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河西走廊上的六位佛學大師,看商業絲綢之路,成佛學傳承之路

導語:

在我國大西北有一條通往西域的重要通道,從西漢漢武帝時期,就已經得到開鑿,那就是河西走廊。西漢初年對匈奴一直都是以和親作為換取和平的砝碼,可是漢武帝時期,完全改變了這種態度。

為了與傳說的月氏國聯合起來對抗匈奴,漢武帝命人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之路。河西走廊作為當時重要的軍事要塞,經歷了衛青和霍去病兩位名將的軍事鞏固後,完全掌握在了西漢朝廷的手裡。

此後中原動盪頻繁,可是河西走廊始終都是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互相溝通的橋樑。在我國曆史上,有六位偉大的高僧,他們通過河西走廊,將佛學文化與儒家文化巧妙地結合在了一起。

跟隨河西走廊上的六位佛學大師,看商業絲綢之路,成佛學傳承之路


01三國時期的高僧朱士行,是歷史上第一位出使西域的高僧。

對朱士行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因為這一天,他在洛陽白馬寺登壇受戒,成為了記錄當中,我國曆史上,第一位漢族僧人。

不過朱士行對佛法的理解,在洛陽時並沒有那麼透徹。在研究《小品般若》的時候,他有很多方面搞不太清楚。

因為翻譯之人也不甚瞭解,所以就把相應的經文給刪除了。這麼一來,朱士行閱讀起來就遇到了各種障礙。在得知西域有《大品經》的原本後,他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

他希望前往西域,將經書的原本找到,從而真正意義上去參透佛法。可是當時洛陽距離西域豈止千里之遙?

好在三國之前,西漢時期漢武帝已經開鑿了河西走廊。這裡是漢朝的統轄範圍。而河西走廊是前往西域的必經之路。

  1. 所以朱士行是順著河西走廊一路西去,以雍州作為出發地,通過了于闐國,也就是現在的新疆和田地區,在西域得到了《大品經》的原本。
  2. 由於原本是無法帶回來的,所以朱士行便在當地虔誠地抄寫了起來。一共90個章節,60多萬字,我們根本不知道朱士行到底花了多少時間。
  3. 于闐國是古代著名的佛國,這裡的百姓崇尚佛教,朱士行到了這裡以後,便捨不得離去。他命弟子將抄寫好的《大品經》送回了洛陽,而他本人則終老在了于闐國。

洛陽是他皈依的地方,而於闐國是他心馳神往的地方。溝通兩者之間的那條通道,便是著名的河西走廊。

跟隨河西走廊上的六位佛學大師,看商業絲綢之路,成佛學傳承之路


02魏晉時期的竺法護大師,為求佛法,幾乎走遍了西域諸國。

竺法護是月氏國人,但是他們家一直居住在敦煌。自從河西走廊被打通以後,這裡常常有不少西域商販前來此地販賣物品,久而久之便在這裡定居,他們家就是其中之一。

護公,菩薩人也。尋其餘音遺蹟,使人仰之彌遠。夫諸《方等》、《無生》、諸《三昧》經類,多此公所出,真眾生之冥梯。---道安

竺法護非常聰明,8歲就出家做了和尚,具有過目不忘的本事。因為智慧高深,所以他並不滿足以中原地區的佛法傳頌。

  • 換句話來說,竺法護覺得當時中原流傳的經書他都已經看完了,沒得看了。在聽說西域諸國中有不少佛國是珍藏了不少佛經的,而且此前朱士行大師就是終老在了西域,所以竺法護也打算前往西域求學。
  • 不得不說,竺法護就是個天才,他到西域轉了一圈,居然學會了三十六國的所有語言。因為每一國的佛經譯本都有差異,所以竺法護索性就把他們的語言都給學會了。
  • 當時竺法護從敦煌出發,前往中原比較熟悉的于闐國,途徑疏勒國、龜茲國轉而回到敦煌。他一邊走路一邊翻譯經文,絲毫不敢浪費時間。

