會他作為父母的不易,這樣才能真正獲得孩子的信任和認可,說的通俗一點,他才會和你一起愉快的玩耍。

這只是我個人的一些見解,希望能幫助到你。


Mi逗英語課堂


對多數孩子來說,讓他自己去學習,他出現叛逆反感,是正常現象。

因為對很多孩子來說,學習並不是一件有樂趣的事,是學校的任務,是家長的要求,這種情況下,想讓孩子特別開心的去學習,是不現實的。

孩子出現這種狀況,起碼說明他很真實,他情緒沒有壓抑,他不喜歡就表表達出來,你應該為這一點感到慶幸。

但出現了這種狀況,家長都會想引導孩子愛上學習,這是該怎麼做?

有效的方法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第一,不要再嘮叨,讓他去學習了。他即便坐在書桌前,也沒有效果。

有一種行為叫磨洋工,大人遇到不喜歡的工作,會磨洋工。孩子遇到不喜歡乾的事,比如學習也會磨洋工。這時你不妨帶他一起玩一玩,一定是他喜歡玩的,是陪他一起做。讓他玩的特別嗨,孩子玩盡興了,會主動成長。當然,這種成績還不見得是學課本的知識。有可能是按照興趣去畫畫,學音樂或者幹其他真的有意義的事情。但這不是也很棒嗎?

嘮叨,會形成超限原理,比如孩子做錯事,一開始孩子覺得有點內疚,但你越說他越覺得煩人,後面限制產生了叛逆心,你越說他越越不幹。

所以停止嘮叨,和他一起玩一玩,你們的親子關係更親密了,你才有可能引導他。

第二,反思一下,你給孩子創造的家庭環境是好學的家庭環境嗎?

言傳不如身教,當父母很愛學習時,不需要跟孩子說那麼多,學習就會成為像吃飯喝水一樣,順其自然的事。現在孩子對學習有叛逆,不管他,相反,多看看自己,放下手機,放下電視,多去看看書,形成了良好的氛圍,孩子就被你們吸引了。

第三,多陪孩子聽一些勵志的故事,讓孩子明白學習的價值。

很多孩子不願意學習,是因為他還不知道學習對她有什麼好處。實際上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會幫你教育孩子,告訴孩子學習好這件事有多重要?比如,《明朝那些事兒》,可以和孩子一起看,一起聽。慢慢的讓孩子自己體會到學習的意義,他就會更主動了。

還有,孩子叛逆的時候,放下你要他做的事,聽聽他內心想做的事,孩子的成長,孩子才是主角,我們怎麼期待不是最重要的,孩子願意怎麼成長才是最關鍵的!


親子故事蓮君說


1、給孩子一個鐘,樹立對時間的概念

2、給孩子一本筆記本,專門寫每日學習計劃,養成自律的習慣

3、和孩子一起學習(大人學大人的),讓孩子看到大人對學習的重視和態度

4、在需要的時候,每天陪伴孩子30分鐘,全心全意地陪伴,沒有手機和電視

5、關注孩子的情緒,心態,及時和孩子溝通,引導孩子提問,說出自己的困惑或心裡的想法。

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大人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做終身學習的父母吧!


楊柳愛生活


針對孩子學習反感、叛逆心理,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

1.首先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點,讓孩子能在學習中得到快樂和自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先從孩子感興趣的知識點入手,逐漸培養興趣點,不斷表揚孩子的優點,讓孩子內心自信不斷提升。

2.讓孩子學習的安排方式要以孩子為主體,充分尊重孩子的意願情況下,引導激發孩子學習興趣點,同時讓孩子自覺主動地去學習,並養成規律學習的時間習慣。

3.家長要多樹立學習好的榜樣,多收集些學習好的經驗心得和技巧方面的資料,多給孩子分享學習技巧和方法,讓孩子在學習中逐步建立起自信。

4.家裡營造起學習的氛圍,比如有個書架,放些孩子愛看的書籍,有時間參與到孩子的課程內容上來,在思想上能和孩子互動,增加和孩子的學習距離感,氛圍上突出快樂、向上的特點。

5.家長在學習價值觀上要多給以積極正面地引導,讓孩子的學習主動性逐步建立起來。從孩子的學習反感到學習的興趣建立,再到學習成績的自信提升,最後到孩子學習動力的不斷增強,最終實現自覺積極的學習過程。

6.孩子學習意識的改變是逐步改變的,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不斷和孩子共同進步。同時要多給孩子一份鼓勵和關愛,允許孩子犯錯並不要過度責備。

7.家長要和孩子多溝通和交流,並及時和老師反饋孩子的學習情況,聽取老師的指導意見,並結合家裡的實際情況和孩子共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