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故事:我從中國到非洲隔離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發生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作者來自中國電力工程有限公司。

我們對作者及所屬單位為己為員工為他人著想的行為表示尊重與敬佩,希望所有準備來埃塞的中國人都能響應中國大使館的通知進行自我隔離。——龔芬妮


真實故事:我從中國到非洲隔離

隔離賓館


今年春節過後,國內的新冠疫情變得很嚴峻,很多國家開始限制甚至禁止中國人入境。由於工作的需要,我在春節前就已經做好了2月初赴非洲埃塞俄比亞常駐的行程安排。


雖然全球很多國家都出現了疫情,但非洲尚無確診的病例,埃塞俄比亞的國門對中國人仍然是打開的,埃塞航空也繼續每日往返中國。我按照原定計劃飛往埃塞的首都亞的斯亞貝巴。


真實故事:我從中國到非洲隔離

北京機場


在北京T3機場,出發大廳入口和出境處都設置了體溫檢測點。進入登機口候機廳,機場廣播裡時而播放著肺炎防範提示。


登機後,發現乘客比以往稀少了很多,為了預防感染,兩個人之間基本上都是隔了一個座位或者過道,機上所有人都佩戴著口罩。考慮到飛機上是人員密集的密閉空間,感染風險比較大,出於對這個病毒的懼怕,我全程戴著口罩,一秒鐘也沒摘,飛機上連吃飯喝水也省了。


經過大約12個小時的飛行,2月5日清晨,我到達了亞的斯亞貝巴的博萊機場。


機場出境前有個健康檢查點,需先填一個健康卡,除了提供一些基本信息外,還要聲明有沒有去過湖北,是否有發燒咳嗽等症狀。然後,工作人員收驗健康卡,檢查體溫。整個過程很順利,很快我就出了機場。


真實故事:我從中國到非洲隔離

博萊機場


我的兩個同事和僱傭的司機,都戴著口罩在停車場等我。同事是在疫情發生前就過來了,雖然沒有實際經歷國內那種緊張的抗疫氛圍,但也很清楚疫情的嚴重性,所以,我能感覺到他們對我或多或少也有些防備。我認為這是合理的擔憂,完全可以理解。


實際上,同事的戒備,也是我們項目部疫情防範管理的一部分:每個從國內來埃塞的項目部人員,都要進行14天的自我隔離(儘管埃塞沒有這個硬性要求);對待從國內來到埃塞不足14天的人員,需保持警戒,做好自我保護。這不僅是我們當地項目部的疫情防範措施,實際上也是為防止疫情擴散到埃塞所做的努力。


真實故事:我從中國到非洲隔離

中國駐埃塞俄比亞大使館通知


這次疫情暴發後,國外出現了一些侮辱中國和中國人的言論,針對華人的種族歧視事件也時有發生。這個艱難的時刻,帶來傷害的不只是病毒,還有以恐懼和自保作為理由的各種歧視。


作為個人,我們能做的,也是應該做的,就是既要保護好自己,又要考慮別人的顧慮,儘量不要給身邊的人帶來潛在的健康威脅,以自己的實際行為,還擊外界對我們的歧視和不公,為戰勝疫情盡到自己的責任。而對於像埃塞俄比亞這樣的國家對我們表現出的友好和支持,我們更應格外珍惜。


因此,我們公司疫情後來埃塞俄比亞的所有10位同事都進行了14天的自我隔離。由於項目部條件有限,不能提供隔離場所,所以我只能找一家賓館開個房間。


第一家賓館看到我護照上的入境時間後,要求我提供身上不帶病毒的醫學證明。我無法證明自己沒有病毒,只好帶著被拒後的鬱悶換一家賓館試試,令人欣慰的是,第二家賓館接受了我。


真實故事:我從中國到非洲隔離

司機送來的午餐


接下來,我每天呆在賓館的房間裡,儘量不出房門。當確實需要出去時,我始終注意與周圍的人保持距離,避免密切接觸。


午餐和晚餐由項目部派司機送來,司機是當地人,第一天給我送飯時,居然當著我的面,先戴上橡膠手套,然後再把包好的飯盆遞給我,場面既尷尬,又有點搞笑。不過後來送飯時,他也不專門戴上手套了。

隔離的第三天,我收到了埃塞衛生部一個工作人員發來的新冠病毒跟蹤短信,提醒我若出現症狀時給他打電話。我禮貌地回覆:“好的。我至今沒有出現發熱或者咳嗽。儘管我沒有與感染病例的接觸史,但我還是會保持警覺,並與人保持距離。謝謝你的提醒。”


真實故事:我從中國到非洲隔離

埃塞衛生部發來的短信


開始隔離的那幾天,其實心裡還是挺緊張的,真切地體會到對疾病的懼怕,身體狀況稍有變化,就會擔心會不會發展成發熱,或者其它相關症狀。


過了五六天,並沒有出現任何可疑症狀,但我還是按照項目部的要求,去亞的斯亞貝巴愛菲醫院進行胸部CT檢查,以便更早排查無症狀感染。


愛菲醫院是埃塞首家中資綜合性醫院,於去年11月正式運營。進了醫院大門,先測量體溫,然後分診、掛號、一般檢查、醫生診斷、CT檢查,整個流程很規範。醫院裡大部分的醫護人員都是埃塞當地人,接待我的每個醫護人員態度都非常友好,雖然他們戴著口罩,看不到他們的笑容,但從他們說話的聲音和露出的眼神,明顯可以感受到一種令人愉悅的溫暖。


真實故事:我從中國到非洲隔離


來醫院就診的病人大部分是當地人,但中國人也不少,也許有的和我一樣,也是來做CT排查新型肺炎的。做完CT後,等了一個小時取報告,結果為正常胸部CT,頓時感到放心了很多。不過,隔離期還沒有結束,回到賓館,繼續隔離。

一個人在一個房間獨自呆兩個周,基本上不出房門,這樣的日子其實是很難熬的。每天關注著國內國外,尤其是湖北、北京和老家的疫情發展,心裡的擔憂讓本來可以用來打發時間的愛好(比如看電影)變得索然無味。白天,打開電腦看一些工作上的文件資料,雖然這不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卻是一個既可以分散注意力、消磨時間,又能完成一些工作任務的一舉兩得的方法。不過,這種情形下,人很容易變得疲倦,變得無聊,做什麼事都很難持續地集中精力。


真實故事:我從中國到非洲隔離

窗外的世界很自由

我時常站在窗口,望著窗外的風景,感覺自己像是被囚禁了一般。我想,不光是被隔離的人有這種感覺,處於這場瘟疫下的所有人都受到了限制。我們都被病毒囚禁著,唯有共同努力,才能早日戰勝病毒,重新獲得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