從河西走廊前往西域走一圈再回來,加上途中翻譯經文的時間,竺法護足足花了二十餘年的時間。很難想象一個如此聰明的人,究竟要有多虔誠,才會如此勤奮地為翻譯佛經的事業而奔波半生。

他所翻譯的經書一共有154部,其中《方等泥洹經》、《光贊般若經》、《漸備一切智經》、《舍利弗悔過經》、《普曜經》等流傳後世較為廣泛。

如果沒有足夠的信仰,很難想象竺法護會花費他一生的時間在佛學的翻譯之路上。當然河西走廊成為了他遊歷西域的重要通道。

跟隨河西走廊上的六位佛學大師,看商業絲綢之路,成佛學傳承之路


03東晉高僧法顯,以65歲高齡,前往天竺求取真經。

提到取經,大家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唐玄奘。其實中國第一個前往天竺取經的高僧,其實是東晉時期的法顯。

法顯的智商顯然跟竺法護不一樣,天下又有多少像竺法護一樣的天才呢?但是法顯對佛教的虔誠,絕對不比竺法護差。

凡度七百餘梯,又躡懸絙過河數十餘處。仍度小雪山,遇寒風暴起,慧景噤戰不能前,語顯雲:“吾其死矣,卿可時去,勿得俱殞。”言絕而卒。顯撫之號泣曰:“本圖不果,命也奈何!”復自力孤行,遂過山險。凡所經歷,三十餘國,至北天竺。---《祐錄》

他在中原地區學習佛法度過了65個年頭,這一年距離他3歲踏入佛門,已經有了62年。這麼多年走下來,他發現中原地區的佛教經文已經不足以滿足當時佛教的發展。

尤其是對僧人約束相關的經文十分稀缺,這導致了佛教僧人壓根就無法可依。僧人的形象也就變得驕奢淫逸了起來,法顯覺得,這件事對彰顯佛法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為了求取更多真經,顯然西域諸國已經不能滿足法顯的要求,所以法顯這一次對自己提出了一個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前往天竺求取真經。

天竺是佛教的發源地,那裡才會擁有更多佛學經典,尤其是戒律方面的經文。為此法顯等五人從長安出發,通過河西走廊,先前往西域,再前往天竺。

  1. 在張掖他們又相繼遇到六位志同道合之人,他們相一同前往天竺。當然這一路上他們是得到了不少人的資助的,沒有路費,在路上是很難生存性下去的。
  2. 他們通過鄯善國、蔦夷國等國家,穿越了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到達于闐國。一路上志同道合的朋友走得越來越少,法顯卻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目標。
  3. 法顯最初對梵文是一竅不通,所以他歷經千辛萬苦到達了天竺以後,還要從頭開始學習梵文。這對年近七旬的法顯來說,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不過本著對佛學的信仰,法顯愣是在天竺學會了梵文,並且翻譯了大量經文,其中比較代表性的那就是《摩訶僧祗律》、《薩婆多部鈔律》、《雜阿毗曇心》等幾部戒律方面的經文。

很難想象法顯在異域他鄉一走就是13個年頭,再回來的時候,已經是78歲高齡的老人家了。讓人感到驚奇的是,法顯回到中土並不是從河西走廊回來的,而是通過海上的船運,直達山東半島。

跟隨河西走廊上的六位佛學大師,看商業絲綢之路,成佛學傳承之路


04北魏高僧宋雲和惠生,通過河西走廊,將儒學道學傳往西域。

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一直以來,都是中原地區的高僧,前往西域、天竺等地求取經書,這屬於文化的進口貿易。

而我們中原地區自己也有非常優秀的文化知識,這麼多年以來,西域雖然有所耳聞,卻缺少一個正兒八經的傳播者。

熙平中,明帝遣滕伏子統宋雲、沙門法力等使西域,訪求佛經,時有沙門慧生者亦與俱行,正光中還。---《北史,西域傳》

北魏時期,宋雲和惠生兩位大師就完美地填補了這個缺憾。他們受命前往西域、天竺等地,求取大乘經論,當然也肩負著傳播中土文化的重任。

從河西走廊出發宋雲、惠生金國了波斯、賒靡國、缽盧勒國等,在烏場國會見了當地的國王,並且向他仔細講述了中土地區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

此後他們一路求取真經,一路宣揚中土文化。所以他們的這次出行,所帶來的影響,其實是相當巨大的。

在他們帶回了170多部大乘經論回國以後,西域和天竺那邊也有大量的僧人通過河西走廊,進入中土宣講佛法,學習儒道經典。

從這個時候開始,佛學經典和儒道經典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佛學經典中,其實摻雜很多儒學大師們的思想。

而儒學經典當中,也有佛學思想的滲透。在中土形成了一種富有特色的佛學儒學文化。

跟隨河西走廊上的六位佛學大師,看商業絲綢之路,成佛學傳承之路


05唐玄奘遊歷110個國家,成為唐朝和諸國溝通的橋樑。

伴隨著歷史的變遷,南北朝割據的局面逐漸收場。隋文帝一統天下以後,其實沒多久隋煬帝就把江山給丟了。

等到唐太宗登基以後,天下再次迎來大一統狀態。而這個時候,有一位高僧偷偷從河西走廊溜了出去,那就是唐玄奘。

法師又奏雲。玄奘從西域所得梵本六百餘部。一言未譯。今知此嵩嶽之南少室山北有少林寺。遠離廛落泉石清閒。是後魏孝文皇帝所造。即菩提留支三藏翻譯經處。玄奘望為國就彼翻譯。伏聽。敕旨。帝曰。不須在山。師西方去後。---《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玄奘大師並沒有攜帶什麼通關文牒,因為當時唐王朝對出行的事情管理的還是比較嚴格的,所以他只能通過這種極端的方式走出去。

  1. 他這一走出去,就走了足足5萬里路。17年的時間裡,唐玄奘在天竺那爛陀寺學遍了各種佛家學說,如果光是學習翻譯經書,唐玄奘也不會被歷史銘記,他做的貢獻,對佛學傳播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
  2. 唐玄奘回唐朝的時候,從天竺帶回了150顆佛舍利,7尊佛像,657部經書。這些後來都成為了中土佛學的珍寶,尤其是舍利更是成為了佛家弟子供奉的珍品。
  3. 唐玄奘回國以後,開始帶領弟子們翻譯各種經書,一共翻譯了75部經典,累計1335卷之多。很難想象,唐玄奘需要投入多少精力,才能完成如此恢弘的壯舉。

此外,他這一趟遊歷了大小110個國家,這些國家的山川、地貌、物產以及習俗等等文化,全都被他給記錄在了《大唐西域記》之中。

這可是一件天大的事情,西域、天竺和中原之間的距離再次被拉近,這些小國對中原有了一個初步瞭解的同時,大唐王朝對西域諸國也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這才此前是前所未有的。

跟隨河西走廊上的六位佛學大師,看商業絲綢之路,成佛學傳承之路


總結:一條河西走廊,承載了數千年的佛學傳承之路。

其實漢武帝當年打造河西走廊的時候,並沒有考慮那麼多。他就是為了聯合月氏國與匈奴人大戰。而蕩平匈奴人在河西走廊的勢力以後,漢王朝徹底征服了這條西行之路。

張騫在這條路上曾經被匈奴人俘虜過,漢武帝不希望再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河西走廊的開通,也為加強了中土和西域的緊密聯繫。

而貿易聯繫只是表層的,我認為佛學的傳播和溝通,才是中土文化和西域文化真正融合的一個過程。

伴隨著六位高僧們的遠足,河西走廊上留下了那麼多寶貴的文化財富。所以河西走廊其實不僅僅是貿易的絲綢之路,更是佛學的傳播之路。

《北史,西域傳》

《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祐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